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垃圾》教案(精選3篇)
《窗外的垃圾》教案 篇1
上個星期,我上了一堂語言活動《窗外的垃圾》。由于我對教案不是很熟悉,所以整體感知不是很成功,整堂還是沒有做到讓孩子成為活動的主人,還是老師一言堂。整個活動的目標是:1、觀察圖片,感知窗內外人們的不同行為表現。理解:新鮮、垃圾的含義。2、觀察畫面的變化,學習用連貫的語言講述小動物們從扔垃圾到掃垃圾的轉變過程。3、知道不能亂扔垃圾,要注意公共衛生。教案設計中如果把開始時三幅圖同時出現,改成一幅一幅出現,讓幼兒自己看懂圖意,也許會好一點,后面的理解也就簡單多了。中間還有兩個重要的環節忘了。一個是看第二幅圖時,想讓幼兒猜一猜:“小猴、小貓、小豬聞到臭味時是怎么做的?”二是把三幅圖看完后問“你喜歡誰?為什么”這樣的話活動的重點就能夠突出來。
《窗外的垃圾》教案 篇2
活動目標:1、觀察圖片,感知窗內外人們的不同行為表現。理解:新鮮、垃圾的含義 2、觀察畫面的變化,學習用連貫的語言講述小動物們從扔垃圾到掃垃圾的轉變過程。 3、知道不能亂扔垃圾,要注意公共衛生。活動準備:圖片活動過程:一、導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師為你們帶來了三幅圖畫,想不想看看?要看可以,不過看了之后,要告訴大家,圖上講了什么? 2、請幼兒說說圖上講了一件什么事。3、師帶領幼兒一起看圖。(1)師指著第一幅圖: 樓里住著誰?他們打開窗戶做了什么? (2)這么多東西扔在窗外,馬路上就堆起了一堆垃圾。在紅紅的太陽曬了之后,會發出一陣陣臭味。(3)師指著第二幅圖:討論: 猜猜看,這四個小動物聞到臭味后,會怎么做?(4)交流討論結果。小兔聞到臭味后,馬上下來掃,另外三個卻把窗戶給關上了。(5)師指著第三幅圖:小猴、小貓、小豬看見了,是怎樣改正錯誤的?師:經過這件事,小猴、小貓、小豬明白了什么?(以后再也不亂扔垃圾了。)把小猴、小貓、小豬說的話一起說一說。4、誰來把這三幅畫連起來說一說。(多請幾個幼兒說說)5、師帶領幼兒看圖,完整地把這三幅圖的內容講一講。6、你喜歡誰?為什么?7、討論:(1)如果你是小兔,你聞到臭味后會怎么做?(2)如果你在馬路上,發現別人亂扔垃圾,你會怎么做?小結:我們小朋友要做一個講衛生、愛勞動的好孩子。還要對亂扔垃圾的行為加以制止。
《窗外的垃圾》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懂得亂扔垃圾的行為不文明,要愛護環境,講究衛生。
2、能夠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及淺顯的寓意,了解周圍環境污染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3、能主動與同伴交流,并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二、活動準備:
1、《窗外的垃圾》活動圖片、錄音機、磁帶。
2、掃帚、垃圾袋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談話導入課題。
師:我們教室里或家里有了垃圾怎么辦?(讓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說說)
(二)基本部分,引導幼兒看圖講述
1、用投影儀放大幼兒用書,請幼兒仔細觀察圖片。
師:你們看了這幾幅圖,知道發生什么事情了嗎?
幼兒相互討論后回答,教師不作任何評價。
2、幼兒傾聽錄音機播放《窗外的垃圾》。
師:剛才我們聽到的這個小故事叫什么名字?跟剛剛看過的圖片內容相像嗎?
3、出示活動圖片一,引導幼兒觀察指導講述。
師:“圖片上有什么?”“一共住著幾個小動物?”“他們分別住在幾層樓?”
引導幼兒連貫講述圖一 。
4、出示活動圖片二,引導幼兒觀察指導講述。
師:“什么升起來了?”“小動物們在干什么?”“草地上怎么樣了?”“你認為他們這樣做怎么樣?”“你們有垃圾會怎么樣做?”(滲透情感教育)
引導幼兒連貫講述圖二。
5、出示活動圖片三,引導幼兒觀察指導講述。
師:“馬路上的垃圾會怎么樣?”“為什么垃圾會發出臭味?”“你是從哪里看出垃圾發出臭味的?“小狗、小貓、小猴聞到臭味會怎么樣?”“小兔子聞到臭味怎么樣?”“它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呢?”
引導幼兒連貫講述圖三。
6、出示圖四,引導幼兒觀察指導講述。
師:“小貓、小狗、小猴看到小兔在打掃衛生會怎樣想?又會怎樣做呢?”“草地現在變成什么樣了?”“小狗、小貓、小猴知道錯了,會說什么?” (滲透情感教育)
引導幼兒連貫講述圖四 。
7、完整講述故事 。
(1) 分小組講述 。
(2) 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完整講述。
(三)結束部分
進行環保教育,組織幼兒到園內掃垃圾。
師:小朋友,我們幼兒園的場地周圍也有垃圾了,我們一起拿著掃帚去掃干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