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S版第一冊《靜夜思》教學設計(精選17篇)
語文S版第一冊《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1
《靜夜思》是唐朝著名詩人李白的詩。全詩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課文的背景圖是詩句內容的形象反映,生動地再現了詩歌所描繪的意境,是引領學生理解古詩,深情吟誦的教學媒介。
教學理念:
本課是一首古詩的教學,對于古詩學生非常喜歡誦讀,很多孩子在兩三歲就開始背誦古詩,根據課前對學生情況的了解,本課這首《靜夜思》,所有的孩子都已經能夠背誦。所以我把本課的著眼點放在讓學生認讀、記憶古詩中的生字和對古詩的感受上,并且讓學生接受古詩文化的熏陶,喜歡古詩,了解詩人,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讓孩子們對古詩由小時候的簡單的韻文背誦,升華到有意識的對古詩的喜愛。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生字“頭”、“鄉”、“光”、“故”,認識新偏旁“攵”。
2.初步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誦讀時能做到正確、有感情。
3.激發學生對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積極主動地誦讀古詩文。
教學重難點:
1、會認10個生字,寫好4個字。有感情的誦讀古詩。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意境。
教具:錄音機,《思鄉曲》音樂磁帶,多媒體課件,書中插圖。
教學過程:
一、音樂引入,感受情境美
(一)學生聽音樂,體會樂曲中描述的意境。
師:圖中的人在干什么, 他在想些什么?
(課件出示學生興趣盎然,發言踴躍。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引導學生看圖的同時簡介圖上的畫面內容。)
師:這是一首《思鄉曲》,思鄉的感情可以用音樂來表達,也可以用語言來表達。
[〖設計意圖〗:音樂、背景,首先在課前營造一種古香古色的韻味,引領學生們進入古詩境地,從而給整堂課罩上古詩的氛圍,并讓學生從圖畫濃郁的意境,從已有的古詩理解察覺到這首詩的情感基調。]
。ǘ┌鍟n題,簡介李白,引入新課。
1.課件出示李白畫像及課題。學生齊讀課題,認識“靜”“夜”“思”三個生字,指導后鼻音及整體認讀、平舌音的發音,從而讀準字音。
2.簡介詩人李白資料及這首詩的背景:小朋友,這首詩的作者是李白。知道李白是誰嗎?由學生暢所欲言,交流匯報自己課外搜集查到的資料。
教師小結:李白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古時候很多詩人都有自己的封號,李白就號稱“青蓮居士”。他一生寫了很多古詩,將近有一千首,他的詩想像豐富,風格豪放,正因為他的詩寫得多,寫得妙,簡直就像一位作詩的神仙,所以人們還稱他為“詩仙”。詩仙就是在說詩人(“李白”。)這首《靜夜思》寫的是他剛剛離開了家鄉,離開了親人后,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
3.觀察圖畫,結合圖意,采用單字解釋再串連的方式解釋題目。同學們知道這首詩嗎?放音樂,讓學生背一背
〖設計意圖〗:新課程倡導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教材處理要有開放的意識,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要。讓學生課內交流對詩歌作者李白的認識,調動學生已知經驗,關注學生已知世界,注重孩子的個性體驗,可以滿足部分學生的表現欲望,也豐富了學生的視野,同時為整體感知詩意作好情感鋪墊。
二、初讀感知,學習生字。
1、自主識字,分層學習
(1)自己讀詩,隨文識字。
師:這首詩生字比較多,同學們初讀時,遇到困難:如有的字不會讀,怎么辦?
生:可以借助拼音,可以問老師,可以問同學。
師:真好,這就是高效率的學習方法,F在請同學們把生字圈出來,比一比看哪些同學最能干,不用老師教就能讀準字音,讀通全詩。
師:讀完的同學快打個勝利的手勢。剛才小朋友們讀書可認真了,誰愿意給大家讀一讀古詩。(點生朗讀,及時鼓勵)
師:剛才那個同學真勇敢,敢第一個來讀,其實我們還有很多的小“戰士”也想來讀讀,現在我們大家就一起來朗讀,每個小朋友都來勇敢地表現一下。
。2)檢查識字效果:
師:大部分同學都能隨詩讀準生字的音了,生字娃娃們有些不服氣了,它們跑出課文,到投影儀中排好隊要考考大家呢,小朋友們敢向它們挑戰嗎?
。ㄕn件投影生字 靜 夜 床 光 舉 頭 望 低 故 鄉)
師:現在我們先請小朋友們在下面熱身,自由認讀生字,把它們牢牢記在心里。
。ㄟ@個環節要讓學生說說整體認讀音節是哪個字,三拼音節的字有哪些。理解“故鄉”,故鄉是哪?我們的故鄉是哪?)
師:熱身完畢了吧,請小朋友們同桌互相檢查是否讀準了字音。
師:同學們,現在該到你們展現的時候了哦!請你們齊讀生字,注意發準字音。
〖設計意圖〗:讓學生讀準生字的字音,并隨時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如三拼、整體認讀音節。通過相互檢查的方法讓同位兩個小伙伴合作學習,互相糾正。
師:讀的真不錯,現在老師要加大難度了,你們給這些生字娃娃找個朋友吧,這樣大家才會記得更牢!
師:現在生字寶寶們和他的朋友已經排好隊了,我們來與他們打聲招呼吧,誰愿意當小老師教教大家讀這些詞語。
師:哦,老師看到好多小朋友都想當小老師,那我們來分組吧,一個小老師教一排,讀完后我們評一評哪個小老師教的最好,我們獎勵他一個“智慧星”。
師:小老師們真棒,你們要為有這么出色的小老師驕傲。同學們學的也真是認真,小眼睛睜的大大的,腰板挺的直直的,嗓門也放的大大的,小老師們也為有你們這些可愛的學生而高興呢!
(3)游戲鞏固。
師:小老師們這么努力教大家了,相信好多小朋友已經學會了,那現在我們來開火車;疖嚕疖嚕睦镩_?
生:火車,火車這里開!
師:好,我們就從這個外圈作為火車行駛的軌道吧!“火車修理員”們注意了,你們可不能閑下來,要隨時發現情況,支援前線啊!
師:經過努力,火車順利到站了,F在要開始大波浪的翻江倒海了,小朋友們,做好準備了嗎?這趟任務里,可不允許任何一個小朋友分心掉隊哦,否則就要“翻船”了哦!所以大家一定要團結一致,齊心協力!
師:真棒!在大家的齊心努力下,火車順利到站了,大波浪也確實氣魄壓人?磥泶蠹叶家呀浾J識這些生字寶寶了,那現在老師來增加些難度,看誰還能認出它。
。4)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及詞
師:同學們,看到了嗎?有什么不一樣。
生:沒有了拼音。
師:對了,生字寶寶們真淘氣,把“帽子”甩掉了,那現在還有誰來挑戰呢?
師:恩,挑戰者真多,看來老師可低估你們了。那你們自己派一個能代表吧!
師:果然是不負眾望,讀音標準響亮!真了不起!
師:現在生字寶寶們還是不服氣,又有新招了,他們不按原來順序排隊了,同學們還能認識他們嗎?
(5)游戲鞏固:課件出示生字轉盤,學生們快速搶讀
[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在充分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來選擇教學策略,真正體現以學定教,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部分學生對詩歌已耳熟能詳,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孩子自己識字,互幫互學。同時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讓生字多次復現,加以鞏固。在廣泛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孩子們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
2、認清字形。
。1)交流方法
師:這么多的生字中,你記得最牢的字是哪個呢?你用什么好辦法記住的?把你的識字方法教給大家吧!
生:我記住了“靜”字,它是由“青”和“爭”組成,“青”是綠色是樹林的意思,“爭”是爭吵,“靜”是沒有聲音,連起來就是樹林里在爭看誰最青,沒有爭吵的聲音。
生:我記住了“思”字,上面是“田”,下面是“心”。動腦筋種好田,讓禾苗長出好多麥穗。
生:我記住了“床”字,廣西有根木頭。
生:我是這樣記住“床”字的,這個木頭很寬,可以給人睡覺。
生:我記住了“明”字,一個日是白天,一個月是夜里,兩個在一起就是很清楚,很明白。
生:我記住了“是”字,上面是日字,下面是正字,只是下面的豎橫變成撇和捺。
……
師:同學們真聰明,想出了那么多好辦法來識記這些生字。識記生字的方法很多,我們可以編字謎,兒歌,故事,還可以拆分熟字組合,可以做動作,只要大家仔細觀察,認真動腦筋,一定會認識更多的字。
。2)猜謎語強化鞏固
師:同學們剛想了很多辦法,那現在老師來考考大家,看誰腦筋動的快!聽老師敘述,猜猜是什么字。
謎語一:此木雖寬,供人臥躺。
生:床。(給最先說出答案的學生獎勵“智慧星”)
謎語二:他是何方人氏,老愛腳踢石子。
生:低。(給最先說出答案的學生獎勵“智慧星”)
謎語三:大字左上有兩點,像人把頭點又點。
生:頭。(給最先說出答案的學生獎勵“智慧星”)
……
師:快把你們的方法告訴身邊的同學們吧,互相幫助,你們的收獲會更大,方法會更多,記憶也會更牢!
〖設計意圖〗:讓學生們在一起,交流識字的辦法,可以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記憶,也為其它學生提供了一種識字的方法與途徑,通過各種形式的游戲“開火車”“快速搶讀”“猜謎語”,反復的出現生字,讓學生在快樂積極的態度中完成生字的認記。更重要的是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學會了如何與人團結合作,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三、朗讀古詩
1、體會詩意
、拧≈该x古詩
、啤 斑@首詩講的是什么意思呢?”小組討論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問一問
、恰≈该f說
⑷ 提出不懂的地方
相機理解“霜”:在哪兒見過霜。(天冷的時候,玻璃上、地上會結出一層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課件出示三幅放大的花草結霜的近景圖,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了“霜”的意思。)
師:一輪明月當空照,銀色的月光撒在地面,就像天涼地上結了一層霜,李白抬起頭來,望向皎潔的圓月,想起了自己獨自一人,離家在外,于是低下頭來思念故鄉,思念著故鄉的親人。
〖設計意圖〗:通過對詩意的大致理解,把學生引入到詩的意境中,詩人的情緒里,喚出學生朗誦這首詩的情感狀態。
2、入境朗誦
、拧W生自由練讀
、啤≈该x,大家評議,教師針對指導
導情:想一想李白的心情是怎樣的?如果你離開了爸爸媽媽,十分想念他們,卻無法相見,你的心情怎樣?
⑶ 師范讀
⑷ 配樂讀
同學們,現在你就是思念故鄉的詩人李白,在的寂靜的夜晚,獨自一人,對著月亮,帶著你的心情,你的表情,和動作來吟誦這首靜夜思吧。
⑸ 學生練讀
、省≈该收b
、恕∪w起立,望月誦讀“靜夜思”
〖設計意圖〗:通過音樂的烘托、借助圖畫的感染,讓一種思鄉情涓涓流入學生的心間,全情投入朗誦。讓學生熏到李白的情懷,讀出古詩的韻味。
3、拓展延伸:假如你是大作家李白,我想問問你當時在思念故鄉的什么人?你想對他說什么呢?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培養了學生積極動腦思考。想象能力,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不但增強了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創新能力,思念家鄉的情感態度得到了升華。
四、指導書寫
師:看來大家都是認字小能手了,我們已經會認12個生字了,現在,我們要學會寫生字。比比看,誰把今天學的生字寫得最漂亮。
課件出示:“頭 是 鄉 故”
師:來,齊讀一遍。
師:要寫好字,要按一定的筆順規則來書寫,你知道有哪些筆順規則嗎?
生:先橫后豎,先撇后捺
生:從左到右,從上到下
生:先中間后兩邊
生:先里面后封口。
師:同學們真棒,還記得我們學過的筆順規則,F在我們一起來回憶,再來讀讀。(課件出示筆順規則)
師:我們先來看“頭”字,請同學們看老師寫字,注意每個字的筆順和在田字格的占格位置。
師:寫好了,同學們拿出小手來,我們一起再來書空一次。
師:寫字還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竅門,注意正確的書寫姿勢,身坐直,紙放正,拿穩筆,眼離書本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遠,胸離桌子一拳遠。好,老師看到同學們都做好準備了,現在請你們描紅練習吧!
〖設計意圖〗:復習鞏固書寫規則,反復提醒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五、練習點評及展示
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教材中古詩《靜夜思》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名篇,在學習之前我就預料到每個學生應該差不多都會背,可是通過課前摸底發現其實好多根本不準。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認為自己會背了就不用學了。真要叫他們理解詩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那么怎么在這堂課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呢?在走進課堂的那一刻,我心里還是沒有底,但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時那樣上了。所幸一堂課下來,倒也有了新的啟發。
學習古詩,重在吟誦。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播放《靜夜思》配樂朗誦錄音,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的美。然后請愿意讀的同學站起來展示自己的風采,讓學生來點評,在吸取經驗的基礎上讓其他同學也站起來讀,還通過范讀、小組比賽讀、表演讀、配樂齊讀等多種形式練習朗讀,培養他們熱愛讀書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朗誦、背誦古詩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負擔。
一年級的識字教學也是教學的重點。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這一環節,那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識字教學這個環節,我是這樣分層次設計的:首先讓學生根據拼音自己練習讀,發現自己讀得不正確的可以請同桌幫助。然后通過與“生字寶寶”交朋友的游戲來調動認字的積極性。出示打亂的生詞,讓學生“找朋友”、“認朋友”等游戲性的教學環節中,同學們都非常喜歡。當學生基本能讀后,在加大難度,把拼音去掉,剩下生字及詞讓學生再來挑戰認讀,還加入“轉盤認生字”的游戲,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在認讀的過程中,我還注重字音的糾正,如:“床”“光”“望”“鄉”都是后鼻音,學生讀起來不容易讀標準,我采取的方法是:注意引導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再讀不準的就看老師的口型讀,直到學生讀準為止。
會讀不是最終的目的,關鍵是否能牢固掌握,我還通過復習鞏固加深寫生對字型的認識。首先,在教學中,可以用組詞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字義,加深對生字的記憶。如,光—光明、月光、燈光;舉—舉手、舉重;用“詞語轉盤”的形式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游戲中復習本課的生字。還讓認識字的同學說出自己是怎么認識的,讓他們互相交流,補充,充分展現了自己豐富的想象,這一環節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了如何與人團結合作,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另外,利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感悟教學,是這節課最為成功的地方。
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來觀看一幅幅生動的插圖。如:出示《靜夜思》背景插圖,李白的圖象,以及理解“霜”這個詞時出示的圖片等等,還有富有動感的練習題,這些生動有趣的畫面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教學。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簡化了思維過程,減輕了記憶的強度,促進了思維的正遷移,有利于培養良好的認知策略,激起學生去探索這蘊含無窮奧秘和樂趣的教學世界的欲望。
這節課,我主要體現了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讀書、學習這一教學理念。在新的課堂環境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明顯增強。特別是:假如你是大作家李白,我想問問你當時在思念故鄉的什么人?你想對他說什么呢?這一環節,培養了學生積極動腦思考。想象能力,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不但增強了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創新能力,思念家鄉的情感態度得到了升華。
語文s版第一冊《靜夜思》教學設計 來自第一范文網。
語文S版第一冊《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認識新偏旁“攵”。
2、初步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誦讀時能做到正確、 有感情。
3、激發學生對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積極主動地誦讀古詩文。
教學重點及難點:
1、認識10個生字,認識新偏旁“攵”。
2、正確、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課型:新授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流程:
一、激趣引入
問:小朋友,喜歡月亮嗎?你知道,在這樣安靜的夜晚,我國古代的大詩人李白,他在想些什么嗎??(課件出示夜晚一輪皎潔的明月)
師:小朋友,我國古代的大詩人李白,他也像你們一樣,很喜歡月亮。有一年,他離開了自己的故鄉,離開了自己的親人,一個人孤孤單單地在外漂泊。到了安靜的夜晚,他看到了天空一輪明月,就想起了自己的故鄉,想起了自己的親人。然后,他揮筆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詩篇《靜夜思》。
二、板書課題
1.跟著老師一起寫詩的題目。(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聽課文范讀錄音。
三、自主識字
1、師:老師知道,有很多小朋友已經會讀這首詩了,但是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還要掌握一項新本領,不僅要認識詩歌中的生字,還要把詩歌讀得正確,有感情,讀出詩歌的韻味!
2、現在,請小朋友圈出生字。然后同桌互相讀一讀,認一認,看哪個小朋友能最快把所有生字都認出來,讀準確。羝鍪疽螅
3、檢查識字效果:(燈片顯示十個生字)
。1)指名拼讀生字。
。2)指名帶拼音讀生字。
。3)齊讀帶拼音生字。
。4)去拼音指名讀、分組讀、齊讀。
(5)給“光”找朋友。
。6)教學新偏旁“攵”(副板書:故,并用彩色粉筆強調“攵”,認讀反文旁)并給“攵”找朋友,隨機出示:做、放等帶“攵”的字。
(7)游戲鞏固:認讀氣球上的生字。
師:這些美麗的氣球說啊,誰能認識我,我就和誰做朋友!
。8)單獨指出“霜”字,問:你見過霜嗎?霜是什么樣子的?
四、感悟詩韻
1、反復練讀課文。
(1)自由認讀課文。
(2)指名讀。
(3)師生齊讀。
2、感悟詩韻。
師:(清幽的音樂再次在教室里流淌,燈片出示課文背景圖。)
明亮的月光灑落在床前,好像是,好像是……(指名回答)
師:明亮的月光照在詩人的床前,好像是鋪在地上的白白的霜,這樣的美景讓詩人忍不住舉頭凝望。
看到月亮,你想到了……(指名回答)
師:小朋友們浮想聯翩,詩人看著掛在空中的明月,會想到什么呢?他想到了故鄉的……(指名回答)
小朋友,現在請你們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在一個靜靜的夜晚,站在窗前望著明月……(思鄉曲響起,生雙手合攏放在背后,深情吟誦)
3、學生表演讀
學生當堂背誦,指名上臺表演誦讀。
五、課堂拓展.
古朗月行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六.課堂小結
看著你們讀詩的樣子,我要悄悄地告訴你們,你們不是小詩人,而是小詩仙了!
七. 課后作業。
1.出示李白的《古朗月行》范讀。
2.寫月亮的詩很多,回家問問爸爸媽媽或別的人,看誰在課外還能背上一 首寫月亮的詩。
語文S版第一冊《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較長的氣息演唱合唱歌曲《靜夜思》,從中感受歌曲中思念故鄉的情感。
2.能正確地掌握四四拍的指揮圖示,并能用四四拍的指揮圖示指揮大家演唱歌曲。
教學重、難點
1.歌曲第二樂句中的八分休止符,要做到聲斷氣連。
2.正確地掌握四四拍的指揮圖示。
教材分析
《靜夜思》這首歌曲為兩段體,宮調式,四四拍,以級進為主的旋律,舒緩的節奏,稍慢的速度,表現了思念家鄉的情感。第一樂段有三個樂句,前兩個樂句情緒比較平穩,第三樂句雖然在節奏上是第二樂句的重復,但也不是可有可無的重復,而是歌曲的高潮點,第一小節的八度大跳,把思鄉的情緒推向了高潮。第二樂段是第一樂段的合唱形式,主要突出了第三樂句,使音樂顯得更加豐滿。
教學過程(一份供任課教師參考的完整教案)
一、進行三度和聲練習
學生在練習大跳音程時,先請學生注意聽琴,老師彈奏音程后學生再開口演唱。
教學要求:通過三度和聲練習,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合唱能力。
二、導入新課
現在,我們來欣賞音樂家馬思聰創作的樂曲《思鄉曲》,聽一聽有什么感受?(學生談聽后感受。)
這首樂曲表達了人們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當我們離開家鄉時,總免不了要思念家鄉的親人,有許多藝術家都留下了思念家鄉的藝術作品。像我國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詩《靜夜思》,就是表達了這種情感。同學們一定都非常熟悉,我們一起來朗誦一遍這首詩。
師生一起朗誦唐代詩人李白的詩《靜夜思》。
師:同學們朗誦得非常好,我國作曲家黎英海把這首詩譜寫成了一首歌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三、學習歌曲
1.欣賞《靜夜思》動畫,學生整體感受音樂。
教師提出聆聽要求:注意聆聽歌曲的情緒,聽完以后說說你對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學生回答:這是一首優美抒情的歌曲。
2.聆聽《靜夜思》范唱。
教學要求:在聽范唱之前,老師提出問題:
。1)聽一聽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一首幾幾拍的歌曲?
。2)這首歌曲的力度、節奏、速度是怎么樣的?
帶著問題,學生聽錄音范唱。(老師隨著旋律單手劃四四拍指揮手勢。)
聽完范唱以后,學生回答以上問題: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為合唱,是一首四四拍的歌曲。力度較弱、節奏比較舒展、速度較慢。
師:同學們對這首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們繼續學習這首歌曲。
3.《靜夜思》歌曲學習。
(1)這是一首合唱歌曲,我們先來學唱第一聲部。
要注意用連貫、較長的氣息唱滿全音符的時值;第二樂句的八分休止符,要做到聲斷氣連;唱準第三樂句的八度音程;前倚音要唱得巧而連。
。2)學唱第二聲部。
注意聽第二聲部是在什么時候進入的?指導學生用連貫、較長的氣息唱滿全音符的時值。
。3)練習合唱。
、 學生在演唱第二聲部時,要注意聆聽這個聲部的準確進入。
、 在合唱教學時,要求學生不僅唱好自己的聲部,還要聆聽另一聲部的旋律,做到聲部和諧統一。
教學要求:培養學生的合作感,使歌曲的和聲部分融合在一起,而不是產生對抗的效果。
4. 學習歌詞。
。1)學生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歌詞,體會游子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2)學生分小組有感情地朗讀歌詞,教師加以指導。
(3)全班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教學要求:教師先范讀,然后,指導學生帶著感情朗讀歌詞。誦讀歌詞時,要注意指導學生用聲音來表現情緒。
5.學唱歌曲。
。1)聆聽《靜夜思》范唱,小聲哼唱歌曲。
(2)老師演唱歌曲,學生模仿老師的口形,隨《靜夜思》伴奏張口無聲地學唱歌詞。
。3)學生運用較長而連貫的氣息演唱歌曲《靜夜思》。
。4)教師在學生學唱過程中,要注意隨時糾正學生演唱中的不足。
教學要求:在學生學唱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運用較長而連貫的氣息演唱歌曲,并隨時糾正學生演唱中的不足。
6.歌曲處理。
演唱歌曲時,力度要隨旋律線的起伏而變化。指導學生用聲斷氣連的方法唱好第二樂句的八分休止符,更好地表達思念家鄉的情緒。在演唱倚音時,要用弱的聲音演唱,不要太突出倚音。第三樂句的開始同第二樂句結束音是八度關系,演唱時力度要稍強,突出思鄉的情感。歌曲的結尾要漸慢漸弱,表達了人們對自己的家鄉久久難以忘懷。
7. 聆聽《靜夜思》伴奏演唱歌曲。
教學要求:學生用柔和的聲音、較弱的力度,優美抒情的情緒演唱歌曲。
8. 欣賞視頻《靜夜思》。
9.學習四四拍指揮圖示。
。1)教師在黑板上先畫出已學過的四二拍指揮圖示,讓學生進行復習。
(2)教師畫上四四拍的指揮圖示,讓學生觀察四四拍同四二拍在指揮圖示上有什么不同?
。3)然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練習。
(4)最后,用四四拍的指揮圖示演唱歌曲。
四、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本課,同學們掌握了四四拍的指揮圖示,感受到《靜夜思》這首歌曲的意境,體會到思念家鄉和親人的感情。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繼續鞏固四四拍指揮圖示。
語文S版第一冊《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首古詩的意思,體會作者思念故鄉的情感。
2、學會生字2個,詞語2個。
3、能解釋詩句中字、詞的意思
4、能有感情地朗讀、了解李白、學習、背誦和默寫《靜夜思》。
5、會用自己的話說說《靜夜思》的意思。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讀懂詩句,理解詩人在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理解帶點字的意思。
【教學準備】課文錄音、伴奏音樂、投影
【教學過程】
一、揭題
1、介紹李白,背幾首他的詩。
2、簡短談話,揭示第一首詩的題目。
3、釋題。
二、學習這首詩的生字
1、誰會背這首詩?小黑板上補充詩句。
2、校對有哪些字不會寫?
3、學習“床、疑、霜”,和易寫錯的“低”。
三、指導朗讀
1、學生齊讀。
2、聽課文錄音,體會古詩的朗讀特點。
3、跟著錄音讀課文。
四、講解詩句
1、讀古詩,圈出不懂的字。(明、疑、舉、思)
2、學生試解。
3、教師補充校正。
第一句:明,明亮。床前明亮的月光。
第二句:疑,好像。好像是撒在地上的一片霜。
第三句:舉,抬。
第四句:思,思念,想念。低下頭來思念自己的故鄉的親人。
4、連起來說說《靜夜思》的意思。
五、背誦全詩,體會感情
1、看插圖,討論:
、拧≡娙死畎卓吹矫髁恋脑鹿猓瑸槭裁从X得像是撒在地上的霜?(用“霜” 的寒冷來說明他鄉沒有故鄉親人的關懷的溫暖。)
⑵ “靜夜”指深夜,詩人為什么在深夜站在窗前不睡覺呢?(看到月光,想起故鄉。)
2、詩人這樣思念、熱愛自己的家鄉,我們應該怎樣讀出這種思鄉之情呢?
床前 明月 光,↗ 疑是 地上霜 。↘
舉頭 望明月,↗ 低頭 思故鄉。↘
⑴ 在領會全詩所表達的“游子在外,思念家鄉而夜不能寐的思鄉之苦”的感情基礎上,確定朗讀的基調——帶有傷感,帶有情思。
⑵ 按五言律詩的節律恰當地運用語言技巧來表達詩人的思想和情懷——節奏緩慢,語氣傷感。
、恰∫、三句末的延音給人以沉思;二、四句末的停頓則表達了詩人思念之極又無法言傳的感情。全詩結尾則聲斷而氣不斷,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從語流中得到充分表達。
配樂吟詩。
3、學生獨立有感情地朗讀。配樂
六、總結
學習李白的熱愛家鄉的思想。
語文S版第一冊《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5
《靜夜思》教學設計
昌樂實驗小學 李磊
一、教學目標:
1、用相應的情緒和清晰的咬字、演唱歌曲《靜夜思》。
2、能用自己的話說出這兩首古詩的大意,副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3、能根據兩首古詩的意境,分別為古詩添色、添畫或配畫。
二、教學重點:
用相應的情緒和清晰的咬字、演唱歌曲《靜夜思》
三、教學難點:
背唱歌曲,保持吐字、咬字的敏捷清晰。
四、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安定情緒
(二)、新課教學:
導入:
1、 演唱歌曲《劃小船》在歌曲中分組進行律動
2、 學生回憶以前熟悉的詩歌,有表情的朗誦。
賞析圖畫《靜夜思》
1、 設問:靜和思分別是什么意思?這個畫面最像哪首詩的意境?
2、 教師吟誦
3、 學生吟誦
學習歌曲
1、 教師有感情的范唱
2、 教師帶唱一遍,學生觀察教師演唱的表情
3、 用lu輕聲哼唱
4、 師生接唱歌詞
展開 探索
1、啟發討論
這首詩為什么被人們吟頌了幾百年而經久不衰呢?這是因為它有迷人的藝術魅力,現在請大家思考,能否用自己喜愛的其他方式再創作
分組:朗誦創作組,音響創作組,圖畫創作組,歌舞創作組,手皮影創作組3、 分組討論、教師巡回指導,啟發學生開闊思維,聯系實際生活進行創作
4、 分組展現
配畫
以《靜夜思》為題,以繪畫的形式體現詩歌的意境。
評價
分組互相看,說說自己畫了什么,表現了什么,最喜歡這張畫的哪一點。
語文S版第一冊《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字,會寫4個字。認識偏旁“扌”
2、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產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3、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識字、寫字,朗讀和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課文掛圖、小黑板、布置學生觀察晴朗的夜空。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1、交流觀察晴朗夜空的內容和感受。
2、引入課題:靜夜思(板書)
二、朗讀或試背古詩
1、指名讀古詩。
2、齊讀古詩
3、指名背古詩
三、認記生字
1、學生在文中找出生字,作上記號,讀一讀。
2、認讀生字。
⑴ 開火車認讀
⑵ 游戲:運西瓜
西瓜豐收了,讓我們幫忙把西瓜搬上車,運到城里去吧!不過,每個西瓜后面都有一個生字,搬瓜者要想辦法記住它?梢杂媒M詞,說一句話,找相近的字進行比較等辦法。
四、精讀古詩
1、分四人組詩古詩,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背誦古詩,體會詩人的情感。
4、請同學來扮演李白,做一回詩人,背背這首古詩。
五、指導書寫
1、觀察田字格中的字
2、指導學生說一說,再書寫。
3、學生在課本田字格中書寫后展示、評議。
六、擴展活動
1、學生交流各自會背的古詩:
2、學生去收集有關李白的詩。
【板書設計】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語文S版第一冊《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7
《靜夜思》教學反思
湖南第一師范大學第一附屬小學 廖婷婷
一年一期的古詩《靜夜思》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名篇,在學習之前我就預料到每個學生應該差不多都會背,可是通過課前摸底發現其實好多根本不準。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認為自己會背了就不用學了。真要叫他們理解詩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因為他們長句都讀不好,怎么在這堂課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呢?在走進課堂的那一刻,我心里還是沒有底,但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時那樣上了。所幸一堂課下來,倒也有了新的啟發。
一、交給學生識字的主動權
在板出課題后,讓學生讀讀《靜夜思》三個字,然后請他們說說:你想提醒大家讀好哪個字?學生就說出了“靜”讀后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體認讀,不能拼讀。于是隨機教學靜與夜,給它們找找朋友,說說能用什么辦法很快記住這兩個字。但我還不滿足于此,我又問:哪個字告訴我們詩人是在什么時候寫的詩?哪個字告訴我們周圍有沒有聲音?“思”是什么意思?他在思念著什么呢?意外的是,學生很快都明白“靜”和“夜”的意思。那詩人思念的是什么呢?以此,學生的意識到了新的學習梯度,馬上進入了閱讀。
二、從生活情感啟發詩的情感
只有讓學生體會到詩人的情感,才不會在讀書的時候毫無表情地唱。當學生能讀出詩人是想念家鄉的時候,我就不失時機地問:他會思念家鄉的誰呢?學生的答案可多了,有的說是爸爸媽媽,有的說是親朋好友,有的說是兄弟姐妹,有的說是玩過的小溪……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課前我還擔心他們讀不懂詩呢。于是我又問他們:你們也有過想念爸爸媽媽的時候嗎?什么時候最想?我特意讓全托在別人家的孩子先說,她說每天晚上她最想爸爸媽媽,于是學生的話題就這樣打開了,就這樣他們明白了詩人的心情,知道了什么叫做思念。此時,我讓他們再去讀一讀詩。最后,我問他們,你覺得你讀懂了哪一句或哪一個詞,于是所有的詩意都在孩子們的嘴中被解釋,他們甚至說:月亮都圓了,為什么我與家里人還沒團圓呢!我明白,此時我的教學目的達到了,也讓學生明白了讀書不僅僅只是會讀,還要讀會些什么。
沒想到這節課有了這么多意外的收獲,感謝我的學生,讓我再一次看到了他們的潛力,讓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新的體驗也嘗試。
《靜夜思》課后反思
吉林省安圖縣明月鎮第三小學 陳 玲
在教學《靜夜思》這首古詩時,我首先讓學生借助拼音把古詩讀準,由于大部分學生在幼兒園已經熟背了這首古詩,因此在別的同學朗讀時,一部分同學根本不認真看書中的每一個字。當我把書中要求會認的字找出來時,一部分同學卻不會讀。
這就使我想到了一個問題;在幼兒園先學這些知識,是弊還是利。于是我把這首詩抄到了黑板上,強迫他們在聽別人讀古詩時,認真看古詩中的字。經過長的培養,我想:他們一定會養成好的聽課習慣。
《靜夜思》教學反思
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西塘橋鎮中心小學 金海萍
由于當前的一些早期教育,學生在入學前后,對于《靜夜思》這樣淺顯易懂、婦孺皆知的經典篇章,早已爛熟于心。如果課堂上教師仍然按著常規,從頭講到尾,大部分學生肯定會興趣索然,教學效果也可想而知。因此針對這一實際,我進行了大膽的嘗試,采取了“分層教學”法,即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提出“高層次” 的要求,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對于低層次的學生,主要采取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的形式,循序漸進的提出要求,最終使生生有所得,生生有創新。下面是教學的感悟和反思。
一、釋題,了解學情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應根據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所以,在導入詩題后,我首先了解學情:小朋友們,聽過這首古詩嗎?(大部分學生聽過)對這首古詩你有哪些了解呢?(學生有的知道作者、有的會讀、有的已經會背)
正是在這種了解學生“所知”的基礎上,我嘗試了分層教學法。
二、循情,因材施教
為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學習方式,我首先提出要求:(1)已經會讀會背的學生找學習伙伴開展競賽,看誰讀得準,背得好。(2)不會的同學找值得信賴的學習伙伴(包括老師)一起借助拼音合作學習。
其次,教師巡視,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
最后,學生交流時也分層次進行,先讓低層次的學生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再讓高層次的學生與伙伴開展競賽,學生自己評議。這期間,教師一定要兼顧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樂趣,并能持之以恒,使其成為學生頭腦中的一種精神積淀。
另外,對于詩意的理解和朗讀指導也不要牽強,不能用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實踐感悟,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在《靜夜思》這首古詩的朗讀教學上,我注重聯系學生對生活的切實體驗:“你們有過想念親人的體驗嗎?具體說說當時的感受。那么大詩人李白和你們一樣也是在這種心情下寫了這首古詩!笨梢哉f,情感的共鳴,獨特的感受,會使學生在濃濃的思鄉情中再次誦讀這首古詩。
三、指導書寫,鞏固識字
課標中要求寫字寫筆畫簡單的字,不求多,貴在精。教師應指導學生寫好基本筆畫和筆順規則。本課共四個字,都是以前學過的。教師先讓學生認讀,再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字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的?但不要做過多的字形分析。然后由教師指導書寫。范寫在一年級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這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筆順規則,但不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最后讓學生練寫,練寫上可體現彈性,給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沒必要提出相同的要求(至少寫2個)。寫完后還可以讓學生把自己認為寫得最滿意的字向學習伙伴和老師展示,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到識字和寫字的樂趣。
四、鞏固練習,強化積累
為了鞏固這節課的內容,我又設計了以下練習:
1、學生領讀生字,擴詞。
2、游戲:小刺猬摘蘋果。(開展背誦競賽)
3、拓展積累: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思念家鄉的詩句?(不知道也沒關系,不做過高要求,只要有積累的意識即可。)
4、教師拓展資料,把搜集到的描寫思念家鄉的詩句發給學生,要求學生會讀,有能力的可以嘗試背誦。
五、總結全文,布置實踐作業
在作業安排上,我布置學生觀察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說給同學聽,同時又讓學有余力的學生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詩并摘記描寫思念家鄉的詩句。(可以問爸爸媽媽或其他長輩,也可以自己查找。)這樣既關注了學生的個體發展,又培養了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了閱讀面,真正做到了為學生而教!
語文S版第一冊《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8
一、識字寫字
1、識字:
⑴ 自學古詩,說說已經認識哪幾個字,是怎么認識的。請認識的學生當小老師,教大家把字讀正確。
、啤”菊n十個生字中,“床”“光”“望”“鄉”都是后鼻音,注意引導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⑶ 生字的鞏固。在教學中,可以用組詞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字義,加深對生字的記憶。如,光──光明、月光、燈光;舉──舉手、舉重;還可用“大轉盤”以游戲的形式復習生字。
、取〗Y合“故”的認記,認識“攵”這個偏旁。
2、寫字:
本課要求書寫的4個字可分兩類!澳、耳”要注意提示橫與橫之間的距離;“頭、米”要提示這兩個字的最后一筆筆畫不同,“頭”的最后一筆是“點”,“米”的最后一筆是“捺”?勺寣W生運用對比法加深記憶:大──頭。
二、朗讀感悟
1、播放《靜夜思》配樂朗誦錄音,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
2、小組合作,試讀詩歌,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學生自由讀,說說在讀這首詩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啟發想象,熟讀成誦。播放柔和的音樂,創設一種意境,讓學生配上簡單的動作邊做邊讀,熟讀成誦。
三、課后練習
“我會說”,目的在于引導學生觀察和說話。在學完這首詩后,布置學生留心觀察夜晚的天空。通過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把看到的夜空說一說。注意保護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及時糾正發言時的一些語病。同時還要注意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讓說話的內容更加充實。
四、實踐活動
古詩朗誦會:每個同學準備一首自己最喜歡的古詩,進行一次古詩朗誦比賽。
五、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1~2課時。
六、資料袋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他的詩是盛唐時期的典型代表,充滿浪漫主義色彩。想象豐富而奇特,風格飄逸而豪放,是屈原之后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F存詩歌近千首,有“詩仙”的美名。他與杜甫齊名,合稱“李杜”。
〖名詩欣賞〗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謎語〗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
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
語文S版第一冊《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
一、知識目標
(一)會讀本課10個生字。
。ǘ├斫庵攸c詞:“疑”、“思故鄉”、“舉頭”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二、情感目標
體會詩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全詩;
三、能力目標
初步學習運用理解詞義——串連句意的方法學習古詩。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意境。
教具:
錄音機,《思鄉曲》音樂磁帶,多媒體課件,書中插圖。
教學過程 :
一、音樂引入,感受情境美。
。ㄒ唬┥犚魳贰端监l曲》,體會樂曲中描述的意境。
1、那個人在干什么?或者想什么?(樂曲中描述的人在思念自己的家鄉)
2、學生初步感知詩的意境美。
。非,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
。ǘ┖喗椤端监l曲》,引入課題。
1、這首曲子,就是著名作曲家馬思聰先生的《思鄉曲》,思鄉的情感可以用音樂來表現,也可以用語言來表達。
2、引入課題,齊讀課題。
3、簡介李白。
二、學習全詩,體悟詩境美。
(一)初讀課文。
1、讀通、讀順全詩;
2、檢查勾生字情況;
3、指導生讀生字,讀全詩。重點讀好“靜”、“床”、“霜”、“思”等字。
4、解題:
(1)“靜夜”是怎樣的夜晚?(多媒體創設情境)
。2)請你用“思”擴詞,從所擴詞中選出詞義
(3)串詞義。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
5、小結學習題目的方法:
。1)讀;
。2)說(詞義——句意)
。ǘ┳x中理解,體悟詩意美。
1、學生運用以上方法學習古詩,讀詩、說詞義、句意,并用“!惫闯霾欢脑~。
2、生提出不懂的詞,師用“!秉c出。
[此處詞主要集中在“明月光”、“疑”、“霜”、“舉頭”、“思故鄉]
3、學習第一行
(1)讀整行詩。
。2)“明月光”是指怎樣的月光?
。3)說第一行詩意。
多媒體創設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詩人床前)
4、學習第二行
。1)讀整行詩。
。2)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理解“疑”的意思(懷疑、好像);
“霜”(老師哈氣在眼鏡片上,并解釋這是霧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節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頂、草葉、地面等,堆起來是白色。)
(3)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詩人的床前,好象是鋪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4)朗讀,引導。
詩人這樣描寫,給了你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冷清)
師描述:今晚,銀白色的月光灑在地上,像鋪了一層冰冷的霜一樣。環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詩人遠離親人的孤獨,就更感到冷清了。
師用冷清的語氣范讀
生試著用冷清的語氣讀。
5、學習第三行
(1)讀整行詩。
。2)看多媒體理解“舉頭”(做動作)
。3)想想詩人在干什么?
(詩人抬頭望著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4)朗讀、引導。
師激情:古時候和我們不一樣,沒有電話、電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別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們、親人們會一起坐在月光下,說說話,聊聊天,還會在月光下看風景,游玩。你看,他們玩得多開心哪!可是,今夜,詩人已遠離家鄉,回家的路是那么長,更沒有我們今天的汽車、火車、飛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和親人們團圓。是啊,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可是,詩人的心情已經不是那種心情了。
問:詩人看著掛在天空中的明月,會想到什么呢?
。〞氲郊亦l,想到親人)反復誦讀。
6、學習第四行
。1)讀整行詩。
。2)說說詩句的意思。
。3)將三、四行連起來說說詩意
。4)指導朗讀,重點指導學生讀“思故鄉”。
7、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三、反復吟誦,表現詩意美。
1、以《思鄉曲》為背景,體會全詩詩意,并朗誦全詩一遍。
2、生在音樂中自己吟誦,劃節奏。
3、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3、有感情地齊讀,背誦。
四、和樂唱詩,感染熏陶美。
(一)聽《思鄉曲》主旋律一遍,進一步感受詩的意境美。
。ǘ┮浴端监l曲》為主旋律,以《靜夜思》為詞,師先示范唱詩,師生和唱詩兩遍。
語文S版第一冊《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詼諧“目、耳、頭、米”4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并在誦讀過程中體會古詩的意思。
【教學重點】
朗誦、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識記本課生字。
【用具準備】
1、布置作業:晚上觀察夜空。
2、一幅描繪寧靜月夜的課件圖畫。
【教學設想】
在古詩的誦讀之前,可通過課件演示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圖中入境并伴有相應的音樂,還可讓學生在音樂聲中邊做動作邊朗讀。這樣學生會更容易理解古詩。在理解詞意方面可聯系生活實際和動作來理解。如:在理解低頭和舉頭時可用動作來示意。學完古詩時,可把說說看到的夜空景象來發展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新的古詩《靜夜思》!八肌笔撬寄畹囊馑,詩人在什么時候,思念什么呢?
二、初讀古詩
1、自讀古詩,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
3、師范讀。
4、學習古詩中的生字:
⑴ 課件出示本課生字:
、佟∽约航柚匆糇x生字。
、凇⊥阑プx,互相糾正。
、啤z查自學情況:
① 指名帶拼音讀生字。
、凇↓R讀生字、正音。
③ 去掉拼音讀生字。
、堋⌒±蠋燁I讀。
⑤ 開火車檢查。
、恰‰S生字認識偏旁。
三、朗讀古詩
1、領讀古詩。
2、通過課件出示古詩,并出示相應的需停頓、讀重音的地方: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3、學生質疑。提出不懂的問題,生生解疑,師輔助引導。
4、出示課件在課件和音樂聲中指導朗讀:
⑴ 同桌互讀。
、啤∧信肿x。
5、指導背誦:
、拧∽约涸嚤场
、啤≈该痴b。
⑶ 齊背。
、取⊥阑ケ场
四、細背古詩
這首古詩中有一組反義詞,你能找出來嗎?
舉頭──低頭
五、檢查背誦
〖板書設計〗 靜夜思 李白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教學后記〗
對于古詩部分,學生背得很快,但總是把個別字音背錯,以后應注意糾正,加強個別指導。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背誦古詩。
2、認讀生字。
二、學習生字
1、課件出示需認讀的生字:
目 耳 頭 米
2、學習書寫:
⑴ 通過課件觀摩這四個字在田字格中占位。
自己說說,和同桌說說,書空練習。
、啤〖w學習“目、耳、頭、米”的寫法。
、恰∶杓t、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3、擴詞練習:
用“目、耳、頭、米”組詞,看誰說得多。
三、我會說
把你觀察到的夜晚的天空景色,說給大家聽。
教師及時糾正生說的不當之處。
〖板書設計〗 靜夜思
目 耳 頭 米
〖教學后記〗
學生觀察字的占格位置比較仔細,我在黑板上范寫時,有筆畫沒占準都給指出。在說夜色時,多數能說出夜晚的美。
語文S版第一冊《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會認“靜”“夜”等10個生字,會寫“目”“耳”等4個生字。
2.朗讀古詩,并在誦讀過程中體會古詩的意思。
課前準備:(板書)(課件)
床前明月光,
夜 疑是地上霜。
靜
思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設計思路
從背古詩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從初讀──理解──誦讀──唱讀,使古詩教學充滿韻味。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師:會背這首詩的請舉手!背給老師聽聽。(生背)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播放李白的圖像,認識唐代詩人李白。師:李白可是唐代有名的大詩人哦。還會背哪些唐詩?
2.指三四名背。(評價語:你背得真好聽!你背詩的樣子很可愛!等)
過渡:
咱班孩子的肚子里裝著很多詩哦,稱你們小詩人一點兒也不過分。今天咱們這些小詩人要好好地學大詩人李白的《靜夜思》。坐正,咱們要認真地學!請齊讀這首詩。
二、認識二類字
過渡:這首詩里有10個字,我們一起來讀。
1.幻燈:10個帶拼音的生字,齊拼讀,讀準字音,重點讀好“靜、床、光、望、鄉”幾個后鼻音和三拼音節的字。
2.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幻燈效果:學生記住了哪個字,那個字即在屏幕中消失,同時配有鼓掌聲,以此激勵孩子。)
3.幻燈:再出現10個不帶拼音的生字,多種方式認讀。
4.只留“靜”字在屏幕。師:把“靜”字放在課題里看你們能不能讀準,請讀課題。
三、釋題-理解
1.小朋友們,課題里的哪個字交代了這首詩的寫作時間?(夜)(師手指課題。)哪個字交代了李白當時的心情?(思)
2.詩句中哪些地方寫“夜”呢?(明月)從這個詞怎么看出是寫“夜”?
3.詩句中哪些地方寫“思”?(思故鄉)評價:對,這是作者直接地告訴我們他在思。請大家把李白思念故鄉的感情讀出來。指導:你們沒讀出李白思念故鄉的感情,應該把“望”和“思”讀真切一點。(師同時在黑板上標上著重號,并示范。)再讀一遍試試,這次加上動作。
4.老師看到你們是抬頭和低頭,可是李白說他是舉頭和低頭!芭e” 和“抬”有什么區別?你們做“舉”的動作給我看。(師:這不是舉,而是伸手。再舉一回,舉起千斤重擔來。對,這才叫“舉”。)
5.李白抬起他的頭像舉千斤重,舉得好費力。孩子們,你們說李白的頭怎么就這么重?“舉頭”這個詞怎么讀?
6.齊讀后兩句。
7.我們在詩句中找到了“夜”,找到了“思”,但我們不能明白的是,李白為什么要強調靜夜、靜思?在詩句中的哪些地方隱含著“靜”呢?同座討論一下。老師引導:天上只有一輪什么?(明月)地上只有一個誰?(李白)是啊,天地這樣廣闊,卻只有“明月與李白”相對望,難怪李白強調靜夜里靜思,他更加地思念家鄉,思念家鄉的親人了。我們該用怎樣的心情,怎樣的語氣讀這首詩呢?學生感情朗讀全詩。
過渡:
其實古人讀詩很講究韻味,他們讀出來的詩有點像唱歌一樣的好聽。你們聽──—
四、吟讀
1.師范讀。(師邊讀邊在黑板上畫拍子:半拍、半拍、向上一拍、半拍。平聲拖半拍,仄聲向上拖一拍,讀來饒有趣味。)
2.生自由讀。
3.指一名學生匯報讀。(師打拍子指導讀:你看著老師的拍子讀。)
4.集體匯報讀。(師:全體起立,跟著老師的拍子讀。)
過渡:
這樣讀詩才有味道。古人讀詩的時候為了更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情,有時候是唱讀的。我們一起來唱—
五、唱讀
1.師(放《靜夜思》音樂):來,我們一起唱。
2.師:喜歡唱嗎?先誦后唱,我們再唱一遍。
六、總結
看著你們唱詩的樣子,我要悄悄地告訴你們,你們不是小詩人,而是小詩仙了!小詩仙們,下課!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背誦古詩,唱讀古詩。
2.認識10個二類字。
3.用二類字擴詞,比比誰組的多。
二、指導寫字
1.觀察范字,指導書寫。
“耳”上橫短,下橫長;“頭”的第五筆是“長點”。
形成寫字口訣:
拼“耳”字:ěr ěr
寫“耳”字:橫 豎 豎 橫 橫 橫
數“耳“字:“耳 耳 一 二 三 四 五 六”生邊數邊書空。
2.描紅、臨寫,提醒正確的的寫字姿勢。
3.評價學生作業。
三、實踐活動
晚上觀察天空,爍爍自己看到了什么,鼓勵用圖畫來展示。
深圳市荔園小學趙家英,大學本科畢業,深圳市荔園小學教科主任,所設計的課例《我的同學》獲小學語文錄像課二等獎,有多篇論文在全國及地區發表,輔導的徒弟所教課例獲深圳市福田區閱讀競賽特等獎。深圳市荔園小學是深圳市的一所大校,共有三個校區,61個教學班。
語文S版第一冊《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12
《靜夜思》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詩作。短短的“二十字”將李白獨在異鄉為異客的孤獨情懷,夜深之時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灼熱情感抒發得淋漓盡致,構成了極其濃郁的思鄉意境?墒,時代變遷形成了古代漢語與現代語言的差異,拉遠了詩人與學生感情之間的距離,也給學生帶來了理解上困難。本詩雖只短短20字,如果只按傳統教法,讀讀、寫寫、背背,不創造與課文內容相和諧的詩意境界和審美心理狀態,就不能促成學生與詩人“心靈”的相會,更不能算是一堂成功的古詩教學。在借鑒一些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我進行了如下的教學,促成學生與詩人的“心靈”相會。
詩境之一:走入靜夜置身詩人環境
“你頭腦中的夜晚是怎樣的?安靜的夜里,大伙在做些什么呢?古代大詩人李白在這樣安靜的夜晚在想些什么呢?” 伴隨著《思鄉曲》,教師輕聲地與孩子們交流著,并結合學生的感受板書課題“靜夜思”,一切都是那么輕輕悄悄,努力結合詩營造一種靜謐的意境。學生也受了音樂的感染,讀課題時全然進入了角色,讀得格外的靜,話音顯得格外的深幽。孩子們伴著那略帶憂傷的思鄉曲,臉上寫滿了沉靜,他們不自主地低吟著。那純真的表情,那動人的聲調,真切地讓人感受到“詩意”的魅力。
評析:
按常規,這個片段是對課文的整體感受。若只是一般化地讀,那種感受只能是生硬的、只觸及到文字層面的感受。而一旦創造出與課文詩意境界相和諧的課堂教學意境,就一下子觸及到文字的內在意蘊——詩人、古詩及詩意的“心靈”。這里,教師運用詩意的教學語言、詩意的媒體音樂,巧妙地實現了學生與詩人的心靈相會。有了這心靈意會,教學就有了真趣和詩意。
如果教學只局限于古詩,不超越古詩,不站在更高更廣闊的境界對古詩意境進行創造性地開掘、拓展和建構,那教學只能是狹小和低層次的,同時也不能全面、深入地把握古詩的內涵,感受古詩心靈的。
詩境之二:走進詩中獲取詩人感受
教學了生字、生詞,教師又反復引導學生讀課文,有的學生已經能背誦全詩。
清幽的音樂再次在教室里流淌,畫面上的月光灑落在詩人的床前,教師的話語很抒情:“明亮的月光灑落在你的床前,好像是;好像;好像是。”不再把孩子置身于詩外,而是讓他們忘卻自己的身份,融入到詩中去,以第一人稱的形式獲取直接的感受,從而與詩人心靈相同,引起共鳴。
孩子們的想象力馬上被激發起來了,一個個沉浸在無限美好的遐想中:
“明亮的月光灑落在我的床前,好像鋪了一地的珍珠粉!
“明亮的月光灑落在我的床前,好像給我的房間罩上了一層白色的面紗!
“明亮的月光灑落在我的床前,好像是一陣煙。”
……
評析:
有了這個環節,教學的境界和內涵就顯得開闊和豐富了。教師也完全不必再畫蛇添足地設計“為什么詩人以為地上鋪了一層白色的霜”這樣的問題了,因為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包含在上面的教學環節里了。在小學生的心靈中,古詩抽象、精煉、含蓄的特點(如“疑是地上霜”),哪里有這個環節這么真切、生動和富有情趣啊!
孩子們的心靈是蘊藏豐富的礦藏,但他們自己很難憑空發現、發掘和發展,必須在教學中依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具體的詩意情境,才能實現自我的發現和發展。如果說,上個教學環節已經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心靈有所拓展和豐富,但是還不夠,還要在更高的層面和更大的空間再加拓展和豐富。
詩境之三:凝望月兒讀懂詩人心情
“明亮的月光照在詩人的床前,好像是鋪在地上的白白的霜,這樣的美景讓詩人忍不住舉頭凝望!焙⒆佑制饎帕,不約而同地抬頭向教室窗外凝望!翱吹皆铝,你想到了!睂W生們個個凝神靜思,浮想聯翩,靈感大發,紛紛要求發言。
老師讓他們考慮成熟,同時再次打開思鄉曲,清幽的音樂又回響在教室里: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家里的媽媽。”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和哥哥一起玩游戲的時候!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好朋友李堯。”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我很想他們。”
……
“小朋友們浮想聯翩,詩人看著掛在空中的明月,會想到什么呢?他想到了故鄉的”。在已與詩人產生共鳴的前提下,孩子們按捺不住表達的欲望:
“他想到了故鄉的那座小山!
“他想起了家門口的那條小溪。”
“他想到了故鄉的蘋果。”
“他想起了故鄉的親人。”
……
各種各樣的答案從孩子的頭腦中蹦出來,他們把這篇膾炙人口的詩作變得更為豐滿。
詩境之四:和樂吟誦表達自我感受
當我再一次播放思鄉曲時,學生竟不由自主地和著音樂低聲吟誦,其中一些同學甚至站了起來,配上動作,邊表演邊吟誦。那般神情非一個“傳神”能夠概括。
自我評析:
兒童是天生的幻想家和詩人,兒童是喜歡幻想,喜歡詩和詩意的。濃郁的詩意境界,為孩子們營造了盡情想像的空間。他們的這些想像多么豐富美麗,多么超凡聰慧!一個個簡直就像小詩人!在這種創造性想像中,學生們更真切地領會了詩的靈魂,并與詩人在富有創造性的詩意情境中相會、相融了,他們的心靈也和詩人的心靈變得一樣詩意。他們在這在濃濃的詩意中感悟、體驗著、想像著、創造著、發展著。這才是真正直達學生心靈的、充滿人文精神的教學。這節課,我努力達成了這一目標,而且還讓學生進行了創造性的想像、創造性的表達,使課堂真正成為了結合生活性、發展性和審美性的人文課堂。
語文S版第一冊《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13
古詩新教 培養自學能力──《靜夜思》教學隨筆
在高呼素質教育的今天,古詩文學習是十分重要性的。那么,怎樣才能培養學生自學古詩的能力呢?多年來,我致力于探索古詩教學的模式,探索古詩的學法指導。我想:古詩的教學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古詩的能力,使學生終生受益。于是,我嘗試用“自主學習”的古詩教學模式,打破傳統的古詩教學模式,提高古詩教學質量。
“自主學習”的古詩教學模式分為五步:課前查詢知詩人──介紹背景解詩題──質疑討論明詩意──想象誦讀悟詩情──遷移運用背詩文。下面,我就《靜夜思》一文的教學,談談古詩教學的新舉措:
一、課前查詢知詩人
課前布置學生查詢古詩作者及寫作背景資料,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鹅o夜思》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詩作,抒發了詩人獨在異鄉為異客,夜深人靜之時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但是,古今語言的差異,生活環境變遷所形成的詩人與學生感情之間的距離,以及古詩抽象、精煉、含蓄的特點,均會造成學生理解上困難。于是,我讓學生各自去查詢當時的寫作背景資料。學生們有的到網上查詢,有的去圖書館查詢,有的問大人,有的從詩書上找……這個課前預習既為下一步學習古詩打下基礎,又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品質。
二、介紹背景解詩題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新大綱十分重視口頭交際能力的培養,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各種各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所以,不套用舊模式老師介紹,而讓學生介紹自己搜集來的資料,效果更好。學生在介紹李白和寫作背景時,便培養了口頭表達能力及聽說能力,明白了題目的意思,又為理解古詩的內容做好準備。
三、質疑討論明詩意
這個環節中,訓練學生理解古詩的方法,培養合作精神。先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劃出不懂的字詞,提出疑問后,再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多讓學生交流、評議。整首詩重點字詞的理解到整首詩意思的理解,完全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出來的。而我只起到組織、指導、點撥的作用,幫助學生總結出理解重點字詞的幾種方法:聯系詩句、結合生活實際、問別人……看來,人本主義教學觀十分正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每個學生都蘊藏著獨立學習的巨大潛能。”
四、想象誦讀悟詩情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培養學生的熱愛家鄉的情感。先讓學生在理解古詩內容的基礎上放聲朗讀幾遍,再以老師的提問:請你們想想一下,如果你就是此時此刻的詩人,你現在的心情是怎樣的?讓學生展開想象,各抒己見,體會感情,受到李白那強烈的熱愛家鄉、思念家鄉情感的感染和教育,同時學到了有語氣朗誦古詩的方法,那就是要入情入境、大膽想象當時意境。
這個環節還要發展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朗讀和背誦在詩的教學中有特別重要的地位。這首詩節奏鮮明,韻律和諧,情感豐富,語句簡練,瑯瑯上口。古詩的這些特點都要讓學生欣賞、體會。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我讓學生反復誦讀、體會、品味。我放了幾首樂曲,讓學生選擇一首合適的給詩歌配樂,然后進行朗讀。我只對學生在詩的節奏和重音方面進行指導,師生共同總結朗讀古詩的方法。這樣,變著法子讓學生讀,學生在讀中受到熱愛家鄉情感的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五、遷移運用背詩文
課后作業體現自主性,拓展學生詩文學習的范圍。我設計了這樣的作業:學了這首詩后,你最想做些什么?畫一畫,演一演,吟一吟,背一背,寫一寫……選擇一項或幾項完成。我們都知道:發展教學是一個開放系統,學生參與活動不應只局限于課堂與課本,而應該課內外結合,這個作業就是要由課內延伸至課外,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及古詩的積累。
總之,古詩教學也要力求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實踐證明,“自主學習”的古詩教學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古詩的閱讀、鑒賞能力的提高,將會使學生在今后的習作中,形成了言簡意賅的文風。古詩的學習方法的掌握,將使學生終生受益,使學生真正成為21世紀的高素質人才!
《靜夜思》教學有感
浙江省義烏市青口小學 吳莉虹
一年一期的古詩《靜夜思》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名篇,在學習之前我就預料到每個學生應該差不多都會背,可是通過課前摸底發現其實好多根本不準。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認為自己會背了就不用學了。真要叫他們理解詩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因為他們長句都讀不好,怎么在這堂課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呢?我嘗試著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 交給學生識字的主動權
在出示課題后,讓學生讀讀《靜夜思》三個字,然后請他們說說:你想提醒大家讀好哪個字?學生就說出了“靜”讀后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體認讀,不能拼讀。于是隨機教學靜與夜,給它們找找朋友,說說能用什么辦法很快記住這兩個字。但我還不滿足于此,我又問:哪個字告訴我們詩人是在什么時候?哪個字告訴我們周圍有沒有聲音?“思”是什么意思?他在思念著什么呢?意外的是,學生很快都明白靜”和“夜”的意思。那詩人思念的是什么呢?以此,學生的意識到了新的學習梯度,馬上進入了閱讀。
二、 從生活情感啟發詩的情感
只有讓學生體會到詩人的情感,才不會在讀書的時候毫無表情地唱。當學生能讀出詩人是想念家鄉的時候,我就不失時機地問:他會思念家鄉的誰呢?學生的答案可多了,有的說是爸爸媽媽,有的說是親朋好友,有的說是兄弟姐妹,有的說是玩過的小溪。。。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課前我還擔心他們讀不懂詩呢。于是我又問他們:你們也有過想念爸爸媽媽的時候嗎?什么時候最想?我特意讓住校生王超穎先說,她說每天晚上她最想爸爸媽媽。于是學生的話題就這樣打開了,就這樣他們明白了詩人的心情,知道了什么叫做思念。此時,我讓他們再去讀一讀詩。最后,我問他們,你覺得你讀懂了哪一句或哪一個詞,于是所有的詩意都在孩子們的嘴中被解釋,他們甚至說:月亮都圓了,為什么我與家里人還沒團圓呢!我明白,此時我的教學目的達到了,也讓學生明白了讀書不僅僅只是會讀,還要讀會些什么。沒想到這節課有了這么多意外的收獲,感謝我的學生,讓我再一次看到了他們的潛力,讓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新的體驗與嘗試,也有了新的啟發。
語文S版第一冊《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14
[設計概說]:識字教學是重頭戲,識字教學時,采取多種方式,激發興趣,組織游戲,引領學生在快樂中自主識字。
學古詩,讀更是重中之重,以讀為本,有層次的朗讀,貫穿教學始終,以讀為武器,突破重點,化解難點,“說、想、議、思、演”融入其中,讓課堂情思綿綿,書聲瑯瑯,精彩連連!
[教學內容]:識字,學古詩
[教學目標]:1、認識10個生字,會寫4個漢字,認識1個偏旁“攵”
2、讀古詩,感知詩意,初步體會詩中美好的意境。
3、朗讀詩歌,想象情景,感受詩人的思鄉之情。
4、背誦詩歌,激發學生對古詩的興趣與熱愛。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讀古詩,初步感悟詩境。
[教學難點]:從朗讀古詩中,悟詩意,品詩境,想畫面。
[教學準備]:《靜夜思》的配樂朗誦錄音,(條件不允許則無需準備)
[教學流程] :
一、謎語激趣,引發期待
1、師說謎語: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進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邊說邊比劃)聰明的孩子們,你能說出謎底嗎?
2、生猜謎語,說謎底
3、師:對,就是夜空中的月兒,你喜歡月兒嗎?喜歡它的什么?
4、生各抒己見。
5、是呀,明亮的月兒,誰都很喜歡。
。ㄔO計意圖:以猜謎語,談月兒,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伊始,應尤其重視興趣的激發。)
6、古時候有位偉大的詩人——李白,他是唐代最有名的詩人,被人們稱為詩仙呢,他也喜歡月亮,在一個安靜的月夜里,他望著月兒,寫下了一首詩,孩子們想看看他的這首詩嗎?
7、揭題,板書課題:靜夜思,相機指導學生認識“靜、夜”兩個生字(讀音節,組詞)
8、讀題,引入新課: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詩,去看看李白爺爺這位詩仙筆下的月亮。
(設計意圖:以談話,即介紹李白簡單的生平資料,誘發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讀詩的期待心理)
二、初讀識字,游戲鞏固。
1、范讀古詩(或播放錄音)
2、自由讀詩歌,圈出詩中的生字以及不認識的字,老師提示方法,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向同學或老師請教。
3、自主識字
①一生讀拼音,評一評。
、谕阑ハ嗥醋x生字。
、坌±蠋煄ёx。
、荦R讀
⑤開火車認讀音節。
、奚珠_花,你會為生字寶寶找朋友嗎?(組詞)
、咦R記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記住這些生字寶寶呢?
、嗌l言,師引導,滲透識記方法,如:
△加一加:青 十 爭=靜 廣 + 木 =床
△編口訣:大字肩上加兩點,右腿兒也跟著點一點(頭)
△“故”引導學生認識偏旁“攵”,說說在平時生活中,還見過哪個字也有“攵”旁。
4、游戲增趣,鞏固生字
、賻煟捍笤娤衫畎谞敔斶準備了一些仙桃,想讓孩子們跳一跳,摘下自己最喜歡的桃兒嘗一嘗呢?出示生字卡片(桃子狀)。
、谫N在小黑板上(課前準備好)
③你認識哪個詞語朋友,那它身后的小桃兒就屬于你了。
④摘仙桃游戲,學生摘,讀,其他同學跟著認讀。
。ㄔO計意圖:識字是教學的重點,如何讓孩子們眼前枯燥的幾個漢字生動起來呢?我以“摘仙桃”的游戲,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及學習興趣,在自主、快樂中鞏固生字,提高實效,突破重點)
三、三讀古詩,感知詩意
1、師:要讀好這首詩呀,老師為你們設置三個站,你敢挑戰嗎?相信你們都是勇敢的孩子。
2、第一站 讀正確
、賻煟鹤x對每一個字, 你有信心嗎?
、谏x,評
、墼僮x,評析。(隨機應變,到位了就可以)
3、第二站 讀流利
①師:讀書可不能結巴,要像河里的水一樣通暢就更好了。
②生讀,評
4、第三站 挑戰老師
、賻煟汉⒆觽儯銈円呀洸诲e了,要是能超過老師,那就更了不起了。
、趲煼蹲x(有感情地吟詩,提醒孩子們古人是怎么吟詩的)
、凵魬,評比,說說誰讀得好。
、苤笇,齊讀
(設計意圖:以挑戰的方式,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引領學生三讀古詩,在讀中增趣,在讀中不著痕跡的感知詩意)
四、議、想、讀、演,品詩情畫意
1、看背景圖,對照古詩,說一說圖上的畫面(說說看到了什么?)
2、引導學生理解一、二句的詩意,生發言,師小結,隨文鞏固識字“舉”
3、看著這明亮的月光,住在別人家鄉的李白爺爺想到了什么呢?你猜一猜,議一議。
4、結合最后一句詩,引導學生體會李白爺爺的思鄉之情,想象他的心情。
5、指導朗讀,師:看著如霜的月光,身在外地的李白爺爺多么想念自己的家鄉,自己的親人啊!指導學生讀慢些,齊讀。
6、演一演,李白可是詩仙呀,誰愿意當回仙人,來演一演他,讀讀這首詩,讀出他對家鄉的思念。一生讀,
。ㄔO計意圖;在“說、議、想、讀、演”中不露痕跡地指導學生感悟詩情畫意,體會詩中的意境)
7、指導背誦,培養學生對古詩的熱愛。
①師:古詩是我們中國最燦爛的文化,孩子們,你一定要認真學古詩,多背背古詩。
、诳纯凑l記性最好,一學就可以背出來,試著去背背吧!
、壅故荆瑯淞駱,帶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
。ㄔO計意圖: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積累語言,古詩是祖國文化的瑰寶,不去積累,則是一件憾事,從小應引導學生養成背誦積累的習慣)
五、書寫指導,身先士卒
1、聽了你們的朗讀,看了你們的表現,李白爺爺在天上也一定會夸你們了,讀書寫字也是我們該做的,下面我們來比比看誰的字寫得好。
2、范寫,提示要點,如“頭”最后一筆是點。
3、生描紅,臨寫
4、展示佳作,評,引導學生取長補短。
5、結課
作業設計:1、我會背 把《靜夜思》背給家人或伙伴聽
2、我會寫 寫課文中的四個漢字
3、我會讀,再找找李白爺爺的詩讀一讀。
板書設計:
靜夜思
李白
明月 霜
望月 思鄉
語文S版第一冊《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15
設計意圖:
古詩《靜夜思》是小學一年語文中的一首古詩,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膾炙人口的佳作。同學們對這首古詩都非常的熟悉,也十分適合少年兒童歌唱,會受到孩子們的喜愛。
教學目標:
1、用聽唱的方法來學習歌曲,逐步體驗并理解詩歌的意境;
2、在演唱中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和識譜視唱能力,并最終使學生能夠獨立吟唱古詩詞。
3、能用聽唱的方法學會歌曲,養成自主學習歌曲的能力。
課前準備:教師(電子琴錄音機磁帶歌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喜歡背古詩嗎?你都會背哪些古詩,背給大家聽吧。
(生盡情展示)對學生給予肯定和評價。
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一座寶庫,一首好詩講述著一種心情、一個古詩、甚至是一段歷史。同學們那你知道哪些古詩是描繪思念家鄉及親人的嗎?(引入《靜夜思》)
二、歌曲教學
今天我們就來學唱這首《靜夜思》。(出示歌片)
1. 解決歌片中出現的音樂知識。
2. 播放歌曲,聆聽可以隨音樂動起來。初步了解歌曲。
3. 看曲譜聽歌曲,從心里跟唱。
4. 再聽歌曲,小聲的跟唱。
5. 聽歌曲,大聲的跟唱。
6. 教師彈琴共同演唱,及時糾正唱的不準的地方;并強調演唱姿勢。
7. 隨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三、延伸:
《靜夜思》是一首五言絕句,那課前我們也背了很多的五言絕句,那你能換一下歌詞唱其他的古詩嗎?
學生視唱其他古詩,教師給予肯定和評價。
四、總結:
我國古代詩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濃縮著文人的智慧,閃耀著歷史的光輝,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朵瑰麗的奇葩。讓我們用歌唱的方法去學會更多的古詩。
語文S版第一冊《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16
重慶市九龍坡區 李陽洪、高生惠
教學目標 :
一、知識目標
。ㄒ唬⿻x本課10個生字。
。ǘ├斫庵攸c詞:“疑”、“思故鄉”、“舉頭”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二、情感目標
體會詩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全詩;
三、能力目標
初步學習運用理解詞義——串連句意的方法學習古詩。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意境。
教具:
錄音機,《思鄉曲》音樂磁帶,多媒體課件,書中插圖。
教學過程 :
一、音樂引入,感受情境美。
。ㄒ唬┥犚魳贰端监l曲》,體會樂曲中描述的意境。
1、那個人在干什么?或者想什么?(樂曲中描述的人在思念自己的家鄉)
2、學生初步感知詩的意境美。
(樂曲停,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
。ǘ┖喗椤端监l曲》,引入課題。
1、這首曲子,就是著名作曲家馬思聰先生的《思鄉曲》,思鄉的情感可以用音樂來表現,也可以用語言來表達。
2、引入課題,齊讀課題。
3、簡介李白。
二、學習全詩,體悟詩境美。
。ㄒ唬┏踝x課文。
1、讀通、讀順全詩;
2、檢查勾生字情況;
3、指導生讀生字,讀全詩。重點讀好“靜”、“床”、“霜”、“思”等字。
4、解題:
(1)“靜夜”是怎樣的夜晚?(多媒體創設情境)
。2)請你用“思”擴詞,從所擴詞中選出詞義
(3)串詞義。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
5、小結學習題目的方法:
。1)讀;
。2)說(詞義——句意)
。ǘ┳x中理解,體悟詩意美。
1、學生運用以上方法學習古詩,讀詩、說詞義、句意,并用“。”勾出不懂的詞。
2、生提出不懂的詞,師用“。”點出。
[此處詞主要集中在“明月光”、“疑”、“霜”、“舉頭”、“思故鄉]
3、學習第一行
。1)讀整行詩。
(2)“明月光”是指怎樣的月光?
。3)說第一行詩意。
多媒體創設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詩人床前)
4、學習第二行
。1)讀整行詩。
(2)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理解“疑”的意思(懷疑、好像);
“霜”(老師哈氣在眼鏡片上,并解釋這是霧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節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頂、草葉、地面等,堆起來是白色。)
。3)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詩人的床前,好象是鋪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4)朗讀,引導。
詩人這樣描寫,給了你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冷清)
師描述:今晚,銀白色的月光灑在地上,像鋪了一層冰冷的霜一樣。環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詩人遠離親人的孤獨,就更感到冷清了。
師用冷清的語氣范讀
生試著用冷清的語氣讀。
5、學習第三行
(1)讀整行詩。
。2)看多媒體理解“舉頭”(做動作)
(3)想想詩人在干什么?
(詩人抬頭望著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4)朗讀、引導。
師激情:古時候和我們不一樣,沒有電話、電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別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們、親人們會一起坐在月光下,說說話,聊聊天,還會在月光下看風景,游玩。你看,他們玩得多開心哪!可是,今夜,詩人已遠離家鄉,回家的路是那么長,更沒有我們今天的汽車、火車、飛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和親人們團圓。是啊,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可是,詩人的心情已經不是那種心情了。
問:詩人看著掛在天空中的明月,會想到什么呢?
(會想到家鄉,想到親人)反復誦讀。
6、學習第四行
(1)讀整行詩。
。2)說說詩句的意思。
。3)將三、四行連起來說說詩意
(4)指導朗讀,重點指導學生讀“思故鄉”。
7、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三、反復吟誦,表現詩意美。
1、以《思鄉曲》為背景,體會全詩詩意,并朗誦全詩一遍。
2、生在音樂中自己吟誦,劃節奏。
3、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3、有感情地齊讀,背誦。
四、和樂唱詩,感染熏陶美。
。ㄒ唬┞牎端监l曲》主旋律一遍,進一步感受詩的意境美。
(二)以《思鄉曲》為主旋律,以《靜夜思》為詞,師先示范唱詩,師生和唱詩兩遍。
◆[2004
語文S版第一冊《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17
1、(看一組圖片)中秋的夜晚,一輪明月冉冉升起,光華四射,明月照著沉睡的小山村,照著蒼茫的大山,照著寧靜的港灣,照著我們祖國大地的每一個角落。
中秋節源遠流長,古時候,每當暮色降臨,明月東升,祭月、賞月的活動便開始了。人們紛紛設案桌于月下,桌上有月餅、水果、飲料、芋頭等食品,全家人在月光下一起團圓賞月,大人們給孩子講起“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的古老神話傳說。在銀色的月光下一邊品嘗節日佳肴,一邊賞月聊天,全家人一起共享天倫之樂。
今天,每到中秋節,人們總是從百忙中抽出時間,從各個地方回到自己的家鄉,與親人團聚,有的夫妻相約一起賞明月,有的一家三口,吃團圓飯,還有的一大家子歡聚一堂,月亮圓了,人也團圓了。
2、說說你們怎樣過中秋的?
3、齊唱《八月十五月兒明》
一、明月,入題
1、從剛才的圖片中,以及同學們的回憶中,我們深深感受到,中華民族是個愛月的民族,中秋節我們賞月,故事里我們講嫦娥奔月,古詩里更有許多明月呢!你能記起幾句有月的詩句嗎?
2、月兒圓了,人團聚了,這是人間最溫暖的時候?墒牵幸恍┤藚s由于各種原因回不了家,李白就是其中一個,只好借一首古詩表達他心中的感受。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李白的靜夜思,去感受他的心情。
二、解題,品讀
1、出示課題,誰來讀讀課題?說說為什么這樣讀,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后,齊讀課題。
2、這首詩你們早就會背了吧?一起背誦。
3、(看課件,聽朗讀),說說聽出了什么?(慢,憂傷,低沉)思念的滋味是什么?讓我們來看看。出示學生文章,《媽媽,我想對你說》,教師深情朗誦,思念的滋味你嘗到過嗎?指名說。帶著思念的感受讀題。
4、李白也在思念,他的感受又如何呢?讓我們進一步走近他吧。
⑴ 打開課文,自讀古詩,說說你讀懂了哪一句?板書:思故鄉。是什么讓李白想起了故鄉呢?(提示讀古詩前兩句)
、啤≈攸c理解:疑:好像。什么好像什么?解釋后兩句。
、恰煟旱厣箱佒粚铀,給人什么感覺?李白站在像霜一樣的月光中冷嗎?他怎么不叫夫人給他拿件衣服啊?叫丫鬟給他端個火盆?師:(簡介背景)當時李白 25歲離開家鄉,東游淮揚,不到一年,用去銀兩三十余萬,囊中空空,又得了一場大病。中秋的夜晚,他獨自一人躺在客店里,冷冷的月光鋪滿了房間,你覺得他可能會想起些什么呢?
5、師:明月照在李白窗前,也照在家鄉的土地上,他多么想立刻飛到親人們的身旁啊,哪怕聽聽親人的聲音也好啊,可在古代這是不可能的。他只能孤獨地寫下了這首靜夜思,然后對著月亮深情朗誦,希望明月能帶去他的思念,與祝福。你也來當一回李白吧,出示明月圖,指明對月朗讀,齊讀。
6、你們真像小李白啊,你能完整地給我們講講這首詩所表達的意思嗎?指名說說全詩的意思。
7、月圓人團圓,李白孤身一人,客居他鄉,望著皎潔的明月,思念故鄉的情感就像潮水一般,迅速淹沒了他。讓我們完整的欣賞這首美麗憂傷的《靜夜思》。欣賞課件后再次齊讀全詩。
三、扣題,拓讀
師:我國的詩人大多是憂國憂民的,又大多是命運坎坷的,他們經常流浪在外,客居他鄉,思鄉成了他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許多以思念故鄉為題材的詩作,除了靜夜思以外,你還知道哪些呢?指名背誦,出示其中三首:《春夜洛城聞笛》、《泊船瓜洲》、《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朗讀,說說是什么讓詩人想起故鄉。(簡要理解詩意)
四、結題,回讀
漂泊在外的游子啊,總是把思念故鄉的情感深深的藏在心底,但是每當夜晚來臨,每當佳節來到,每當明月當空時,想到自己孤單一人,想到家鄉的親人,怎不令人低頭沉思,怎不令人歸心似箭哪!讓我們再次深情地朗誦起這首美麗憂傷的靜夜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