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白發》說課稿(通用2篇)
《奶奶的白發》說課稿 篇1
一、教材簡析: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課本第二冊的第11課《奶奶的白發》。
課文主要通過一個小孫子天真的語言和神態以及奶奶的慈祥和疼愛孫子的感情,表現出濃濃的祖孫之情。課文主要通過“這白發,一半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這句含義深刻的話,讓人體會到奶奶為子孫操勞一輩子的辛苦,表現了兩代人之間的親情。它篇幅雖短,但意趣橫生,意蘊深長,是一篇人文意義很強的課文。
二、設計理念和目標:
1、以讀悟情,讓學生在解疑中認識到老一輩為后輩人付出的辛勞,懂得孝敬長輩,不讓他們多操心。
2、通過想象、描述、表演、討論等多種形式,使課堂成為自主、合作、探究讀書和心靈交匯的課堂, 讓學生產生朗讀的激情,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學會9個生字及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并認識“心”字底和“八”字底。
三、設計特色:
在趣味盎然的朗讀中激發學生的真情;
在想、述、演、議中內化語言的深情。
四、教學設計:
本課教學分三課時完成,第一課時為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學習部分生字,第二課時為學文,第三課時為復習鞏固課文內容,學完剩下的生字,今天,我具體說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這個過程,我打算分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一) 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1、 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課前,我請學生搜集一些和奶奶有關的故事、歌曲,講一講,唱一唱,充分利用課外資源活躍氣氛,增添趣味,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用全部精神去做事。
2、 直觀展現,啟動情感。
上課伊始,我就出示奶奶的圖片,讓學生跟奶奶熱情地打個招呼,并簡要講述“課文中也有一位非常喜歡奶奶的小朋友。他說呀,他奶奶給他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頭白發。” 揭示課題是《奶奶的白發》顯得順理成章,此時通過讓學生跟奶奶親熱地打招呼,能勾起學生對奶奶的熟悉感、親切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題目就讀得猶如在呼喊自己的奶奶。
(二)走進文本,體驗情感。
1、 抓住重點詞句品讀課文。
這種方式是低年級學生理解課文的一種方式,在學生自由讀第一節后,先結合圖片說一說,問:奶奶的白發白得怎么樣?通過直觀圖片,能得知奶奶的頭發很白很白,接著讓學生從第一小節中找到一個詞語就表示這個意思,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出“雪白雪白”,讀好詞語就不在話下了,繼而讓學生看看自己的頭發是什么顏色的?讀好“黑黑”一詞,接著比較:為什么是雪白的,我的頭發是黑黑的,你覺得怎么樣?用換詞的方法理解 “好奇”一詞,激活學生情感體驗,實現情感遷移,幫助孩子用已知來認識未知,在體驗的基礎上讀出孩子好奇的語氣,還可以演一演,將讀、演融為一體。最后問“你知道奶奶雪白的頭發的頭發是哪兒來的?”這一拓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
2、聯系生活解讀文本。
出示奶奶的話“這白發,一半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這一句是本課理解的一個難點,我設下疑問,“奶奶怎么會說她的這一頭白發一半是爸爸給的,一半是他給的呢?”以此喚起學生深入思考,引起共鳴和關注。引導學生看看圖,充分利用插圖,文中的插圖是老奶奶在陪孫子讀書,旁邊還放著剪刀和布料,說說平時奶奶都是怎樣關心自己,為自己操心的。以此來理解是奶奶為了自己操了不少心,頭發都白了。理解了后半句話后,再來說說奶奶還要為爸爸操哪些心,在回憶生活小事中明白奶奶為兩代人操心,自己的頭發卻一天天變白了。就詞解詞,就句解句,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是非常困難的,把課堂與生活聯系起來,加深了學生的體驗,在例舉談論中思考、感悟。緊接著抓住“奶奶笑著說”體會奶奶雖然為了我們操碎了心,可是她一點兒也沒有抱怨,讀出奶奶慈祥的樣子。這樣既降低了理解的難度,又關注了學生的道德發展。
3、引導想象,體會情感。
想象可以激活孩子的思維,可以豐富孩子內心的情感,可以此幫助孩子動情地朗讀。我引導學生想象:聽了奶奶的話,我知道奶奶為我們全家操了多少心啊,奶奶也在一天一天的老去。此時,你的心情怎樣?理解“我低下頭,沒有吭聲”的原因。接著引導學生再次想象:他看著自己烏黑漂亮的頭發時,他會想些什么呢?從另一個方面讓學生理解小孫子也非常關愛自己的奶奶,學生就能讀出孩子美好的愿望“希望奶奶重新擁有一頭黑發”。此時,學生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礎,能體會到奶奶對他的疼愛,從而把這種回報奶奶的情感融入課文的朗讀之中,讀好“奶奶,要是我不再讓你操心,這白發還會變黑嗎?”我第三次引導學生想象:你能讓奶奶的頭發變黑嗎?那只能讓奶奶少操心一些。你準備怎么讓奶奶少操心呢?再次從課堂走向生活,結合學校正在開展的“四個一”活動,把學生的這份感恩之心延伸到其他長輩的身上,也應該讓父母、老師少操心。
4、讀演結合,內化語言。
通過分角色朗讀,表演讀、小組賽讀等多種形式,輕松完成在課堂上背誦重點段落的任務。小學生正處在學習語言的初步階段,光積累不行,還要學轉化、學表達。為此,我運用多種途徑給予學生切實的幫助,讀演結合,多感官參與,幫助學生感受、積累語言,創設機會讓學生運用語言、表現語言,在形象生動的情境中輕輕松松、快快樂樂地完成背誦積累的任務。
(三)走出文本,升華情感。
新課標強調“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整合,因此,讓學生在不斷朗讀和演讀中體會課文意境的基礎上,我還設置了這樣一個環節,讓學生想想在學了這篇課文之后,準備回家為奶奶做些什么,并到講臺前表演給大家看看,我自己也參加表演,做一回“奶奶”,當學生說出一句句真摯的童語,流露出對奶奶的關愛之情,而作為“奶奶”的我也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在這樣一個情境中,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體會孝順老人是我們做子孫應該做的,從而將陶冶人情和社會交往的工具性完美的結合。我想這樣一個環節遠比向學生講述一百遍、一千遍“要孝順老人”效果要來得更好。
《奶奶的白發》說課稿 篇2
《奶奶的白發》一文主要寫了奶奶和孫子之間的一段對話,表現了兩代人之間的親情,教育少年兒童要孝敬長輩,不要讓長輩為我們操心。本課我上的是第一課時,在這一課里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認識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認讀。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到老一輩為后輩人付出的艱辛,勞苦,懂得要尊重長輩,不要讓長輩再為我們操心。
圍繞這幾個教學目標,在備課的時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導入。
板書白發,引導學生來讀好“發”的音,并了解這是一個多音字。通過“看見過白發嗎?”這個問題,讓學生來說說都看到過誰有白發,旨在讓學生了解哪些人有白發,把課文和生活聯系起來。接著板書完整課題。請學生讀課題。說說從課題讀到了什么。讓學生了解課文是寫了“奶奶的白發”。讓學生通過讀來表現理解的側重。
二、初讀檢查。
這一個環節安排了學生自讀課文,檢查課文中生字新詞的讀的情況,并在檢查完生字新詞的閱讀以后再進行課文朗讀的檢查。這一部分把側重放在了生字新詞的檢查上面,利用帶拼音拼讀,到擦去拼音搶讀,到學生領讀,利用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不斷糾正,做到讀得正確。
三、精讀課文。
1這一部分我設計從課文第一幅插圖入手,說說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通過看圖來理解“指著”一詞,并利用動作演示來進一步理解。圖上的小朋友指著奶奶的頭發會問些什么?接著出示第一小節。知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理解“好奇”一詞,并請學生表演讀,力圖在表演的過程中更好的表現“好奇”“指著”等詞。
2解決第二小節繼續從圖入手,出示第二幅插圖,說說圖上的奶奶在干什么。在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奶奶平時都在做些什么。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體會奶奶平時要做的事情很多,要接送上學放學,煮飯,洗衣……然后利用教師的過渡語:是呀,奶奶要做的事情很多,為我們日夜操勞著,所以奶奶說——用引讀的方式讓學生回答,引出奶奶說的話,并理解奶奶說的這話的含義。這是本課的難點,也是重點,只有理解了奶奶的辛苦和勞累,以及操心,才能更好地打動學生,讓學生能從心底里理解奶奶。
3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奶奶對孫子的疼愛。我設計了以下一個問題:老師有點不明白了,明明是“我”和爸爸給了奶奶白發,為什么奶奶還笑著對“我”說話?平時都是誰和你笑著說話?通過學生的交流教師的引導,讓學生了解奶奶對孫子的疼愛,利用讀來表現這一疼愛的語氣。在此基礎上,拋出:奶奶對我是多么疼愛,當她看到我低著頭不吭聲的時候,就又忙著來安慰我了!出示奶奶話“傻孩子……”讓學生品讀。
4過渡:奶奶為了我們日夜操勞著,操心著,如果你是文中的這位小朋友,聽到奶奶這么說你會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說?結合學生自己的內心情況來引出文章中小朋友對奶奶說的“奶奶,如果我不再讓你操心,這白發還會變黑嗎?”請生來讀好這句話。請學生說說自己會有哪些讓奶奶操心的事情,結合學生自己的實際來體會操心一詞,更深層次地理解奶奶地操勞。體會奶奶的辛苦和勞累。接著討論“奶奶的白發還會不會變黑”的問題,利用這個問題的討論,教師小結:盡管奶奶知道白發不可能再變黑了,可是她聽見她的孫子這樣孝順,這樣愛她,所以她覺得自己付出的這些辛苦也值得。那你會對奶奶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讓學生從心底的感動出發,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
四、分角色指導朗讀
1同桌練習朗讀,為學生分工:一生讀奶奶說的話,一生讀“我”說的話,齊讀旁白。
2指名分角色朗讀,如果配上動作就更好了。
五、作業。
跟奶奶或者爸爸媽媽說一句悄悄話,讓他們知道你是愛他們的,或者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家務,為他們分擔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