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會想辦法的烏龜
活動內容:語言:看圖講述 會想辦法的烏龜活動目標:1.通過仔細準確地觀察圖片,了解烏龜是怎樣機智地躲過狗熊追捕的。2.學習有關的字詞:曬、追、滾、抱等動詞,靈機一動、迫不及待等好詞。3.通過講述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幽默感和創(chuàng)造性。活動準備:1.圖片四幅。2.相關的字詞卡。活動過程:一、感知理解講述對象。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討論,了解圖中發(fā)生的事,幫助幼兒進入圖中的情景。討論題可以這樣設計:圖中有誰?它們在什么地方?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結果怎樣呢?2.在幼兒初步了解圖中的主要內容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仔細地去觀察,理解圖片中主要角色與次要角色的神態(tài)、動作。教師可以這樣提問:圖中有誰?烏龜看見狗熊來追它們,臉上露出什么樣的表情?狗熊看見了烏龜是怎么想的?臉上有什么樣的表情?烏龜想了什么辦法來對付狗熊?二、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講述。1.將幼兒分成若干組進行結伴講述,在幼兒講述時,教師傾聽幼兒的講述,幫助幼兒既能整體把握圖片中事情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來進行講述,又能較細致地通過描述“烏龜”和“狗熊”的表情、動態(tài)、或對話進行生動的講述,教師在巡視知道時注意幫助幼兒糾正“只注意描述人物,而忽略整個情節(jié)的描述”的錯誤。2.請個別幼兒到集體面前進行完整講述。三、引進新的講述經驗。1.教師完整地講述圖片的內容,引導幼兒找出老師講的與剛才小朋友講的哪里不一樣,從而幫助幼兒歸納出這樣講述思路:烏龜在什么地方游玩?它們遇見了誰?心理怎么想的?狗熊到樹林里來干什么?它看見烏龜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烏龜怎樣逃脫了狗熊的追捕?它們最后都怎樣了?2.給故事取個名字:會想辦法的烏龜。3.幼兒將故事完整地講述。四、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鼓勵幼兒在平時的生活中如果碰到困難的話,也要像故事中的小烏龜一樣要動腦筋想辦法,自己來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