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動物合唱團》教案(精選2篇)
《快樂的動物合唱團》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熟悉故事,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
2.觀察畫面,能大膽想象并嘗試講述故事情節(jié)。
3.能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表達自己對快樂的理解
活動準備:教學課件、圖片
活動重點:能大膽想象并講述故事情節(jié)
活動難點:故事中人物的心情變化
活動和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耿老師問你們一個問題“孩子們,你們孤獨過嗎,你什么時候會感到孤獨”
小朋友:“一個人睡覺的時候;媽媽出去買菜,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沒有家人、朋友陪伴的時候”
老師總結(jié):當我們小朋友獨自一個人,沒有人陪伴的時候,我們會感到孤獨。
二、觀察圖片,大膽想象并講述故事
1.圖一
老師:對啊,今天就有一頭孤獨的驢,你們猜它為什么孤獨呢?(沒有人陪伴,沒有朋友)
終于有一天,他忍受不了孤獨,從農(nóng)場里跑了出來,它決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去尋找快樂。
2.老師:驢從農(nóng)場里跑出來后會遇到了哪些小動物呢,它們之間會發(fā)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3.圖二
老師:看,它遇到了誰?(小貓)
小貓怎么啦?她遇到了什么傷心的事情啊?(小貓哭了,可能迷路了或者找不到媽媽等等)
它們又遇到了誰?它開心嗎?猜猜看,它怎么不開心了?(沒有朋友、沒有人陪它玩,被主人拋棄了)小狗原來有一個很快樂的家,但是主人不喜歡它了,不要它了,把它拋棄了
拋棄是什么意思?拋棄就是主人把他丟掉,不要它了,所以它很傷心。
驢對它們說了一句神奇的話,大家都變開心了。你們覺得這句神奇的話是什么呢?
“走吧,讓我們一起去尋找快樂!”
看,這幾只小動物是怎么走的啊?一個一個疊起來了,這有一個好聽的詞,叫疊羅漢。你見過疊羅漢的游戲嗎?怎么玩的??老師有幾張疊羅漢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
(小狗、小貓疊著走)
4.圖三
老師:它們又遇到了一只大公雞。
大公雞怎么了,它為什么會哭?
小毛驢它們會對大公雞說什么?(走吧,讓我們一起去尋找快樂!)
5.天黑了,小動物們怎么辦呢?
它們繼續(xù)向前走,找到了一個小木屋,在小木屋里唱起了快樂的歌。他們組成了一個快樂的動物合唱團,它們的孤獨、悲傷通通不見了,變得非常開心、非常快樂。
你們知道什么是合唱團嗎?合唱團就是許多人站成一排排的,大家一起唱,像一個人在唱歌似的。
我們一起來扮演小動物,組成這些快樂的合唱團,一起來演唱。
6.圖四
看,它們快樂的歌聲把誰給吸引過來了(大灰狼)
狼來了,會怎么樣呢?(把小動物吃掉)
但是,事情并不是這樣的,看。。。。。。
7.圖五
歌聲太美妙了,大野狼陶醉在歌聲中,聽著聽著都睡著了
狼怎么會睡著了?(歌聲太好聽了,催眠了)
小動物們看到睡著的狼,嚇了一跳,把狼趕走了嗎?
它們會對狼說什么(走吧,讓我們一起去尋找快樂)
于是,狼加入了這支快樂的動物合唱團,到處演唱,把快樂帶給大家。
請大家給這個故事去一個好聽的名字吧!(快樂的動物合唱團)
三、完整講述故事
.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把故事完整講一遍
故事中,我們小朋友最喜歡哪一幅圖片的,來找一找,說一說。
看到疊羅漢,有什么感覺。(會很開心,很搞笑)
幼兒操作疊小動物。
四、情感激發(fā),理解快樂的意義。
在故事中,驢說了一句神奇的話,就是“走吧,讓我們一起去尋找快樂吧”,它還用一個游戲悄悄的讓小動物變得開心起來,這就是疊羅漢。
疊羅漢現(xiàn)在我們的雜技活動中,為我們帶來了快樂。現(xiàn)在老師就讓我們小朋友上來疊一疊。小動物們用歌聲讓自己變得開心起來,那你們不開心的時候,會怎樣讓自己變得開心起來呢?(幼兒討論)
教師總結(jié):我們的心情也會影響到周圍的人,心情不好,周圍的人也不會快樂,心情好的時候,爸爸媽媽,老師,朋友也會跟著快樂起來的,讓我們每天都開心、快樂起來。
讓我們來傳遞快樂,把我們的快樂帶給別人。現(xiàn)在請我們大家伸出我們的雙手,給周圍的人一個大大的擁抱吧!(使幼兒感受到快樂,將故事中的快樂傳遞出來)
最后,請小朋友露出我們甜甜的微笑,把我們的快樂傳給所有的客人老師們!
《快樂的動物合唱團》教案 篇2
昨天我園進行了教研活動沙龍,課題是大班的語言活動《快樂的動物合唱團》,由我園青年教師耿玲玲老師執(zhí)教,小耿老師教態(tài)親切,活動過程清新,有條不紊的將活動進行的井然有序。活動的優(yōu)點就不多加評論了,針對本次活動我有一些個人的見解和思考,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活動的目標制定對于大班的孩子來說稍稍簡單了點,本身故事內(nèi)容就很好理解,要想上好一個活動,就要求執(zhí)教者對活動的重點和難點的度把握的非常正確和到位,而本次活動我認為耿老師的重點把握的很好,但是難點把握的方向不是很正確,我認為應該是孩子對快樂的理解以及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這樣才能體現(xiàn)本次語言活動的難點。那么本次活動給我的感覺就是孩子們也理解了故事內(nèi)容,但是對快樂的理解趨于膚淺,孩子們的回答也很單一,這就要反思教師自身對孩子的引導和思維的拓展。我發(fā)現(xiàn)在活動中耿老師的一些提問是無效的,例如“你們有沒有孤獨過?”這樣的提問就局限了孩子的思維,如果這樣問“孩子們,你們孤獨過嗎?什么時候覺得孤獨的?”這樣的提問孩子們就會有很多的想象,而不是被老師牽著鼻子走,而且耿老師的一些提問都是點到為止,沒有深入的挖掘和探討,可能更多的是怕孩子的思維達不到,回答不出來,其實不然,為什么我們的孩子語言不夠豐富,詞匯量達不到,過不在孩子,而是老師的引導不夠,提供給孩子的空間太少。孩子們表達的機會太少,說的重一點,孩子的語言天賦也許就在我們的害怕中給扼殺了。
都說活動中有效的提問是決定活動成敗的重要因素,其實在任何一個活動中有效的提問僅僅是其一,而教育資源的有效運用才是關鍵,什么是教育資源,例如教師教材的提供,圖片的使用,教具是否充足,還有就是教師前期的知識準備和經(jīng)驗,這些都是活動中必不可少的教育資源,在這個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出老師對活動的預設準備不是很充分,對于孩子的回答沒有做到積極的回應,例如,有個孩子說“大灰狼午睡了”,其實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但是老師錯過了,老師的反應是沒有理睬和糾正,故事的背景是已經(jīng)天黑了,大灰狼被歌聲陶醉的睡著了,往往錯誤的回答反而能挖掘出更多的東西,如果這個時候老師說“大灰狼是午睡了嗎?這時候天怎么樣啊?小動物們是什么表情?他們心里會有什么想法?那么大灰狼最后怎么樣了呢?”這個錯誤的回答可以引出這么多的問題,讓孩子們完整的觀察了這幅圖,又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圖片的內(nèi)容,從而達到了活動的重點。
沙龍上,老師們各抒己見,可以看出老師們在一次次的教研活動中都得到了很高的提升,這是我們一線教師最需要的理論與實踐學習的機會。對于本次活動,我就談一些自己的看法,不是很成熟,還有待于不斷的學習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