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立方體》教案(通用10篇)
《好玩的立方體》教案 篇1
活動設計背景
在生活中,大班幼兒接觸過許多彈性玩具,而且很感興趣,但對彈性的特征并不十分了解,為此特設計本次教育活動。在本次教育活動中,教師準備了各種各樣的彈性物體,讓幼兒通過操作來感知彈性的特征,并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培養幼兒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活動目標
1、發現物體的彈性,了解彈性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
2、嘗試用細鐵絲等材料制作彈性玩具,并裝飾。
3、體驗創作活動的樂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利用材料制作彈性玩具。
活動準備
1、細鐵絲、乒乓球、小棒、各色彩紙等。
2、生活中常見的彈性物品:皮筋、皮球、氣球、拉力器等。
活動過程
1、出示“拉力器”引起興趣,了解物體的彈性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件好玩的東西,看看是什么?怎么玩的`?
提問:你們知道為什么拉力器要很用力才能玩起來?
教師小結:連接拉力器的東西一條牛皮筋,當我們很用力的時候才能把牛皮筋拉長,當我們不用力的時候,它就恢復的原來的樣子,這種特性就叫做彈性。
2、提供各種材料,讓小朋友感知發現彈性。
剛才我們認識好玩的拉力器,現在請你在去找一找,玩一玩教室里還有哪些彈性物品。
幼兒操作:拉拉彈簧會變長,一松手又變成原來的樣子;壓皮球,皮球會扁,松手又鼓起來了。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樣玩的?發現它們有什么變化?
3、彈性的作用,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尋找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彈性物體有好多好多,你們知道還有什么東西有彈性嗎?
自行車打氣,座墊裝彈簧,是為了減少振動,夾子、理發推子有彈簧是為了方便使用,沙發、床用海棉和彈簧是為了坐躺時更舒服,水龍頭開關里有皮墊子是為了防止漏水,彈簧秤用來測量物體的輕重……。
4、小制作“會跳的小人”
師:今天“會跳的小狗”讓我們知道了我們生活中離不開有彈性的物品,為了謝謝他們讓我們一起來制作一個“會跳的小人”送給他們好嗎?
出示示意圖
老師帶來了制作“會跳的小人”的示意圖,請小朋友看看,你們能看明白嗎?誰能告訴我第一幅圖示是什么意思?第二幅呢?
老師講解后幼兒操作。
5、結束:讓我們一起來和會跳的小狗跳舞吧。
本次活動中,我們為孩子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彈性物體,這些物體都是幼兒生活中常接觸的,他們很感興趣。通過引導幼兒動手操作、實踐,讓他們感知彈性物體的特征,探索彈性的秘密,從而使他們的觀察力、創造力、思維能力等得到發展。
但是,在設計本次活動時,我們感覺,對大班幼兒來說,內容多了一些,盡管活動的前半部分,我利用各種彈性物品讓幼兒充分感知了彈性物品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并且知道了彈性可以再不同的物體上都能找到,也基本理解了彈性的特質。但是活動的后半部分,我利用鉛絲讓孩子們進行彈性物品的制作,在制作的過程中,出現了較多的問題,一是在材料的選擇上,制作彈簧的鉛絲彈性度不夠,不能充分的展現彈簧的特征;二是在制作彈簧的過程中,孩子們對于如何繞?怎么繞?搞不清楚,原因是:作為彈簧本身就有許多的知識點可以給孩子們講解,其實彈簧本身就能作為一個活動來展開,從而能更好的讓孩子們在制作彈簧的過程中認識彈性,理解彈性物品。
本次活動雖然有一些遺憾,但是總體來說,孩子們對于最后的作品完成的還是不錯的,在日常生活中可嘗試的讓他們利用相關的材料制作出更有創造性的東西。
《好玩的立方體》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了解其基本特征。
2.比較正方體和正方形、長方體和長方形之間的異同,初步了解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活動重點:
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及名稱。
活動難點:
了解正方體和正方形、長方體和長方形之間的關系。
活動準備:
1.神秘盒一個,卡紙做的大正方體一個,一樣大的不同顏色的正方形紙6張,小正方體每人一個。
2.卡紙做的大長方體2個,一個6個面都是長方形,一個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同樣形狀的小長方體每人2個。
3.正方體和長方體廢舊紙盒若干。
活動過程:
1.利用“神秘盒子”導入活動,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1)教師出示6張一樣大的不同顏色的正方形紙,并一一放入神秘盒子中。
(2)教師從神秘盒子中取出一個正方體,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并告訴幼兒正方體的名稱。
2.通過操作探究、觀察、比較,發現正方體的基本特征。
(1)教師出示一個正方形和一個正方體,請幼兒觀察比較,發現正方形和正方體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正方形只有一個面,而正方體有很多個面。
(2)請每個幼兒取一個小正方體,用自己的方法數一數正方體有幾個面。教師注意提醒幼兒:要記住開始數的那個面,按照一定的順序數才能數對。
小結:正方體有6個面。
(3)通過探究操作發現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正方形。教師提出問題: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嗎?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驗證?請幼兒用比一比、畫一畫等方法操作驗證正方體6個面的大小,教師對幼兒的驗證方法進行觀察指導。
小結:正方體不僅有6個面,而且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3.教師讓幼兒從神秘盒子中變出長方體,引導幼兒比較長方體與正方體的`不同。請幼兒將正方體和長方體放在一起作比較,說說它們的相同和不同。告訴幼兒新的幾何形體的名稱是長方體。
小結:正方體和長方體看下去都是方方的,都有6個面。不過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長方體的6個面不都是一樣大。
4.引導幼兒每個拿一個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長方體仔細觀察,并說說長方體的6個面是什么形狀的。
小結:原來你們手里的長方體的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
5.教師出示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請幼兒仔細觀察后提問: 個形體有幾個面?這些面是什么形狀的?這樣的形體也是長方體嗎?
小結:這樣有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的形體也是長方體。
6.請幼兒分成兩組做游戲,鞏固對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認識。
(1)請兩組幼兒分別到教師面前的筐子里只選擇正方體或長方體的紙盒,共同合作搭建一座房子。
(2)相互檢查各組選擇的圖形對不對,若有選錯的及時糾正。
(3)視情況可以互換形體再玩一次游戲。
《好玩的立方體》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長方體和圓柱體,簡單了解他們和長方形、圓形之間的關系。
2、搜集生活中的多種長方體和圓柱體的物品。
3、發展幼兒現象思維能力和動手搭建能力。
活動重點:
認識長方體和圓柱體。
活動難點:
簡單了解長方體、圓柱體和長方形、圓形之間的關系。
活動準備:
活動區內事先擺放牙膏盒、易拉罐、羽毛球桶、鉛筆、橡皮等;裝有若干奶盒、藥盒、易拉罐的大紙袋,火柴盒、撲克牌、光盤、硬幣、魔法師面具。
活動過程:
一、魔術引入,激發興趣教師戴面具出場,扮演魔法師表演火柴盒變硬幣的魔術。
請幼兒思考并回答火柴盒和硬幣是什么形狀的?(引入正題)
二、認識長方體和圓柱體。
(魔法師的口袋里還有好多的寶貝呢,想不想知道是什么?)1、分類出示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等材料,請幼兒擺弄,試一試哪些能滾動哪些不能滾動,將材料分類。并說一說為什么有的能滾有的卻不能。
2、摸一摸,數一數a、長方體有幾個面?上下兩個面一樣大嗎?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的?小結長方體的定義。
b、圓柱體上下兩個面是什么形狀的?上下一樣粗嗎?兩個圓面大小相等嗎?小結圓柱體定義3、找一找在活動區內還有那些玩具、物品是長方體和圓柱體?
4、請幼兒說一說:日常生活中還有那些物品是長方體和圓柱體的?
三、了解長方體和長方形、圓柱體和圓形之間的關系。
1、教師出示一張撲克牌和許多張撲克牌演示長方形和長方體之間的關系,讓幼兒了解長方體是由許多個長方形組成的。
2、教師再出示一枚硬幣和許多硬幣演示圓形和圓柱體之間的關系。幫助幼兒了解圓柱體是由許多許多個圓形組成的。
3、請幼兒用撲克牌和光盤分組演示,親自感受長方形、圓形和長方體圓柱體之間的關系。
四、形體搭建
1、請幼兒相互交流:用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等材料可以做什么樣的房子?該怎么做?
2、請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制作,教師指導幫助。
《好玩的立方體》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了解其基本特征。
2.比較正方體和正方形、長方體和長方形之間的異同,初步了解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活動準備
PPT《圖形找朋友》、正方體、長方體、九宮格操作板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引導幼兒探索由形到體的變化過程。
正方形和它的朋友們被大風吹散了,需要它們團結起來。請你幫助圖形朋友,讓它們手拉手,肩并肩,緊緊靠在一起,試試會變成什么?
小結:6個正方形可以變成一個正方體,正方體有6個面。
2.引導幼兒通過比較、探索,得出正方體6個面一樣大的特征。
提問:你覺得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嗎?你是怎么比較的?
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正方體是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組成的。
3.創設情境,引導幼兒探索長方體的組成
(1)正方體的朋友,需要找到6個密碼才能出現。請你記住九宮格里閃動的圖形和它的位置,找出密碼。
(2)提問:密碼是什么?一共有幾個圖形?幾個長方形?幾個正方形?請你們拼出新朋友。
(3)認識新朋友---長方體。
提問:長方體的身體里藏著哪些圖形?
小結:有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的形體是長方體。
(4)認識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長方體。
有一個朋友也要和大家見面。你們認識它嗎?它的身體里藏著什么圖形?也請它們排排隊。數數有幾個?它們一樣大嗎?
小結: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形體也是長方體。
4.游戲《送朋友回家》,鞏固認識正方體和正方形、長方體和長方形之間的異同。
正方體和正方形、長方體和長方形朋友找不到家了,請按照地圖上的位置幫它們找到家。(教師用語言引導幼兒將各種形、體擺放在幼兒操作板上)
5.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認識了正方體和長方體,生活中有許多東西是正方體和長方體,我們一起去找找吧。
《好玩的立方體》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了解其基本特征。
2.比較正方體和正方形、長方體和長方形之間的異同,初步了解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3.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重點:
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及名稱。
活動難點:
了解正方體和正方形、長方體和長方形之間的關系。
活動準備:
1.神秘盒一個,卡紙做的大正方體一個,一樣大的不同顏色的正方形紙6張,小正方體每人一個。
2.卡紙做的大長方體2個,一個6個面都是長方形,一個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同樣形狀的小長方體每人2個。
3.正方體和長方體廢舊紙盒若干。
活動過程:
1.利用“神秘盒子”導入活動,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1)教師出示6張一樣大的不同顏色的正方形紙,并一一放入神秘盒子中。
(2)教師從神秘盒子中取出一個正方體,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并告訴幼兒正方體的名稱。
2.通過操作探究、觀察、比較,發現正方體的基本特征。
(1)教師出示一個正方形和一個正方體,請幼兒觀察比較,發現正方形和正方體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正方形只有一個面,而正方體有很多個面。
(2)請每個幼兒取一個小正方體,用自己的方法數一數正方體有幾個面。教師注意提醒幼兒:要記住開始數的那個面,按照一定的順序數才能數對。
小結:正方體有6個面。
(3)通過探究操作發現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正方形。教師提出問題: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嗎?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驗證?請幼兒用比一比、畫一畫等方法操作驗證正方體6個面的大小,教師對幼兒的驗證方法進行觀察指導。
小結:正方體不僅有6個面,而且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3.教師讓幼兒從神秘盒子中變出長方體,引導幼兒比較長方體與正方體的不同。請幼兒將正方體和長方體放在一起作比較,說說它們的相同和不同。告訴幼兒新的幾何形體的名稱是長方體。
小結:正方體和長方體看下去都是方方的,都有6個面。不過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長方體的6個面不都是一樣大。
4.引導幼兒每個拿一個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長方體仔細觀察,并說說長方體的6個面是什么形狀的。
小結:原來你們手里的長方體的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
5.教師出示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請幼兒仔細觀察后提問: 個形體有幾個面?這些面是什么形狀的?這樣的形體也是長方體嗎?
小結:這樣有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的形體也是長方體。
6.請幼兒分成兩組做游戲,鞏固對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認識。
(1)請兩組幼兒分別到教師面前的筐子里只選擇正方體或長方體的紙盒,共同合作搭建一座房子。
(2)相互檢查各組選擇的圖形對不對,若有選錯的及時糾正。
(3)視情況可以互換形體再玩一次游戲。
活動反思
本節課我通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別和本質聯系,從而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活動開展中,幼兒興趣濃厚,經過操作比較,能大膽表達形與體的區別,知道體是在形的基礎上構成的,而且在拓展環節,幼兒能拓展思維,積極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體的,使經驗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內化。
《好玩的立方體》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正方體、長方體,感知它們的特征。
2.比較正方形和正方體、長方形和長方體之間的異同,初步了解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3.在活動中體驗幫助別人、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搜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盒子及物品。
2.神秘袋一個,內裝有正方體1個、長方形體2個(一個是6個面都是長方形;一個2個面是正方形,4個面是長方形)。
3.幼兒操作用小正方體、長方形體。
【活動過程】
一、通過小故事,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接到一個電話,前幾天森林里刮大風,把小兔子家的房子吹倒了,小兔子非常著急,怎么辦呢?(小朋友幫助小兔搭房子)。
教師:小兔子有要求,搭建房子必須用指定的形體,我們要想幫助小兔子搭建房子,就先來認識一下用什么樣的形體。
二、認識正方體、長方體
1.認識正方體的特征
(1)利用神秘袋導入活動。
放入6張一樣大小、不同顏色的正方形,取出一個正方體,認識正方體的特征(正方體有6個面)。
(2)幼兒取一個小正方體,自己操作探索(如:利用比一比、畫一畫等方法)驗證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
小結:正方體不僅有6個面,而且6個面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2.認識長方體的特征。
(1)教師放入神秘袋中6張不同顏色的長方形(分別兩兩相同大小),變出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長方體,引導幼兒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不同。
長方體和正方體看上去都是方方的,都有六個面。不過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長方體的6個面不都是一樣大。
(2)幼兒取一個小長方體(6個都是長方形),仔細觀察發現,說出6個面是什么形狀的。
小結:長方體有6個面,而且都是長方形的。
(3)教師從神秘袋中變出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提問幫助幼兒認識這種長方體的特征。
這個形體有幾個面?這些面都是什么形狀的?
小結:有6個面,4個面是長方形的,2個面是正方形。
(4)幼兒取一個小長方體(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仔細觀察發現,說出6個面是什么形狀的。
小結:這樣有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的形體也是長方體。
3.請幼兒分成兩組做游戲,幫小兔子搭房子,鞏固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教師:我們認識了為小兔子搭建房子的正方體和長方體,下面就開始為小兔子搭建房子。
(1)請兩組幼兒分別到老師前面的筐子里只選擇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物品,共同合作搭建一座房子。
(2)相互檢查各組選擇的形體對不對,若有選錯的及時糾正。
4.活動延伸。
請幼兒課后在幼兒園、回家里找一找,有哪些東西也是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然后告訴小朋友和老師。
《好玩的立方體》教案 篇7
設計思路: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要珍視幼兒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本次教育活動在教學策略上運用游戲化方法,設計環節上體現層次目標遞進。將“碰碰樂”游戲融入幼兒的學習中,由身體碰碰樂——圖形碰碰樂——形體碰碰樂,使他們置身游戲中體驗。并通過幼兒的觀察、比較、分析、概括,以及動手解決問題,引發、支持、促進他們的學習活動。
活動目標:
1、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了解其基本特征。
2、比較正方體和正方形、長方體和長方形之間的異同,初步了解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3、培養幼兒觀察力及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活動準備:
正方體、長方體制作材料紙若干張、《碰碰樂》音樂、筐子等。
活動過程:
一、身體“碰碰樂”
導入活動:播放音樂,師幼玩“身體碰碰樂”游戲。
二、圖形“碰碰樂”
(一)認識正方體
1、出示正方體制作材料。
仔細觀察:哪些圖形寶寶來玩碰碰樂的游戲?怎樣玩呢?
2、觀察驗證,了解基本特征。
(1)紙上有幾個圖形?它們都是什么圖形?
(2)這6個正方形都一樣大嗎?你是怎樣知道的?
(3)幼兒自主選擇工具驗證6個正方形一樣大。
小結:大家手中都是6個一樣大的正方形。
3、幼兒操作、認識正方體。
(1)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2)交流發現:“碰碰樂、碰碰樂,6個正方形碰碰樂;你碰我、我碰你,碰出一個正方體!”
“正方體是什么形狀組成的?正方形和正方體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組成的形體,就叫正方體。
(二)認識長方體
1、出示長方體制作材料,了解基本特征。
2、幼兒操作,認識長方體。
(1)討論分享:長方體是由幾個形組成的?
(2)交流發現:“碰碰樂、碰碰樂,6個長方形碰碰樂;你碰我、我碰你,碰出一個長方體!4個長方形和2個正方形碰碰樂;你碰我、我碰你,也碰出一個長方體!”
小結:由6個長方形組成的形體叫做長方體,由4個長方形和2個正方形組成的形體也是長方體。
三、形體“碰碰樂”
游戲鞏固,播放《形體碰碰樂》音樂。
四、活動延伸
生活中哪些東西像正方體和長方體呢?回家和爸爸媽媽找一找,并做好記錄。
《好玩的立方體》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幾何體的教學是大班很重要的內容,正方體、長方體是常見的立體幾何體,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接觸到,然而幼兒對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認識有時是模糊的,只能把它們說成長長的、方方的,并且很難聯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幼兒已認識了正方形、長方形等平面幾何圖形的基礎上,我們嘗試用游戲的形式進行本次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認識正方體、長方體,感知它們的特征。
2、比較正方形和正方體、長方形和長方體之間的異同,初步了解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3、在活動中體驗幫助別人、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搜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盒子及物品。
2、神秘袋一個,內裝有正方體1個、長方形體2個(一個是6個面都是長方形;一個2個面是正方形,4個面是長方形)。
3、幼兒操作用小正方體、長方形體。
活動過程
一、通過小故事,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接到一個電話,前幾天森林里刮大風,把小兔子家的房子吹倒了,小兔子非常著急,怎么辦呢?(小朋友幫助小兔搭房子)。
教師:小兔子有要求,搭建房子必須用指定的形體,我們要想幫助小兔子搭建房子,就先來認識一下用什么樣的形體。
二、認識正方體、長方體
1、認識正方體的特征
(1)利用神秘袋導入活動。
放入6張一樣大小、不同顏色的正方形,取出一個正方體,認識正方體的特征(正方體有6個面)。
(2)幼兒取一個小正方體,自己操作探索(如:利用比一比、畫一畫等方法)驗證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
小結:正方體不僅有6個面,而且6個面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2、認識長方體的特征。
(1)教師放入神秘袋中6張不同顏色的長方形(分別兩兩相同大小),變出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長方體,引導幼兒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不同。
長方體和正方體看上去都是方方的,都有六個面。不過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長方體的6個面不都是一樣大。
(2)幼兒取一個小長方體(6個都是長方形),仔細觀察發現,說出6個面是什么形狀的。
小結:長方體有6個面,而且都是長方形的。
(3)教師從神秘袋中變出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提問幫助幼兒認識這種長方體的特征。
這個形體有幾個面?這些面都是什么形狀的?
小結:有6個面,4個面是長方形的,2個面是正方形。
(4)幼兒取一個小長方體(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仔細觀察發現,說出6個面是什么形狀的。
小結:這樣有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的形體也是長方體。
3、請幼兒分成兩組做游戲,幫小兔子搭房子,鞏固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教師:我們認識了為小兔子搭建房子的正方體和長方體,下面就開始為小兔子搭建房子。
(1)請兩組幼兒分別到老師前面的筐子里只選擇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物品,共同合作搭建一座房子。
(2)相互檢查各組選擇的形體對不對,若有選錯的及時糾正。
4、活動延伸。
請幼兒課后在幼兒園、回家里找一找,有哪些東西也是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然后告訴小朋友和老師。
《好玩的立方體》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幾何體的教學是大班很重要的內容,正方體、長方體是常見的立體幾何體,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接觸到,然而幼兒對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認識有時是模糊的,只能把它們說成長長的、方方的,并且很難聯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幼兒已認識了正方形、長方形等平面幾何圖形的基礎上,我們嘗試用游戲的形式進行本次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認識正方體、長方體,感知它們的特征。
2.比較正方形和正方體、長方形和長方體之間的異同,初步了解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3.在活動中體驗幫助別人、合作游戲的快樂。
4.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搜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盒子及物品。
2.神秘袋一個,內裝有正方體1個、長方形體2個(一個是6個面都是長方形;一個2個面是正方形,4個面是長方形)。
3.幼兒操作用小正方體、長方形體。
【活動過程】
一、通過小故事,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接到一個電話,前幾天森林里刮大風,把小兔子家的房子吹倒了,小兔子非常著急,怎么辦呢?(小朋友幫助小兔搭房子)。
教師:小兔子有要求,搭建房子必須用指定的形體,我們要想幫助小兔子搭建房子,就先來認識一下用什么樣的形體。
二、認識正方體、長方體
1.認識正方體的特征
(1)利用神秘袋導入活動。
放入6張一樣大小、不同顏色的正方形,取出一個正方體,認識正方體的特征(正方體有6個面)。
(2)幼兒取一個小正方體,自己操作探索(如:利用比一比、畫一畫等方法)驗證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
小結:正方體不僅有6個面,而且6個面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2.認識長方體的特征。
(1)教師放入神秘袋中6張不同顏色的長方形(分別兩兩相同大小),變出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長方體,引導幼兒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不同。
長方體和正方體看上去都是方方的,都有六個面。不過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長方體的6個面不都是一樣大。
(2)幼兒取一個小長方體(6個都是長方形),仔細觀察發現,說出6個面是什么形狀的。
小結:長方體有6個面,而且都是長方形的。
(3)教師從神秘袋中變出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提問幫助幼兒認識這種長方體的特征。
這個形體有幾個面?這些面都是什么形狀的?
小結:有6個面,4個面是長方形的,2個面是正方形。
(4)幼兒取一個小長方體(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仔細觀察發現,說出6個面是什么形狀的。
小結:這樣有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的形體也是長方體。
3.請幼兒分成兩組做游戲,幫小兔子搭房子,鞏固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教師:我們認識了為小兔子搭建房子的正方體和長方體,下面就開始為小兔子搭建房子。
(1)請兩組幼兒分別到老師前面的筐子里只選擇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物品,共同合作搭建一座房子。
(2)相互檢查各組選擇的.形體對不對,若有選錯的及時糾正。
4.活動延伸。
請幼兒課后在幼兒園、回家里找一找,有哪些東西也是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然后告訴小朋友和老師。
活動反思
本節課我通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別和本質聯系,從而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活動開展中,幼兒興趣濃厚,經過操作比較,能大膽表達形與體的區別,知道體是在形的基礎上構成的,而且在拓展環節,幼兒能拓展思維,積極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體的,使經驗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內化。
《好玩的立方體》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了解其基本特征。
2.比較正方體和正方形、長方體和長方形之間的異同,初步了解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活動準備:
正方體一個,長方形兩個,跟每個面一樣大小的紙卡,小正方體的物品等于總人數,立方珠八塊,其他的形體若干;魔法箱一個,放著紙,彩筆、尺子、毛線繩的盤子三個。
活動過程:
一、與圖形紙片做游戲,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1.老師給小朋友帶了圖形卡片,誰能讓自己的圖形卡片立起來?為什么正方形和長方形立不起來呢?
2.分組說一說:你們組有什么圖形?找到朋友了嗎?你們是怎么測量的?舉起來讓大家看一看。
二、通過操作探究、觀察、比較,認識正方體的基本特征
1.變魔術,引起幼兒興趣。
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魔法箱,請小朋友把手里的圖形卡片放到魔法箱里,看看魔法箱會變出什么寶貝?
2.認識正方體。
師:魔法箱里變出來什么寶貝?這個寶貝是哪一組的圖形卡片變成的?為什么說是你們組的?你們組的都是正方形,正方形有一個面,這個應該有六個面,我們來數一數,這是第一個,要按順序數,是有六個正方形的面,六個正方形一樣大嗎?怎么來測量一下?這個寶貝有六個一樣大的正方形,他叫正方體。
3.出示正方形跟正方體比較。
正方形跟正方體有什么不一樣?(正方形有一個面,正方體有六個面)
4.通過找正方體的玩具,鞏固對正方體的認識。
請小朋友每人找一個正方體的玩具,回到座位上,一起驗證一下是不是正方體?分類把玩具放到籃子里。
三、通過觀察認識六個面都是長方形的長方體
1.認識六個面都是長方形的長方體。
哪一組的圖形卡片沒變出來?你們組放的是什么圖形?他們會變成什么樣子?
2.與正方體比較。這個長方體跟正方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四、認識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
1.師:魔法箱里又變出來什么寶貝?這個寶貝是哪一組的圖形卡片變成的?為什么說是你們組的?你們放了什么樣的圖形?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長方形的面有四個,看上去一樣大,正方形的面有兩個,看上去也一樣大。四個面加上兩個面是六個面,這個寶貝叫長方體。
2.與六個面都是長方形的長方體比較。
長方體跟前一個長方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3.聯系生活:生活中你看到過什么東西是長方體的?
五、正方體大變身的游戲,讓幼兒用筐內八個正方體積木變數目不同的長方體和一個大正方體。通過用正方體來拼擺大的正方體和長方體初步理解形體之間的關系,激發幼兒對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興趣。
1.拼大一點的正方體
2.拼不同的長方體。
六、延伸活動:我們剛才用正方體拼成了正方體和不同的長方體,如果用長方體會拼成什么呢?請小朋友回到班里到區角里去嘗試一下,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大家互相交流一下,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