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術:變臉(精選4篇)
大班美術:變臉 篇1
大班美術:《變臉》
活動目標:
⒈能根據五官的基本特點,通過想象和夸張的手法創造性地表現人的臉部和五官。
⒉體驗想象、夸張等作畫技巧帶來的趣味。
活動準備:
⒈教師示范用紙,畫筆。
⒉幼兒活動材料《美術》第一頁。
⒊可以代替五官的物體的圖片(表現嘴巴:小船、香蕉。眉毛:云朵、毛毛蟲。鼻子:蛋糕、杯子、葫蘆。眼睛:足球、瓢蟲、星星、蝸牛、豆莢。)
活動重難點:
能大膽想象,用和五官相似⒓的東西來替代五官作畫。
活動過程:
㈠五官像什么。
⒈師幼玩“我的五官”游戲。
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的五官是哪些嗎?我們來和五官玩個游戲吧。(教師由慢及快說五官的名稱,幼兒指出相應的五官位置。)
⒉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些東西,他們長得有點像我們的五官,你來找找看,它們都像哪個五官。(教師出示圖片)
⒊除了老師帶來的東西,還有哪些也像我們的五官?(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簡筆繪畫)
㈡變了樣的五官。
⒈你想用哪些有趣的東西變現五官,為什么?
⒉老師用小朋友剛才說的東西畫成了一張五官圖,你看了有什么感覺?(滑稽有趣)⒊你能用有趣的東西變出一張有趣的臉,并把它畫下來嗎?
㈢大家來變臉。
⒈幼兒在《美術》第一頁上作畫,教師巡回指導幼兒,引導幼兒用相似形狀來繪畫五官。
⒉教師引導能力強的幼兒發現用于表現五官的東西可以是相關的。如:五官都可以用水果來表現或日用品來表現。
㈣奇離古怪的臉。
⒈展示部分幼兒的作品,請其他幼兒說說他們用什么東西表現了五官?這樣表現有趣嗎?
⒉幼兒欣賞其他幼兒的作品,感受每張作品中五官的變形表現手法以及變形繪畫的情
大班美術:變臉 篇2
一、課題產生分析川劇是中國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戲劇,變臉是川劇表演藝術的特殊技巧之一,是刻畫川劇人物最有力、最浪漫的藝術手法。川劇變臉在幼兒眼中不僅僅是藝術,更是一種游戲。川劇變臉的初衷就是“以特技吸引觀眾”,快速變化,這與幼兒的興趣特點不謀而合。同時,變臉面具利用色彩、圖案的象征意義去塑造人物的特點,鮮艷豐富,也是幼兒所喜愛的。幼兒感興趣的不僅是舞臺上“臉上畫的大花臉”“身上穿的花衣服”,更多的是深入幼兒心靈,產生共鳴的新、奇、快等特點的場景。幼兒喜歡變臉,還有一個原因是變臉具有表演的夸張性與愉悅性。由此可見,視覺沖擊力強、變化不斷的面具對幼兒具有強烈的震撼力與吸引力。通過川劇特有的“變臉”,嘗試在美術活動中實現教學和游戲的巧妙結合,可以使幼兒的體驗更真切、豐富、廣泛和深刻,讓幼兒感受川劇變臉的魅力。二、活動目標1.能按自己的意愿用圖案設計、深淺色彩的方法繪畫變臉面具,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2.體驗繪畫面具及玩變臉游戲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表演視頻一段 范例面具三個變臉服裝四套 繪畫材料人手一套四、活動流程
環節
目標
內容
策略
第一環節:欣賞川劇“變臉”
重現幼兒原有經驗,感受“變臉”的獨特魅力
1.觀看視頻:變臉。
2.簡單講述看到的圖案和顏色。
3.教師小結。
視頻激情
第二環節:對比欣賞范例面具
通過對比了解面具顏色、圖案的特點
1.教師玩變臉游戲,激發幼兒創作欲望。
2.教師出示黃、綠兩張面具,比較兩張面具的不同。
顏色線索:面具上的顏色有深有淺,繪畫位置不同。
圖案線索:兩張面具上的五官圖案設計不同。
3.討論:這些圖案白白的為什么也這么漂亮?
游戲激趣
對比欣賞
原因探究
第三環節:五官變變變
大膽發揮想象創造,設計五官圖案
1.師:你想把眼睛變什么?怎樣讓它更漂亮?
2.師:右眼已經等不及了,變什么?
3.師:小小的鼻子變什么?
4.師:嘴巴說,“我也要變”。
5.討論:怎樣畫出有深有淺的藍色?
6.教師簡單示范并講解涂色要求。
語言拓展思維
范例示范
第四環節:制作面具
運用經驗,創造性地繪畫變臉面具
1.介紹不同的操作材料。
2.幼兒選擇適合自己的操作材料,并協商分配顏色。
3.幼兒自由創作。
教師鼓勵大膽創作。
層次材料提供
自主策略
激勵策略
第五環節:變臉游戲
運用繪畫面具,體驗變臉游戲的樂趣
1.第一場表演:輪變。(展現面具的美)
2.第二場表演:造型變。(展現配合動作的面具更有趣)
3.第三場表演:語言變。你設計了哪些圖案?(展現面具五官圖案設計的創造力)
4.幼兒、教師嘗試一人多變表演,激發進一步游戲欲望。
5.小結:不管學什么本領,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把本領學好。
游戲參與
互動評價
探索嘗試
情感升華
大班美術:變臉 篇3
活動目標:1、有興趣地遷移已有圖像創造性的表現面具。2、小組合作有目的地表現面具,體驗川劇變臉的快樂。活動準備:“變臉”視頻、面具若干、黑色水筆、炫彩棒、小鼓活動過程:一、欣賞川劇“變臉”(通過欣賞,感知川劇中的變臉)重點提問:請你仔細看一看,這位演員變了幾次臉,變出了哪些顏色?(紅、藍、白、黑)小結:這個節目就是鼎鼎有名川劇中的“變臉”,是我們中國特有的寶貝,我們稱它是“國粹”。二、欣賞、學習創作面具(在欣賞討論中,了解創作面具的方法)師:“變臉”真有趣,你們想不想也變成一位“變臉大師”呀?那我們今天就來玩玩“變臉”的游戲吧!在玩這個游戲之前當然得設計面具。重點提問:1、 你們喜歡這個面具嗎?為什么?小結:我們在設計面具時不僅有好看的顏色,五官可以設計成同一種類的事物,真有趣!2、看看這兩張面具一樣嗎?哪里不一樣?小結:原來面具上的顏色和五官還可以想怎么變就怎么變。3、除了剛才變過的,你還想變出什么?小結:別人變出的我不變,這樣就能變出獨一無二生動有趣的臉譜哦!三、交代游戲規則,幼兒創作表現(小組合作為游戲嘗試創作面具)1、交代游戲規則規則:a.四個人一組,每人完成一張面具。 b.一組中的面具顏色,五官要不相同。 c.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面具。2、幼兒創作表現1)提醒幼兒先進行五官和額頭的想像創作,幼兒相互之間變得不同。2)鼓勵幼兒用同種色沿著輪廓勾線,相互協商表現不同顏色的臉。四、變臉表演(在游戲中體會變臉的快樂)1、四人一組進行變臉游戲。 四人一組拿好自己的面具背對觀眾,聽鼓聲依次“變臉”,每次變臉后同伴迅速說出面具的顏色,每一組中的面具顏色不同即為贏,小組依次表演。2、教師一人表演“變臉”。延伸活動: 變臉游戲可以四人玩,也可以一人玩或創編各種不同的玩法。
大班美術:變臉 篇4
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源自大班主題活動“我是中國人”下的二級主題“了不起的中國人”中的一個內容——京劇臉譜。京劇作為我國的國粹,很多幼兒對它并不陌生,教師也經常在區角中創設繪制京劇臉譜的活動,如果再以集體教學的形式開展關于京劇臉譜的美術活動,可能無法引起幼兒的興趣。因此,本次美術活動我們引入了中國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戲劇——川劇,通過川劇特有的“變臉”,嘗試在美術活動中實現游戲和教學的巧妙結合。
活動目標
1.遷移已有的繪畫創作經驗,創造性地繪制面具。
2.小組協商完成游戲,體驗小組合作的快樂。
3.培養幼兒對美的欣賞能力,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
4.感受到繪畫的魅力,喜歡繪畫。
活動準備
自制面具(眼睛和鼻子處挖洞)、炫彩棒、勾線筆、川劇表演的視頻、供幼兒欣賞的面具作品等。
活動過程
一、欣賞川劇表演“變臉”
1.欣賞第一遍后討論:這位演員在表演什么節目?他是怎么表演的?
2.欣賞第二遍后討論:你們看見他變出了什么顏色的臉(紅、藍、黃、黑、白)?在那么短的時間里他一共變了幾次臉?
3.教師小結:這位演員表演的節目是川劇的“變臉”,川劇的“變臉”就像我們中國的京劇一樣,是我們中國特有的“寶貝”,人們把“變臉”稱為絕活。
二、欣賞面具作品
1.師:你們想不想玩一玩“變臉”的游戲?玩游戲之前我們先要認識不同顏色的面具。
2.師(翻開紅臉面具):這種面具是什么臉(提醒:什么顏色最多就叫它什么臉)?這張面具上的紅色最多,所以我們就叫它紅臉。
3.師(翻開藍臉面具):現在你們看到的是什么臉?藍臉上有很多不同的藍色,你能說出這些不同藍色的名字嗎(深藍色和淡藍色)?
4.師(翻開黃臉面具):黃臉面具上全是黃色嗎?你們能不能找一找黃色的朋友(橘紅色和檸檬黃)?
三、討論面具的繪畫方法
1.師(拿出空白的面具):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面具做得真不錯,可是面具上的`眼睛、鼻子、嘴巴都沒有變化,我們來玩“五官變變變”的游戲。誰來說說眼睛能變成什么?
2.師:左邊的眼睛變成蘋果了,右邊的眼晴可以變成什么(當幼兒說不出來時,教師可以適當舉例,為幼兒提供參考)?
3.師:眼睛變好了,該輪到鼻子變變變了(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每當幼兒說出一個圖案時,教師就在空白的面具上進行填畫)。
4.師:“五官變變變”的游戲真有趣,嘴巴已經等不及了,你們快想想嘴巴能變成什么?
5.師:現在面具上的五官都畫好了,我們已經有了紅臉、藍臉和黃臉面具,現在我們來畫綠臉面具,綠臉面具上什么顏色最多?
6.師:先找一支綠色的勾線筆將剛才畫過的五官勾一下。然后,我們可以找一找綠色的朋友(淡綠色和草綠色)。
四、小組合作完成“變臉”游戲
1.交代游戲規則
師:四個好朋友,每人完成一張面具。可以事先通過小組協商,每個人完成不同顏色的面具。
2.幼兒自由創作,教師提醒繪畫步驟
提醒幼兒進行“五官變變變”的想象創作,在面具上畫好眼睛、鼻子和嘴巴。
用炫彩棒為面具上的五官進行勾線(提醒幼兒為面具涂上顏色)。
為面具涂顏色時,提醒幼兒不要只用一種顏色,可以使用多種相近色。
3.進行“變臉”游戲
四人一組拿好自己的面具背對觀眾,聽著鼓聲節奏依次“變臉”,每次“變臉”后同伴迅速說出面具的顏色。
教學反思:
作為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的不同特點,給予每一位幼兒以激勵性的評價,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東西,給予積極的肯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手工活動的樂趣,從而增強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