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伸出一只手》教學設計(精選2篇)
《每人伸出一只手》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表演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教學目標 :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并表演歌曲,感受全世界人們的共同心愿—團結友愛,合作友誼,和平共處。學生自己創(chuàng)編動作并和同學組合進行表演,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在學習中感受歌曲蘊涵的深遠意義。分角色合作表演歌曲。
教學準備:琴、錄音機、鈴鼓
教學過程 :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針對歌曲里的附點節(jié)奏老師編節(jié)奏和同學們問好,讓學生們在一上課的時候就接觸到附點節(jié)奏的復習,之后再用歌聲問好。)
二、導入 :
1、老師提問:中國的人口現在有多少?(13億)要是這13億人口每個人伸出手來幫助有困難的人,力量將會非常的強大。有句名言說“團結就是力量”。
2、老師講故事:有一個乖巧、可愛的小女孩從小就跟著爸爸媽媽在國外幸福美滿的生活。可是有一天,小女孩的爸爸媽媽在下班回家的途中遭遇了車禍雙雙去世了,她成了一個孤兒。此時和她鄰居的一位阿姨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將她收養(yǎng)了。外國阿姨對小女孩很好,對她就象自己的親生女兒,小女孩生活的很幸福。可是沒過多久,災難又一次降臨到小女孩身上,她生病了,被診斷出患了白血病,需要移植相同的骨髓才能得救。外國阿姨向我們國家發(fā)出請求幫助這位小女孩尋找骨髓。消息傳出來后,人們都很熱心的幫助她,很多人都申請捐助骨髓,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終于找到了與這個小姑娘相匹配的骨髓。最終,小姑娘獲得了重生。
聽了這個故事,同學們有什么啟發(fā)呢?說說自己的看法。(生談自己的看法)
師總結:有一首歌里就曾經唱到(老師唱)“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人人伸出一只手來幫助有困難的人,這個世界將會變的更美麗,更團結,更和平。
3、師出示歌題。
三、學習歌曲
1、聽歌曲錄音,從這首歌里你聽到了什么?邊聽邊用身體的各個部分為歌曲伴奏。(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伴奏,表揚學生的創(chuàng)新動作,激發(fā)更多同學的創(chuàng)新意識)
2、師:讓我們一起感受小朋友們的友愛之情。
老師帶大家讀第一段歌詞。(將附點節(jié)奏讀的重一些,引起學生的注意)
3、設問:為什么“全世界的小朋友…”老師要帶大家讀兩遍呢?
接下來第二段應該從哪里開始?
引出“反復記號”和“段落跳躍記號”,師生一起復習它們表達的意義。
4、再聽錄音,注意“反復記號”和“段落跳躍記號”在歌曲中的運用。
5、師生齊讀第二段歌詞。
6、分工合作讀歌詞,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一二組讀第一段,三四組用身體伴奏。
三四組讀第二段,一二組用身體伴奏。
7、老師:同學們表現的這么好,老師也想表現自己了,我來把歌曲唱給你們聽,你們也為我伴奏。
師范唱歌曲,生拍手伴奏。
(表面是激發(fā)了老師的表演欲望,實際是肯定學生,鼓勵學生的一種做法,在后面的學習中,學生一定會表現的更出色)
8、學生跟著琴聲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哼唱,學習歌曲。
跟琴聲唱兩遍;帶上歌詞唱一唱;跟著錄音唱一唱;
9、師:大家一定有信心成為合唱團里最優(yōu)秀的小演員,跟著伴奏把你們最美的聲音展示出來。
跟著伴奏唱歌曲。
10、師生討論歌里唱到的“白色、黑色、黃色”的手分別是你知道的哪些國家的膚種。學生回答(讓學生知道現在很多國家都是在友好交往,人們的共同心愿是和平共處。)
四、表演歌曲
1、師生分角色合作,自己創(chuàng)編動作表演歌曲。
2、學生自己分角色合作表演歌曲。
3、請學生上臺表演,師生評價。
4、全班一起表演。(滿足沒有上臺的學生的表演欲望)
五、談談自己學習這首歌曲的感想。
老師總結,在歌聲中結束下課。
《每人伸出一只手》教學設計 篇2
音樂
教研專題:有效參與,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
一、教學內容:
人民音樂出版社《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三年級第六冊第八課《愛和平》——《每人伸出一只手》。
二、教學內容分析:
《每人伸出一只手》是一首頌揚各國兒童團結、友誼、和平為題材的歌曲。曲調堅定有力,充滿著熱情。全曲為二段體。第一樂段由四個樂句組成,曲中運用了“x x •x ” “x • x ”節(jié)奏,使音樂富有推動力,它生動地
表現了世界不同膚色的兒童伸出友誼之手,手拉手高唱著和平友誼之歌的情景,情緒熱烈。歌曲在熱烈而歡快的8個小節(jié)間奏后進行第二樂段,曲調以上移一度的級進手法,把歌曲的情緒層層推向高潮,猶如形成一股世界和平友誼的洪流。最后一句節(jié)奏突然拉寬,旋律舒展,音調出現了全曲最高的“5”,以堅定有力的情緒結束全曲。
三、教學對象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經過三年的音樂學習,已經有一定的歌唱、傾聽的能力,并會通過音樂活動隨著音樂做簡單的動作,在思維能力方面,已經能夠有自己的想法。但這年齡段的學生仍屬于比較好動,容易受情緒的改變而對學習的態(tài)度。綜合考慮以上因素,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知識水平,有針對性地設計本課內容。
四、教學目標:
1、 初步學習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的演唱,能用自然的聲音歌唱。
2、 合作用簡單的動作進行歌表演。
3、 培養(yǎng)身體協調性,思維的敏捷性。
4、 在愉悅的音樂活動中,感受人類和諧共處能讓這個世界更美麗的道理,產生熱愛和平之情。
五、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會大膽地演唱《每人伸出一只手》
教學難點:共同參與用簡單的動作創(chuàng)編歌表演
六、教學策略: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現有的知識水平,本課教學通過引入xx年奧運作為整課的主線,擴闊學生的視野,讓情景帶動學生的主動參與的情緒,最終能更好地體現各國兒童團結和平的音樂體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chuàng)設愉悅的情景下采取欣賞、模唱、模仿、游戲、創(chuàng)編等方法,重視師生、生生的互動交流,老師的良好示范給學生,促使學生在學習歌曲基礎上能自編動作表現歌曲的含義,邊唱邊跳,在玩中學。本課設計并與品德課有機地結合,滲透和平團結,人類和諧共處,世界更美好的情感。
七、教學準備:
1、 教具準備:鋼琴、多媒體電腦及課件、卡片、磁吸等。
2、 學具準備:白色手套、黃色手套、黑色手套若干。
八、教學過程:
(一)進入情景,有節(jié)奏地律動
導語:大家好!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件值得高興的消息。大家都想知道嗎?瞧!(出示片段)
世界性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在我們中國首都舉行,非常值得我們中國人自豪,為了表現此刻的心情,我們用手隨著音樂舞動起來吧!
【設計意圖】安定學生情緒,拉近師生距離,調動學生情緒。豐富學生手部的動作,并為歌表演的創(chuàng)編奠定基礎。
(二) 師生互動,學習歌曲
1、 觀看錄像,導入新課
師問:奧運會是全世界的一件運動盛事,那么都有些什么膚色的人參加這次盛事呢?
師:來自不同國界,不同膚色的人來參與我們的奧運會,作為東道主的我們是否應該為這件盛世出一份力,讓我們《每人伸出一只手》。
2、 提出課題,明確目標
師:為了歡迎來自不同國家的運動員和觀眾我們來學一首歌表示歡迎《每人伸出一只手》。
3、 感受歌曲,能用自然的聲音歌唱
(1) 初步欣賞歌曲一遍。
師:下面送上這首歌曲,聽聽歌曲給你怎么樣的感受?
(2)再次聆聽,充分感受歌曲。
問:那么歌曲里主要唱了什么膚色的手?
(3)通過有節(jié)奏的問答,初步能按節(jié)奏掌握第一段歌詞。
(4)通過節(jié)奏游戲的變化,游戲感受第二段的速度和旋律,了解歌詞含義以及所表達的歡快情緒。
【設計意圖】附點的節(jié)奏并不是三年級學生要掌握的知識點,通過有節(jié)奏地回答問題以及隨音樂朗誦,既讓學生掌握了歌曲的基本節(jié)奏和歌詞以外,還可以在玩中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情緒,更體會第二樂段的熱烈,歡快。
(5)輕聲哼唱,知道歌曲是二段體,了解反復記號的用法。
師問:一邊哼唱這首歌,一邊感受歌曲有幾段?
這兩個記號你都知道它們的作用嗎?
(6)游戲加強歌詞順序及旋律的理解
師:我們試著分三組同學,歌詞唱到哪個人種就那個圈站起來,來!我們試著游戲。直到歌曲唱到“全世界小朋友”的地方大家就整齊地拍手。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玩中唱,多次熟悉歌曲的旋律,進一步熟悉歌詞以及加深認識歌曲是二段體的。
(7)完整地唱歌曲。
(8)讓學生提出質疑,再次完整唱歌曲
師問:還有哪些你想再學習的?或者覺得比較難掌握大家要一起學的?
(三)主動參與,用簡單的動作排練集體舞
1、老師表演舞蹈一遍,激發(fā)學生想歌表演的興趣。
2、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編欲望,明確任務。
導語:邊唱邊跳是拉近我們和來賓、和朋友之間距離的一種方式,充滿了神奇的魔力!大家也來試一試!
3、引導合作歌表演
師:(1)想一想有些什么動作可以表現對外賓的熱烈歡迎?
(2)請你找你的好朋友,伸出我們和平之手一起邊唱邊跳吧!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的良好示范激發(fā)學生想跳的欲望,并給予充分的空間學生嘗試創(chuàng)編歌表演。
4、 個別匯報表演
(四)課堂總結評價。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呢?
師:我們今天很棒!學習了唱歌曲,還能創(chuàng)編了動作把歌曲表現得更好,知道了大家不分彼此團結、和諧共處,這個世界更美麗,也希望你們把這種團結友愛,和平共處的力量帶到身邊的小伙伴當中。
【設計意圖】通過總結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把學習推向高潮。
(五)板書設計:
每人伸出一只手
x x •x 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