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沖稱象”史無實據
很多人都知道曹沖稱象的故事,此事載于正史《三國志》魏志卷二十中,從其中的記載可知:曹操之幼子鄧哀王曹沖(即倉舒)極其聰穎,“五六歲”時就能利用浮力原理來稱量大象。曹沖的方法是“置大象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再在船上換裝其它物體(石塊),使船達到所刻水痕位置,再稱量物重(石塊重),即知大象重量。這個方法讓“太祖(即曹操)大悅”。多少年來人們對此深信不疑,贊嘆有加,許多著述上也反復引用此例,但是實際上有關曹沖稱象的記載是大可懷疑的。
不久前,中國臺灣科學史協會主席、中國臺灣大學的劉廣定教授明確認為“這段記載有疑問”,這引起了人們的廣泛的興趣,很想知道究竟。
其實,清代學者梁章鉅在《三國志旁證》一書中,就對曹沖稱象一事質疑,他認為曹沖所稱的象是孫權所獻,在建安十三年之前,也即曹沖逝世前(公元208年),孫權不過只領江東六郡,何來大象呢?他明確指出“引事妄飾也”。他的懷疑很對,但有個問題大可商榷,即曹沖稱象一事的年代,他是以建安十三年為據,來判斷孫權有無大象,我認為,可根據《三國志》的記載,把曹沖稱象一事發生的時間確定得更準確,那時曹沖“五六歲”,正是建安五年,當時的孫權還只是“會稽太守”,就更不可能有大象獻給曹操了。亞洲象生活在印度一帶,我國云南南部也有,從經濟發展、交通運輸、動物飼養等情況看,當時“中土”不具備有大象的條件。梁章鉅還在書中提出了他的推斷:“置水刻船,疑算術中本有此法。”
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解答了梁章鉅的疑問,他認為曹沖稱象的故事并非來源于算術,而可能是來源于佛經,他認為《三國志》中多有佛經故事雜糅其間,“不易發覺其為外國輸入”。他舉出載有印度佛經《雜寶藏經》上“葉老國錄”的故事,書中曰:“天神又問:此大白象有幾斤?而群臣共議,無能知者。”而后“大臣問父,父言:置象船上,著大池中,畫水齊船,深淺幾許,即以此船量石著中,水沒齊畫,則知斤兩,即以此智以答天神。”但上述佛經是魏時才譯成漢文的,三國時并無此書。對此,陳寅恪先生解釋道:“僅憑口述,亦是輾轉流傳于中土,遂附會為倉舒(即曹沖)之事。”原來,“曹沖稱象”的故事可能來源于佛經,而后張冠李戴,安在曹沖頭上。
不過,從多年的實際情況看,對曹沖稱象的宣傳有積極意義,應當繼續宣傳,讓其起到更加巨大的積極作用,原因是:第一,這個故事正史《三國志》有載;第二,曹沖稱象的故事符合我國對浮力原理的認識。在大約春秋末年成書的《考工記》上,已有關于浮力的記載:為判斷車輪材質是否均勻,所采用的方法即是“水之,以視(原書為目+氏)其平沈之均也”。即把木質車輪放入水中,以各處沉浮之
高低來判斷材質是否均勻;第三,《三國志》所記曹沖稱象是他在“五六歲”時發生的事,有贊揚神童、鼓勵人們自幼熱愛科學的用意。
但也應該明確:此事歷史上子虛烏有,學術界屢有不同意見提出,故此事只宜作為傳說、故事宣傳,而非信史,這樣更穩妥些。
- 《曹沖稱象》教學反思(精選16篇)
《曹沖稱象》是一篇老課文了,學過文章的學生都會身深深記住這位聰明機智的孩子,會被他的聰明所折服。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充分運用信息技術與學科進行整合,力圖讓“趣”貫穿始終,讓學生樂在其中,思在其中,學生掌握課文內容的效果還...
- 語文《曹沖稱象》教學設計集合(精選14篇)
一、教學目標1、會認11個字,1個多音字,會寫6個字。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曹沖是怎樣稱象的。3、通過曹沖稱象的故事,知道曹沖是一個聰明、愛動腦筋的孩子,懂得遇到問題要善于動腦筋。...
- 語文《曹沖稱象》教學設計(通用17篇)
教學目標1.會認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生字詞語。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懂人物對話,理解課文內容。3.熟讀課文,背誦課文。4.通過閱讀,理解課文內容,能說出曹沖稱象的辦法好不好,自己還能想出什么辦法來稱象。...
- 《曹沖稱象》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3篇)
下課鈴聲在不知不覺中響起,這堂課師生都覺得輕松有趣。而我認為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在于:學生首先充分地理解吸收了課本內容。然后在一個寬松的課堂情境中,讓他們的想象思維從桎梏中解放出來,于是發散思維達到一個高潮。...
- 31曹沖稱象(精選13篇)
一、教學目標1.會認11個字,1個多音字,會寫6個字。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曹沖是怎樣稱象的。3.通過曹沖稱象的故事,知道曹沖是一個聰明、愛動腦筋的孩子,懂得遇到問題要善于動腦筋。...
- 31曹沖稱象
一、教學目標1.會認11個字,1個多音字,會寫6個字。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曹沖是怎樣稱象的。3.通過曹沖稱象的故事,知道曹沖是一個聰明、愛動腦筋的孩子,懂得遇到問題要善于動腦筋。...
- 曹沖稱象教案
教學要求:1.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曹沖是個聰明,愛動腦筋的孩子懂得遇到問題要善于動腦筋的道理。2.結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3.理解課文,解決不懂的問題。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寫一段話用上冒號和引號。...
- 語文1年級第2冊曹沖稱象教案
教學目標:1認識本課14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會寫“沖、再、歲”等8個生字和2個新部首,能用“一邊……一邊”說話。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會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
- 大班說課:曹沖稱象
教材分析:《稱象》是一個民間方為流傳的歷史故事。活動通過對曹沖稱象的具體方法和步驟的介紹以及與大官們方法的對比,表現了曹沖愛動腦筋,善于觀察,富于聯想的品質。...
- 曹沖稱象之后
曹沖稱象時,在場的人并不多,因此目睹這聰明之舉的人實在有限,只曹家親朋好友小范圍內傳來傳去。 后來不知怎么傳到了一位電視臺記者耳朵里,正苦于找不到可以抄作新聞的這位記者靈機一動,決定把這件事炒一炒。...
- 從曹沖稱象想到的——創造思維及特征
關于“曹沖稱象”的故事大家早已熟悉。而曹沖稱象的具體做法就是通過創造性思維來解決的。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如,“司馬光破缸救人”、“牛頓發明萬引力定律”……那么,什么是創造性思維呢?所謂創造性思維就是指有創見...
- 從曹沖稱象想到的——創造思維及特征
佚名 關于“曹沖稱象”的故事大家早已熟悉。而曹沖稱象的具體做法就是通過創造性思維來解決的。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如,“司馬光破缸救人”、“牛頓發明萬引力定律”……那么,什么是創造性思維呢?所謂創造性思維就是指有...
- 二年級《曹沖稱象》教學反思(精選12篇)
《曹沖稱象》是一個民間廣為流傳的歷史故事。課文通過對曹沖稱象的具體方法和步驟的介紹以及與大臣們方法的對比,表現了曹沖愛動腦筋,善于觀察,富于聯想的品質。...
- 二年級語文《曹沖稱象》教學反思(通用15篇)
《曹沖稱象》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今天,我們學習了第二課時,并有幸得到了學校各位語文老師的點評和建議。從課堂教學思路到學生的學習程度,結合課堂練習,重點突破對曹沖稱象過程的理解和人物品質學習。...
- 二年級語文《曹沖稱象》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7篇)
常話說得好:“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學中,我一向都很重視導入的教學,特別對于小學生。好的導入,能很快抓住學生的心,促使學生很快進入到教學中來。...
- 一年級語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