《稱象》教學案例與反思
教學目標:
1、知道曹沖稱象的方法以及其中蘊含的道理,感受他的聰明才智,知道只有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才能想出好辦法。
2、學會13個生字,區別形近字“象、像”“稱、秤”,聯系上下文理解“果然”等詞語的意思,知道“直、才”在特定語句中的作用。
3、會用“又……又……”和“誰帶著什么人去干什么”寫句子。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復述曹沖稱象方法的具體步驟。
教學重點:學習課文生字新詞,聯系上下文說說“討論、果然”的意思。理解3、4自然段。
教學難點:理解曹沖稱象的過程。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學習字詞,讀通課文,對課文初步產生自己的感悟和認識;學習課文1—2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示課題,激發對人物的認識興趣。
同學們,你們見過別人稱東西嗎? (板書:稱)
人們稱一件東西是想知道什么?(想知道那件東西有多重)
對,想知道那件東西的重量。
(板書:重量)
師:你們看見別人或知道有人稱出大象的重量了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古時候稱大象的故事。(板書:稱象)
講的就是三國時期魏武帝曹操之子—曹沖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師簡述曹沖:名倉舒,生于公元196年,死于公元208年,只活了13歲。當時他只有7歲,卻想出了個好辦法稱出了大象的重量。你覺得曹沖怎么樣?想進一步認識曹沖嗎?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實現對人物的初步感知。
1、初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讀準字音,劃出新詞,特別是帶有生字的詞語。
2、小小組交流檢查。
3、集體交流:出示帶生字的新詞及文中的新詞。齊讀—指名讀。
在出現的生字新詞中,你覺得哪些字學起來有些困難,提出來與大家交流,請同學幫助你?重點落實:“宰”、“微”、“搬”、“稱”和“秤”的區別。
4、指讀課文,哪個地方你認為讀得較為滿意了,就請你來展示一下。
5、讀了課文,你對曹沖又有什么感受?
三、學習第1、2自然段,解決“為什么稱象”的問題。
師述:曹沖是個聰明的孩子,想出辦法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為什么要稱象呢?我們一起來讀1、2自然段。
1、學生齊讀1、2自然段。讀后回答。
2、了解這是一頭怎樣的大象。
出示句子,比較:這頭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墻,腿像四根柱子。
這頭象身子高大,腿很粗。
這兩句話哪一句好,好在哪里?
讀好這句話。
四、小結。
這么高大的象要把它稱出來,對于當時的條件來講,確實不易,可是小小年紀的曹沖卻稱出來了,實在是聰明,那他聰明具體表現在哪里,從中又能讓我們感受到什么呢?我們等下節課再討論。
五、作業。
讀熟課文。抄寫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了解稱象的方法,能正確評價方法的優劣,重點理解曹沖想的方法,說清步驟,明白道理。
準備器具:大玻璃缸(代表“河”)、飯盒(代表“船”)、墨水盒(代表“象”)、小石子、天平秤等,演示“稱象”實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1、復習生字新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