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和花(通用11篇)
小雨和花 篇1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進一步熟悉樂曲的旋律和結構,引導幼兒用下雨、澆花和小雨花共舞的情節動作分辯a、b、c段。 2、引導幼兒創編不同的雨點落下時的動作情態,小花喝水時快樂滿足的情感表小雨與花兒共舞的歡樂場面。 3、引導幼兒學會二人合作表演動作,根據情節及時調整自己的動作、身體姿勢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學磁帶、錄音機 2、花環。 活動過程: 1、復習律動《摘蘋果》。 2、復習歌曲《小雨沙沙》。 3、請幼兒傾聽由樂曲改編的故事,感覺樂曲情感。 與教師一同練習一下三拍子的節奏。 4、啟發幼兒創編動作。 (1)幼兒創編小雨點動作。 (2)幼兒創編花喝水的動作和。 (3)幼兒編花兒與小雨共舞的動作。 (4)完整練習。 5、教師表演舞蹈,引導幼兒到大自然中尋找秋天的景色。
小雨和花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音樂的旋律及結構,嘗試隨著樂曲做下雨、喝水長大、花開等動作。
2.通過教師的語言啟發,幼兒兩兩合作表演,嘗試用眼神、體態進行創造性的表現。
3.合作表演中,體驗并愿意表現小雨和花之間相互關愛之情。
活動準備:
1.將幼兒座位排成半圓形。
2.自制白板課件《小雨和花》。
3.雨點,花朵頭飾。
活動過程:
1.整體感受音樂,猜想音樂情節。
師:你覺得這段音樂里面有什么?帶給我們什么感覺?
2.幼兒感受、聽辨樂曲的結構和旋律。
師:(播放課件)春風吹起,大地復蘇,盼來了綿綿春雨。春雨滴答滴答地下,滋潤著小花小草。小花在小雨溫柔的呼喚下漸漸醒來,她輕輕抖動著花瓣,舒展著身姿,享受著雨露的滋潤。請小朋友們仔細再聽一遍音樂,什么地方是小雨在下,什么地方是小花在喝水?
師小結:音樂的第一段是小雨在滴答滴答地下,第二段是小花經過了干燥的冬天,口渴了,想要喝水長大。
3.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跟隨音樂有節奏地做下雨、喝水長大、開花的動作。
(1)學習a段小雨動作。
師:春風姑娘吹來,帶來了滴答滴答的小雨,看,小雨落下來了(音樂起,幼兒觀看課件中小雨下落的場景)師:小雨是怎樣落下來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師:還有什么動作可以表示小雨在下?
(2)學習b段小花動作。
師:天空下起了滴答滴答的小雨,誰最開心?
幼:小花師:瞧,小花在開心地喝水長大呢!(音樂起,幼兒觀看課件中小花喝水長大的場景)師:小花是怎么喝水的?什么動作可以表示長大了?
師:接下來,我扮演小雨,你們是小花,我飄到哪里,小花就湊到哪里喝水,比比看誰的小花開得最大最美。
4.分角色表演。
(1)連接a、b段動作,完整跟音樂表演。
(2)分角色表演
師:所有的女孩子扮演美麗的花。請你們坐在小椅子上,等待小雨的到來。所有的男孩子扮演辛勤的小雨,請你們找一朵小花,站在她面前,準備好播撒春雨。(表演過程中注意引導幼兒通過眼神、動作交流,表達小雨和花之間的相互關愛之情)
小雨和花 篇3
《小雨和花》是一首歡快的奧爾夫音樂。活動旨在讓幼兒初步了解樂曲的旋律及結構,能隨音樂做相應動作,并感受參與律動活動帶來的樂趣。 故事導入,成功地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同時也順利的引出音樂。在完整播放第一次音樂時,老師根據a、b段音樂的不同,邊引導幼兒傾聽,邊根據圖譜做動作,讓幼兒對于兩段音樂有了初步的感知。隨后的分段感受音樂,讓幼兒更仔細、準確地熟悉了節奏。a段音樂時,幼兒能隨音樂,試著在身體的各個不同部位“澆水”,b段小花生長時,也能做出花兒點頭并逐步向上生長的動作。 大部分幼兒對樂曲a、b段掌握較好,在最后的完整表演時,大部分幼兒能根據樂曲做相應的動作,“花朵”能隨著a段音樂要搖晃身體,在b段音樂開始時,慢慢的舒展身體,表現花朵的緩緩開放。大部分“雨滴”也能隨著音樂“滴落”在“花朵”的不同部位,嘴里還輕聲哼著“滴答”。 本次活動的目標基本達成,但仍存在一些問題。“雨滴”在b段音樂時無所適從,老師可給“雨滴”設計情境,如“雨滴落在泥土里,不動了”,讓整個情境更加完整。另外個別“雨滴”在每一小節的音樂結尾處“滴落”在“花朵”身上時,總是抓不準節奏,“花朵”和“雨滴”之間的交流也不多,若在表演前,老師加強引導,注重引導幼兒表現花朵在雨滴澆灌后表現出的快樂,以及小雨和花的交流,可能會有更好效果。另外如何讓幼兒玩得開心,又讓整首樂曲的律動更具有節奏美感,也值得我再次反思。
小雨和花 篇4
一、活動目標:1.初步感受樂曲旋律,嘗試隨著三拍子的音樂按下雨、澆花和喝水的情節做動作。2.將日常觀察到的雨點下落情景用舞蹈動作表演,通過夸大動作幅度來表現不同的雨點落下時的姿勢,以及小花喝水時快樂的神態。3.在表演中體驗小雨對花的關愛以及花對小雨的感激之情。活動準備:1.課件2.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觀察過下雨景象或觀察過澆花過程。二、活動過程:(一)幼兒欣賞樂曲《小雨和花》,初步熟悉樂曲的旋律。師:“小雨在干什么?”(二)欣賞課件,熟悉樂曲的內容 師:“小雨和小花在做什么?”(三)教師引導幼兒創編a段小雨落下的動作。1.教師啟發幼兒做小雨落下的動作。師:小雨是怎樣落下的?從哪兒落到哪兒呢?2.教師唱譜,幼兒重點練習按樂句做小雨由上而下落下的動作。教師可以以游戲的口吻檢查幼兒是否在樂曲休止的時候蹲下。師:小雨有沒有落下來啊?怎么落下來的?3.教師帶領幼兒練習a段,重點帶領幼兒通過手部抖動、搖手腕等動作表現小雨。并練習邊走邊做小雨落下的動作。(四)教師引導幼兒創編b段動作。1.教師啟發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示花喝水時快樂的樣子。師:小花喝水嗎?那你們來做做小花喝水時高興的樣子。2.教師做雨點的動作,幼兒練習隨雨點方位調整自己身體的姿態。師:小雨點來了,小花要看這小雨點。小雨點在哪個方向,小花就要朝著那個方向和小雨點做游戲。3.幼兒隨音樂完整地練習b段。教師引導幼兒從動作、表情上表現出快樂和感激之情。師:花開心是什么樣子?除了可以用動作表示,也可以用什么樣表情讓人感覺小花很快樂呢?(五)幼兒聽音樂完整地表演兩次。1.教師分配角色,指導扮演花的幼兒散點站位。2.教師引導一部分幼兒當小雨,然后隨音樂分角色表演。教師可以不斷地運用贊美的語言和積極的神態對幼兒的表演給予及時的肯定。3.交換角色,聽音樂再次完整地表演。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運用了課件幫助幼兒區分兩段音樂的不同內容,表現小雨和小花的不同的動作。幼兒能用不同的動作創編小雨落下來的動作。但是在第二段的時候,小花喝水和長大的動作幼兒表現動作不明顯。特別在分角色表演時,孩子沒有分清兩段音樂的區別,看不出小雨和小花的角色,動作混在一起,看不清楚。
小雨和花 篇5
一、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樂曲旋律,嘗試隨著三拍子的音樂按下雨、澆花和喝水的情節做動作。
2.將日常觀察到的雨點下落情景用舞蹈動作表演,通過夸大動作幅度來表現不同的雨點落下時的姿勢,以及小花喝水時快樂的神態。
3.在表演中體驗小雨對花的關愛以及花對小雨的感激之情。
二、活動準備:
1.課件
2.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觀察過下雨景象或觀察過澆花過程。
三、活動過程:
1、幼兒欣賞樂曲《小雨和花》,初步熟悉樂曲的旋律。
師:“下春雨了,沙沙沙!你們聽,小雨在干什么?”
幼:“小雨在跳舞。在和小花跳舞。”
2、欣賞課件,熟悉樂曲的旋律,了解樂曲的AB段落。
師:“你聽到小雨在干什么?”
幼:“小雨在給小花澆水。”
師:“你覺得這首樂曲有幾段?第一段說了什么?第二段說了什么?”
再次欣賞音樂
幼:“有兩段。”“第一段小雨澆花,小花喝水”“第二段小花在搖來搖去,長大了。”
3、分段創編動作
(1)師:“小雨是怎么落在花叢里的?”
請個別幼兒表演
跟著音樂請幼兒表演第一段的樂曲。
音樂停了,小雨落到哪里了?落到泥土里不動了。
(2)師:“小花怎么喝水的?”“它是什么表情?花開心是什么樣子?除了可以用動作表示,也可以用什么樣表情讓人感覺小花很快樂呢?它的眼睛會怎么樣?”
師:“小花喝飽了會做什么呢?”
請幼兒表演動作。
跟著音樂請幼兒表演第二段小花的動作。
4、幼兒聽音樂完整地表演。
師:“我們跟著音樂表演小雨和小花的故事。”
5、合作表演樂曲
師:“請兩個小朋友結伴,一個做小花,一個做小雨。”
師:“小雨什么時候落到泥土里?”“小花什么時候做開心的動作?”
師:剛才你們表演時有沒有困難?你覺得老師剛才的動作和語言對你有什么幫助?如果沒有老師的幫助,你能不能知道音樂什么地方變了,該怎么辦?
6.幼兒檢驗自己的學習方法。聽音樂再次完整地表演。
師:再來一次,要注意你是怎么完成表演動作的,需要別人幫助的小朋友可以站后面一點,這樣你可以學習前面的小朋友的動作。
活動反思
小雨和花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樂曲旋律,嘗試隨著三拍子的音樂按下雨、澆花和喝水的情節做動作。
2.將日常觀察到的雨點下落情景用舞蹈動作表演,通過夸大動作幅度來表現不同的雨點落下時的姿勢,以及小花喝水時快樂的神態。
3.在表演中體驗小雨對花的關愛以及花對小雨的感激之情。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課件
2.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觀察過下雨景象或觀察過澆花過程。
活動過程:
一、幼兒欣賞樂曲《小雨和花》,初步熟悉樂曲的旋律。
師:“小雨在干什么?”
二、欣賞課件,熟悉樂曲的內容
師:“小雨和小花在做什么?”
三、教師引導幼兒創編A段小雨落下的動作。
1.教師啟發幼兒做小雨落下的動作。
師:小雨是怎樣落下的?從哪兒落到哪兒呢?
2.教師唱譜,幼兒重點練習按樂句做小雨由上而下落下的動作。教師可以以游戲的口吻檢查幼兒是否在樂曲休止的時候蹲下。
師:小雨有沒有落下來啊?怎么落下來的?
3.教師帶領幼兒練習A段,重點帶領幼兒通過手部抖動、搖手腕等動作表現小雨。并練習邊走邊做小雨落下的動作。
四、教師引導幼兒創編B段動作。
1.教師啟發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示花喝水時快樂的樣子。
師:小花喝水嗎?那你們來做做小花喝水時高興的樣子。
2.教師做雨點的'動作,幼兒練習隨雨點方位調整自己身體的姿態。
師:小雨點來了,小花要看這小雨點。小雨點在哪個方向,小花就要朝著那個方向和小雨點做游戲。
3.幼兒隨音樂完整地練習B段。教師引導幼兒從動作、表情上表現出快樂和感激之情。
師:花開心是什么樣子?除了可以用動作表示,也可以用什么樣表情讓人感覺小花很快樂呢?
五、幼兒聽音樂完整地表演兩次。
1.教師分配角色,指導扮演花的幼兒散點站位。
2.教師引導一部分幼兒當小雨,然后隨音樂分角色表演。教師可以不斷地運用贊美的語言和積極的神態對幼兒的表演給予及時的肯定。
3.交換角色,聽音樂再次完整地表演。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運用了課件幫助幼兒區分兩段音樂的不同內容,表現小雨和小花的不同的動作。幼兒能用不同的動作創編小雨落下來的動作。但是在第二段的時候,小花喝水和長大的動作幼兒表現動作不明顯。特別在分角色表演時,孩子沒有分清兩段音樂的區別,看不出小雨和小花的角色,動作混在一起,看不清楚。
小雨和花 篇7
一、活動背景
春天是孩子們特別喜歡的季節,春雨滋潤,萬物復蘇,我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引導他們在生活中有意識地去觀察、感受雨,了解花朵的成長與雨水是密不可分的。《小雨和花》這首樂曲結構明朗,旋律時而優美,時而活潑歡快,適合中班幼兒的欣賞和表現水平。活動以春雨為背景,引導幼兒跟隨音樂,用動作表現小雨的活潑歡快以及小花在春雨澆灌后快樂成長的喜悅,并通過分角色表演融入春雨對花朵的關愛和花朵對春雨的感激之情。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音樂的旋律及結構,嘗試隨著樂曲做下雨、喝水長大、花開等動作。
2.通過教師的語言啟發,幼兒兩兩合作表演,嘗試用眼神、體態進行創造性的表現。
3.合作表演中,體驗并愿意表現小雨和花之間相互關愛之情。
4.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二)活動準備:
1.將幼兒座位排成半圓形。
2.自制白板課件《小雨和花》。
3.雨點,花朵頭飾。
(三)活動過程:
1.整體感受音樂,猜想音樂情節。
師:你覺得這段音樂里面有什么?帶給我們什么感覺?
2.幼兒感受、聽辨樂曲的結構和旋律。
師:(播放課件)春風吹起,大地復蘇,盼來了綿綿春雨。春雨滴答滴答地下,滋潤著小花小草。小花在小雨溫柔的呼喚下漸漸醒來,她輕輕抖動著花瓣,舒展著身姿,享受著雨露的滋潤。請小朋友們仔細再聽一遍音樂,什么地方是小雨在下,什么地方是小花在喝水?
師小結:音樂的第一段是小雨在滴答滴答地下,第二段是小花經過了干燥的冬天,口渴了,想要喝水長大。
3.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跟隨音樂有節奏地做下雨、喝水長大、開花的動作。
(1)學習A段小雨動作。
師:春風姑娘吹來,帶來了滴答滴答的小雨,看,小雨落下來了(音樂起,幼兒觀看課件中小雨下落的場景)
師:小雨是怎樣落下來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師:還有什么動作可以表示小雨在下?
(2)學習B段小花動作。
師:天空下起了滴答滴答的小雨,誰最開心?
幼:小花
師:瞧,小花在開心地喝水長大呢!(音樂起,幼兒觀看課件中小花喝水長大的場景)
師:小花是怎么喝水的?什么動作可以表示長大了?
師:接下來,我扮演小雨,你們是小花,我飄到哪里,小花就湊到哪里喝水,比比看誰的小花開得最大最美。
4.分角色表演。
(1)連接A、B段動作,完整跟音樂表演。
(2) 分角色表演
師:所有的女孩子扮演美麗的花。請你們坐在小椅子上,等待小雨的到來。所有的男孩子扮演辛勤的小雨,請你們找一朵小花,站在她面前,準備好播撒春雨。(表演過程中注意引導幼兒通過眼神、動作交流,表達小雨和花之間的相互關愛之情)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選取了韻律活動《小雨和花》,旨在通過活動提高孩子們音樂鑒賞能力,以及節奏感、音色感等音樂感受能力,同時提高孩子們的想象創編能力。但是,由于活動的重點沒有把握好,導致整個活動的價值沒能很好地體現。現將自己對活動的一些反思總結如下:
1、組織一個音樂活動,首要的應該把“音樂”作為活動的重點。
所謂“音樂活動”,首要的是讓幼兒理解音樂,并在此基礎上用動作或圖畫等形式來表現音樂,本次開放課,第一組活動,我的錯誤在于將重點放在了完成目標的途徑(圖譜)上,第二組活動,我錯誤地理解為“音樂活動應該讓孩子動起來”就是一個成功的音樂活動”,而將“理解音樂”放到了比較忽略的位置。回過頭來反思,自己在忙碌緊張的修改環節過程中,竟然將活動的重點“音樂”輕視了。
2、各環節的處理應細致還是粗略,都應該根據活動的重點而設計,即緊扣活動目標。
有經驗的教師們常說“一個活動就像一篇文章,應詳略得當”,確實是這樣。但是哪個環節應該“詳”,哪個環節應該“略”呢?如果我的這個韻律活動是第一課時,那么就應該將傾聽、理解音樂作為“詳”的環節。如果是第二課時,那么就應該將創編動作作為“詳”的環節,也就是緊扣本活動的目標而定,我的錯誤在于沒有清晰認識到自己活動的重點目標是什么,從而導致了環節處理得詳略不當。
3、圖譜的應用應為幼兒理解音樂做鋪墊。
圖譜是引導幼兒理解音樂的一種途徑。既然圖譜是為音樂服務的,那么我就應該將重點放到分析圖譜與音樂的聯系點這一方面,使這樣才能很好利用圖譜。
總之,一個音樂活動的組織,首先教師心中應該有一個重點目標,并清楚什么是完成目標的途徑,在把握重點的基礎上讓音樂活動真正成為一個音樂活動,讓音樂活動回歸本位,不要偏離為一個分析圖譜的活動或偏離為一個與音樂脫節的動作創編活動。
小雨和花 篇8
一、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的旋律和結構,并能大膽創編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
2、樂意與同伴合作表演,體驗合作表演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flash、動畫曲譜、磁帶、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1、導入部分:談話導入,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前幾天,老師在花園里玩,看到花園里的花都很沒有精神,這是怎么回事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播放錄音:小朋友們,你們好!我們是花園里的小花,因為好久沒有下雨了,所以,我們好渴、好沒有精神呀!我們難受得都快要睡著了!)
提問:你聽到了什么?
這可怎么辦呀?我們想個辦法幫幫它們吧!(鼓勵幼兒想辦法)
過渡語:你們想的辦法都很好,我們除了可以給花澆水,還可以請小雨點來幫忙。
2 、引導幼兒感知音樂,并在分析、理解音樂的基礎上,大膽創編身體動作。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好聽的音樂,講的就是小雨點在幫助小花,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小雨和花》,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小雨是怎么幫忙的。”
(1)幼兒完整欣賞音樂,并大膽想象:
提問:你聽到小雨是怎么幫忙的?他們后來又做了什么呢?
過渡語:到底小雨點是怎么做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播放
a段圖譜:導入語言:“小花們渴得沒有精神了,閉上了眼睛,小雨滴來了,敲敲花瓣,小花睜開眼一看是小雨滴,馬上有了精神。”
提問:小雨滴落下來做了什么?小雨滴敲在花瓣上,敲了幾下?小花這時候怎么了?
①引導幼兒創編動作:小雨點是怎么從天上落下來的?
②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做小雨落下敲花瓣的動作(把腿當花瓣),提醒幼兒做“不一樣的小雨”(教師有語言提示“咚咚”)
③引導幼兒創編花的動作:小雨落下來的樣子不一樣,小花也是各種各樣的,小花是什么樣子的?
④引導幼兒合作表演:現在,我請幾個小朋友和我一起當小雨敲敲花瓣,其他小朋友來當各種各樣的花。(提醒幼兒:花的動作要不一樣,雨的樣子也不一樣)
(3)現在小花們精神了,小花和小雨又做了什么?(播放b段圖譜)
提問:小花精神了之后,和小雨做了什么?
①教師請1~2名幼兒當小雨,其他幼兒來當花表演b段。
②引導幼兒創編:除了這樣玩游戲還可以怎樣玩游戲?
(4)完整聽音樂,教師請2~3名幼兒當雨,其他幼兒當花。“現在我們來完整表演一下《小雨和花》。”
3、引導幼兒合作表演。
(1)一部分幼兒當雨,另一部分幼兒當花。
表演要求:
每一個小朋友找一個朋友商量好誰當雨,誰當花,然后面對面站好,前奏的時候,請點點頭。
(2)換角色再次游戲。
四、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小雨和花 篇9
活動目標:
1. 學習合樂做雨點飄落及敲醒小花的動作,在圖譜的提示下,初步感受樂曲a、b兩段的旋律與結構。
2. 學習兩兩合作游戲.
3. 在結伴游戲中,享受與同伴接觸、交流、互動所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圖片:小雨和花朵
音樂:《小雨和花朵》
活動過程:
1. 談話,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雨點飄落。
(1)教師:你們見過雨點兒從天空中落下來的樣子嗎?誰會用動作學一學?
(2)幼兒用動作嘗試表現,教師通過追問,了解孩子想法,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現。
2. 幼兒完整欣賞音樂,初步感知音樂。
(1)教師講述故事,創設情境,引出音樂。
“今天,有一群小雨來到花園里,用雨滴喚醒了睡夢中的小花。蘇醒的小花張開雙臂,迎接著雨滴的問候,在雨滴的澆灌下,它痛痛快快地喝飽了水,還和小雨高興地跳起了舞。” “有段音樂也說這個故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出示花朵、小雨圖片:看看、猜猜小雨和花在干什么呢?教師指圖,幼兒完整欣賞音樂。
3. 欣賞a段音樂,幼兒用動作、聲音、結伴游戲等參與感知a段音樂
(1)完整欣賞后教師提問:小雨點落下時,每次在小花上碰了幾下?
(2)再次欣賞a段:我們聽著音樂仔細感受一下,小雨每次在小花上碰了幾下?
(3)教師指圖,幼兒聽a段音樂做動作(敲打身體不同部位、并發出下雨聲)感知a段句末重音的節奏。
(請幼兒來說一說、做一做,教師并清唱示范帶領幼兒來敲打自己的身體。跟隨a段音樂來做一做雨點兒落在花朵上的動作。 )
(4)引導幼兒學習聽a段音樂結伴玩“小雨敲醒小花”的游戲。
4. 教師引導幼兒聽完整ab段音樂,表現a段敲醒小花,b段自由舞蹈的情節。
(1)教師:小雨敲醒了小花,他們一起做了什么?它們在一起快樂嗎?(跳舞)
(2)教師引導幼兒跟隨ab段音樂表演。
(3)教師:這次請你換個朋友,變成雨和花!把小雨敲醒小花、大家一起跳舞的事情連起來玩一玩!
小雨和花 篇10
活動目標:1.感受a段音樂旋律的優美舒緩和b段音樂的歡快靈動,體驗兩種不同風格交替帶來的快樂情感。2.幼兒通過傾聽音樂,大膽創編雨點落下和小花喝水的動作。3.幼兒通過音樂律動,能和同伴合作表演,培養幼兒的協作能力。活動準備:音樂、小花圖片、烏云圖片。活動過程:一、導入:師:小朋友都見過雨滴從空中飄落的樣子吧?誰來學學看?師點題 二、完整欣賞音樂,感受樂曲的節奏和韻律。1、教師隨完整的音樂在圖譜上完成節奏演示。師:剛才小雨點落在小花上每次敲了幾下?(2下)2、師帶領幼兒用身體感受節奏,強調敲2下。三、幼兒欣賞a段音樂,與同伴合作表演。1.師:剛才看到很多小雨點在小花的不同部位都澆澆水。2、嘗試用“滴答”來表示每個樂句的結束。師:小雨點落在身上會發出什么聲音?(滴答)3、學習a段律動(1)師請一幼兒示范合作表演。師:我剛才是怎么給我的小花澆水的?師小結(2)請幼兒自由結伴,一起玩a段律動。請個別幼兒上來示范小花和小雨的互動。(3)再次自由結伴隨樂進行a段律動。提出要求:小雨要從高高的天空上飄落下來,小花要很熱情地看著小雨。四.欣賞b段音樂,一起玩捉迷藏游戲。1.教師示范怎么和小花捉迷藏。提出要求:小花的腳不能動,手和眼睛要追著小雨。2.教師和全體幼兒一起嘗試玩“捉迷藏”。五.完整的表演a+b段1.完整的播放樂曲,教師跟著音樂逐個敲醒所有的小花并和幼兒完整表演整段樂曲。2.幼兒自由結伴,隨樂完整表演a+b3.結束師:小花們都喝飽了么?喝飽了就去花園里吧~
小雨和花 篇11
活動目標:
1.學習合樂做雨點飄落及敲醒小花的動作,在圖譜的提示下,初步感受樂曲a、b兩段的旋律與結構。
2.遷移生活經驗,嘗試用身體動作創造性地表現雨點飄落的姿態。
3.在結伴游戲中,享受與同伴接觸、交流、互動所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圖片:小雨和花
音樂:《小雨和花》
活動過程:
1. 談話,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雨點飄落。
(1)教師:你們見過雨點從天空落下的樣子嗎?誰會用動作學一學?
(2)幼兒用動作嘗試表現,教師通過追問,了解孩子想法,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現。
還有什么樣的雨?
2. 幼兒完整欣賞音樂,初步感知音樂的旋律和結構
(1)教師講述故事,創設情境,引出音樂。
教師:“今天,有一群小雨點來到花園里,用雨滴敲醒了睡夢中的小花。
蘇醒的小花張開雙臂,迎接著小雨點的問候,在雨點的澆灌下,它痛痛快快地喝飽了水,還和小雨高興地跳起了舞。”
“有段音樂也說這個故事,一塊兒來聽一聽!”
(2)教師指圖,幼兒完整欣賞音樂。
3. 欣賞a段音樂,幼兒用動作、聲音、結伴游戲等參與感知a段音樂
(1)完整欣賞后教師提問:小雨點落下時,每次在小花上敲了幾下?
(2)再次欣賞a段:我們聽著音樂仔細看一看,小雨每次在小花上敲了
幾下?
(3)幼兒再次邊看教師指圖,邊欣賞a段音樂。
(4)教師指圖,幼兒聽a段音樂做動作(敲打身體不同部位、并發出滴答等聲音)感知a段句末重音的節奏。
教師:如果把我們的身體當成小花,小雨可以敲身體的哪些地方?敲幾下?
教師:小雨落在花上會發出什么聲音?
(5)教師引導幼兒學習聽a段音樂結伴玩“小雨敲醒小花”的游戲。
? 教師與1名幼兒結伴,幫助幼兒理解分角色作“小雨敲醒小花”的動作。
? 教師引導幼兒兩兩結伴,學習用不同動作確定“小雨或花”的角色身份,練習小雨敲醒小花的動作。
? 交換角色,師:看這次小雨和花還會干什么?教師引導幼兒跟隨ab段音樂嘗試結伴表演。
4. 教師引導幼兒聽完整ab段音樂,表現a段敲醒小花,b段自由舞蹈的情節。
(1)教師:小雨敲醒了小花,還和他干什么了?(跳舞)
(2)教師反饋眼神、表情交流的要求,并引導幼兒跟隨ab段音樂表演。
(3)教師:這次請你換個朋友,變成雨和花!把小雨敲醒小花、大家一起跳舞的事情連起來玩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