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起你的小耳朵,聽……
--- x ---,馬蹄聲
,槍聲:嗖 0 嗖 0。其次,用碰鈴、雙響筒、小鑼來敲擊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使學生得到直觀的感性認識。接著,讓學生閉眼聆聽老師發出的不同節拍的走步聲和跑步聲,由學生用敲擊方式把聽到的模仿出來,從而完成由聲音感知到節奏感知的過渡。為鞏固已學的概念,我把幾段風格各異的兒歌讓學生按一定節拍創編,然后敲擊出來。當他們親自感知到節拍的時值概念時,就可以將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牢牢掌握,從而靈活運用,自由創造。
(三)
合起來。有的欣賞課不一定是單純的器樂欣賞,歌曲欣賞,它體現的是一種綜合課型。例如我在教學管弦樂《青蛙音樂會》時,我以青蛙作為故事主人公,設計參加青蛙音樂會的情境,教師扮演一只青蛙,給大家唱一首《小青蛙找家》,(播放《青蛙音樂會》片段欣賞),接著又有一個小朋友跳出來給大家跳了一個青蛙舞(播放《青蛙音樂會》片段),再出來一群青蛙拍著手兒表演唱歌跳舞詮釋這首樂曲。根據音樂的三部曲我又設計了舉辦音樂會的活動“動——敲——唱”讓學生多種方式感受音樂體驗音樂快樂的情緒。這絕對做到了寓教于樂,寓理于情。
一堂好的欣賞課有時并不要搞的很花哨,但是也不能一條死胡同走下去。怎樣能讓低段的小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更快地容入體驗音樂的情緒,開拓他的視野,了解和熟悉音樂語言,領會和感悟音樂作品的內容,達到精神愉悅的效果是我們每位音樂老師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也許他一輩子愛聽音樂的好習慣就是你這樣澆灌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