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舞臺──《自己去吧》教學案例與反思
【設計理念】新課程要求教師改變“師也,傳道、授業、解惑者也”的傳統觀念,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要以“學生為本” 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去吧》是人教版課標教材語文一年級上冊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鴨和小鷹在媽媽的鼓勵下,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課文內容具有普遍的現實意義,能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本課的教學以學生自主學習語文內容為主要設計理念。從學生興趣出發,給學生直觀形象感受,把學生領進豐富多彩的童話世界中,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中不斷創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景,讓學生通過觀察、自主合作、交流、朗讀、表演,全員、全程參與學習,充分地動起來,以至于有所感悟和思考。?注重實踐、綜合、開放。本課的教學讓學生把語文學習和生活實際密切聯系起來,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通過親身實踐,來解決生活問題。感悟課文、拓展課文。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自”、“己”兩個生字。
2、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領悟鴨媽媽和鷹媽媽這樣做的用意,懂得從小要樹立自立的思想,積極主動在學習生活本領。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發展語言能力。
【教學重點】
識字和練習朗讀,難點是從讀中領悟鴨媽媽和鷹媽媽放手讓自己的孩子獨立學習生活本領的用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拓展
同學們,今天,大森林里舉行運動會,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課件演示──動物運動會片斷。)
瞧,小鴨、小鷹都分別獲得了游泳、飛翔的冠軍。你們佩服它們嗎?那你們有沒有使自己感到驕傲的本領嗎,是怎么學會的?請學生上講臺展示自己學會的某一項技能,讓他們邊展示邊說明,并加上相應的表情、動作,享受成功的快樂。
(成功的教學離不開精心的準備和周密的安排。新課伊始就以故事情境導入,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再安排給于學生說說自己“成功的體驗”這一環節,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又體現了本課寓含的做人道理,同時為課后練習“說一說”積累了生活體驗。)
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二、借助拼音,讀通課文
要求學生用筆標出不認識的字,尤其是課后生字條中的生字。再借助拼音反復讀一讀,努力讀準字音。
1、自主識字,交流鞏固:
⑴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
⑵ 小組交流:向小組其他成員介紹自己認識了哪些字,是怎么認識的?同時了解并學習其他成員和自己不同的識字方法。
⑶ 展示識字成果,提高識字水平:請小組推薦代表上講臺展示識字成果。教師適時對好的識字方法進行總結、強調,以提高全班學生的識字水平。
⑷ 在語境中鞏固生字。如:課件出示下面這段話,讓學生自由讀,指名讀。
有一天,鴨媽媽帶著小鴨來到小溪邊。小鴨看到小溪那邊的風景很美,有花有草還有清清的河水。小鴨在媽媽的鼓勵下自己學會了游泳。小鴨可高興了。
2、朗讀課文,感知大意:指導朗讀課文,讀后說說故事中有幾個角色,分別寫了誰和誰之間發生的事。
(識字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識字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體現了對學生尊重的,有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各自識字的方法,讓學生的思維一起碰撞,有利于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補充。然后集中展示識字成果,教師適時總結識字方法,有利于學生掌握好的識字方法,發現識字規律,從而發展學生的識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