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飛上天空的綿羊
小朋友,你們有沒有夢想啊?你的夢想是什么?
謝老師也有一個夢想,就是希望你們的夢想都能實現!
課后反思:
故事《飛上天空的綿羊》來自于圖畫書,本活動我將圖畫書的內容經過刪減,以動畫片的形式展現給孩子,讓孩子們在欣賞的過程中運用語言、積極思考、團結合作,從而解決問題、提高能力。以下是我的幾點反思: 一、關鍵中斷法的采用。活動中我借助動態的故事引發幼兒的學習欲望,在幼兒觀看的過程中,我不是讓他們完整地欣賞完整個故事,而借助多媒體分段欣賞,這樣每段故事對幼兒來說,都是新鮮的。在理解故事內容的過程中采用了“關鍵中斷法”,第一段:讓幼兒了解綿羊的夢想及猜想綿羊能否飛上天,幼兒在充滿疑問和好奇的情況下我引領他們進入第二段。第二段:綿羊遇到了五位各自有自己夢想的動物,它們想出以‘互相幫助’的形式讓綿羊飛上天,這里,我沒有馬上揭曉答案,而是尊重每個孩子的不同感受,并積極鼓勵、引導他們想象故事的結尾。最后再呈現故事中讓人意想不到的方法,讓幼兒帶著問題思考、聯想、想象,由故事內擴散到故事外,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幼兒的擴散性思維,培養了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挑戰性的提問設計。孩子是在問題中長大的,而問題只有在大膽地說出來以后,才有可能得到解決。根據《飛上天空的綿羊》的故事內容及作者的創意,在活動過程中我多次運用挑戰性設問:如[①“你們看到這個題目“飛上天空的綿羊”,有什么問題想要問嗎?”(把問題拋給幼兒,及時給幼兒提問的空間,給予一個敢于質疑的環境,讓孩子大膽地說出心中的問題。)當幼兒問出:“羊沒有翅膀,怎么會飛呢?”我及時將個體的問題成為全體的問題,接著我把問題拋給大家:“對呀,羊怎么會飛上天空呢?真奇怪!你們有這個疑問嗎?”這讓孩子感覺“別人提出的問題,也有我的份”使孩子切實地感受到談話的樂趣。②綿羊能飛上天空嗎?為什么?(讓幼兒在自己的已有經驗對故事進行大膽的猜測)③五位小動物會怎樣一起幫助綿羊飛上天空?(圍繞怎樣幫助綿羊飛上天空拓展想象,從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提出挑戰性的問題,適當的增加難度是激發興趣的動力所在,使所有的孩子都能“跳一跳,夠得著”。 三、“合作”的巧妙安排。‘合作’中的‘合作’,即五位幼兒的合作和五位動物的合作。將故事與生活結合在一起,從而使幼兒不僅感受同伴間互相合作成功后的愉悅之情,也感受到了五位動物幫助綿羊實現夢想的美好情感。
但是,整個活動下來,離我預設的結果還有一段距離,分析其原因:
一、活動中我沒能在充分了解幼兒的實際情況與語言發展能力的基礎上靈活地調整活動,而是根據事先的設想(教案)展開,課堂上臨場應變能力還有待加強。 二、活動中在與孩子拋接球的過程中,我的回應還不是很有效、很到位,這還需要在今后的實際教學活動中不斷完善,不斷改進。 三、最后一個環節沒有很好地引導幼兒多方面、多角度的拓展比較可惜。孩子們在交流自己的夢想以及怎樣實現夢想的時候思維還是受到限制。假如中間幼兒操作時間簡縮些,將這部分時間放在后面加以提升會更好,最后幼兒講出動物們是用什么辦法幫助綿羊實現夢想的時候,教師如果馬上小結:“對呀,動物們為了實現夢想,盡管前面抓了好幾次白云都不成功,但是他們仍然堅持不懈,最后通過他們的努力,終于找到一朵合適的白云飛上天空。”突出一個‘堅持不懈’活動會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