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2教材解讀(精選2篇)
識字2教材解讀 篇1
《識字7》安排了兩組形近易混的偏旁:示字旁和衣字旁;寶蓋和穴寶蓋。兩組分三欄,上欄列表顯示兩個偏旁從實物到古文字、再到今文字(偏旁)的演變過程,是孩子初步認識它們所表示的不同意思;中欄是兩組詞語,依在印證字的偏旁不同,所表示的意義范疇也就不同;下欄是兩組插圖,與中欄的兩組詞語分別對應,意在讓學生借助圖畫識字學詞,又同時認識事物。采用這種類型讓孩子識字,目的就是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揭示漢字的造字規律,激發兒童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本課的第一個教學目標是: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針對這個目標我準備這樣實施。
一、生字的識寫:課后共有十個生字,其中左右結構5個,上下結構3個,半包圍結構1個,獨體字一個。進入到二年級,教師在書寫指導時不必一個一個地具體指導,可以讓學生歸類書寫。如左右結構的5個生字都是左窄右寬,要注意穿插、避讓。上下結構的字在書寫時要注意上下不分家,特別是“窩”,上下要緊湊。穴寶蓋要注意里面的丿和點不能掉底,要注意避讓。“庭”要注意筆順,最后一筆捺是主筆,要寫舒展。“戶”的丿是主筆,第二筆和第三筆要寫在豎中線上,保證這個字要立起來。
二、詞語的理解:文中的大部分詞語是孩子們所熟悉的,如:裙子、褲子、襯衫、教室、鳥窩、窗戶,不必過多的講解。而神話、祝福這兩個抽象的詞語可以聯系孩子的生活、學習來理解。如在理解“祝福”時,我們可以喚起孩子的回憶,讓孩子們想想什么時候我們會用到祝福?孩子們可以聯系春節拜年、新人婚禮、生日聚會等情景進行理解。還可以同時進行說話的練習。“神話”則可以出示一組神話故事的題目:《大禹治水》《沉香救母》《西游記》讓孩子們自己來總結,原來這就叫做神話,在孩子們明白之后,還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還讀過、看過哪些什么故事,舉一反三。“家庭”這個詞的教學,我打算出示一位學生的全家福照片,讓孩子們明白這就是一個幸福的家庭,在這個家庭里。同時播放歌曲《我愛我的家》,讓孩子們感受到家庭的幸福與溫暖,讀出幸福感。看到時守禮老師的教學片段,是關于“鳥窩”的,非常精彩。
本課的第二個教學目標是:比較示字旁、衣字旁和寶蓋、穴寶蓋兩組易于混淆的偏旁。引導學生理解圖表中4個偏旁的演變過程,可以區分它們。先指導學生觀察表中的事物圖形與文字,了解偏旁本義。我之前在指導學生寫衣字旁時,告訴孩子右邊的兩點就像是衣服的兩個袖子,衣服都是兩個袖子,所以不能寫成一個點。如果孩子記住了衣字旁,理解了跟衣服有關的字都是衣字旁,那么示字旁的字就好區分一些了。文中的插圖很形象的標出,“示”就像是佛像臉上的眉毛、眼睛和鼻子。還可以編口訣區分:一點“示”鼻子,兩點“衣”袖子。(注:鼻只有一個,袖子必須兩個)。穴本義是洞穴,古代的人還不會建造宮殿時,他們大都是挖洞而居。動物的巢穴也可以稱為“穴”,如成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寶蓋頭讀作mian(免聲),在古代是代表房子的意思。甲骨文和金文都有房子的樣子,小篆則變成了圓頂房子了,就像草原上的蒙古包。通過看圖,學生可以總結出:凡由“宀”組成的字大都與房屋有關,如文中的“室”“宅”“家”;凡由“穴寶蓋”組成的字大都與洞穴有關,如文中的“窩”“窗”“窟窿”。
本課的第三個教學目標是:看圖讀熟詞語,能借助圖畫來理解詞語,把識字和認識事物結合起來。這一教學目標的完成可以滲透在其他的兩個環節中。這三個目標的達成是相輔相成的。
總而言之,《識字7》的內容很簡單,詞語很好理解,關鍵是部首的區分以及如何讓孩子讀進去,讀出感情來。這就要求我們教者發揮智慧,充分調動孩子身上的感官,去用心悟,用情讀。
識字2教材解讀 篇2
教材解讀(一)
-選自《小學語文備課手冊》
【結構分析】
本課采用“詞串”的形式,圍繞小學生每天早晨生活常規,將一組詞語組成了韻文讓學生認讀,課文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圖和詞語。圖的內容是:早上太陽升起,鬧鐘指向六點半,小朋友按時起床、洗臉、刷牙、用早餐、然后背上書包上學去,參加升旗和做早操。與圖相對應的詞語有:太陽 鬧鐘 小鳥 /穿衣 下床 起早/刷牙 洗臉 用餐/上學 升旗 做操四組排列整齊的詞語連起來讀,押韻上口,便于記憶。學生不僅識了字,理解了詞語,而且認識了事物,受到了美的熏陶。
第二部分是田字格中要求會寫的生字”太、小、鳥、下、早、牙、上“。田字格上面只識不寫的字”陽、鐘、穿、床、餐“和部分田字格上端要求認識的4種新筆畫。
第三部分是田字格中的紅字,供學生描紅用。
【圖文聯系】
本課12個詞語和詞旁的圖是一一對應的。這樣安排不僅能使學生借助韻文形式和情境圖識字,還能幫助學生理解詞語,認識事物,受到美的熏陶。并相機進行說話訓練,發展想象和思維能力。
【詞語理解】
本課12個詞語都是小學生日常的生活常規,因此,不必在詞語理解上多花時間,只要把詞語和它所描繪的圖畫展開想象對應起來就可以了。重點放在正確、流利地誦讀詞語上,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押韻,培養語感。
教材解讀【原創】
以詞串的形式演繹詞語,這是蘇教版教材的一個大的創新,改變了過去呆板的為字而字的教學,這種形式賦予了字以情感的方式出現。首先我們要明白這些詞串的意義,是圍繞小學生每天早晨生活常規編輯的,貼近學生的生活,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所以對于詞語的意思學生都明白,不需要在理解上花功夫了。但是學生雖然了解,卻不一定知道順序是怎樣的,因為很多學生的生活習慣不一樣,所以要在詞語排序上作些練習。讓學生明白合理科學的生活常規應該是怎樣的。這些詞語組成的是一首韻語歌,編者把字、詞及詞串整合成韻文,使得枯燥無味的識字教學鮮活起來,也便于誦讀記憶。根據這一特點,要在識讀的基礎上展開想象,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使文字進入學生腦中與已有的知識相匹配,使朗讀有了情感基礎。識字2是學生接觸寫字的第2課,所以指導書寫也是重中之重。總結三個字認、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