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畫(古詩)
【教學目標】
1.理解古詩《畫》中對“山”、“水”、“鳥”、“花”的生動描述,認讀并掌握重點字詞“遠”、“近”、“還”、“畫”。
2.在理解、熟悉古詩內容的基礎上,能有節奏、富有感情地熟練誦讀古詩《畫》。
3.喜歡誦讀古詩,具有欣賞大自然美好景色、熱愛大自然的豐富情感。
【教學重點】理解、熟悉古詩內容,能熟練地誦讀古詩《畫》。
【教學難點】能有節奏、有感情地誦讀古詩《畫》
【活動過程】
一、欣賞畫面
1.課題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先后出示《畫》的圖片和字卡“畫”)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幅畫吧!
2.欣賞畫面
師:這幅畫上遠處有什么啊?(山)山是什么樣子的?(高高的、綠綠的)(教師有感情地朗誦“遠看山有色”,之后出示字卡“遠”)
師:我們用動作模仿一下山的形狀。(教師以形體示范“山”的動作)
師:近處有什么呢?(水、瀑布)我們去公園里玩時聽到過噴泉噴出來的水是什么聲音啊?(嘩啦嘩啦)那我們走近畫聽一聽,能聽到嘩嘩的水聲嗎?(聽不到)(教師朗誦“近聽水無聲”,之后出示字卡“近”)
師:為什么我們走近了仍聽不到水的聲音呢?(因為這是一幅畫)
師:這幅畫上還有什么呢?(花)花大多是什么季節開呢?(春天)那現在是什么季節呢?(秋天)
師:春天過去了,秋天來了。你們看這些花依然盛開著,是嗎?(教師朗誦“春去花還在”,之后出示字卡“還”)
師:為什么這些花還盛開著呢?(因為這是一幅畫)
師:樹枝上除了有鮮花,還有什么?(小鳥)平時樹枝上停著的鳥,見有人走近,它會怎么樣呀?(飛走)那畫中的鳥有沒有飛走?為什么?(因為這是畫中的鳥)
二、誦讀古詩
1.教師有節奏、富有感情地示范誦讀整首古詩,幼兒跟著教師誦讀。
2.幼兒以多種形式集體自主誦讀,適時開展語言游戲活動“拼句子”(如:師:“遠看”,幼:“山有色”……),逐步達到熟練程度。
三、借助“山”、“水”、“鳥”、“花”四個字的順序記憶整首古詩內容,熟練掌握全詩。
四、快樂誦讀
1.教師示范一種快樂誦讀的方法(結尾加“呀”)。
2.幼兒創編誦讀方法,師幼互動快樂誦讀。(如:師:“遠看山有色”, 幼:“山有色”……)
3.幼兒互動快樂誦讀。(玩法:如:一二三組幼兒讀句子,四五六組幼兒重復末尾三個字,等等)
4.師幼共同誦讀全詩。
五、結束延伸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古詩《畫》,這首詩描述的是一幅畫,回家去我們把這首詩背給爸爸媽媽聽聽,讓他們猜一猜這首古詩說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