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筍娃娃》教案(精選3篇)
《3筍娃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體驗與分享節日的快樂。
2、發展與鍛煉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幫助幼兒初步了解春節的風俗習慣,豐富幼兒生活經驗,嘗試用多種表達情感。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引導幼兒在交流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把教室布置成過年的氣氛,創設寬松、自由、熱烈的氛圍。
2、歌曲《拜年》磁帶。娃娃家的頭飾(爸爸媽媽寶寶)、表演材料。
3、幼兒自帶和家人一起制作的有關過年的圖畫。
4、歌曲《拜年》錄像帶,彩綢、鑼鼓等表演材料。
活動重難點
有條理地清楚地表達。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1、小朋友們看今天咱教室像是過什么節日的呀?小朋友答:過春節。
2、引出主題。讓小朋友互相講一講自己是怎樣過春節的。
3、傾聽故事《過年》,可結合音像資料引導幼兒了解中國北方、南方過年的一些習俗趣事。
(二)進行部分。
1、教師提問小朋友動動自己的小腦袋想想“過春節”了。
(1)自己和家里人是如何過的?如:全家人吃年夜飯的情景等。
(2)春節里有哪些事自己最開心?如:爸爸、媽媽為自己準備的新衣服,去長輩或父母的朋友家拜年,和小朋友一起放鞭炮等。
評價:幼兒在回答以上幾個問題時教師要及時補充啟發幼兒有條理清楚的表達。
2、設置場景玩表演游戲:拜年。
幼兒邊欣賞歌曲《拜年》,邊讓小朋友自由發揮表演娃娃家是怎么過年的?怎樣拜年的?
活動結束
把小朋友們制作的畫貼在咱的教室。活動自然結束,表揚大膽講述的幼兒。
活動反思
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連續性的過程,需要教師把幼兒語言的發展滲透到各個領域的教育中去,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促進幼兒語言發展。所以,我要更加努力有效地去做個專業的老師!
《3筍娃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量詞:雙、塊、頂、件、條、本等。
2.能用“我送娃娃……”的句式說一句完整的話。
3.在“娃娃過生日”的情境中分享快樂。
4.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娃娃一個圖片若干。
活動重點、難點:
學會正確使用量詞。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客人,你們看是誰?(娃娃)娃娃今天過生日,老師為娃娃準備了一些禮物,我們來看看有哪些禮物?
二、逐一出示圖片,初步學習量詞:雙、塊、頂、件、條、本。
例如:(1)出示一件襯衫的圖片
提問:這是什么?我們應該怎樣說?
一件襯衫(學習量詞:件)
豐富”件”的詞匯::還有一件什么?(一件大衣一件毛衣)
(2)出示一條圍巾的圖片
提問:這是什么?我們應該怎樣說?
一條圍巾(學習量詞:條)
再分別學習:一雙鞋子、一頂帽子、一塊蛋糕、一本圖書、(方法同上)
三、幼兒集體練習、鞏固已學會的量詞。
師:剛才我們知道了老師為娃娃準備的禮物有:一件襯衫、一條裙子、一雙鞋子、一頂帽子、一塊蛋糕、一本圖書。現在我們來做個游戲,老師指到哪個禮物,我們小朋友就說出來,比如,老師指在禮物“裙子”上,小朋友就要說出“一條裙子”。我們來看誰說得又快又準。(如有錯誤,老師及時糾正)
抽卡游戲.
四、游戲:給娃娃送禮物。學習“我送娃娃……”的句式
1.老師講解游戲規則:剛才小朋友們說得真好,現在我們小朋友自己來挑選一件禮物,并說出我送什么給娃娃。如:“我送娃娃一件襯衫”,或“我送娃娃一本圖書”,說對了,就拿禮物放在娃娃的前面。
2.幼兒游戲,老師指導,個別糾正。
五、幼兒進一步正確使用量詞。
提問:你還想給娃娃送什么禮物?也學著用“我送娃娃……”來講,應該怎樣說?
六、教師小結。
活動反思:
在幼兒園的學習,我們并不是要讓孩子學到多少,而是要積極的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試探他們能在各項活動中獲得滿足和享受到樂趣,進而使這種滿足和樂趣成為孩子終身發展的需要。所以,我們教師也無須特別鐘情于我們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而是應該隨時隨地的觀察幼兒的興趣,以幼兒興趣的需要隨時調整我們的教育內容及方案。
《3筍娃娃》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筍娃娃》是一堂識字教學課,這節課采用隨文識字的方法。教學中,遵循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基本原則,把字、詞、句、篇有機地結合起來。
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充分借助漢語拼音,讓學生自主拼讀。二、重點突出,漢字是音、形、義的統一體,在識字時,我針對每個字的不同情況,教學各有所重。如“哭”字,學生很容易讀準字音,弄清字義,在教學時我就著重指導字形;如“身”字,對于方言區的孩子來說,要同時讀準翹舌音和前鼻音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因此我就著重指導讀音。三、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創設情境,和字寶寶交朋友,送字寶寶上火車游戲等等,充分運用多媒體電教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本堂識字課中,還指導學生書寫了“泥”、“呢”兩個生字。寫字教學中,首先讓學生自己去觀察比較兩個字在字形上的異同,再弄清楚兩個字的筆畫順序,最后還強調了重點筆畫的書寫方法。
總之,在這堂課的設計中,我盡量依據兒童的認知特點,力求體現新課標的新理念。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12個生字。
2.學會寫“泥”、“呢”2個生字。
3.初步把課文讀通順,了解課文大意。
教學重、難點:
識記12個生字是本節課的重點,指導學生把“泥”、“呢”兩個生字寫正確、美觀是難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趣揭題。
1.出示竹林圖,談話導入。
2.引出課題,讀題,指導“筍”(sǔn)的讀音。
二、創設情景,識記生字。
1.初步感知課文,出示生字詞。
(1)老師配樂范讀,學生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幾個筍娃娃?
(2)課件演示竹林中發生的變化,隨機出示生字詞:
ní泥土 ne呢 草cóng叢 大聲hǎn喊 shǔ數 shēn身邊
kū哭 nǔ努力 挺zhí直 到chù處 dōu都是
2.識記生字,和字寶寶交朋友。
(1)在學習小組內互相交流識字情況。
(2)指名認讀生字。
3.坐火車游戲,分清生字的結構,鞏固生字的讀音。
4.生字回到課文中,學生讀通課文。
(1)學生自由讀文。
(2)指名學生合作讀文。
三、重點指導,探究寫字。
1.出示生字,指名讀生字。
2.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泥”、“呢”兩個生字的字形,比較異同。
3.指導“泥”、“呢”兩個生字的筆順。
4.強調書寫“泥”、“呢”兩個生字的重點筆畫。
5.學生練習寫生字。
6.自我評價。
四、生談收獲,課堂總結。
1.學生自由說說在這節課學到了哪些新知識。
2.小結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