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活動《逃家小兔》教學反思
在《綱要》中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因此,我設計這一教學活動,讓幼兒在欣賞、理解、表現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感受本作品中兔媽媽對小兔濃濃的愛,知道媽媽的愛與關心是無微不至的,同時,通過教師的講述及幼兒對作品的表現,讓孩子們體會到文學作品給大家帶來的樂趣,從而激發幼兒對文學作品的喜愛。根據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第一,練習用“如果……我就……”的句式表達故事內容,引導幼兒觀察并展開想象,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第二,引導孩子體會母愛的偉大,能從故事中體會兔媽媽對兔寶寶的愛,從而練習自己的媽媽對自己的愛。第三,引導幼兒理解圖書中小兔和兔媽媽變化之間的關系,嘗試運用創作想象作畫并用語言將圖片內容表達出來,體會自己制作繪本的樂趣。第一點,讓孩子們練習“如果……我就……”的句式中,我班孩子已經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在展開想象中,如:小兔子變成船,媽媽會變成什么?說說故事的情節。沒有了圖片的約束,孩子的想象力完全釋放了,活動氣氛很熱烈。第二點,在引導孩子體會母愛偉大,在六幅圖的中孩子們也能說出媽媽對自己的愛。第三點,嘗試運用創作想象與作畫,這個是整個活動的難點,孩子們從來沒有嘗試創作過自己的繪本,今天通過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制作了一本圖書《新逃家小兔》,相信孩子們一定會很稀罕的。
我在導入部分很有激情,孩子們也很有興趣,但是在第二部分引導孩子觀察圖片并進行講述,開展想象。我可能在提問上比較啰嗦,盡管在試教時語言組的組長汪老師和我師傅,還有幾個聽課的老師告訴我語言應該精煉精煉再精煉,我還沒有達到這種層次,但是我已經在努力了。可能今天活動當中我又啰嗦了!
最后一個環節是課件完整欣賞故事,繪畫激發幼兒想象,再次鞏固,我覺得這是一種新的嘗試,本來常規課就是看圖說話下來,沒有什么,但是我今天把美術這塊東西加進去了,把領域滲透在一起。但在今后提問技巧方面還是需要我繼續努力的。
我覺得我整堂課的語言比較有激情,在出示圖片的同時向幼兒提問,并且層層深入,不斷提高。將主動權交給幼兒。從這本圖畫書當中我也看到了我班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他們讀圖的能力超出了我之前的估計,幼兒通過感知這本繪本作品,學習了成熟的語言,并得到創造性運用語言的啟發。特別是提升了語言的表達能力,使幼兒想說、敢說、會說,且說得非常好!
附故事:
逃家小兔
從前,有一只小兔子,他不想呆在家里。于是,他對自己的媽媽說:“我要逃跑。” “如果你跑了,”他的媽媽說道,“我一定會追上你,因為你永遠是我的小兔子。”
“如果你追上我,”小兔子說,“我就變成一條魚兒,跳進涼涼的小溪,從你身邊游開。”
“如果你變成一條涼涼小溪中的魚兒,”他的媽媽說,“我就變成一個漁夫,我會拋下魚餌等著你。”
“如果你變成一個漁夫,”小兔子說,“我就變成一塊石頭,在高高的山崖上,讓你夠不著。”
“如果你變成一塊高高山崖上的石頭,”他的媽媽說,“我就變成一個登山的人,我會爬上山頂,找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