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活動:冬冬的小白兔
設計思路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時間當中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因為馬上要上學了,孩子們對小學方面的信息特別感興趣,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總喜歡向成人或同伴討論有關小學的問題。如:“學校會有玩具嗎?”、“小學的老師會不會很兇啊?”、“小學生在學校里是怎樣生活的?”針對孩子們的需要,我選擇了與孩子們生活相關、有意義的一個讀本:《冬冬的小白兔》。這個讀本就是講述一個發生在小學里的故事,故事由“小白兔去哪里了”這一線索貫穿,畫面內容表現的都是學校里的一些環境設置。在這次活動中,我將重點引導孩子仔細觀察每一副畫面,旨在讓孩子了解小學的一些環境設置及每部分的功能,并通過畫面觀察及已有的經驗尋找小學與幼兒園的區別,同時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使孩子想說、敢說,大膽說出自己對小學和幼兒園的不同見解。教學目標1、喜歡閱讀這本書,在閱讀過程中能帶著問題進行思考;初步感受小學生活的樂趣,萌發對小學生活的向往。2、通過觀察每一頁畫面,大膽想象故事內容,并能用自己的語言對畫面進行講述。3、根據小兔子去哪里的這一線索,了解小學的環境設置,比較小學生的學習、生活壞境與幼兒園的不同,知道小學環境的構成和每一部分的功能;經驗準備1、教師和幼兒一起參觀過小學2、幼兒知道一些有關小學方面的信息教材準備1、大書,將文字部分遮蓋,留畫面2、表格教學過程一、通過談話,引出故事。師:前幾個星期,老師帶小朋友去參觀了附近的小學,我們都發現了小學和我們幼兒園有很多一樣的地方,也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今天,老師帶給大家的故事書中,是一個小學生哥哥的故事。。。二、師幼一起閱讀大書,一邊觀察一邊思考和填寫表格。1、封面閱讀師:這本書的名字叫《冬冬的小白兔》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觀察封面:誰是冬冬啊?小白兔在哪里?他要帶著小白兔去哪里呢?2、引導幼兒逐頁觀察大書,了解小學的環境構成師:這是什么地方?你怎么看出來的?教室里都有什么?小學生在干什么?小白兔會乖乖的在那吃餅干嗎?1)、幼兒討論、猜測小白兔去哪里了?師:小白兔會去哪呢(將前期討論中畫好的小學平面圖出示給幼兒,作為參考,請幼兒猜測)2)、引導幼兒以小兔子去哪里的這一線索觀察下面的畫面。3)、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細致的觀察每一頁畫面,了解小學環境的構成以及每一部分的功能。比較小學和幼兒園環境的區別,鼓勵幼兒利用已有經驗大膽的講述自己小學和幼兒園的區別。師:這是什么地方?小兔子在這里嗎?它是作什么用的?幼兒園和小學的這個設施、建筑等一樣嗎?4)、師幼一起討論故事結果師:冬冬在小朋友的幫助下終于得到了老師的原諒,現在老師把小兔子還給冬冬了,但是老師會對冬冬他們說什么呢?冬冬他們的表情和動作是怎樣的?他們會說什么呢?三、逐頁溫習讀本,幼兒看圖講述。1、幼兒用自己的話講述畫面內容。師:請一個小朋友用自己的話講述這一頁的內容。(。。。)看看書本上是怎么說的?2、教師帶幼兒一起朗讀大書。四、結束活動 師:這本書的后面有一個很好玩的迷宮,老師把你們的小書都放在圖書角,我們一起去看一看,玩一玩吧。活動反思 由于活動符合幼兒現實需要,即使活動開展時間較長,孩子們還是一直保持著積極參與的態度和濃厚的興趣,活動結束后,孩子們和我似乎都有意猶未盡的感覺。課堂中由于教師的細心引導,孩子們的積極參與,通過觀察畫面、回憶、比較等方法,孩子們說出了自己對小學和幼兒園的不同見解,對小學生活、學習環境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且表現出對未來小學生活的向往。整個活動,雖然目標有所達成,但開展活動過程中,還是存在一些細節問題,如:1、《綱要》中指出:教師應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價值。本次活動,我有些局限于《教師指導用書》,其實還有很好的教育價值沒有體現出來,比如:上小學應該要帶什么東西?可以擴散思維,利用讀本挖掘出其他方面的教育價值。2、活動組織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時間過長,分配不合理。在上課之前我應理清楚讀本中,哪一頁可以隨便帶過,哪一頁要重點引導觀察,且可以采取圖文同時進行的方式來縮短時間,把握時間。 2)、我的引導需加強,如:在廁所那一頁引導孩子知道小學廁所離得遠,下課后早點做準備上廁所等。 3)、當小朋友的答案出來以后,我的回饋方式局限于“重復”。如:有的孩子回答問題聲音小,我應該通過問其他孩子:你們聽到了嗎?然后引導孩子再大聲、清楚的說一遍,可以達到雙向效果,孩子的表達能力和傾聽習慣都能得到提高。而且,要學會追問,當孩子問題回答出來以后,要學會繼續問:為什么?怎么會這樣想?等等。 4)、組織形式可以多樣化,可以多進行分組討論,讓每一個孩子有機會說。 通過這次活動,我清楚了自己在組織活動中的問題所在,在以后的日常教學中應要多開闊思維、動腦筋思考,不斷學習、反思,使以后開展的活動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