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看圖講述《懶惰的小蝸牛》兩篇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片,并運用合理的想象來描述角色的心理狀態。
2、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體驗合作講述的樂趣。
3、學習詞:懶惰、旅行、趴。
活動準備:掛圖5幅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有兩只小動物他們是好朋友,你們看是誰呀?出示一張烏龜和蝸牛的圖片(圖序1)。今天老師帶來了五張圖片,現在請小朋友們安靜、仔細地觀察圖片的內容,想一想烏龜和蝸牛之間發生了怎樣的事情?(老師逐一展示其他四張圖片)
(二)整體出示圖片,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猜想。
1、幼兒感知觀察圖片后,提問:烏龜和蝸牛它們要去干什么呢?(學習詞:旅行)這是一只喜歡偷懶的蝸牛,它在旅行時是怎樣偷懶的?結果怎樣了?
2、請個別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逐一講述圖片,引導幼兒講述角色的心理活動。
1、告訴幼兒,每張圖片的右下角都依次編有數字,現在我們按順序來講述故事《懶惰的小蝸!。學習和理解詞:懶惰
2、圖一:今天,烏龜和蝸牛很高興,它們要去干什么?
圖二:(1)爬呀爬,烏龜為什么要睡覺?學習運用詞:趴(2)烏龜睡著了,蝸牛是怎么做的呢?它是怎么想的?
圖三:(1)烏龜醒來了,它找不到蝸牛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2)小蝸牛這時正在干什么呢?
圖四:(1)走著走著,烏龜看到了什么?(2)烏龜要過河了,這下會發生什么事情呢?(3)蝸牛非常驚慌,它會怎么做呢?(4)烏龜看到了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
圖五:烏龜把蝸牛救上了岸,小蝸牛怎么樣了?它會對烏龜說什么呢?
3、個別幼兒完整、連貫地講述圖片內容,引導幼兒講述角色的心理活動,增強講述的生動性。
(四)幼兒結對,分別剪下烏龜和蝸牛的圖畫,然后分角色有序地擺圖演示,練習完整地講述故事,體驗合作講述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