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烏龜爬呀爬》教案(精選4篇)
《小烏龜爬呀爬》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烏龜的外形特征,簡單了解烏龜的生活習性。
2.愿意飼養小動物。
3.培養幼兒的愛心。
【活動準備】
1.小烏龜四只分別養在四個魚缸里。
2.適合學小烏龜爬的慢節奏的音樂。
3.喂小烏龜的食物:小魚、小蝦、碎肉等。
【活動過程】
1.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課題。
教師說:身穿硬甲殼,四角慢慢爬,別人欺負它,快快躲回家。請幼兒猜一猜是什么動物。(烏龜)
2.觀察小烏龜。
(1)教師組織幼兒分組觀察魚缸中的小烏龜,講一講:小烏龜的頭、腳、殼分別是什么樣的?(重點觀察烏龜殼的花紋)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小烏龜在水里是怎樣游的?啟發幼兒學學小烏龜游。
3.探索活動
(1)將小烏龜放在地上,看一看小烏龜在地上是怎樣爬行的?(四肢很短,爬行很慢)
(2)用手碰碰小烏龜,看它會有什么反應?(會把頭和四肢縮進殼里,周圍沒有危險后再伸出來。)學學小烏龜縮頭縮腦的樣子。給烏龜翻個身,看它怎樣用頭頂地面使自己翻過來。
(3)喂喂小烏龜:教師出示準備好的食物,鼓勵幼兒喂小烏龜,看小烏龜是怎樣吞食的。
4.游戲:學習小烏龜爬。
(1)師幼共同模仿小烏龜爬行的姿勢,一起學學烏龜爬。
(2)放音樂,幼兒聽音樂在活動室中自由模仿烏龜,兩手兩膝著地向前爬。教師用手觸摸小烏龜,被點到的幼兒要把手腳都藏到縮起的身體下。
【活動延伸】
將小烏龜放在自然角里,由老師和幼兒一起喂養和照顧它。
《小烏龜爬呀爬》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針對我班是小班的幼兒,孩子的協調性,靈活性較差,所以設計本堂課,練習手膝著地自然協調地向前爬,嘗試倒退爬,提高動作的靈活性。
活動目標
1.練習手膝著地自然協調地向前爬,倒退爬,提高動作的靈活性
2.喜歡參加體育活動,感受集體活動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手膝著地自然協調地向前爬,倒退爬,動作靈巧
活動準備
小烏龜頭飾,體操墊,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1.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小烏龜嗎?今天啊,老師當烏龜媽媽,那你們是誰呢?生:小烏龜。(教師扮烏龜媽媽,幼兒扮小烏龜寶寶。)
師:今天天氣真晴朗,小烏龜們讓我們一起活動活動吧!音樂起,幼兒隨教師做熱身運動:頭、肩、腰、腿、膝、腳。)
2.練習各種不同方式的爬。
(1)自由爬
師:小烏龜們,讓我們去散步吧!
教師帶領幼兒自由爬行,提醒幼兒不要相互碰撞。)
(2)有序爬
師:小烏龜們,前面有一座小橋,讓我們爬過去吧!(鼓勵幼兒一個接著一個有序地爬過體操墊連接而成的小橋。)
(3)尋聲爬。
師:讓我們來玩捉迷藏吧。請寶寶們拉下頭飾蒙上雙眼,仔細聽聲音去找媽媽。(幼兒拉下頭飾蒙住雙眼,傾聽媽媽的呼喚,手膝著地爬著找媽媽。)
3.游戲:巧避大老虎
(1)嘗試倒退爬
師:寶寶們快聽,什么聲音?前面發生了什么事?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引導幼兒向前爬)哎呀!是一只找食物吃的打老虎,快向后退。(引導幼兒練習向后倒退爬)聽!聲音沒有了,讓我們看看大老虎走了沒有?(引導幼兒再次向前爬。如此反復2~3次。)
(2)鞏固倒退爬
師:剛才你是怎么倒退爬的?讓我們再試試吧。
4.放松練習,結束活動。
小烏龜跟著媽媽隨音樂做放松活動。(鼓勵幼兒先自己拍拍手臂、膝蓋,再互相拍拍手臂、膝蓋。)
《小烏龜爬呀爬》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特別喜歡模仿小動物的動作,無論是在游戲中還是在其它活動中,我們常能見到孩子在地上爬來爬去,樂此不疲,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進一步感受四二拍子和四三拍子的不同,讓他們在感受不同節奏的過程中盡情地、自由自在地在爬中尋找樂趣,我設計了“小烏龜爬呀爬”的活動。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幼兒初步學會前進爬、后退爬的基本技能。
2、培養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能體驗合作活動帶來的快樂。
3、進一步感受四二拍子和四三拍子的不同,培養幼兒的節奏感。
活動準備:
小烏龜、大灰狼的頭飾和音樂。小鼓一個
活動過程:
1、謎語引入:身上背個大盔甲,掉下樹葉都害怕,縮頭縮腳縮尾巴,走起路來慢慢爬。
(小烏龜)今天我們來做小烏龜的游戲。
2、熱身活動:
根據小烏龜的音樂做熱身運動,現在我們都做一只快樂的小烏龜一起爬一爬吧。
3、.聽信號爬
你們能學小烏龜聽信號爬嗎?(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聽鼓聲的信號向前爬,鼓聲稀疏慢慢爬;鼓聲密集,向前爬。)
4、幼兒嘗試各種爬的方法
(1)小朋友都很了不起,能聽著老師的信號向前爬。小朋友除了會向前爬,還會怎樣爬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看誰最愛動腦筋,爬的方法和別人不一樣。(放音樂,幼兒自由地爬)
(2)剛才老師發現有一位小朋友是這樣爬的,(請會向后退爬的幼兒示范)我們也來試一試,好嗎?教師仔細觀察幼兒后退爬的情況。
(3)幼兒討論:你覺得這樣向后爬與向前爬有什么不一樣?
(4)幼兒再試一試后退爬。
教師小結:臉朝前面,一步一步向后退著爬,這就叫著后退爬。
(5)剛才小朋友向后爬地非常棒!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學這個本領,你們一起教教我好嗎?(幼兒練習)
5、在游戲中練習前進爬和后退爬
(1)游戲一“比比誰的本領大”
老師今天真高興,我們一起學會了爬的本領,謝謝你們!我想和你們玩個游戲“比比誰的本領大”好嗎?
游戲規則:老師向前爬時,你們就后退爬,想法不讓我抓著你們,如果我快要抓著你時,你就像小烏龜一樣用伸縮的本領保護自己;當老師后退爬時,你們就向前爬來抓我,看看是你們的本領大,還是老師的本領大?不讓對方抓著。
(2)游戲二“聽鼓聲爬”
老師這兒有一個小鼓,當你聽到砰砰、砰砰的聲音時時,就必須向前爬;當你聽到砰砰砰時,就必須后退爬,看誰先到終點拿到沙包娃娃,誰就是冠軍。
(3)游戲活動《大灰狼來了》
你們看誰來了?大灰狼想抓幾只小烏龜當點心,它就躲在離我們不遠處的樹林里,小烏龜在沙灘上玩耍時,要注意聽音樂中鼓聲的變化,當聽到密集砰砰、砰砰的鼓聲時,就表示大灰狼來了,大家趕快爬回家,并且把自己的頭、腳和尾巴縮到貝殼里藏起來,不讓大灰狼抓著。教師和幼兒進行游戲。
6、放松活動。
《小烏龜爬呀爬》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烏龜的外形特征,簡單了解烏龜的生活習性。
2,、愿意飼養小烏龜。
3、.喂小烏龜的食物:小魚、小蝦、碎肉等。
4、小烏龜吃食物,游泳的視頻。
活動準備:
1、小烏龜兩只。
2、適合學小烏龜爬得音樂。
活動過程:
1、律動入場。
2、“孩子們剛才我們模仿了哪些小動物走路啊?小白兔怎么走的”小鴨——搖呀搖,老師聽到一只小動物慢吞吞的——引出小烏龜。(表揚)小朋友真棒聽得這么仔細。
(1)提問:小朋友你在哪里見到過小烏龜?
(2)提問;小烏龜長的什么樣子?
3、觀察小烏龜
(1)教師:今天馮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幾只小烏龜我們一起觀察一下它吧!“要仔細觀察烏龜的頭、腳、殼是長什么樣的”告訴老師!
(2)提問:頭長什么樣?腳?殼?
(3)教師:孩子們你們知道烏龜吃什么嗎?看視頻
(4)教師:小烏龜在水里是怎樣游泳的?看視頻(請小朋友示范)
4、探索活動
(1)剛才我們在觀察小烏龜時說了一個硬硬的東西是什么?(殼)
(2)請小朋友摸一摸它的殼有什么感覺?
(3)小烏龜遇到危險怎樣保護自己?(把身體縮到殼里保護自己)
(4)把小烏龜翻個身它會怎么樣?
(5)觀察小烏龜在地上是怎么爬的(請個別小朋友模仿)一起模仿
5、親自動手喂一喂小烏龜
6、活動結束:小烏龜都累了要回家吃飯了——學小烏龜的樣子出場出場
活動反思:
我把小烏龜帶入課堂讓幼兒通過各種感官來了解小烏龜。首先,用視覺觀察小烏龜的外形、用觸覺來接觸小烏龜,體驗小烏龜游泳、爬行的感覺,這節活動讓幼兒重點認識小烏龜的外形特征,了解小烏龜的一些動作,最后我們還利用音樂學烏龜爬,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