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去》教案(精選9篇)
《上學去》教案 篇1
活動設計背景
由于撤并鄉村學校,許多學生需要乘坐送子車上學、回家,由于孩子年齡較小,加之送子車的管理問題,特別要重視對學生的安全教育。
活動目標
1、認識簡單的安全標志。
2、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
3、樹立安全意識。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教學重點、難點
樹立安全意識,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
活動準備
1、收集因不注意安全而導致的危險事故材料;
2、《祝你平安》歌曲
活動過程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
(一)談話導入
這僅有的一次生命,一旦失去,不會復得,還會給家人帶來極大的痛苦。那么,我們應該怎樣珍惜這僅有的一次生命呢?這節課我們就共同上一節生命教育課《平安上學每一天》(板書)
(二)認識明理
1、出示事故圖片,找學生說感受。
2、讀《樓梯上的驚險來》,明白小魯莽、釀成大災禍的道理。
(三)深入理解
1、學生先說自己怎樣才能遠離災禍,然后讀課文中疏理好的.安全知識。
2、小組討論說上學、放學路上和體育課上應該怎樣注意安全(師板書:高高興興上學來、平平安安回家去)
(四)實踐導行
1、先學習安全自護歌
2、出示幻燈片,回答安全問題
3、聽歌曲《祝你平安》邊欣賞學生上、放學路隊的圖片。
(五)總結
學生說收獲、教師總結本課
1、如果可以再上一次這節課,我會充實“深入理解”這一環節,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學習中應注意的安全知識。
2、環節不夠緊湊,過渡性語言不夠通順和流暢,應該多說一些兒童的語言,便 孩子易于理解。
3、評價語不夠及時和妥當。好的評價語是學生努力奮斗的動力。一定要深入地理解和感知學生的特點,方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上學去》教案 篇2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上學的意義,引導學生適應并喜歡上學。
2、教育學生有禮貌、愛惜新書。
3、動手制作課程表,熱愛學習。
教學重點:
讓學生了解上學的意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適應并喜歡上學。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師自我介紹。
2、同學們,我們已經是一名小學生了,歡迎你們。你們喜歡上學嗎?板題:我上學了。
3、介紹自己。(讓每個學生都有進行自我介紹的機會。)
二:說說上學第一天的快樂事(擊鼓傳花)
師生圍坐成圈,播放輕松的音樂,玩傳花游戲。
師:上學第一天,你從家里來到學校,有沒有開心事與大家一起分享呢?
師:祝賀你們開開心心的成為小學生啦!一起跟著鼓點節奏念兒歌吧:
高高興興上學校,學校里面真熱鬧。
老師同學對我笑,要把本領來學好。
三:你的心事我來猜(小組合作)
1、出示教材第2頁“不肯上學的小女孩”的插圖,讓學生猜一猜她可能在害怕什么。
2、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在第一天的上學路上擔心過什么,害怕過什么。若沒有擔心和害怕,請說一說幼兒園的故事,比一比小學和幼兒園有哪些不同。
3、自由分組,與同伴分享心事,并商量對策,如怎樣才能幫助她。
4、假設你上學了,你怎樣向媽媽告別?你怎樣向老師問好?見到不認識的同學,你該怎么辦?(組織同學討論,討論完畢指名發言,老師再創設情景說話,進行禮貌教育。)
第二課時
一、復習。
你怎樣向老師問好?見到不認識的同學,你該怎么辦?(指名回答)
二:“新書我會認”“新書我會擺”
1、課件出示課文彩圖,誰來說說圖畫上的小朋友們在干什么?
2、來到學校,想不想看看我們的教室是什么樣的嗎?請跟我來,翻書到4頁,誰來說說我們的教室里有什么呢?(聯系實際指名發言)
3、讓學生說一說來到小學的新發現,引至“新書”請學生取出開學第一天領到的新書。
4、同桌互相幫助,試著認一認每一本新書的名字。
5、在四人小組里比一比,誰能在課桌把新書拜的整整齊齊。
6、教師巡視并總結“認書”的整體情況,并補充書本的用途與知識的有趣之處。
三、“書包我會理”“書包我會背”
1、除了課桌,我們的新書還有另一個移動的“家”呢,那就是書包。請大家拿出你們的書包,互相介紹一下自己的書包,說說拿書包的來歷和故事。
2、請一位同學向全班同學書包的每一個袋子的功能。(老師隨機提問:把嶄新的書本放進他們移動的“家”,我們要注意些什么?)
師:真高興大家如此能干,自己動腦筋總結出那么多整理書包的方法。讓我們一起動一動,來一首拍手兒歌:“小書包,別著急用品文具想仔細。大小小排個隊,樣樣不少都愛惜。
我們都是好伙伴,天天一起上學去。”
師:請大家邊念兒歌,邊讓自己的新書住進移動的新“家”吧!
師小結:太棒了!如今你已是一名小學生了,整理完之后記得自己背書包哦,誰來背背看?多神氣!
四、認識課程表。
1、電腦出示課文插圖,小朋友看,喜歡這張課程表嗎?誰來說說課程表是用來干什么的?
2、老師指導學生認識所學課程。
3、教師教學生讀一讀所學課程名稱。
五、總結全文。
活動延伸:課后開展“找朋友”游戲,引導學生通過做名片、交換或佩帶名片以及多種游戲方式來交往
《上學去》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上學的意義,引導學生適應并喜歡上學。
2、教育學生有禮貌、愛惜新書。
3、動手制作課程表,熱愛學習。
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了解上學的意義,引導學生適應并喜歡上學。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W生活動時間約32分鐘)
一、導入。
1、師自我介紹。
2、同學們,我們已經是一名小學生了,歡迎你們。你們喜歡上學嗎?板題:我上學了。
3、“擊鼓傳花”——介紹自己。(讓每個學生都有進行自我介紹的機會。)
二、點播課文彩圖,傳授新內容。
1、課件出示課文彩圖,誰來說說圖畫上的小朋友們在干什么?
2、假設你上學了,你怎樣向媽媽告別?你怎樣向老師問好?見到不認識的同學,你該怎么辦?(組織同學討論,討論完畢指名發言,老師再創設情景說話,進行禮貌教育。)
3、來到學校,想不想看看我們的教室是什么樣的嗎?請跟我來,誰來說說我們的教室里有什么呢?(聯系實際指名發言)
4、參觀完教室,小朋友快坐好,老師要發新書了,快看看老師發給你什么新書?我們要怎樣愛護新書呢?(生討論—指名回答—補充意見—師小結)
5、上學了,我們的生活發生了什么變化呢?
。ㄉ懻摗该卮稹a充意見—師小結)
二、認識課程表。
1、喜歡這張課程表嗎?誰來說說課程表是用來干什么的?
2、認識課程表
3、按課程表整理書包。
三、總結全文。
《上學去》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體會成為小學生角色的變化,感受成長與變化帶來的愉悅。
2、在學校里情緒安定,心情愉快,對校園生活充滿期待。
教學重點:
體會成為小學生角色的變化,感受成長與變化帶來的愉悅。
教學難點:
在學校里情緒安定,心情愉快,對校園生活充滿期待。
教學過程:
活動一:我們長大了
【設計意圖:初步體會自己的角色變化,感受成長與變化帶來的愉悅!
2、PPT出示學生照片。(照片的內容為:學生在嬰兒期、幼兒園、入學佩戴小紅花時的若干張照片)
4、教師引導發言的學生簡單介紹一下照片拍攝的時間、地點、大概發生的事件。
5、提問:同學們!請大家認真地看一下照片里的同學有什么變化嗎?
6、預設學生反饋:長大了、上學了、成為一名小學生啦……
8、播放視頻。(內容為:學生入學第一天進校、參加開學典禮、站隊等視頻短片)
9、提問:哪位同學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當時的心情呢?再說一說為了上學家里都為你做了哪些準備呢?
10、預設學生反饋:特別高興、興奮、書包是新的、衣服是新的……
11、追問:為什么會做這么多準備呢?為什么這樣高興呢?
小結:同學們講的真好!老師深深地感覺到同學們發自內心的喜悅,這種喜悅是為自己成為一名小學生感到無比的驕傲。是因為你們長大了,不再是幼兒園里的小朋友,即將開始學知識長本領了。這是一件多么值得慶祝的事情呀!怪不得全家都這么高興,這么重視呢!
活動二:精彩的小學生活
【設計意圖:進一步體會自己的角色變化,感受成長與變化帶來的愉悅,并對校園生活充滿期待!
2、出示第一組對比照片。(照片內容包含:幼兒園與學校教室對比)
3、學生反饋。教師注意點撥:學校除了班級教室以外,上課還有其他的教室嗎?
4、出示第二組對比照片。(照片內容包含:幼兒園與學校學習對比)
5、學生反饋。教師注意點撥:我們除了語文數學學科外,你還上過其他的課程嗎?
6、出示第三組對比照片。(照片內容包含:幼兒園與學校作息時間對比)
7、小組討論。
8、學生反饋。教師注意點撥:觀察一下自己的課程表,你有什么新發現?
10、播放校園學習與活動的視頻短篇。
11、提問:同學們,通過剛才的游戲和視頻,大家對小學生活有什么感想?對自己有什么希望嗎?
12、學生反饋。
小結:同學們,小學的.生活與幼兒園的生活,存在著太多的不同。不僅學的知識多了,遇到的小伙伴和老師多了,而且活動的區域也更大了。同學們會隨著年齡地增長,參加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活動,也許有一天你們還會成為爸爸媽媽、老師甚至學校的驕傲呢!上學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呀!
活動三:上學了,我能行
【設計意圖:針對不同心理,幫助學生安定情緒,心情愉快的進行校園生活】
2、出示教材截圖1,并提問:蘭蘭在校門口不愿讓父母離開,不肯進入校園,這是為什么呢?
3、學生反饋預設:(1)怕爸爸媽媽不來接她。(2)怕老師批評他。(3)怕同學欺負她(4)誰也不認識,膽小……
4、根據學生提出的假設,學生同桌2人演一演,會怎樣幫助蘭蘭。
5、學生表演。老師適時點撥,鼓勵學生尋找適當的方法,以此消除恐懼和不安的心理。
預設1:可以跟蘭蘭說:“如果擔心父母不來接她,可以和家長約好接的時間,不要遲到;如果沒有接,就要拉著老師的手,老師會保護你的,不用害怕。”拉著蘭蘭的手進校。
預設2:跟蘭蘭說:“小朋友犯錯,老師一定會批評的,但是批評并不代表老師不喜歡你了,改了就是好孩子,不要怕。每個人都會犯錯,知錯就改才是正確的!
《上學去》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創編動作大膽表現歌曲內容。
2、體驗表現袋鼠媽媽的動作和表情的樂趣。
教學準備:
袋鼠媽媽頭飾、大口袋、布絨袋鼠玩具、音樂《袋鼠媽媽上學去》、播放器。
活動指導:
1、以神秘的口吻導入,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2、引導幼兒完整欣賞歌曲,理解歌曲內容,熟悉旋律。
。1)出示布絨袋鼠玩具,清唱歌曲,引導幼兒認真欣賞。
提問:袋鼠媽媽是怎么上學的?她的`書包是什么樣的?藏在哪兒?書包里有什么?
。2)讓幼兒知道"哎嗨"是表示驚訝的語氣。
3、引導幼兒根據歌詞的內容,創編、表現動作,教師根據幼兒的表現情況進行指導。
。1)鼓勵幼兒根據歌詞的內容,創編袋鼠媽媽跳躍上學,打開書包以及發現是個小寶寶時驚訝的樣子。
。2)播放音樂,引導幼兒隨音樂表現動作。
4、表演結束后,讓幼兒接受"小袋鼠"的親吻,體驗活動的樂趣,感受獲得鼓勵的滿足。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教學大綱中指出幼兒園音樂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重視音樂能力的培養;教給幼兒簡單的音樂技能;發揮音樂的教育作用。音樂游戲《袋鼠》是一首旋律生動活潑、富有詼諧情趣的幼兒喜聞樂見的動感教材。中班幼兒對媽媽還有一定的依賴性,他們真的希望能像小袋鼠一樣每天呆在媽媽的袋袋里,與媽媽做游戲。
《上學去》教案 篇6
教育學院 謝 琦
教學要求
。1)學生在上學路上,不受各種好玩、好看的東西的影響,做到上學路上不玩耍,能按時到校。
(2)學會8個生字:看、書、包、林、招、吧、這、邊;理解詞語:書包、樹木、招手、一會兒。
(3)看圖仿照例句把句子說完整,學會用“什么時候,誰,怎么樣,去干什么”的句式說話。
。4)朗讀課文,做到不漏字也不添字
教學時數:三課時
第1課時:讀通課文,學習生字“著”、“書”、“包”,教學第1段。
第2課時:學習其余5個生字,講讀第2、3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3課時:總結課文,講明道理,進行行為指導,聽寫生字和新詞,完成練習。
課前準備:寫有生字的卡片、錄音機。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1)導語 。
小朋友還記得一入校,音樂老師就教大家唱了一首:“我去上學校,天天不遲,愛學習,愛勞動,長大要為人民立功勞”的歌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丁丁小朋友在上學路上發生了什么事?(板書課題)他也像歌里唱的那樣愛學習、天天不遲到嗎?
。2)初讀課文,對需學的生字有初步的了解。
、俾犱浺,初步感知課文。
②自己試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
(3)指導看圖,學習第1段的三個生字。
①根據剛才小朋友聽到的錄音,然后看著課文上的插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在上丁丁身上發生了什么故事?(丁丁背著書包上學去,小樹讓丁丁和它們一塊玩,丁丁說要上學去。浪花讓丁丁和它們一起玩,丁丁說要上學去。)
、诟鶕䦟W生的發言出示生字卡片,并且指導書寫。
著:用姿體語言幫助理解,它表示動作進行較長的時間,注意與“看”的區別,提醒學生它的發音不但是翹舌而且是輕聲。
書:橫折、橫折彎鉤、相當于一層層的書,只有下面的書大一點,上面的書才能放得穩。
包:注意第二筆是橫折彎鉤,第三、四兩筆相當于包里的東西,應把它們放在第一、二筆里,最后一筆一定把包的拉鏈拉上,也就是要把小口子封住,這樣你包里的東西才不會被小偷偷走。
。4)圖文對照,閱讀課文。
丁丁干什么去?
丁丁怎樣上學去?
什么時候,丁丁背著書包上學去? (板書)
什么時候 誰 怎么樣 去干什么
早上 丁丁 背著書包 上學去
仿照上句,把下面的話補充完整:
①早上,( )拿著書在大聲朗讀課文。
②( ),我用彩色筆畫畫。
、鄯艑W了,我( )。
第2課時
。1)導語 。
上節課,我們學了三個生字和一個句式,接下來我們繼續來學余下的生字和詞語,F在請小朋友把眼睛閉上:“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想象你背著書包來上學,忽然間在你眼前出現了一片樹林,陽光透過樹葉間的縫隙灑在你的頭上,有鳥兒在你耳邊給你唱歌,有花兒在你眼前為你綻放,有流水在你身邊歡跳……這時候你最希望干什么呢?”(教師深情并茂地敘述,同時在錄音機播放關于大自然里的美妙的聲音)。
學生:睡覺、到處亂跑、捉小動物、摘蘋果、游泳……
教師:那么我們來看看丁丁在路過小樹林時會干什么呢?
。2)教學第2段。 (板書)
什么地方 誰 怎么做 怎么說
小樹林 小樹 招招手 玩 捉迷藏 可有趣啦
小樹林 丁丁 搖搖頭 不要我上學去
①引出要學習的生字和詞語。
老師:為什么小樹木要丁丁和它們捉迷藏,而不是像下面那一段里所講的那樣去捉小魚呢?
學生:有地方可以藏。
老師:如果只有一棵樹可不可以捉迷藏呢?
學生:不可以。
所以要成為樹林必須有許多樹在一起才行,你們看兩個“木”緊挨在一起就組成了“林”,所謂的獨木難成林就是這個道理。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林”左邊那“木”的一捺應該改為一點,而且兩個“木”要齊心協力地緊緊站在一起,否則風沙都從兩個“木”中間吹進來,我們的綠洲不早就成了無人區了嗎?
現在就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學著寫一下。對個別有代表性的錯誤進行全班講解。另外要注意的是它是前鼻音,進行跟讀。(以“開火車”的形式抽一組學生讀)。老師:剛才小朋友說到了小樹向丁丁招招手,許多小朋友也說了如果是自己是話可能就會在那里睡覺呀、摘蘋果呀什么的,可丁丁為什么要搖搖手呢?他不是太笨了嗎?
學生:因為丁丁要上學去。
老師:這里招招手表示什么,搖搖頭又表示什么?
學生:招手表示歡迎,搖頭表示不同意。
對了,這位小朋友講得很好,剛才你們一直在用招手這個詞語,看來“招”是要用到手的,所以這個“招”字就用到了“扌”。它是個左右結構的字,右邊是上下結構,上面是個“刀”,下面是個“口”,跟老師書空一遍,然后寫在自己的練習本里,等一下課后給老師看一下,我們還要比比誰寫得最好。
老師:小樹說了,它只要丁丁玩一會,為什么丁丁不肯呢?
學生:丁丁怕玩起來管不住自己,忘了去上學。
老師:一會兒,也就是一點點時間,這又沒有什么關系的,而且很有趣,你們說呢?如果是你,你會玩一會嗎?(前后四人展開2分鐘討論)。
、诳偨Y。
小朋友的發言都很積極,我從大家的回答中可以聽出來每位小朋友都想做個不
遲到、愛學習的好孩子,從明天起大家都能做到不賴床,不遲到嗎?我可聽說了有些小朋友就睡懶覺,希望從明天起不要讓老師有這么個印象:這個小朋友很懶的。大家說好不好?
第3課時
(1)導語 。
今天老師特地來得早點,發現小朋友們真得都早早地到校了,所以咱們應該拍手鼓勵一下自己:“棒,棒,你真棒!”接下來,我們看看丁丁又碰到誰了?又會發生什么事呢?
(2)教學第3段。
想想上節課我們是怎樣學習第2段的,先四人一組討論一下(5分鐘),然后老師畫張表格由小朋友自己來說。 (板書)
什么時候 誰 怎么做 怎么說
小朋友都說得非常棒,但我們發現第2、3段中都有個“吧”,而且這個“吧”是輕聲,為什么不是第一聲呢?原來:輕聲是表示請求的意思。大家試試看,把語氣和語調念出來,兩者感覺是不是不一樣呢?
另一個發現是兩段里都用到了“向”、“在這兒……”哪個小朋友能告訴我“向”是什么意思?(用身體語言說明);還有誰能告訴老師"這兒"是什么意思?(用手指的方向說明)。
很好,其實這兩個詞都是表示方位的!跋颉钡耐x詞有“對”、“面對”;“這兒”的同義詞是“這邊”、“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這”、“邊”都是走之底,有三畫。
下面我給大家5分鐘的時間,快速地記生字,看看哪位小朋友記得最多最好,然后咱們請兩位小朋友上來到黑板上寫一下,老師念一個,小朋友寫一個,坐在下面的小朋友可以在自己的寫字本上和上面的兩位小朋友比比,看誰才是小書法家。
我們發現這幾個字小朋友可能會把它們搞錯,所以我們來把他們組一下詞,看看到底是和誰是一家人?
看 跑 這 著 包 邊
。3)表演。
自找同伴,三個人組成一組,一人演丁丁,一人演小樹,另一人演浪花,注意丁丁堅持上學不遲到的堅定決心,小樹、浪花千方百計要丁丁留下的懇求語氣,要把動作配合進去。
針對表演中的不足進行指導、改進。
(4)總結。
今天大家都覺得玩得很開心,但不要忘了我們這次學習丁丁的目的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不管是上學還是放學的路上都不能受各種誘惑的影響,,要學會保護自己,按時到;蛘甙磿r回家。
《上學去》教案 篇7
教育學院 謝 琦
教學要求
。1)學生在上學路上,不受各種好玩、好看的東西的影響,做到上學路上不玩耍,能按時到校。
。2)學會8個生字:看、書、包、林、招、吧、這、邊;理解詞語:書包、樹木、招手、一會兒。
(3)看圖仿照例句把句子說完整,學會用“什么時候,誰,怎么樣,去干什么”的句式說話。
。4)朗讀課文,做到不漏字也不添字
教學時數:三課時
第1課時:讀通課文,學習生字“著”、“書”、“包”,教學第1段。
第2課時:學習其余5個生字,講讀第2、3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3課時:總結課文,講明道理,進行行為指導,聽寫生字和新詞,完成練習。
課前準備:寫有生字的卡片、錄音機。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1)導語 。
小朋友還記得一入校,音樂老師就教大家唱了一首:“我去上學校,天天不遲,愛學習,愛勞動,長大要為人民立功勞”的歌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丁丁小朋友在上學路上發生了什么事?(板書課題)他也像歌里唱的那樣愛學習、天天不遲到嗎?
(2)初讀課文,對需學的生字有初步的了解。
①聽錄音,初步感知課文。
、谧约涸囎x課文,讀準生字字音。
。3)指導看圖,學習第1段的三個生字。
、俑鶕⻊偛判∨笥崖牭降匿浺簦缓罂粗n文上的插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在上丁丁身上發生了什么故事?(丁丁背著書包上學去,小樹讓丁丁和它們一塊玩,丁丁說要上學去。浪花讓丁丁和它們一起玩,丁丁說要上學去。)
、诟鶕䦟W生的發言出示生字卡片,并且指導書寫。
著:用姿體語言幫助理解,它表示動作進行較長的時間,注意與“看”的區別,提醒學生它的發音不但是翹舌而且是輕聲。
書:橫折、橫折彎鉤、相當于一層層的書,只有下面的書大一點,上面的書才能放得穩。
包:注意第二筆是橫折彎鉤,第三、四兩筆相當于包里的東西,應把它們放在第一、二筆里,最后一筆一定把包的拉鏈拉上,也就是要把小口子封住,這樣你包里的東西才不會被小偷偷走。
(4)圖文對照,閱讀課文。
丁丁干什么去?
丁丁怎樣上學去?
什么時候,丁丁背著書包上學去? (板書)
、僭缟,( )拿著書在大聲朗讀課文。
、冢 ),我用彩色筆畫畫。
③放學了,我( )。
第2課時
。1)導語 。
上節課,我們學了三個生字和一個句式,接下來我們繼續來學余下的生字和詞語。現在請小朋友把眼睛閉上:“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想象你背著書包來上學,忽然間在你眼前出現了一片樹林,陽光透過樹葉間的縫隙灑在你的頭上,有鳥兒在你耳邊給你唱歌,有花兒在你眼前為你綻放,有流水在你身邊歡跳……這時候你最希望干什么呢?”(教師深情并茂地敘述,同時在錄音機播放關于大自然里的美妙的聲音)。
學生:睡覺、到處亂跑、捉小動物、摘蘋果、游泳……
教師:那么我們來看看丁丁在路過小樹林時會干什么呢?
。2)教學第2段。 (板書)
老師:為什么小樹木要丁丁和它們捉迷藏,而不是像下面那一段里所講的那樣去捉小魚呢?
學生:有地方可以藏。
老師:如果只有一棵樹可不可以捉迷藏呢?
學生:不可以。
所以要成為樹林必須有許多樹在一起才行,你們看兩個“木”緊挨在一起就組成了“林”,所謂的獨木難成林就是這個道理。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林”左邊那“木”的一捺應該改為一點,而且兩個“木”要齊心協力地緊緊站在一起,否則風沙都從兩個“木”中間吹進來,我們的綠洲不早就成了無人區了嗎?
現在就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學著寫一下。對個別有代表性的錯誤進行全班講解。另外要注意的是它是前鼻音,進行跟讀。(以“開火車”的形式抽一組學生讀)。老師:剛才小朋友說到了小樹向丁丁招招手,許多小朋友也說了如果是自己是話可能就會在那里睡覺呀、摘蘋果呀什么的,可丁丁為什么要搖搖手呢?他不是太笨了嗎?
學生:因為丁丁要上學去。
老師:這里招招手表示什么,搖搖頭又表示什么?
學生:招手表示歡迎,搖頭表示不同意。
對了,這位小朋友講得很好,剛才你們一直在用招手這個詞語,看來“招”是要用到手的,所以這個“招”字就用到了“扌”。它是個左右結構的字,右邊是上下結構,上面是個“刀”,下面是個“口”,跟老師書空一遍,然后寫在自己的練習本里,等一下課后給老師看一下,我們還要比比誰寫得最好。
老師:小樹說了,它只要丁丁玩一會,為什么丁丁不肯呢?
學生:丁丁怕玩起來管不住自己,忘了去上學。
老師:一會兒,也就是一點點時間,這又沒有什么關系的,而且很有趣,你們說呢?如果是你,你會玩一會嗎?(前后四人展開2分鐘討論)。
、诳偨Y。
小朋友的發言都很積極,我從大家的回答中可以聽出來每位小朋友都想做個不
遲到、愛學習的好孩子,從明天起大家都能做到不賴床,不遲到嗎?我可聽說了有些小朋友就睡懶覺,希望從明天起不要讓老師有這么個印象:這個小朋友很懶的。大家說好不好?
第3課時
。1)導語 。
今天老師特地來得早點,發現小朋友們真得都早早地到校了,所以咱們應該拍手鼓勵一下自己:“棒,棒,你真棒!”接下來,我們看看丁丁又碰到誰了?又會發生什么事呢?
。2)教學第3段。
想想上節課我們是怎樣學習第2段的,先四人一組討論一下(5分鐘),然后老師畫張表格由小朋友自己來說。 (板書)
另一個發現是兩段里都用到了“向”、“在這兒……”哪個小朋友能告訴我“向”是什么意思?(用身體語言說明);還有誰能告訴老師"這兒"是什么意思?(用手指的方向說明)。
很好,其實這兩個詞都是表示方位的。“向”的同義詞有“對”、“面對”;“這兒”的同義詞是“這邊”、“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這”、“邊”都是走之底,有三畫。
下面我給大家5分鐘的時間,快速地記生字,看看哪位小朋友記得最多最好,然后咱們請兩位小朋友上來到黑板上寫一下,老師念一個,小朋友寫一個,坐在下面的小朋友可以在自己的寫字本上和上面的兩位小朋友比比,看誰才是小書法家。
我們發現這幾個字小朋友可能會把它們搞錯,所以我們來把他們組一下詞,看看到底是和誰是一家人?
看 跑 這 著 包 邊
(3)表演。
自找同伴,三個人組成一組,一人演丁丁,一人演小樹,另一人演浪花,注意丁丁堅持上學不遲到的堅定決心,小樹、浪花千方百計要丁丁留下的懇求語氣,要把動作配合進去。
針對表演中的不足進行指導、改進。
。4)總結。
今天大家都覺得玩得很開心,但不要忘了我們這次學習丁丁的目的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不管是上學還是放學的路上都不能受各種誘惑的影響,,要學會保護自己,按時到;蛘甙磿r回家。
《上學去》教案 篇8
教學要求
(1)學生在上學路上,不受各種好玩、好看的東西的影響,做到上學路上不玩耍,能按時到校。
。2)學會8個生字:看、書、包、林、招、吧、這、邊;理解詞語:書包、樹木、招手、一會兒。
。3)看圖仿照例句把句子說完整,學會用“什么時候,誰,怎么樣,去干什么”的句式說話。
(4)朗讀課文,做到不漏字也不添字
教學時數:三課時
第1課時:讀通課文,學習生字“著”、“書”、“包”,教學第1段。
第2課時:學習其余5個生字,講讀第2、3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3課時:總結課文,講明道理,進行行為指導,聽寫生字和新詞,完成練習。
課前準備:寫有生字的卡片、錄音機。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1)導語 。
小朋友還記得一入校,音樂老師就教大家唱了一首:“我去上學校,天天不遲,愛學習,愛勞動,長大要為人民立功勞”的歌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丁丁小朋友在上學路上發生了什么事?(板書課題)他也像歌里唱的那樣愛學習、天天不遲到嗎?
。2)初讀課文,對需學的生字有初步的了解。
①聽錄音,初步感知課文。
、谧约涸囎x課文,讀準生字字音。
(3)指導看圖,學習第1段的三個生字。
、俑鶕⻊偛判∨笥崖牭降匿浺,然后看著課文上的插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在上丁丁身上發生了什么故事?(丁丁背著書包上學去,小樹讓丁丁和它們一塊玩,丁丁說要上學去。浪花讓丁丁和它們一起玩,丁丁說要上學去。)
、诟鶕䦟W生的發言出示生字卡片,并且指導書寫。
著:用姿體語言幫助理解,它表示動作進行較長的時間,注意與“看”的區別,提醒學生它的發音不但是翹舌而且是輕聲。
書:橫折、橫折彎鉤、相當于一層層的書,只有下面的書大一點,上面的書才能放得穩。
包:注意第二筆是橫折彎鉤,第三、四兩筆相當于包里的東西,應把它們放在第一、二筆里,最后一筆一定把包的拉鏈拉上,也就是要把小口子封住,這樣你包里的東西才不會被小偷偷走。
(4)圖文對照,閱讀課文。
丁丁干什么去?
丁丁怎樣上學去?
什么時候,丁丁背著書包上學去? (板書)
什么時候 誰 怎么樣 去干什么
早上 丁丁 背著書包 上學去
仿照上句,把下面的話補充完整:
、僭缟,( )拿著書在大聲朗讀課文。
、冢 ),我用彩色筆畫畫。
③放學了,我( )。
第2課時
。1)導語 。
上節課,我們學了三個生字和一個句式,接下來我們繼續來學余下的生字和詞語,F在請小朋友把眼睛閉上:“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想象你背著書包來上學,忽然間在你眼前出現了一片樹林,陽光透過樹葉間的縫隙灑在你的頭上,有鳥兒在你耳邊給你唱歌,有花兒在你眼前為你綻放,有流水在你身邊歡跳……這時候你最希望干什么呢?”(教師深情并茂地敘述,同時在錄音機播放關于大自然里的美妙的聲音)。
學生:睡覺、到處亂跑、捉小動物、摘蘋果、游泳……
教師:那么我們來看看丁丁在路過小樹林時會干什么呢?
。2)教學第2段。 (板書)
什么地方 誰 怎么做 怎么說
小樹林 小樹 招招手 玩 捉迷藏 可有趣啦
小樹林 丁丁 搖搖頭 不要我上學去
、僖鲆獙W習的生字和詞語。
老師:為什么小樹木要丁丁和它們捉迷藏,而不是像下面那一段里所講的那樣去捉小魚呢?
學生:有地方可以藏。
老師:如果只有一棵樹可不可以捉迷藏呢?
學生:不可以。
所以要成為樹林必須有許多樹在一起才行,你們看兩個“木”緊挨在一起就組成了“林”,所謂的獨木難成林就是這個道理。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林”左邊那“木”的一捺應該改為一點,而且兩個“木”要齊心協力地緊緊站在一起,否則風沙都從兩個“木”中間吹進來,我們的綠洲不早就成了無人區了嗎?
現在就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學著寫一下。對個別有代表性的錯誤進行全班講解。另外要注意的是它是前鼻音,進行跟讀。(以“開火車”的形式抽一組學生讀)。老師:剛才小朋友說到了小樹向丁丁招招手,許多小朋友也說了如果是自己是話可能就會在那里睡覺呀、摘蘋果呀什么的,可丁丁為什么要搖搖手呢?他不是太笨了嗎?
學生:因為丁丁要上學去。
老師:這里招招手表示什么,搖搖頭又表示什么?
學生:招手表示歡迎,搖頭表示不同意。
對了,這位小朋友講得很好,剛才你們一直在用招手這個詞語,看來“招”是要用到手的,所以這個“招”字就用到了“扌”。它是個左右結構的字,右邊是上下結構,上面是個“刀”,下面是個“口”,跟老師書空一遍,然后寫在自己的練習本里,等一下課后給老師看一下,我們還要比比誰寫得最好。
老師:小樹說了,它只要丁丁玩一會,為什么丁丁不肯呢?
學生:丁丁怕玩起來管不住自己,忘了去上學。
老師:一會兒,也就是一點點時間,這又沒有什么關系的,而且很有趣,你們說呢?如果是你,你會玩一會嗎?(前后四人展開2分鐘討論)。
、诳偨Y。
小朋友的發言都很積極,我從大家的回答中可以聽出來每位小朋友都想做個不
遲到、愛學習的好孩子,從明天起大家都能做到不賴床,不遲到嗎?我可聽說了有些小朋友就睡懶覺,希望從明天起不要讓老師有這么個印象:這個小朋友很懶的。大家說好不好?
第3課時
(1)導語 。
今天老師特地來得早點,發現小朋友們真得都早早地到校了,所以咱們應該拍手鼓勵一下自己:“棒,棒,你真棒!”接下來,我們看看丁丁又碰到誰了?又會發生什么事呢?
。2)教學第3段。
想想上節課我們是怎樣學習第2段的,先四人一組討論一下(5分鐘),然后老師畫張表格由小朋友自己來說。 (板書)
什么時候 誰 怎么做 怎么說
小朋友都說得非常棒,但我們發現第2、3段中都有個“吧”,而且這個“吧”是輕聲,為什么不是第一聲呢?原來:輕聲是表示請求的意思。大家試試看,把語氣和語調念出來,兩者感覺是不是不一樣呢?
另一個發現是兩段里都用到了“向”、“在這兒……”哪個小朋友能告訴我“向”是什么意思?(用身體語言說明);還有誰能告訴老師"這兒"是什么意思?(用手指的方向說明)。
很好,其實這兩個詞都是表示方位的!跋颉钡耐x詞有“對”、“面對”;“這兒”的同義詞是“這邊”、“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這”、“邊”都是走之底,有三畫。
下面我給大家5分鐘的時間,快速地記生字,看看哪位小朋友記得最多最好,然后咱們請兩位小朋友上來到黑板上寫一下,老師念一個,小朋友寫一個,坐在下面的小朋友可以在自己的寫字本上和上面的兩位小朋友比比,看誰才是小書法家。
我們發現這幾個字小朋友可能會把它們搞錯,所以我們來把他們組一下詞,看看到底是和誰是一家人?
看 跑 這 著 包 邊
。3)表演。
自找同伴,三個人組成一組,一人演丁丁,一人演小樹,另一人演浪花,注意丁丁堅持上學不遲到的堅定決心,小樹、浪花千方百計要丁丁留下的懇求語氣,要把動作配合進去。
針對表演中的不足進行指導、改進。
(4)總結。
今天大家都覺得玩得很開心,但不要忘了我們這次學習丁丁的目的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不管是上學還是放學的路上都不能受各種誘惑的影響,,要學會保護自己,按時到;蛘甙磿r回家!鬧2004-01-28]
《上學去》教案 篇9
教學要求
(1)學生在上學路上,不受各種好玩、好看的東西的影響,做到上學路上不玩耍,能按時到校。
。2)學會8個生字:看、書、包、林、招、吧、這、邊;理解詞語:書包、樹木、招手、一會兒。
。3)看圖仿照例句把句子說完整,學會用“什么時候,誰,怎么樣,去干什么”的句式說話。
(4)朗讀課文,做到不漏字也不添字
教學時數:三課時
第1課時:讀通課文,學習生字“著”、“書”、“包”,教學第1段。
第2課時:學習其余5個生字,講讀第2、3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3課時:總結課文,講明道理,進行行為指導,聽寫生字和新詞,完成練習。
課前準備:寫有生字的卡片、錄音機。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1)導語 。
小朋友還記得一入校,音樂老師就教大家唱了一首:“我去上學校,天天不遲,愛學習,愛勞動,長大要為人民立功勞”的歌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丁丁小朋友在上學路上發生了什么事?(板書課題)他也像歌里唱的那樣愛學習、天天不遲到嗎?
。2)初讀課文,對需學的生字有初步的了解。
、俾犱浺,初步感知課文。
、谧约涸囎x課文,讀準生字字音。
(3)指導看圖,學習第1段的三個生字。
①根據剛才小朋友聽到的錄音,然后看著課文上的插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在上丁丁身上發生了什么故事?(丁丁背著書包上學去,小樹讓丁丁和它們一塊玩,丁丁說要上學去。浪花讓丁丁和它們一起玩,丁丁說要上學去。)
②根據學生的發言出示生字卡片,并且指導書寫。
著:用姿體語言幫助理解,它表示動作進行較長的時間,注意與“看”的區別,提醒學生它的發音不但是翹舌而且是輕聲。
書:橫折、橫折彎鉤、相當于一層層的書,只有下面的書大一點,上面的書才能放得穩。
包:注意第二筆是橫折彎鉤,第三、四兩筆相當于包里的東西,應把它們放在第一、二筆里,最后一筆一定把包的拉鏈拉上,也就是要把小口子封住,這樣你包里的東西才不會被小偷偷走。
(4)圖文對照,閱讀課文。
丁丁干什么去?
丁丁怎樣上學去?
什么時候,丁丁背著書包上學去? (板書)
什么時候誰怎么樣去干什么早上丁丁背著書包上學去 仿照上句,把下面的話補充完整:
、僭缟,( )拿著書在大聲朗讀課文。
、冢 ),我用彩色筆畫畫。
、鄯艑W了,我( )。
第2課時
(1)導語 。
上節課,我們學了三個生字和一個句式,接下來我們繼續來學余下的生字和詞語。現在請小朋友把眼睛閉上:“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想象你背著書包來上學,忽然間在你眼前出現了一片樹林,陽光透過樹葉間的縫隙灑在你的頭上,有鳥兒在你耳邊給你唱歌,有花兒在你眼前為你綻放,有流水在你身邊歡跳……這時候你最希望干什么呢?”(教師深情并茂地敘述,同時在錄音機播放關于大自然里的美妙的聲音)。
學生:睡覺、到處亂跑、捉小動物、摘蘋果、游泳……
教師:那么我們來看看丁丁在路過小樹林時會干什么呢?
(2)教學第2段。 (板書)
什么地方誰怎么做怎么說小樹林小樹招招手玩 捉迷藏 可有趣啦小樹林丁丁搖搖頭不要我上學去 ①引出要學習的生字和詞語。
老師:為什么小樹木要丁丁和它們捉迷藏,而不是像下面那一段里所講的那樣去捉小魚呢?
學生:有地方可以藏。
老師:如果只有一棵樹可不可以捉迷藏呢?
學生:不可以。
所以要成為樹林必須有許多樹在一起才行,你們看兩個“木”緊挨在一起就組成了“林”,所謂的獨木難成林就是這個道理。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林”左邊那“木”的一捺應該改為一點,而且兩個“木”要齊心協力地緊緊站在一起,否則風沙都從兩個“木”中間吹進來,我們的綠洲不早就成了無人區了嗎?
現在就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學著寫一下。對個別有代表性的錯誤進行全班講解。另外要注意的是它是前鼻音,進行跟讀。(以“開火車”的形式抽一組學生讀)。老師:剛才小朋友說到了小樹向丁丁招招手,許多小朋友也說了如果是自己是話可能就會在那里睡覺呀、摘蘋果呀什么的,可丁丁為什么要搖搖手呢?他不是太笨了嗎?
學生:因為丁丁要上學去。
老師:這里招招手表示什么,搖搖頭又表示什么?
學生:招手表示歡迎,搖頭表示不同意。
對了,這位小朋友講得很好,剛才你們一直在用招手這個詞語,看來“招”是要用到手的,所以這個“招”字就用到了“扌”。它是個左右結構的字,右邊是上下結構,上面是個“刀”,下面是個“口”,跟老師書空一遍,然后寫在自己的練習本里,等一下課后給老師看一下,我們還要比比誰寫得最好。
老師:小樹說了,它只要丁丁玩一會,為什么丁丁不肯呢?
學生:丁丁怕玩起來管不住自己,忘了去上學。
老師:一會兒,也就是一點點時間,這又沒有什么關系的,而且很有趣,你們說呢?如果是你,你會玩一會嗎?(前后四人展開2分鐘討論)。
、诳偨Y。
小朋友的發言都很積極,我從大家的回答中可以聽出來每位小朋友都想做個不
遲到、愛學習的好孩子,從明天起大家都能做到不賴床,不遲到嗎?我可聽說了有些小朋友就睡懶覺,希望從明天起不要讓老師有這么個印象:這個小朋友很懶的。大家說好不好?
第3課時
。1)導語 。
今天老師特地來得早點,發現小朋友們真得都早早地到校了,所以咱們應該拍手鼓勵一下自己:“棒,棒,你真棒!”接下來,我們看看丁丁又碰到誰了?又會發生什么事呢?
(2)教學第3段。
想想上節課我們是怎樣學習第2段的,先四人一組討論一下(5分鐘),然后老師畫張表格由小朋友自己來說。 (板書)
什么時候誰怎么做怎么說 小朋友都說得非常棒,但我們發現第2、3段中都有個“吧”,而且這個“吧”是輕聲,為什么不是第一聲呢?原來:輕聲是表示請求的意思。大家試試看,把語氣和語調念出來,兩者感覺是不是不一樣呢?
另一個發現是兩段里都用到了“向”、“在這兒……”哪個小朋友能告訴我“向”是什么意思?(用身體語言說明);還有誰能告訴老師"這兒"是什么意思?(用手指的方向說明)。
很好,其實這兩個詞都是表示方位的。“向”的同義詞有“對”、“面對”;“這兒”的同義詞是“這邊”、“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這”、“邊”都是走之底,有三畫。
下面我給大家5分鐘的時間,快速地記生字,看看哪位小朋友記得最多最好,然后咱們請兩位小朋友上來到黑板上寫一下,老師念一個,小朋友寫一個,坐在下面的小朋友可以在自己的寫字本上和上面的兩位小朋友比比,看誰才是小書法家。
我們發現這幾個字小朋友可能會把它們搞錯,所以我們來把他們組一下詞,看看到底是和誰是一家人?
看 跑 這 著 包 邊
。3)表演。
自找同伴,三個人組成一組,一人演丁丁,一人演小樹,另一人演浪花,注意丁丁堅持上學不遲到的堅定決心,小樹、浪花千方百計要丁丁留下的懇求語氣,要把動作配合進去。
針對表演中的不足進行指導、改進。
。4)總結。
今天大家都覺得玩得很開心,但不要忘了我們這次學習丁丁的目的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不管是上學還是放學的路上都不能受各種誘惑的影響,,要學會保護自己,按時到;蛘甙磿r回家。
- 《雪花》教學設計(通用16篇)
目標:1、學習隨意把紙撕成大小不同的碎片,鞏固撕紙的能力。2、鞏固對紅色、黃色、綠色、藍色的認識。3、能積極參與活動并體驗活動的愉悅。準備:1、各種顏色的彩紙。2、課前學會歌曲《小雪花》。3、人手一個操作盒。...
- 《練習4》教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讀好有關多音字。2、寫好左高右低的鋼筆字。3、讀讀背背成語和古詩。4、口語交際---介紹我的小制作。5、寫好毛筆字—基本筆畫“折”。教學重難點1、重點:讀好有關多音字。寫好左高右低的鋼筆字。讀讀背背成語和古詩。...
- 《雪花》教案(通用17篇)
一、設計意圖:每次晨間活動玩雪花片,總有幾個小朋友會拿著雪花片來問我:“王老師,這兩個雪花片看上去不是一樣的嗎?怎么會插不進去呢?”我總是說:“你再看看哪,它們真的是一樣的嗎?”在整理玩具時因為放錯雪花片而產生的爭論也時...
- 《在操場上》教案(精選2篇)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能讓孩子在動中獲得知識呢?針對每課不同內容,我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在學生的練習訓練中愈是如此。 如在教學《在操場上》這部分內容后,練習冊有一道練習題是讓學生看圖提出比較的問題并進行解答,圖的內容...
- 《小壁虎借尾巴》優秀教學設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知識:學會本課的生字和新詞。能獨立運用已掌握的筆順規則,描寫“咬、虎、交、借、難、握”6個字。方法與能力:學習用音序查字法從字典中查出“墻、斷、轉”。能讀好課文中問答句的語氣,并能仿照第三節的樣子練習說話。...
- 《18、四個太陽》教學設計(通用16篇)
《四個太陽》教學設計──讀中感悟創新悟情【教材分析】《四個太陽》是一篇富有兒童情趣的閱讀課文,語言簡潔生動非凡充滿童真,課文簡析明了,每個自然段結構相近,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愜意,瑯瑯上口。...
- 《語文天地十》教案(精選3篇)
之一佚名 教學目標:1、 注意觀察字做偏旁時筆畫上的變化,指導學生把字寫對、寫好、寫快。2、 了解陳述句式,會用“誰,在哪里,干什么”口頭造句。3、 學習編故事,發展學生的想象力。4、 學會自檢、互評,了解自檢的好處。...
- 《18、四個太陽》教案(通用12篇)
學習目標:1、鞏固生字,會寫“園”“因”兩個字。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理解小作者畫四個太陽要表達的心愿。重點、難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小作者畫四個太陽要表達的心愿。...
-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