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的食物》教案(精選6篇)
《好吃的食物》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各樣好吃的食物。了解其豐富的營養。
2.初步學會歌曲《好吃的食物》
活動準備:
牛奶、三明治、汽水、冰激凌、饅頭、燒餅、豆漿圖片各一張。
粘貼紙五角星人手一個。
活動組織:
1.人手一個五角星貼于幼兒的手背上。在磁性白板上展示圖片。
——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好吃的東西,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哎!這些食物你們都認識嗎?
——認識!
——那一起來說說它們各叫什么名字。
——啊!原來你們都認識啊!真了不起!那么今天老師就請你當一回美食家。把你手里的五角星送給你最喜歡吃的食物,把它貼在食物的下面。
2.游戲結束后一起來數星星。
——讓我們一起來數數它們都得了第幾名。
(叫小朋友一起開口數)
——原來第一名是牛奶啊!你們喜不喜歡吃啊?
——喜歡!
——牛奶的營養可豐富啦!它能幫我們長高,所以小朋友以后吃點心時一定要把牛奶都喝光。接下來看看這是什么啊?
——冰激凌得了第二名哦!它會讓我們感覺涼快!(逐個認識、介紹)
3.初步認識歌曲,以兒歌的方式進入。
——老師有一個新發現,聽好啦!
——牛奶、三明治,汽水、冰激凌,饅頭、燒餅、豆漿!像不像一首好玩的兒歌?
——像!
——那讓我們一起來學學!(念一句,跟一句)
4.在熟悉兒歌的基礎上配上音樂,進行歌曲學習。
——它不僅是一首好玩的兒歌,還是一首好聽的歌曲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
536553|536553|32123212|5-1-||
牛奶三明治汽水冰激凌饅頭燒餅豆漿
5.重復演唱多次,初步掌握歌曲。
6.老師范唱,并且配合動作,再次引起幼兒興趣,讓幼兒自己發揮想象力。模仿各種食物。
《好吃的食物》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認識各種各樣好吃的食物。了解其豐富的營養。
2、 初步學會歌曲《好吃的食物》
活動準備:
牛奶、三明治、汽水、冰激凌、饅頭、燒餅、豆漿圖片各一張。
粘貼紙五角星人手一個。
活動組織:
1、 人手一個五角星貼于幼兒
的手背上。在磁性白板上展示圖片。
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好吃的東西,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哎!這些食物你們都認識嗎?
認識!
那一起來說說它們各叫什么名字。
啊!原來你們都認識啊!真了不起!那么今天老師就請你當一回美食家。把你手里的五角星送給你最喜歡吃的食物,把它貼在食物的下面。
2、 游戲結束后一起來數星星。
讓我們一起來數數它們都得了第幾名。
(叫小朋友一起開口數)
原來第一名是牛奶啊!你們喜不喜歡吃啊?
喜歡!
牛奶的營養可豐富啦!它能幫我們長高,所以小朋友以后吃點心時一定要把牛奶都喝光。接下來看看這是什么啊?
冰激凌得了第二名哦!它會讓我們感覺涼快!(逐個認識、介紹)
3、 初步認識歌曲,以兒歌的方式進入。
老師有一個新發現,聽好啦!
牛奶、三明治,汽水、冰激凌,饅頭、燒餅、豆漿!像不像一首好玩的兒歌?
像!
那讓我們一起來學學!(念一句,跟一句)
4、 在熟悉兒歌的基礎上配上音樂,進行歌曲學習。
它不僅是一首好玩的兒歌,還是一首好聽的歌曲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
5 3 6 5 5 3 | 5 3 6 5 5 3 | 3 2 1 2 3 2 1 2 | 5 - 1- ||
牛 奶 三 明 治 汽 水 冰 激 凌 饅 頭 燒 餅 豆 漿
5、 重復演唱多次,初步掌握歌曲。
6、 老師范唱,并且配合動作,再次引起幼兒興趣,讓幼兒自己發揮想象力。模仿各種食物。(不作要求)
《好吃的食物》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聽聽,說說讓幼兒了解唐市的美食:青團子、大閘蟹、糯米糕的名稱以及每種食物的時令。
2、在故事、兒歌的引導下激發幼兒產生自己是唐市人的自豪感,培養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3、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重點:
了解唐市的美食:青團子、大閘蟹、糯米糕以及每種食物的時令。
活動難點:
了解每種食物的時令,激發幼兒產生是唐市人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1、故事《好吃的食物》PPT.
2、兒歌《夸夸唐市》普通話版和方言版。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播放《好吃的食物》。師:剛才小朋友一起唱了《好吃的食物》,歌中唱了哪些好吃的食物?(幼:牛奶、三明治、汽水……)好吃的食物有許多,我們唐市也有不少,就連小動物都稱贊我們唐市的食物好吃,你們想不想知道是誰在說我們的食物好吃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聽一聽吧。
二、觀看PPT,了解唐市的美食——青團子、大閘蟹、糯米糕。
1、PPT2:誰在一起討論:好吃的食物?
2、PPT3:小兔說什么食物最好吃?是什么?小兔的青團子是在哪吃過的?什么時候吃的?你們吃過青團子是怎么做的嗎?你們喜歡吃嗎?
小結:青團子是用像麥草青水和糯米粉做的,一般用豆沙做餡,吃起來甜甜的,還有一股清香味。每到清明時節我們唐市就會做青團子吃,還會用來祭祖。
3、PPT4:小貓認為什么食物最好吃?大閘蟹是什么樣子的?一起學學走路的樣子。小貓是在哪吃過的蟹?在什么時候?
小結:唐市現在開了許多池塘,池塘里養了魚、蝦、還有就是大閘蟹,每到中秋時節,大閘蟹就可以吃了。個個肥又大,味道鮮美,難怪小貓流口水。
4、PPT5:小狗認為什么食物最好吃?小狗吃了哪些糯米糕?你們吃過哪些糯米糕?小狗在什么時候吃的糯米糕?你們還會在什么時候吃過糯米糕?
小結:糯米糕可是唐市的特色糕點,有各種各樣的:白糖糕、紅糖糕、桂花糕、豆沙糕等等。我們唐市除了過年時吃,還有二月初二吃糕,還有九月初九重陽節吃。
5、PPT6:小兔、小貓、小狗喜歡吃什么?大家一起說了什么?
6、小結:除了小兔、小貓、小狗說的好吃的食物,其實唐市還有好吃的食物:菜餅、草頭餅,南瓜餅等。
三、欣賞兒歌,加深對美食的了解,贊美唐市。
1、普通話版欣賞。
2、方言版欣賞。
3、學習方言兒歌。
四、結束活動。
請小朋友把剛才學的回家念給爸爸媽媽聽。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故事、兒歌的形式讓幼兒了解唐市的美食:青團子、大閘蟹、糯米糕的名稱以及每種食物的時令;激發幼兒產生自己是唐市人的自豪感,培養幼兒愛家鄉的情感。第一環節通過熟悉的歌曲《好吃的食物》讓幼兒進入活動的主題,小朋友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第二環節通過有趣的故事和PPT畫面讓幼兒認識各種食物,初步了解家鄉美食的名稱和時令,產生自豪感。第三環節通過欣賞兩個版本的兒歌感受和稱贊唐市美食,進一步激發作為唐市人的自豪,從而培養幼兒愛家鄉的情感。整個活動幼兒興趣較濃,對于個別幼兒還要多關注,多給予表現的.機會。
《好吃的食物》教案 篇4
活動背景:
新學期剛開始,我看到有的幼兒的飲食習慣不好,為了讓幼兒形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我們對幼兒進行了飲食衛生的教育。教育幼兒不偏食、不挑食、吃飯時細嚼慢咽,另外,我們還教給了他們正確的刷牙方法,以及用餐時不敲擊餐具;不隨意走動;不大聲說話;飯前便后要洗手。為了讓幼兒體會到只有均衡的飲食,身體才能健康。我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何不試試用剪紙的形式激發幼兒對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的養成呢?讓幼兒在享受剪紙樂趣的同時,自覺地遵守各種規則,養成好的習慣呢,況且:我們班有幼兒很喜歡嘗試使用剪刀,于是我們班就開展了主題活動“好吃的食物”。
教師觀察分析:
九月份初,多數幼兒不會使用剪刀,少數幼兒會使用剪刀剪短直線,于是,我們開展了“小剪刀大智慧的活動”。
一、好吃的東西
幼兒在剪紙時進行了自由探索,教師觀察到剪紙初期多數幼兒是隨意剪,他們剪出了各種不規則的形狀,多數幼兒處在涂鴉剪的.情況下,到了九月底有5名幼兒剪出了長直線,有10名幼兒剪出了短直線,有15名幼兒無目的地剪,在這期間我們班進行了“好吃的面條”“香香的比薩餅”“五顏六色的炒花飯”“甜甜的糖三角”等活動。幼兒在活動中非常感興趣,多數幼兒不僅學會了使用剪刀,同時也知道了各種食物都是有營養的,不能偏食挑食,要注意飲食衛生,培養了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增強了幼兒的健康意識。
教師分析:
十月初每個幼兒都能使用剪刀了,結合“國慶節”我們圍繞著“節日的食物來進行活動。
二、節日的食物
我們我給幼兒準備了大量的圖片、圖書、食物。并帶領幼兒去參觀伙房的叔叔阿姨們做各種好吃的食物。孩子們很感興趣,還紛紛讓家長帶他們到超市里參觀,孩子們的眼界放寬了。同時對剪紙的興趣更濃了,孩子們迫不及待的要把自己看到的剪下來,于是他們剪出了“香噴噴的餃子”“好吃的糖醋魚”“好看的金銀卷”“漂亮的佛手”“黃燦燦油條”“好吃的面包”等……。
這個階段幼兒的剪紙欲望更加濃厚,每個幼兒都積極參與,在活動中幼兒不僅知道了各種事物的特征和營養價值,而且。知道只有均衡的飲食,身體才能健康。幼兒還了解了一些對自己的身體有益和無益的食物。
《好吃的食物》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根據3——6歲兒童發展與指南目標中藝術領域目標之一:通過即興哼唱、即興表演或給熟悉的歌曲來編詞表達自己的心情。這一目標達成我覺得孩子們很欠缺。所以我設計了這一節藝術活動。而《好吃的食物》是一首旋律簡單,歌詞貼進幼兒生活的歌曲,小朋友很感興趣也容易學唱。我在課堂教學中為孩子們提供有地方特設的早點圖片進行創編歌詞。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自始至終都有幼兒根據節奏大膽的創編歌曲。
活動目標:1、體驗與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
2、能有節奏的大膽嘗試歌曲創編。
活動準備:1、知識經驗準備:了解一些我們地方的小吃,熟悉歌曲《好吃的食物》。
2、物質準備:牛奶、三明治、汽水等圖片,節奏圖譜,電子琴。
活動過程:
一、 情境導入
師:小朋友們,老師今天的打扮漂亮嗎?老師啊,今天把自己變成了一位賣貨的老板娘。你們知道我是賣什么的嗎?聽聽這首歌你就知道了?(播放音樂)
師:剛才你們都聽到了什么? (出示圖片)原來我是賣小吃的老板娘啊。你們會唱這首歌嗎?我們來唱一唱.。你們愿意跟老板娘去賣早點嗎?那你們就是小老板 ,現在我們一起來一邊打節奏一邊唱好嗎?唱完后還要大聲的叫“賣早點嘞”。就會有客人來買我們的早點了
二、 仿編歌曲
1、改編歌曲
師:哎,小朋友們,你們瞧,三明治已經賣完了。那我們應該怎么唱呢?(引導幼兒填充歌詞)
2、試唱填充歌詞,提醒幼兒唱完后要大聲叫“賣小吃嘞”
師:小朋友們唱得太好聽了,冰淇淋也被別人買走了,那現在又怎么唱呢、請小朋友來幫忙想想辦法。
師:小朋友唱得太好了。引來了一個好吃鬼,這個好吃鬼一來不僅會把食物吃掉,而且會把小老板也吃掉。那現在我就是好吃鬼,我一來,小老板就都得藏起來哦!好吃鬼來啦!
師:現在燒餅也賣完了。誰來給我想想辦法。(讓小朋友自己填充)
三、嘗試創編
師:哎呀,生意太好啦!因為有小老板們大聲的一邊唱一邊叫賣。所以很快就賣完了,現在我又做了一些早點,來看看是什么?我有一個提議,我們把這些小吃也編進歌譜里和剛才一樣一邊唱一遍叫賣。這樣就會吸引更多的客人來買我們的小吃。你們說行不行?那行。我們現在就把這些早點放進歌譜里(幼兒自由填歌譜)
師:你們要一邊看一邊想等下我們要怎樣唱哦!(試唱一邊打節奏一邊唱)
師:小朋友唱得好大聲好!你看,好吃鬼又來了。
師:小老板們真機靈,好吃鬼一個都沒抓到。
師 :小老板們表現得太棒了!那老師也來用這個歌譜編一首歌曲(播放課件一起玩游戲)
師:小朋友們快快來,圍成一個大圈圈,左跳跳,右跳跳真好玩。
四、小結。
師:音樂太神奇了,不僅可以把好吃的編成歌曲,還可以把游戲編成歌曲。那我們現在到外面一起去找找看,哪些好玩的也可以編進歌譜里。
課后反思
大班音樂活動在本次活動中遵循了以下原則:
1、 情境與游戲性交融
游戲是幼兒園的主要教學形式,本次活動以游戲貫穿始終。用幼兒熟悉喜歡的各種食物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用“好吃鬼來了”游戲激發孩子們的創編欲望。讓幼兒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與老師同伴游戲的快樂
2、 層次性和挑戰性
對于苗苗班小朋友來說創編歌曲是有挑戰性的(3——6)歲兒童學習發展指南中指出(4——5)歲幼兒藝術方面需達到的目的之一是能通過即興哼唱即興表演或給熟悉的歌曲編詞來表達自己的心情。本次活動中,我通過一個階段性目標的實現,采用層層遞進的策略。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大膽想象,進行藝術創造和表達,具有挑戰性的環節設計將幼兒的學習一步步推向高潮。
3、 自主性和有效性
每一個幼兒心里都有一顆美麗的種子,幼兒稚嫩的動作和表情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情感。整個活動都鼓勵幼兒用不同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和表現形式,讓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養。有以前的被動學唱改為我想唱、我敢唱,充分體現了幼兒自主學習的理念,讓幼兒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得最大的發展。
《好吃的食物》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的旋律和節奏。
2.嘗試用各種樂器進行演奏。
3.體驗配樂時的快樂。
活動重點:熟悉歌曲的旋律和節奏。
活動難點:嘗試用各種樂器進行演奏。
活動準備:食物卡片若干,棒鈴和碗勺若干,紅薯、雞蛋羹、蛋撻實物。
活動過程:
1.出示實物,導出主題。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有帶了魔術盒,大家猜猜我會變出什么神奇的東西來呢?
(小朋友猜,老師變魔術變出食物。)
師: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你們有吃過這些食物嗎?(讓部分幼兒品嘗食物,強化幾種不常見事物的名稱。)
2.出示圖片,認識更多食物。
師:剛我們品嘗的食物的名稱還記得嗎?來我們一起看看是不是這幾種食物?(老師出示圖片,并貼在白板上。)
師:小朋友們覺得老師的魔術盒還會不會變出更多的食物呢?(從盒子里拿出歌詞相關的圖片,讓幼兒說名稱。老師把圖片按順序貼好。)
師:今天我們不但會說這些名稱,我們還要把它們唱出來,想不想挑戰一下?
3.熟悉歌曲的旋律和節奏。
(1)熟悉歌曲的旋律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首好聽的歌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師?這首歌里唱的是什么?原來都是我們這上面的好吃的呢!
(2)按節奏打旋律。
師:我們一起跟著歌曲來打節奏。(帶幼兒唱歌并拍手打節奏,感知3/4拍的強弱。)
4.引導幼兒用樂器進行演奏。
(1)根據旋律,引導幼兒選擇樂器。
師:我這里有兩種樂器,都是什么?我們該怎么安排樂器?
(2)展示圖譜,引導幼兒用樂器演奏。
師:大家看著圖譜再根據自己選擇的樂器試試吧!
(3)帶領幼兒進行表演。
師:這次我們一起邊唱邊表演吧!
教學反思:本次活動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打擊樂對于幼兒來說比較陌生。而且人多的班級并不好操作,所以在公開課做這樣的嘗試是比較冒險的。活動中我對幼兒比較陌生的食物都用實物來做了強化轉移,對于歌詞的記憶也做了圖譜,讓幼兒一看就一目了然。所以熟悉旋律的部分就變得簡單了。后面的用樂器伴奏部分依然使用了圖譜來輔助,而且在伴奏時老師有用樂器帶領幼兒來表演,降低了幼兒的難度。但是本次活動有很多的不足。在感知3/4拍的方面做得不好。課前有設計在幼兒熟悉旋律后帶領幼兒拍節奏來感知強弱,因為怕時間來不及所以課上對這一環節輕描淡寫的帶過了,以至于后面的表演幼兒的強弱感不強。而在樂器選擇方面因為班級人多,再怕課堂難以控制,所以用了課前提前根據幼兒單純的喜好進行了選擇并讓其藏好。在后面的伴奏部分幼兒在老師的帶領下看著圖譜進行了表演后讓幼兒有一個交換樂器表演的環節讓幼兒感知了不同的節奏。而且,因為時間的關系,本次的活動結束的比較匆忙,部分幼兒的掌握并不牢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