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時度勢化不利為有利
執教:南安市國專中心小學 劉秀萍
評析:南安市國專中心小學 黃超鵬
師:假如你們是詩人,你們會怎么想呢?
生(李揚自言自語):我才不當詩人,當詩人太苦、太累了!
(開始老師的臉色有點不好看,但不一會兒又面帶微笑。)
師:同學們,當詩人真的就那么不好嗎?(這時,教室里議論紛紛)
師:同學們,這個問題我們暫時不議它,我相信等學完這首古詩,大家一定會得出一個較滿意的答案。(在老師的引導下,同學們又繼續認真地學習課文)
師:下面請同學們一邊聽音樂,一邊看一段錄像,想想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怎樣的春天景色?
(錄像剛放完,全班同學頓時贊嘆起來:“春天的景色真是太美了!”)
師:這么美的詩,同學們想讀一讀嗎?
生:想!(李揚和其他同學都搖頭晃腦地讀了起來。)
師:是啊,短短的幾行詩,就寫出了這么美的春天景色,你們說,詩人棒嗎?
生(異口同聲):真是太棒了!
師:李揚同學你剛才讀得這么好,現在還覺得當詩人累嗎?
(李揚同學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師:同學們,你們說呢?
生:我長大后要寫很多很多的詩,把我所看到的美麗景色都寫下來。
生:我太想當詩人了!
【評析】
新基礎教育理論認為課堂教學是多種動態因素的組合,是多方位的信息交流過程,無論教師備課多么認真,課堂上總免不了會出現些預料不到的突發事件。這些事件處理得怎樣,往往決定著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甚至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成敗。課堂上,當李揚同學突然冒出這么一句話:“我才不當詩人,當詩人太苦、太累了!”劉老師迅速作出反應,他沒有當面批評這位同學,也沒有把這個問題無止境地展開討論,而是巧妙地抓住這個問題把學生的注意力繼續轉移到教學認識活動上來。待學生體會到詩的意境,陶醉于詩中所描繪的美麗景色時,再回到原來的問題上來,此時,已是水到渠成,問題也迎刃而解。
- 《春曉》鑒賞
張燕瑾 《春曉》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味,反復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它的藝術魅力不在于華麗的辭藻,不在于奇絕的藝術手法,而在于它的韻味。整首詩的風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樣平易自然,然而悠遠深厚,獨臻妙境。...
- 《語文園地一·口語交際》教學設計之二
作者:實驗小學 程金果 一、進入“日積月累”天地,揭示課題。 春回大地 春暖花開 春風拂面 柳綠花紅 百花盛開 萬物復蘇 1、指名讀,齊讀。...
- 《語文園地一·口語交際》教學設計之一
佚名 教學要求: 1.說出春天大自然的變化,并注意說出春天的特點。 2.抓住春天的特點,把觀察到的景物按一定順序說清楚。 3.說話時要大膽,聲音要響亮,吐詞要清楚,語句要完整。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 《語文園地一》教學設計之一
下甸廟小學 邵萬英 [教材設計理念] (我的發現)這項活動目的是引導學生發現兩種識字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換偏旁”,學習自主識字,并認識七個生字。 (日積月累)這項活動主要目的是積累語言、練習讀、寫基本功、鞏固識字。...
- 《古詩兩首》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之一
作者:林里小學 梁麗霞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之二
作者:周玉妹 課題 4《古詩二首》教時2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首、眠”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多、知、忙”。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養學生喜愛春天、喜愛大自然之情。...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之一
下甸廟小學 甘莉靜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 《棉鞋里的陽光》教學設計之三
佚名 一、備課悟讀 初讀《棉鞋里的陽光》,首先會被課題所吸引,帶著疑問讀下去,你會覺得文章不像涌動著骨肉親情的抒情散文那樣感人肺腑,不過就是一種生活中極普通的小事:一位母親給婆婆曬棉被,這舉動濡染了小峰幼小的心靈。...
- 愛爸爸媽媽
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看懂圖意,讀懂課文內容。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朗讀的同時,受到爸爸、媽媽、尊敬長輩的教育。 教學重點: 1.看懂圖意,讀懂課文內容。 2.朗讀課文,受到的教育。...
- 一年級語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