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1只小豬和100只狼》
教材和幼兒基礎分析 教材分析:在這本繪本中,宮西達也運用了文字的變形、畫面方向性的逆轉、多種視角的呈現等多種藝術創作手法,使整個作品如同動畫片般形象生動,讓人讀來妙趣橫生。而在內容的安排上,一波三折的情節設置看似荒誕,卻蘊含了充滿原生態的生存智慧,那就是,生活中的艱難和險境有時會以一種出乎人意料的方式自行化解和消除,因此,對于它們,我們不必太過緊張和在意了。
幼兒分析:大班幼兒有著極強的求知欲,不但對圖書的閱讀興趣濃厚,對內容的理解能力較強,而且開始對文字符號產生興趣,看圖講述能力也明顯提高,兒童在講述時根據圖片內容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動。語言表達靈活多樣;并力求與別人不同。但是這一階段的兒童在語言的概括能力、語言表達的邏輯性方面還存在個體差異。
目 標
1.仔細觀察畫面,對故事情節展開大膽地猜想,嘗試用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表現故事內容。
2. 理解狼從“驚喜”到“失望”和小豬由“害怕”到“得意”的心理變化。
3.感受故事的詼諧,體驗閱讀的樂趣。 重點:仔細觀察畫面,對故事情節展開大膽地猜想,嘗試用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表現故事內容。
難點:理解狼從“驚喜”到“失望”和小豬由“害怕”到“得意”的心理變化。
教 學 過 程:
一、懸念導入,激發閱讀興趣
(ppt1)畫面上有誰?幾只小豬?多少只狼?(讀故事名)
當一只小豬遇到一百只狼會發生什么事情呢? 二、閱讀繪本,理解繪本內容
1.觀察畫面,感受狼發現小豬時的欣喜和小豬的害怕心理。
2.感受畫面情景,完整講述畫面內容,體會狼群追跑時的迫切心情。
4.引導幼兒猜想小豬逃生的辦法,大膽猜測故事的高潮部分,理解故事情節的戲劇性變化。
(ppt2)一百只狼在干什么?
小豬有沒有發現狼?為什么?
這是一群餓了整整三天三夜的狼,當他們看見一只又白又胖的小豬,它們會怎么想?
(幼兒表演)
小豬才不知道大樹后面躲著這么多狼,一邊跑一邊嘴里還哼哼:今天天氣好,我到樹林跑一跑。
小豬剛一說完,哎呀,一百只狼都怎么啦?(ppt3)
小豬有什么反應?
連看三幅圖,說一說接下來發生了什么事?(ppt4——6)
完整講述:突然,一只領頭的狼帶領著狼群從樹后沖了出來,撲向小豬,小豬嚇得東逃西竄,一百只狼緊追不舍。
看,一百只狼把小豬緊緊包圍了起來,可憐的小豬都怎么了?(ppt8)
這時狼的心情怎么樣?會怎么想?
出示封底:最后,小豬有沒有被吃掉呢?(ppt9)
可能會發生什么事?(孩子兩兩討論) (ppt10)
是不是你們想象的那樣,一起看下去。 (點擊ppt11)
這么多豬可能有多少只?他們是真的來了嗎?
現在已經是什么時候了?這些狼在干嘛了?心情是怎么樣的?(ppt12)可是小豬呢?(ppt13)
故事中的狼和小豬分別經歷了怎樣的心理變化?
三、評價角色,講述繪本故事 下面我們一起來講講這個有趣的故事吧!
你們覺得這是一群怎樣的狼?一只怎樣的小豬?
小結:當我們遇到危險困難的時候,千萬不要害怕,要沉著冷靜,做到臨危不亂,才能急中生智,想到逃脫的辦法。 很笨的狼。
聰明的小豬。 活動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