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小水滴旅行(精選2篇)
大班語言:小水滴旅行 篇1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小水滴旅行 目標:
1、通過故事欣賞,了解水的三態(tài)變化。
2、喜愛文學作品,并能用語言或繪畫的形式來表現(xiàn)。 準備:
電腦動畫《小水滴旅行記》、畫筆、供幼兒繪畫的空白圖卡若干。 過程:
一、討論話題,引出活動內(nèi)容。
小朋友,你們喜歡旅行嗎?除了人喜歡旅行,還有其他的東西也喜歡旅行嗎?今天,陳老師帶你們一起來看看小水滴是怎么旅行的? 二、分段欣賞動畫《小水滴旅行記》
1、第一段:小水滴怎樣才能和大雁姐姐去旅行呢?
誰可以幫助小水滴飛上天?
下面,我們看看是誰幫助小水滴旅行的?
2、第二段:是誰幫助小水滴旅行的?
太陽公公是怎樣幫助小水滴的?小水滴變成什么了?
小水滴變成水蒸汽,又到哪兒旅行了?
3、第三段:水蒸汽飛呀飛呀,變冷以后,三個一伙,五個一群,這時候它們變成什么了?
你們看,下面又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4、第四段: 這次,它變成什么?為什么會變成小雪花?
小水滴想家了,你們說說誰幫助小水滴回家呢?
5、總結(jié):小水滴從大海出發(fā)去旅行,經(jīng)過許多有趣的事情,又回到了大海。
三、完整欣賞動畫《小水滴旅行記》
1、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水滴是怎么旅行的?
2、師生共同總結(jié):小水滴在旅行的過程中變成水蒸汽,又從水蒸汽變成白云,白云變成小雨、雪花,最后變成小水滴回到大海。
四、操作活動
1、引導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故事內(nèi)容。
2、幼兒互相欣賞、自由講述。
大班語言:小水滴旅行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nèi)容,了解故事中小水滴旅行的原因及過程。
2、對小水滴的變化過程產(chǎn)生探究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yīng)答能力。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紙、畫筆、《小水滴旅行記》教學掛圖、教師教學資源。
活動過程
1、提出旅行的問題,引出故事。
提問:你們喜歡旅行嗎?如果小水滴想去天上旅行,怎么去呢?
2、利用教學掛圖或教師教學資源講述故事,幫助幼兒了解小水滴旅行的原因及過程。
聽故事后提問:太陽照著小水滴,小水滴覺得怎么樣?他們的身體怎么樣了?他們變成什么了?
在很高的地方,小水滴覺得很冷,他們怎么樣了?又變成了什么?
很多小水滴在天上飄來飄去,變成了什么?
幾個小水滴抱成一團變成了什么?
3、游戲:小水滴去旅行。進一步感受小水滴旅行的過程。
教師告訴幼兒,地上的長條曲線就是小水滴的家——小河。請幼兒扮演小水滴跳進小河里。
教師邊講故事,幼兒邊念:“我是一滴小水滴,邀請?zhí)杹韼兔Γ盏脺喩砼笱螅炜鞄业教焐稀!庇變簩⒆约合胂蟪尚∷危鶕?jù)教師講述的故事順序表演小水滴旅行的過程,教師注意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出小水滴旅行發(fā)生變化時的狀態(tài)。
4、啟發(fā)幼兒用自己的方式畫出小水滴的旅行路線。
活動延伸:
1、可以請幼兒活動后觀看幼兒學習資源4第32~33頁,鞏固對小水滴旅行過程的認識。
2、可以引導幼兒在科學區(qū)玩“抓住小水滴”的游戲。
活動反思:
一堂課下來,我覺得整堂課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互動,互動是活動順利開展的動力,幼兒之間的互動是有感情的交流,也有經(jīng)驗的分享,更有不同觀念的碰撞與提升。我們大班的孩子都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們都希望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被他人所接受。我發(fā)現(xiàn)孩子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性較少,我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性也不多。如果我能在講故事中多多關(guān)注每個孩子的表現(xiàn),并把游戲參與故事中,多與他們建立互動的空間,并對他們的表現(xiàn)給予及時的反饋與鼓勵在提問中,多引發(fā)孩子進深層次的探討與思考,孩子的積極性可能會更高,整節(jié)課上下來效果也會更好。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應(yīng)善于引導孩子,善于抓住孩子的心理,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動,那么孩子才會學得更起勁,知識掌握的也會更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