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班:數學真實踐活動《大大超市》
數學真實踐活動《大大超市》
活動目標:
1、 以真實踐活動讓幼兒理解兌換(10以內數)錢的加減運算方法。
2、 能根據擔任不同的角色,學會統計各表。
3、 能與同伴合作,體驗合作完成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超市布置:食物、文具、玩具若干,各類貨品統計單,價格標簽
2、 銀行布置:1元、5元、10元若干,貨幣統計單
服務員標志,各種商品標志,
活動過程:
一、 導入活動
引導幼兒認識不同的統計表,教師根據孩子的意愿分配不同角色,履行各自的職責,進行相關的統計活動。
1、師:今天我們一起去“大大超市”里購物,但是在購物之前,我們要學會理財統計表,可以方便我們知道自己買的東西一共花費了多少錢?(出示圖一“金路大大班幼兒理財統計表”)
1)介紹統計表的名稱、姓名、統計時間。
2)學習統計表
師:請小朋友先看第一列“商品的種類”有哪些?(玩具、食品)第二列需要小朋友的統計“商品的數量”——請小朋友看第一和第二列,“玩具”幾個?“食品”幾包?請你自己購買的商品進行統計,最后再統計他們的“總量”是多少?還有第三列的是“金額”,就是指把你購買的玩具一個個的加起來是多少元?如第一個玩具是2元、第二個玩具是3元,那你就在這一欄里寫上2+3=5;食品的金額也是這樣統計。在最后一欄“共計”里,就是指把上面的金額和下面的金額加起來一共要多少元?如玩具里的“金額”是5元,食品的金額是5元,把他們加起來就是共計多少錢了?
師:你們都有一張理財統計表放在信封里裝好了,等下你們購買完了商品,就可以用它來進行統計。
2、師:今天我們的大大超市就要開張了,開張之前,超市的售貨員要對商品進行統計。(出示范圖2“大大超市”商品統計表),收款員要把錢幣進行按金額的總值進行分類,
1) 指導幼兒認識該統計表:統計表的名稱,服務員,日期
2)認識商品名稱:第一行是商品的名稱“玩具、食品”;第二行是統計各商品的總量,如玩具10個,食物10包。
3)分配角色:請6名幼兒做售貨員,每一組有兩名幼兒,一名幼兒作售貨統計員統計商品種類的數量;另一名幼兒作收款員,要把錢幣進行按金額的總值進行分類。好,請選擇好的小朋友可以到超市開始工作。
3、師:除了“大大超市”,還有“大大銀行”也開張了,開張之前,銀行的服務員把錢幣的金額進行分類,并將各種錢幣的總值進行統計好。(出示圖3“大大銀行錢幣統計表”)
1)指導幼兒認識該統計表:統計表的名稱,服務員,日期
2)認識錢幣名稱:第一行是錢幣的金額1元、5元、10元;第二行是統計各錢幣的總值,如1元的總值共有30元;
3)(出示圖4),這個白色表是要求顧客到銀行取錢時需要用的取錢單據,如,你要去10元,那你就要寫上數字10,憑著取款單據,服務員才能給你取錢。
4)分配角色:請4名幼兒做服務員,其中兩名幼兒是負責顧客存錢或者是兌換錢的工作,另兩名幼兒是負責顧客取錢的的工作。
5)角色進場開始統計工作。
4、交代活動要求:
師:剩下的小朋友就是顧客,購物之前請你先到銀行取錢,記得要用取款單據寫上你取錢的金額。然后請你在超市門前去一個籃子在開始購物,把你需要買的東西裝在籃子里。選好商品后自己先要計算一下自己所購買的商品有沒有超過10元,如果超過了,怎么辦?(自己再做選擇,退回一些商品)。購買完后,請你回到這里來,取出自己的理財統計表進行統計,然后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統計表,看看自己用10元錢可以購買多少樣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