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版一冊《腳印》(精選4篇)
浙江版一冊《腳印》 篇1
腳印
(課文)
教學目標
1學會“看、里”兩個生字,正確認讀“雪地、腳印、梅花、竹葉、看、畫、留下了”7個詞語。
2知道狗的腳印像梅花,雞的腳印像竹葉。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體會文中的內在美和童趣,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和熱愛小動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讀準詞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體會文章的內在美。
教學準備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件直接揭題
1(點擊課件,出示課題,邊點邊說。)這是什么?
2我請一個同學來念念看。指名念。
3你們有沒有看到過自己的腳印?在哪里看到過?
4你留下的腳印像什么?
二整體感知、把握課文
(教學課文第一部分)
1咱們聽聽課文是怎么說的,好嗎?
2教師范讀。教師隨機提問:
1) 雪上留下了誰的腳印?
2) 小狗對小雞怎么說?
3) (出示“梅花”。)這就是梅花。你看,多漂亮的梅花呀!
3小狗是什么時候學會畫梅花的?(出示“小狗”。)其實這梅
花就是小狗的腳印。
4小狗畫的3多好啊!咱們再來說說小狗的話。“你看,你看,
我會畫梅花。”指名說一說。
5這么可愛的小狗,這么能干。我還想念一次,好不好?
(學生評一評。)
6(出示課文第一部分)你們念念看!
指名讀。自由讀。
(教學課文第二部分)
1打開課本,咱們念念課文里的話。(引出課文的第二部分。)
2讀一讀,比較比較這兩段,你發現了什么?(小組內可以
討論討論。)
3拿出筆,找出不同的地方。
4交流。你找到了哪些不同的地方?讀讀這些詞語。
5(出示課文第二部分)看這大屏幕讀一讀。小雞對小
狗說:“ 。”
6(出示“小雞”、“竹葉”圖)。這就是竹葉,這“竹葉”
其實是( )。齊讀課文第二部分。
(綜合訓練讀)
1我請最開心的小狗上來,我當小雞。其他同學看一看,
聽聽,小狗小雞當得像不像!
2師(小雞):你看,你看,我會畫竹葉。
生(小狗)說:
(多指幾位學生來說一說。)
3同桌分角色讀一讀。
4男、女生分角色讀一讀,師讀其他的。
5出示全文。
1) 看大屏幕讀一讀。
2) 帶頭飾表演。(及時評價)
3) 眼睛看大屏幕讀,不指讀。
三擴展訓練
1小狗、小雞在雪地里跑啊,唱啊,畫下了許多許多美麗的
梅花,漂亮的竹葉,它們玩得多開心啊!許多的小動物看見
了,也跑到雪地里來了。
2你說,有哪些小動物呢?
3(點擊課件,出示“小鴨”的腳印。)你看,這是誰的腳印?
4小鴨的腳印像什么呀?(讓學生自己說一說。)
5小鴨也會畫畫,心里也非常高興,小鴨對小狗怎么說?
6你也來自己編一編課文。
7小朋友真能干,不但學會了課文,還自己學著編了課文,
真了不起!咱們再來讀讀課文吧!
8齊讀課文。
四詞語教學
1咱們的同學,課文學得很不錯。我們來認一認,讀一讀詞語吧。
(出示詞語)
雪地 腳印 梅花 竹葉 畫 留下 看
2多種形式讀詞語。
3小組內讀詞語。最后教師檢查。
五教寫生字
1(出示生字)先認讀,再書空 。
2理解“看”字。(比較“手”和“ ”)
3看老師寫,邊說邊寫。
4學生書寫,教師指導。
浙江版一冊《腳印》 篇2
雞、小狗和小鴨在雪地上跑,留下了各自的腳印,好像在畫著竹葉、梅花和楓葉。不僅蘊含著動物腳印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顯示出豐富的想象力。
引入課文之后,我讓學生看著不同動物的腳印,讓他們猜猜像什么,是誰畫的,用什么畫的。使學生對動物的腳印產生好奇心。并讓學生展開想象,感受文中的情景。
同學們都說得很好,如:小貓的腳印像梅花,小豬的腳印像小山等。
浙江版一冊《腳印》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2、豐富幼兒知識,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創編。
3、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4、大膽想象,嘗試講述故事的不同發展。
活動準備:
主題樹《腳印》,小雞(小鴨,小狗,小孩)腳印圖片等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引出兒歌
重點提問:你們知道動物的腳長什么樣嗎?誰愿意來和我們說一說?
小結:動物們的腳長長短短,和我們的腳不一樣,也不一定是五個腳趾。
重點提問:那你們知道動物的腳印是什么樣子的嗎?
小結:動物的腳印各式各樣,有大有小,每一個都是不一樣的。
2、學習兒歌,播放課件。
重點提問:兒歌里提到了哪些動物的腳印?它們的腳印一樣嗎?
小結:兒歌里提到了小雞,小鴨,小狗和小孩的腳印。
3、完整學習兒歌
重點提問:
小雞的腳,跑來又跑去,像什么?
小狗的腳,跑來又跑去,像什么?
小鴨的腳,跑來又跑去,像什么?
小孩的腳,跑來又跑去,像什么?
小結:小雞的腳像竹葉;
小狗的腳像梅花;
小鴨的腳像小扇;
小孩的腳像小樹。
4、仿編兒歌
師:還有哪些小動物的腳印?跑來跑去像什么?
(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大膽創編)
例如:青蛙,毛毛蟲等等。
5、表演:腳印
規根據自己的創編內容進行表演。
附;兒歌《腳印》
小雞的腳,尖尖的,跑來又跑去,竹葉撒滿地。
小狗的腳,圓圓的,跑來又跑去,梅花落滿地。
小鴨的腳,扁扁的,跑來又跑去,小扇鋪滿地。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以一個生動的小故事滲透了自然界中小動物們的腳印各不相同的常識,并旨在借此篇課文讓孩子對動物各種不同的腳印產生興趣。這堂課上,我對于“不同的腳印”這個常識的滲透還不夠,只是一味地在教學環節中安排了對于一年級小朋友來說枯燥無味的各項說話訓練。而且,雖然看似訓練點很多,卻因為沒有完全考慮到我班的特殊情況,所以導致訓練目標也沒有完全達成。如果能夠在更深層次地鉆研教材后,根據孩子的真實情況創設情境進行教學,也許教學效果會更好。
浙江版一冊《腳印》 篇4
一、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幾種小動物腳印的形狀。
2、能根據腳印的特征與相應的動物匹配
3、在活動中感受游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小雞、小鴨、小貓、小豬的頭飾人手一份。四種小動物的塑封腳印人手一份。
2、音樂磁帶《走路》
3、布置舞會場景
三、活動過程
一、韻律活動,激發興趣
1、教師:森林里要舉辦一場舞會,小動物們都來參加舞會了,聽聽,誰來了?
2、學學小動物的動作,如小雞來了,就學小雞的動作。
3、教師:這么多小動物都來了,我們來跳個舞吧!
在《走路》的音樂伴奏下集體跳舞
(在學學做做的過程中,讓幼兒熟悉各種動物,調動了整體的氣氛,為下一個環節找腳印作了鋪墊。)
二、觀察腳印
1、教師:瞧,地上怎么有許多的腳印啊!我們來看看,這誰留下的腳印?
2、幼兒觀察腳印。
3、教師:你看到了什么樣的腳印?請一幼兒拿上來。
4、教師:請你猜猜這是誰的腳印呀?將猜對的小動物與腳印對應。
(在這個環節中,幼兒通過看看、說說,觀察腳印的不同,促進了幼兒觀察力的發展,是整個活動的重點。)
三、幼兒操作——幫小動物找腳印
教師:小朋友們真棒,知道這么多的腳印。這兒還有許多的小動物也想來做游戲,看看都有些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