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時度勢化不利為有利
執教:南安市國專中心小學 劉秀萍
評析:南安市國專中心小學 黃超鵬
師:假如你們是詩人,你們會怎么想呢?
生(李揚自言自語):我才不當詩人,當詩人太苦、太累了!
(開始老師的臉色有點不好看,但不一會兒又面帶微笑。)
師:同學們,當詩人真的就那么不好嗎?(這時,教室里議論紛紛)
師:同學們,這個問題我們暫時不議它,我相信等學完這首古詩,大家一定會得出一個較滿意的答案。(在老師的引導下,同學們又繼續認真地學習課文)
師:下面請同學們一邊聽音樂,一邊看一段錄像,想想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怎樣的春天景色?
(錄像剛放完,全班同學頓時贊嘆起來:“春天的景色真是太美了!”)
師:這么美的詩,同學們想讀一讀嗎?
生:想!(李揚和其他同學都搖頭晃腦地讀了起來。)
師:是啊,短短的幾行詩,就寫出了這么美的春天景色,你們說,詩人棒嗎?
生(異口同聲):真是太棒了!
師:李揚同學你剛才讀得這么好,現在還覺得當詩人累嗎?
(李揚同學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師:同學們,你們說呢?
生:我長大后要寫很多很多的詩,把我所看到的美麗景色都寫下來。
生:我太想當詩人了!
【評析】
新基礎教育理論認為課堂教學是多種動態因素的組合,是多方位的信息交流過程,無論教師備課多么認真,課堂上總免不了會出現些預料不到的突發事件。這些事件處理得怎樣,往往決定著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甚至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成敗。課堂上,當李揚同學突然冒出這么一句話:“我才不當詩人,當詩人太苦、太累了!”劉老師迅速作出反應,他沒有當面批評這位同學,也沒有把這個問題無止境地展開討論,而是巧妙地抓住這個問題把學生的注意力繼續轉移到教學認識活動上來。待學生體會到詩的意境,陶醉于詩中所描繪的美麗景色時,再回到原來的問題上來,此時,已是水到渠成,問題也迎刃而解。
- 《春曉》鑒賞
張燕瑾 《春曉》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味,反復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它的藝術魅力不在于華麗的辭藻,不在于奇絕的藝術手法,而在于它的韻味。整首詩的風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樣平易自然,然而悠遠深厚,獨臻妙境。...
- “燒不盡”和“吹又生”
佚名 問:第三冊古詩《草》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詩句。教學參考書解釋說:野火只能燒掉草的莖和葉,草根埋在泥土里是燒不掉的。意思是說春草是草根發出來的,這樣說對嗎?“燒不盡”的是否也包括草的種子?“吹又生”的是草根的...
- 《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之一
順德市北滘鎮中心小學 徐福源、陳慧芬 導練要求: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說出詩歌大意,體會詩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樣不怕困難、頑強不屈。...
- 《草》教學設計之三
佚名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咱們學過幾首古詩?你能背給大家聽嗎?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一首新的詩,題目是“草”,(板書課題)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寫的。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借助拼音學生自讀課文,要讀準字音。...
- 《草》教學設計之二
佚名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認識“離、枯、榮、野、燒、盡”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 《草》教學設計之一
佚名 教學要求 1.學會6個生字,認識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1.讓學生觀察路邊、田邊、河邊等處的野草。 2.生字卡片,荒原野草圖,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 設境演練寓教于樂
——《草》片斷賞析江蘇省興化市竹泓小學 徐順桂 教師在教學的鞏固階段,創設了學生背詩給家人聽的情境。教師先后扮演了媽媽、哥哥、奶奶。 下面是一個給“奶奶”聽的片斷。 師:現在,我當你奶奶。你奶奶沒文化,耳朵有點聾,請注意。...
- 《草》片斷賞析
(節選)——于永正教學實錄佚名 教育格言 語文教學應當充滿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課堂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圍才能引領學生進入語文的自由王國。 ――于永正 教育案例 于老師教學古詩《草》,進入復習階段。...
- 愛爸爸媽媽
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看懂圖意,讀懂課文內容。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朗讀的同時,受到爸爸、媽媽、尊敬長輩的教育。 教學重點: 1.看懂圖意,讀懂課文內容。 2.朗讀課文,受到的教育。...
- 一年級語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