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
“安全”是我們大家常講而又與生命息息相關的大事,對一個家庭一個單位乃至社會,“安全”就像一張“底牌”,只有安全得到了保證,才能使大家的生活幸福,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兒是人力資源的寶藏,是國家未來的棟梁,但是在我國每天大約就有40個孩子死于交通事故;每年有近兩萬名少年兒童非正常死亡;還有40—50萬左右的孩子受到中毒、觸電、他殺等意外傷害。而這些事故的發生有相當一部分是與學校有關的。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千般呵護,不如自護。我們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幼兒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而不是剝奪幼兒的學習機會,讓他們“無所作為”。如何依據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進行科學而有效的教育,既關系到幼兒個體的身心和諧、健康的成長,也關系到社會的健康、發展與進步。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進行的安全教育中所施行的不僅僅是安全知識、規則的傳授,而且是相應能力及相應行為習慣的訓練培養的教育過程。我們根據安全教育的內容將安全教育活動分為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自我防范、自救自護四個方面,選擇交通安全教育為切入點, 從最初的交通安全角色游戲開始,不斷拓展為以“安全”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形式。
我們通過各科教學、一日生活教育及角色游戲活動的創設等多種途徑加強對幼兒的安全教育,使之掌握自護技能。如:在交通安全方面,我們通過念兒歌、看圖畫、看錄像、模擬活動、舉行交通標志競答等多種形式,讓幼兒認識到如果不遵守交通規則將產生危險后果,使幼兒真實體驗安全的重要,養成守紀律、守規則的良好常規。在消防安全方面,我們給幼兒介紹消防知識、帶幼兒參觀消防隊、并進行消防演習活動,使幼兒學會并掌握逃生技能,能正確撥打特殊電話號碼:119、120等。在自我防范方面,我們開展防異物吸入;防火、防燙傷、割傷、摔傷;防拐騙;防危險物;防雷電等五個活動,通過看圖畫、講故事、小實驗、認識危險物標志,讓幼兒認識水、電、火、煤氣等危險物體,甚至可以讓幼兒親身去體驗一下裝滿熱水的杯子燙手,電筆放在電插座中閃火花,火柴可使紙燃燒等,在告訴幼兒各種物體的用處時,同時告訴他們這些物體可能帶來的危險。在自救自護方面,我們通過現場模擬、情景表演讓幼兒學習異物吸入、燙傷、割傷、摔傷、食物中毒、液化氣中毒、落水、迷路、遇到壞人時的自救與自護。如:玩耍時,不小心手腳擦破了皮應馬上請求他人幫助; 一個人在家時,突然停電,應保持鎮靜,不亂跑亂喊; 在大街上、商店里與家人失散了,可找商店的叔叔、阿姨或警察幫忙; 在緊急情況下,懂得拔打119(火警)、110(刑警)、120(救護)等電話。此外,還經常提一些與自我防護有關的問題,如:“爸爸媽媽不在家時,有人來找怎么辦?”“被壞人拐騙后怎么辦?”幼兒可塑性強,通過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教育即可使之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此外,為了強化幼兒的安全意識,我們采取家園合作方式,讓家長參與配合, 家園同步開展安全教育,在家里有意識地介紹安全知識,經常提醒幼兒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用電、用水等方面的安全,使幼兒在家庭環境中真實體驗安全的重要性。這樣幼兒在掌握了這些基本應變能力后,遇事就不會慌張而能從容應付。這才是真正的“安全教育”,才能使孩子的安全真真正正的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