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教案:搖籃
活動名稱:搖籃
活動目標:學習用比喻的方法描述事物。
活動準備:1、掛圖:四幅。2、布娃娃。3、音樂:搖籃曲。4、頭飾;星寶寶、魚寶寶、花寶寶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
播放《搖籃曲》,教師抱著娃娃做睡覺動作。
二、初步感知詩歌
過渡語:你們知道,還有哪些搖籃嗎?(原來有很多東西可以當搖籃,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詩歌,請小朋友們仔細聽一聽,詩歌里有哪些是搖籃。
①、教師配樂朗讀。(配樂)
②、教師結合圖片再次朗讀
師:小朋友們聽得真仔細,那我們再來聽聽詩歌里到底有哪些搖籃,搖籃里有哪些小寶寶?(出示圖片:邊讀邊操作圖片。)
提問:詩歌里到底有哪些搖籃,搖籃里有哪些小寶寶?
三、進一步感知、理解詩歌內容
①、提問:為什么說藍天是搖籃?(因為藍天很大····)
小結:藍天很大,還有白云,星寶寶睡在里面很舒服,很溫暖。
②、提問:大海這個搖籃里睡著誰呀?(魚寶寶)
浪花是怎么搖的?
③、提問:花寶寶睡在哪個搖籃里?(花園)
④、師:媽媽是手是搖籃,搖著小寶寶,為什么小寶寶睡著了。
四、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完整地朗讀詩歌。
活動分析:在詩歌創編中,原有環節中小圖片的使用可以幫幼兒突破創編詩歌的困難,但有一些限制幼兒的思維。欣賞詩歌的次數略有欠缺,沒有充分發揮彩色文字的作用,而創編環節的時間把握稍顯不足,使幼兒的創編活動不夠盡興。特別是仿編詩歌的第三句較難,有的忘了編,有的不知添加什么才能使搖籃搖起來。作為老師的我也不能很廣闊的想到很多,只有少數活潑的小朋友創編得很好。分析原因,仿編詩歌的第三句是難點,這和孩子本身的經驗不足有關,在上這節課時,可多觀察、多引導幼兒去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