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活動:守株待兔(早期閱讀)
設計意圖:1.作品分析:
與童話不同,寓言本身不是兒童文學特有的問題,由于一個生動的故事有形象的比喻由助于孩子接受一些不易理解的道理,從而對寓言富于幻想色彩,其中比喻可以幫助孩子們領悟幻想與現實生活的練習,從而發展聯想、想象力……
《守株待兔》是我們中國最具特色的寓言故事,情節簡單卻促人深思,語言淺顯而寓意深刻,故事通過種田人因一次偶爾的機會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丟下鋤頭整天守著樹樁等待撞死的兔子的故事,文中畫面生動形象、故事線索連貫。深入淺出地向孩子們介紹了無論做什么事情不能僅僅靠運氣,辛勤的勞動和付出才能讓我們獲得真正的快樂和幸福,我們小朋友從現在起就要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知道不勞而獲是不可取的結合這一特點設計了此節大班語言活動。
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能碰到不同類型的幼兒,有的幼兒乖巧、活潑、開朗、大方善于交往;有的幼兒內向、孤僻、任性;長大了表現也不同有的勤奮、認真;有的人懶惰、拖拉;有的人謙虛謹慎有的人狂妄自大。這些都是不同性格的表現。守株待兔”反映了一個人不良習慣中形成的懶惰愚鈍的性格。為了幼兒能形成健康、積極向上的性格特點,我們有責任為他們盡可能的創造好的環境。
2.幼兒分析:
考慮到大班幼兒的思維特點與寓言故事本身的特點,以及《綱要》的精神,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相互滲透的各領域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拓展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因而,本次活動應當引導幼兒積極地與寓言故事相互作用,擬通過為幼兒創設學習的情景,引導幼兒運用原有的知識、技能嘗試講故事與表演結合,是幼兒多通道參與、自發的投入重視幼兒學習能力的發展。
大班的孩子現階段已經具備一些閱讀圖書的經驗和方法,能回答針對圖畫書內容提出的預期和假設的提問,有一定的自主閱讀能力,能按照一定的順序閱讀并理解所閱讀的內容。
現在的孩子是每個家庭的中心“獨苗苗”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依賴心理,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通過引導幼兒通過多種途徑加深對故事的了解,在學習過程中懂得獲得成功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并體驗努力所帶來的喜悅心情與成功的感受。
3.設計思路:
本書有一個特點它的文字較少更多地主張幼兒能細致地觀察本書每一頁圖畫,發揮幼兒的想象力。根據圖畫進行想象猜測人物的心理活動。設計活動時,我一直在思考興趣是孩子學習獲得成功的良好保證,首先我運用古詩引出對故事的學習,朗朗上口的古詩孩子們都恨感興趣通過對古詩的分析也正順理成章地揭示本次活動的主題,使幼兒在活動中主動熱情、投入積極的參與。老師帶領著幼兒從人物心理出發對故事進行挖掘,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為故事打好鋪墊。根據幼兒已有知識經驗遷移到本節閱讀活動,允許孩子充分表達自己不同的觀點,然后帶著問題進行自主閱讀、觀察,以問題探究式的學習方式,解開疑惑。
活動目標:
1.分段閱讀故事并仔細觀察人物的表情和行為,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
2.通過畫面的細節推測判斷人物的心理狀態,知道只有辛勤的付出才會有收獲的道理。
3.感受成語故事的魅力,愿意根據故事內容大膽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