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洗澡》(精選14篇)
大班語言《洗澡》 篇1
一、教材及學情簡析
1.教材根據童話作品《洗澡》進行延伸教學,原作品的特點是韻律感強,意境優美,語言充滿童趣。這一特點符合新《綱要》精神“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強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幼兒根據原作品中桶里的人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累加漸變和木桶的變化,并根據其有韻律的節奏進行故事仿編,想象猜測故事變化,并在此過程中豐富相應詞匯。
2.為了使活動有利于幼兒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自己嘗試建立新的故事情節,活動中始終引導幼兒自己觀察圖片、猜測、想象、討論,并逐步進行新故事的仿編。
3.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先讓幼兒主動回憶原作品,從中找出原作品的情節及結構。同是引導在此有節奏的語言結構和充滿童趣的情節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仿編。
4.活動重點:在感知理解童話作品中有節奏的語言結構和充滿童趣的情節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仿編活動,并能根據動物的典型特征用完整、連貫的語言大膽表述。
設計意圖
活動目標:
1.在感知理解童話作品中有節奏的語言結構和充滿童趣的故事情節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仿編活動。
2.能根據動物的典型特征用完整連貫的語言大膽表述,豐富相應的詞匯:搖頭擺尾,穩當當
3.進一步理解體驗小動物們快樂、友愛的情感,萌發仿編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喜悅。
能力培養
情感體驗
活動準備:
原故事圖片、新木桶及動物圖片、音樂、已有故事經驗、快板
活動過程:
一、根據已有經驗回憶故事內容,并重新體驗故事的結構
1.t:前幾天周老師給小朋友說了個《洗澡》的故事,還記得故事說了件什么事情嗎?
t:木桶為什么會散架呢?小動物們都一個比一個怎么樣呢?
2.運用快板進行有節奏的復述故事,引發幼兒興趣,體驗故事的節奏感。
● 激發幼兒對已有經驗的回憶和再感受。
1.通過提問:“故事說了件什么事情”
2.快板伴奏,體驗故事的節奏感
二、自由想象討論
t:木桶壞了,沒有木桶洗澡了,如果你是小青蛙,你會怎么辦呢?
三、出示新浴桶圖片
t:小青蛙換了新木桶,這次的木桶和之前的有什么不一樣呢?
四、出示動物圖片,運用原有故事經驗,模仿原故事結構進行仿編
1.又來了一些小動物想去洗澡,你覺得誰先進去洗比較好呢?(根據原作品中由小到大進入木桶的情節結構)
2.t:小黃鴨想進木桶洗澡,它是怎么去的呢,又說了什么?
小花貓又是怎么去洗澡的,說了什么?
3.t:大狗熊也想進木桶洗澡,可它長的太大了,如果進去木桶可能又會散架,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五、完整講述仿編后的故事。
●呈現“本活動的新知識”信息,學習新經驗
1.猜測故事發展情節
2.提供原有信息
3.教師講故事
●闡明新舊知識的關系,促進理解
模仿原故事結構進行仿編
六、將新舊故事進行串聯
七、師幼共同放松表演“洗澡”
t:看到小動物們洗的這么開心我們也來洗洗吧~
● 遷移新經驗
串聯故事
大班語言《洗澡》 篇2
活動目標:
1、 根據動物角色的特點,了解故事內容
2、 能以表演游戲形式,表現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進場音樂:小松鼠進行曲
符合故事情節的ppt
音樂《我愛洗澡》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 出示背景音樂,進入場地
師:今天老師帶你們去冬游,準備好了嗎?出發啦!
哇,越過高山。 咦,小心前面有山洞,彎彎腰,好了,山洞過去了。喔,跨過小溪。小朋友們加油嘍! 目的地終于到了,好累呀!坐下休息一會兒,老師累的滿頭大汗,真想好好洗個澡。
二:學習了解故事
1、 出示ppt 1,了解故事第一段
師:聽,這不是洗澡歌嘛!是誰在洗澡呀?
幼:青蛙。
師:原來是青蛙呀!你們覺得青蛙洗的開心嗎?你們怎么知道的?
幼:他在吹口哨
師:看到小青蛙洗澡洗的這么開心,別的小動物也羨慕了。你們看,這時候誰也來了?
2、 出示ppt 2
幼:小花狗。
師:小花狗走過來了,你們猜他會說些什么呀?(幼兒大膽猜想)
故事第二段:小花狗走過來說:我也進去洗個澡。
3、出示ppt 3
師:小花狗和小青蛙洗的正歡時,小胖豬也來了。小胖豬會說些什么呢?(幼兒大膽猜想)
故事第三段:小胖豬走過來說:我也進去洗個澡。
師:然后,青蛙和小胖豬、小花狗一起在木桶里開開心心的洗澡。洗一洗呀,擦一擦,大家洗洗擦擦擦。這時候又來了一個愛洗澡的大塊頭動物。
4、出示ppt 4
“大河馬”,大河馬也喜歡洗澡,他也到木桶里去洗澡。你們想一想會發生什么事情呢?(幼兒展開想象)
5、出示ppt 5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到底發生了什么事?
講述故事第四段:大河馬走過來,也進去洗澡。河馬擠進半只腳,木桶散了架。哇,洗澡的事泡湯了!這下可怎么辦?我們來幫他們想想辦法?
(幼兒展開想象)
6、出示ppt 6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動物們到底想了什么好辦法?
講述故事第五段:小青蛙帶著朋友跑到小河里,碧綠的水,藍藍的天。大河馬變成一只船。大家一會兒洗澡一會兒乘船,玩得真快活。
三、完整講述故事
現在我們完整的把洗澡的故事再來講一次。
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四、根據故事內容情景表演
1、介紹游戲規則
師:小動物們這下可舒服了,老師看到有些小朋友剛剛來冬游的路上累得滿頭大汗,也想來洗一洗是嗎?現在我請三位小朋友來當木桶。誰想來做小動物?剩下的小朋友自由選擇做小花,大樹和石頭。
(1):教師旁白,教師講到“木桶散了架”之處,扮演木桶的幼兒松開手,回到座位。念兒歌。
五:結束部分
1、看這些小朋友洗得這么歡你們羨慕嗎?
剛剛老師趁著小朋友在洗澡的時候呀,老師也給你們找了一處“泡溫泉”的好地方。你們想去嗎?幼:想。
師:喏、這里這么大一處地方可以泡溫泉,你們自己去找地方坐下來享受享受!(洗澡歌)
六、小結
洗干凈了嗎?那我們就回家吧!告訴爸爸媽媽你們找到得好地方。
大班語言《洗澡》 篇3
活動的目標是:
1、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的角色語言。
2、豐富詞匯:看一看瞧一瞧、探探頭探探腦、重手重腳、散了架、泡湯
3、教育幼兒與同伴友好相處,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知道大家在一起很快樂。
教學設計理念
這節課的教法設計是這樣的:
1、以桌面教具創設情境,引發幼兒學習興趣。
2、以直觀形象的桌面教具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3、以模仿故事中小動物的動作,學習角色對話的方式幫助幼兒學習詞匯和優美語句。
活動過程設計
1、開火車去做客導入,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感興趣的內容,我們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活動一開始,我就以開火車去小青蛙家做客導入,為后面的講述作鋪墊,并且設疑——發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引發孩子聽故事的興趣。
2、完整地聽老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讓幼兒聽得清楚,以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
3、結合教具欣賞故事,并通過循序漸進地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讓幼兒參與講述,大膽地學習角色語言及動作,學習詞匯,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這是解決活動重點,突出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
4、結合圖片給故事排序,進一步鞏固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并培養了幼兒對故事發生的順序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
5、結合排好序的圖片,完整欣賞故事,讓幼兒進一步感受故事中語句的優美,初步培養幼兒閱讀的興趣和閱讀的技能。
6、延伸活動:讓幼兒在音樂聲中快樂地跳舞,既讓幼兒進一步懂得了大家在一起很快樂的道理,又做到了動靜交替,活躍了氣氛,讓孩子學中玩,玩中學,符合新綱要提出的寓教于樂。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說角色語言。
2、鼓勵幼兒與同伴友好相處,知道大家在一起真快樂。
3、豐富詞匯:看一看瞧一瞧、探探頭探探腦、重手重腳、散了架、泡湯
活動準備:桌面教具:布置桌面森林小屋場景,桌面教具木桶、青蛙、小狗、小胖豬、河馬,每段故事圖片各一幅,青蛙木偶一個,音樂,故事多媒體動畫。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學習詞匯和優美句子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引出主題,激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你們一起開著火車去森林里的小青蛙家做客吧!青蛙每天都要在大木桶里洗澡,有一天,青蛙洗澡時發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二)基本部分:
1、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
提問:
①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②故事里有誰?
2、結合桌面教具,分段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學習詞匯和優美句子
小青蛙洗澡時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我們再來聽聽。
提問:
①小青蛙在做什么?
②青蛙洗澡時,誰來了?豐富詞:看一看,瞧一瞧
③小花狗是怎么說的?學習句子:哈,我要進去洗個澡。
④又有誰來了?豐富詞:探探頭、探探腦
⑤小胖豬是怎么說的?學習句子:哈!我也要去洗個澡。
⑥最后是誰來了?豐富詞:重手重腳
⑦胖河馬是怎么說的?學習句子:嗬!我當然也要洗個澡。
⑧胖河馬一進去,結果怎么樣了呢?豐富詞:散了架、泡湯
⑨木桶為什么會散架?小青蛙和它的朋友們是怎么洗澡呢?
3、給故事圖片排序,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老師這里有幾幅圖,本來打算把這個故事編成圖書送給小朋友們,可是不小心把這些畫的順序打亂了,請小朋友們幫忙把它們排好。
4、結合排好序的圖片,完整欣賞故事,進一步感受故事的優美。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們,雖然小動物的木桶壞了,但是他們在一起還是很開心,很快樂,我們也要像他們一樣,在一起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快快樂樂在一起!讓我們大家在一起快樂地跳舞吧。
大班語言《洗澡》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水果要洗干凈后在吃。
2、指導幼兒掌握正確的洗水果方法。
3、激發幼兒感受自己動手勞動所帶的成就感。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洗水果的方法
教學難點:洗水果的操作過程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各種水果
2、裝有水果的“神秘帶”
3、小盆或小桶若干
4、幼兒提前把衣服袖子挽起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教師事先將水果放入布袋中。并通過問題引出水果話題。
二、展開部分
1、教師出示裝有水果的“神秘袋”。
2、教師出示神秘袋。
3、教師組織摸水果活動。
4、教師提問小朋友“說一說,你摸到的是什么水果?”
5、教師依次讓幼兒摸“神秘袋”里的水果,并說出水果的名稱。
6、教師以問題“小朋友老師想吃一個水果,但是這個水果身上臟臟的,怎么辦呢?(教師啟發幼兒,說出給水果洗澡)。
7、教師拿出盆子,與幼兒一起去接水洗水果。
(三)結束部分
1、教師鼓勵幼兒:看一看,誰的水果洗的最干凈?
2、教師與幼兒一起品嘗洗干凈的水果。
3、教師引導幼兒在家也要幫爸爸媽媽把水果洗干凈再吃。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幼兒一直是主動參與的角色能夠被理解、尊重、接納,有自由動手發揮的空間。能夠通過與環境、同伴、教師的互動并在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反面得到自主的發展,教師了解幼兒的經驗的水平、學習特點和個性特征。能把握教育內容的核心價值及其發展線索,能以自己最小的支持及教學技能促進幼兒最大限度的發展。
在活動中師幼互動默契,教師也能依幼兒的需要調整教學。在這節課中教師的優勢是調動孩子想要動手的興趣,并適時發現掌握孩子的問題。如果這節課要重新上,我會將結束部分改為和孩子動手一起做好吃的水果沙拉。
大班語言《洗澡》 篇5
設計意圖
隨著天氣越來越熱,洗澡成為孩子們每天必須做的事,洗澡也是孩子最能玩到水的生活活動;它符合幼兒的興趣與需要,來源于幼兒的現實生活;通過此活動可以讓幼兒快樂地體驗洗澡的過程,有助于發展幼兒生活經驗,學會如何洗澡,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重難點
洗澡的方法。
活動準備
小豬手偶、音樂《我們愛洗澡》、洗澡用品若干。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使幼兒知道愛洗澡、講衛生的重要性。
2、根據生活經驗的回顧,認識、了解洗澡用品的名稱及作用,知道洗澡的方法。
3、幫助幼兒了解身體結構,對以后的成長會具有一定的幫助。
4、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為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小豬手偶,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今天寶寶班來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它是呀?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你們喜歡它嗎?想不想和它一起做游戲?
引導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2、師:為什么不想和它做游戲?小豬可想和寶寶班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戲了,這可怎么辦呢?小豬需要做什么呢?
引導幼兒知道小豬太臟了,小朋友不想和它一起玩。小豬需要洗澡。
二、了解洗澡
①師:你會洗澡嗎?洗澡的時候都需要準備什么?
②出示魔術盒,引導幼兒認識多種洗澡用品。
師:老師這里有一個魔術盒,小朋友猜猜里面藏的什?
請幼兒伸出食指一起說:變變變師小結:哇,變出了這么多好東西!這些洗澡用品可以使我們變得干凈、舒服。
③師:為什么要準備沐浴露?
引導幼兒知道用沐浴露滑滑的、保護皮膚,用過后香香的。
④師:我們為什么要洗澡?
師小結:現在天氣熱了,我們活動后會出汗,黏黏的,皮膚上會有污垢,污垢容易產生細菌,對皮膚不好,也會生病。所以洗澡可以讓我們變得很干凈,而且香噴噴的。
三、洗澡的方法
1、洗澡前我們應該先做什么?(準備好洗澡用品、脫衣服)
2、師:你在家媽媽是怎樣給你洗澡的?
請幼兒兩兩結合,輪換扮媽媽為同伴洗澡,做動作演示。
師小結洗澡的大流程:先洗頭,洗身上,再洗胳膊、腿,最后是小腳,洗完后用毛巾擦干凈。
3、師示范洗澡的方法和動作擠點洗發露抹頭上,抓啊抓,再用清水沖干凈,再來擠點沐浴露,抹身上,先搓搓背,再搓身體,再搓搓小胳膊,再搓搓腿,再用清水從頭到腳沖干凈,再用毛巾把水擦干凈,洗澡洗好啦!
4、師帶領幼兒一起做動作學習洗澡的方法。
四、體驗活動播放音樂,幼兒和教師一起跟著音樂感受洗澡的快樂。
師:夏天到了,天氣很熱,小朋友身上都會黏黏的,不舒服,你們想不想和老師一起跟著音樂來洗澡!
五、活動小結
師:洗澡的時候會有很多泡泡,滑滑的、光光的,用手指輕輕一戳,就會破了,真有意思,洗完澡以后身上還會香香的呢,可以舒服的睡個好覺!小朋友要做一個愛洗澡、講衛生的好寶寶!
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體驗洗澡的快樂
健康活動《我們愛洗澡》課后反思
一、教材玩水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游戲,隨著天氣越來越熱,洗澡成為孩子們每天必須做的事,洗澡也是孩子最能玩到水的生活活動;它符合幼兒的興趣與需要,來源于幼兒的現實生活。
二、目標的達成本次活動主要圍繞"我愛洗澡"為主線,整堂課都是貫穿愿意洗澡的積極情緒為始終,引導幼兒通過集體活動來感受集體洗澡的快樂,在教學中采用各種形式,做到動、靜結合,盡可能的關注到群體。在整個過程中,孩子們興趣都很濃。第一環節,我創設了一個故事的情景,讓孩子們討論小豬需要做什么,以達到目標1:讓孩子知道愛洗澡、講衛生的重要性。第二個環節是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了解洗澡用品名稱及作用,知道洗澡的方法。最后隨《我愛洗澡》的音樂,使幼兒跟著音樂感受洗澡的快樂。三、重難點的突破本節課我的重難點是:洗澡的方法。在學習洗澡的方法環節,我主要是先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大膽討論、模仿洗澡的動作;老師再結合幼兒表現的動作正確示范洗澡的方法;最后是師幼共同學習模仿洗澡的方法、流程。在一環節中,幼兒一直是跟著老師的思路走的,幼兒與幼兒之間沒有很好的互動,所表現出的課堂氣氛也不是很活躍。
三、幼兒的反思小班幼兒雖然有洗澡的生活經驗,但孩子沒有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通過活動,加強幼兒的衛生行為意識。整個活動,孩子們興趣比較濃,但由于老師說的太多,也沒有很好地激發、引導孩子,以至于有個別孩子缺乏課堂興趣。如:在認識洗澡用品環節,幼兒對老師出示的洗澡用品沒有驚喜之情,更多的感覺是司空見慣。教師應變換更為神秘、新穎的方式以吸引幼兒。在最后音樂活動中,幼兒處于跟著老師做操的狀態,沒有更好地表現對洗澡的興趣。教師因與幼兒一起探索、模仿,融入幼兒當中,真正起到師幼共同學習。
四、不足之處
1、教師在活動中,瑣碎的語言比較多,如:對不對,是不是等,這樣的話語很難使孩子在語言的發展方面得到一個鍛煉,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盡量減少瑣碎的語言,語句應該干脆利落點,孩子的印象也會比較清晰。
2、在最后一個環節中,要求幼兒一起來洗澡,教師的指示不夠清晰,不能僅僅是帶操的形式,孩子在這方面沒有更好的得到肢體語言的發展,教師沒有嚴格要求孩子領會動作的要領,沒有培養孩子在技能方面的提煉,喪失了動作的協調性,如果在活動中,教師主要到了這方面的意識,逐步規范孩子的動作,我相信,音樂活動的目標達成就會更加明顯。
教學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節課預設的教育教學目標,幼兒對老師的提問積極響應,與老師的互動很好。老師的有些引導還不夠到位,要多讓幼兒表達,以后上課要多注意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小百科:洗澡,能清除汗垢油污、消除疲勞、舒筋活血、改善睡眠、提高皮膚新陳代謝功能和抗病力。而且通過溫水的浸泡,能夠治療某些疾病。熱水澡水溫不宜太高,一般以35~40℃的溫水為宜。
大班語言《洗澡》 篇6
【活動目標】
1、跟著音樂有節奏地扭動肢體,感受洗澡的快樂。
2、逐步積累幼兒洗澡的經驗,培養幼兒講衛生、勤洗澡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洗澡》PPT、《我愛洗澡》音樂。
2、各色沐浴球人手一個、自制淋噴頭一個、浴巾一個。
活動過程:
1、出示圖一,引導幼兒觀察導入活動。
T:看,誰來了?小熊去干什么呢?你們來猜一猜。小熊手里拿的什么呢?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原來小熊是去洗澡的。看看還會有誰去洗澡呢?
出示圖二,幼兒討論。
2、交流洗澡的方法,積累洗澡的經驗。
(1)T:(出示圖三)洗澡時我們先要干什么呢?(把身上先淋濕了。)出示淋噴頭,做一做淋濕的動作。教師將淋噴頭舉到幼兒的頭頂,說:洗一洗,轉一轉,把我們的身體都淋濕。
T:你們的身體都濕了嗎?接下來要干什么呢?(幼兒討論)
(2)T:洗澡時會用到什么東西呢?結合PPT中圖四,讓幼兒討論回答。
T:洗澡時,要洗了哪兒呢?結合圖五,引導幼兒用語言和動作來表達,并聽音樂來進行表演。
(3)出示圖六,
T:我們身上的泡泡越搓越多,看小動物們都不見了,它們都到哪兒去了呢?你們能幫我來找一找嗎?幼兒找圖中的小動物。
(4)出示圖七,
T:身上那么多泡泡這可怎么辦呢?怎樣才能把泡泡弄掉呢?幼兒討論。再次拿出淋噴頭給寶寶們沖一沖。
(5)出示圖八,
T:身上沖干凈了,接下來要干什么呢?教師用浴巾給寶寶擦一擦。
(6)出示圖九,
T:澡洗好了,我們要干什么呢?幼兒看圖討論。
3、討論:我們為什么要洗澡呢?幼兒討論,教師小結,體驗洗澡的快樂。
T:洗完澡可真舒服呀,讓我們回去美美的睡上一覺吧。
大班語言《洗澡》 篇7
設計意圖:
玩水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游戲,可家長都因為怕孩子的健康,一般較少盡情讓幼兒玩個夠。洗澡是孩子最能玩到水的生活活動,這是孩子生活中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驗、我們在開展體操興趣小組時發現幼兒對洗澡這一動作非常的感興趣、于是設計了這一活動,強調讓幼兒在輕松、愉快、自由的游戲中將生活中的情景反映到體育活動中。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的雙手協調能力及肩部肌肉的柔韌性。
2、在活動中感受體育游戲的快樂。
3、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學會團結、謙讓。
4、學會與同伴協商合作游戲。
活動準備:
1、各色毛巾
2、場地的準備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啞劇的形式引起幼兒的興趣
1、師:小朋友,今天吳老師為小朋友表演一段啞劇。大家一起猜一猜,老師表演的是什么情節?
2、教師表演,突出洗澡中特別明顯的動作。
3、請幼兒回答問題:你看到老師表演的是什么?
(二)學習動作搓背
1、小朋友真棒,你們在家是自己洗澡的嗎?今天我們也來洗洗澡吧,教師按洗澡順序帶領幼兒練習一次、提問:"剛才我們只洗了前面的一部分,背上怎么辦呢?
2、幼兒討論,并用并用肢體語言進行表現,可請其他幼兒跟學。
3、教師示范做用毛巾洗背的動作,幼兒練習
(三)游戲:我愛洗澡
1、學的這么熱了,我們大家去游泳好嗎?我們先游到藍色的游泳池去吧,來把毛巾掛在脖子上,我們出發、哇!終于游到了,我們來用毛巾洗洗背,洗洗澡吧、幼兒練習動作一次。
2、來來看那邊還有個紅色的游泳池,我們游到那邊去看看有什么,看有瓶沐浴液,我們趕快搓肥皂吧,記得背上也要洗啊!
3、紅色的池子里都是泡泡了,我們趕快游到綠色的游泳池去洗干凈吧。
4、寶寶們都洗干凈了嗎,我們也把我們的毛巾洗個澡吧。
(四)整理運動
洗毛巾聽音樂洗毛巾最后把毛巾掛在繩子上,小朋友你們現在都香香的,我們現在回去讓其他的小朋友聞聞吧。在活動中感受體育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各色毛巾
2、場地的準備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啞劇的形式引起幼兒的興趣
1、師:小朋友,今天吳老師為小朋友表演一段啞劇。大家一起猜一猜,老師表演的是什么情節?
2、教師表演,突出洗澡中特別明顯的動作。
3、請幼兒回答問題:你看到老師表演的是什么?
(二)學習動作搓背
1、小朋友真棒,你們在家是自己洗澡的嗎?今天我們也來洗洗澡吧,教師按洗澡順序帶領幼兒練習一次、提問:"剛才我們只洗了前面的一部分,背上怎么辦呢?
2、幼兒討論,并用并用肢體語言進行表現,可請其他幼兒跟學。
3、教師示范做用毛巾洗背的動作,幼兒練習
(三)游戲:我愛洗澡
1、學的這么熱了,我們大家去游泳好嗎?我們先游到藍色的游泳池去吧,來把毛巾掛在脖子上,我們出發、哇!終于游到了,我們來用毛巾洗洗背,洗洗澡吧、幼兒練習動作一次。
2、來來看那邊還有個紅色的游泳池,我們游到那邊去看看有什么,看有瓶沐浴液,我們趕快搓肥皂吧,記得背上也要洗啊!
3、紅色的池子里都是泡泡了,我們趕快游到綠色的游泳池去洗干凈吧。
4、寶寶們都洗干凈了嗎,我們也把我們的毛巾洗個澡吧。
(四)整理運動
洗毛巾聽音樂洗毛巾最后把毛巾掛在繩子上,小朋友你們現在都香香的,我們現在回去讓其他的小朋友聞聞吧。
活動反思:
活動采用了循序漸進的方式,由易到難,讓幼兒充分練習了雙手向各個方向的伸縮。重點部分洗背,鍛煉了幼兒手臂動作的協調性,對幼兒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但幼兒一直很投入,努力想辦法按照老師的方法去做,這充分表明了幼兒對活動的喜愛。
當個別幼兒因缺乏耐心不想再洗時,教師適時的以同伴的身份幫助洗,從而再次激發了幼兒的興趣。活動中音樂的渲染,給幼兒營造了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引領幼兒進入活動的情境中。整個活動較好的完成了目標。
大班語言《洗澡》 篇8
【教學目的】
1、知道水果類食物要洗干凈后再吃。
2、學習用正確的方法洗水果。
3、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為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請幼兒從家中帶來各種水果(蘋果、梨、桃子、香蕉等)。
2、布袋、人手一只小盆。
【活動過程】
1、游戲:摸摸是什么?
——將水果放在神秘布袋內,幼兒蒙著眼睛,伸手在袋中摸水果。
——提問:你摸到的是什么?
2、討論:吃水果的好處。
——知道水果水分多,維生素豐富,多吃可以讓我們幼兒長得又白又健康,漂漂亮亮。
3、給水果寶寶洗個澡。
——幼兒觀察水果表面。
——了解水果表面很臟,知道水果洗干凈才能吃。
——教師和幼兒共同洗水果。
——洗的時候要把水果的每個地方都洗到,不要把水濺出來。
【活動建議】
1、可以讓幼兒品嘗洗干凈的水果。
2、與家長聯系,鼓勵幼兒在家也要講衛生,洗水果。
【活動評價】
對洗水果感興趣,愿意動手洗水果。
教學反思
1、通過學習,幼兒了解了不洗吃東西形對人身體的危害,幼兒還掌握了正確的吃東西方法,有利于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收到良好的效果。通過我班教學活動的開展,幼兒的學習興趣性很高。
2.重難點的突破 這個教學活動的重難點的突破使幼兒了解了洗以后吃東西的重要性。
3.本次教學活動基本完成我所預設的教學內容,課堂效果較活躍,幼兒對本次活動也很感興趣。
4.在這節活動中,我的教具準備得很充分, 所以上起來還比較順利,活動目標基本實現,但也存在一些設計上的不足和臨場發揮不佳問題。
大班語言《洗澡》 篇9
一、活動名稱:
小班健康領域活動《小手小手,快洗澡》
二、活動來源:
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要求,小班幼兒能夠在成人提醒下飯前便后洗手,且方法基本正確。在最后的學習中能夠在飯前便后主動洗手,方法正確。但是根據我在幼兒園的觀察,很多幼兒都沒有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即使有的幼兒會洗手,但是洗手的方法不是正確的,所以我專門設計了此次活動,希望可以幫助幼兒養成飯前便后洗手,以及會用正確的方法洗手,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三、活動目標:
(一)學習并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
(二)能夠在飯前便后洗手,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四、活動重點:
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
五、活動難點:
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
六、活動準備:
PPT、圖片
七、活動過程:
(一)手指游戲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五根手指頭》
一根手指頭呀,變變變,變成毛毛蟲呀,爬爬爬。
兩根手指頭呀,變變變,變成小白兔呀,蹦蹦蹦。
三根手指頭呀,變變變,變成小花貓呀,喵喵喵。
四根手指頭呀,變變變,變成小青蛙呀,呱呱呱。
五根手指頭呀,變變變,變成花蝴蝶呀,飛飛飛。
問題:小朋友,我們剛剛玩的手指游戲中那個部位用的最多?
引出手,提問小朋友平時是如何洗手的。
(二)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
1、根據小朋友對平時如何洗手這個問題的回答,教師用使用不正確的方法洗手的圖片進行引導。
2、教師給小朋友示范洗手的正確方法,并且用有趣的方法教給小朋友。
3、根據PPT上的七步洗手方法進行引導,加深印象。
4、請小朋友在集體面前沒有教師帶領下,用正確的洗手方法洗手,練習鞏固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
(三)知道飯前便后洗手。
1、教師引導,問題提問:小朋友現在知道了洗手的正確方法,那什么時候應該洗手呢?
2、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總結,重點強調飯前便后必須洗手。
八、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去之后把正確的洗手方法分享給爸爸媽媽,并且互相監督;在幼兒園小朋友之間互相監督,用正確的方法洗手,做一個會給小手洗澡的、講衛生的小朋友。活動結束。
《小手小手,快洗澡》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實現了幼兒學會并且掌握洗手的正確方法,以及在飯前便后要洗手這兩個活動目標。在活動導入的過程中,用手指游戲,調動了幼兒的興趣,且使幼兒能集中注意力在活動上,活動的設計符合《指南》的要求。但是在此次活動中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沒有考慮到人數,使得活動過程有點亂;而且在活動中,很多幼兒會問很多個問題,沒有想到一些問題的合理、正確解釋;在這幾點上不是很好,不過,在后面的活動中,我會吸取教訓,在經驗的基礎上把以后的活動組織好。
大班語言《洗澡》 篇10
教案前言:
轉眼間天氣越來越熱了,平時玩耍很容易出汗,引起一些細菌,所以我們平時就要常洗澡,將“病毒小子”都洗掉,這樣我們就不會生病了,通過此活動可以讓小朋們學會如何洗澡,養成一個愛講衛生的好孩子!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愛洗澡的情感
2、了解洗澡的一些方法
活動準備:
圖片、音樂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圖片
①這張圖片中的小朋友在干嗎?(洗澡)
②為什么說她在洗澡?(我看到她身邊有香皂……)
小結:原來有的小朋友是從香皂看出她在洗澡,有的小朋友看到沐浴露看出她在洗澡……
③那你們洗澡的時候都要準備些什么?
生:我要準備香皂、沐浴露……
④為什么要準備香皂?為什么要準備沐浴露……
⑤你們覺得洗澡開心嗎?
⑥我們為什么要洗澡啊?
小結:原來可以使我們變得很干凈,而且香噴噴的。
二、游戲部分
①那現在我們也來把自己洗得很干凈的。
②播放音樂
③幼兒跟教師一起跟著音樂動起來
1、洗澡前我們應該先做什么?(脫衣服)
2、我們先洗什么呢?擠點洗發露抹頭上,抓啊抓,再用清水沖干凈,再來擠點沐浴露,抹身上,先搓搓背,再搓身體,再搓搓小胳膊,再搓搓腿,再用清水從頭到腳沖干凈,再用毛巾把水擦干凈,洗澡洗好啦!大家來聞聞自己香不香?
大班語言《洗澡》 篇11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自己嘗試區分泥土,石頭,了解它們的性能用途。
2. 通過嘗試,激發幼兒觀察、了解大自然的興趣。
3. 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石頭、泥土、水箱、小筐、小工具、抹布等。
活動過程:
一、區分泥土和石頭
1. 幼兒嘗試區分泥土和石頭。
師:這是什么?請你們試著把他們分開。
2. 老師巡回指導:了解幼兒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區分?
3. 引導幼兒邊分邊講,鼓勵幼兒講述。
4. 說一說你是怎能么發現這里有泥土和石頭的。
5. 老師歸納小結不同的區分方法。
6. 讓幼兒再嘗試的分找泥土和石頭。
二、 給泥土石頭洗澡
1. 師:給石頭洗澡,看看石頭有什么變化?
2. 試說給石頭洗澡后的結果。
3. 給泥土洗澡,觀察泥土的變化和洗后的結果,引導幼兒將兩種物體作比較,并小結。
三、 做泥團
1. 能不能試著把泥做成團?
2. 引導幼兒嘗試泥干了怎么辦?濕了怎么辦?
3. 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成功地把泥團起來的?
4. 觀察泥土在水里的變化。(變混合)
四、 介紹泥土和石頭用途
1. 請幼兒試說石頭的用處。
2. 老師和幼兒一起小結(造橋、鋪路、假山、石雕、石桌等)。
3. 請幼兒試著說出泥土的用處。
4. 老師和幼兒一起小結(種桿、雕像、陶器、泥房、泥娃娃)。
5. 大家都知道石頭和泥土的本領。等我們長大,我們要讓石頭和泥土為人類做更多的好事。
活動反思: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以幼兒的科學教學為切入點,嘗試了通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也遵循了綱要中的多種原則。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經驗,激發了幼兒活動的興趣。通過提供多種幼兒身邊熟悉的操作材料進行操作、觀察、猜想、思考中體驗、獲取有關的知識經驗。
大班語言《洗澡》 篇12
活動目的:
1、激發幼兒對洗澡的興趣,萌發勤洗澡的欲望。
2、了解自己身體的主要部位,認識洗浴用品,知道洗澡可以讓身體變干凈。
3、學會洗澡,并能使用正確的洗澡方法。
4、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5、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小豬頭飾一個,動畫故事《臟小豬》,生活用品圖片若干
2、蒼蠅、蚊子的叫聲,音樂《我愛洗澡》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扮演小豬出場。
2、播放蒼蠅、蚊子的叫聲,小豬到處拍打蒼蠅、蚊子。
二、幼兒了解故事《臟小豬》內容,知道洗澡可以讓身體變得干干凈凈的。
1、教師播放動畫故事《臟小豬》前半部分,提問: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和小豬交朋友?
2、教師播放動畫故事《臟小豬》后半部分,提問:為什么大家都愿意和小豬交朋友?
3、教師小結:以前的小豬不講衛生,不愛洗澡,身上又臟又臭,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和它交朋友,后來小豬每天都洗澡,身上很干凈,所以大家都愿意和它交朋友了。
三、幼兒了解自己身體的主要部位,認識洗浴用品。
1、提問:我們的身體有哪些部位?引導幼兒了解自己身體的主要部位。
2、教師出示若干生活用品圖片,請幼兒指出哪些物品可以幫助我們的身體變得干干凈凈的?
3、教師小結:洗發水、沐浴液、香皂、毛巾等用品都可以幫助我們讓身體變得干干凈凈的,我們每天都要洗澡。
四、幼兒學習洗澡,掌握洗澡的正確方法。
1、教師邊念兒歌,邊示范給身體各部位進行搓洗。
2、幼兒學習給自己身體各部位進行搓洗,教師巡回指導。
3、播放音樂《我愛洗澡》,師幼一起洗澡。引導幼兒為自己洗,相互幫忙為別人洗。
五、外出找朋友做游戲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雖然有洗澡的生活經驗,但孩子沒有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通過活動,加強幼兒的衛生行為意識。整個活動,孩子們興趣比較濃,但由于老師說的太多,也沒有很好地激發、引導孩子,以至于有個別孩子缺乏課堂興趣。如:在認識洗澡用品環節,幼兒對老師出示的洗澡用品沒有驚喜之情,更多的感覺是司空見慣。教師應變換更為神秘、新穎的方式以吸引幼兒。在最后音樂活動中,幼兒處于跟著老師做操的狀態,沒有更好地表現對洗澡的興趣。教師因與幼兒一起探索、模仿,融入幼兒當中,真正起到師幼共同學習。
幼兒百科:洗澡,能清除汗垢油污、消除疲勞、舒筋活血、改善睡眠、提高皮膚新陳代謝功能和抗病力。而且通過溫水的浸泡,能夠治療某些疾病。熱水澡水溫不宜太高,一般以35~40℃的溫水為宜。
大班語言《洗澡》 篇13
活動目標:
1、在談話和閱讀的過程中懂得愛清潔、講衛生、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2、通過演繹洗澡過程,體驗洗澡的樂趣。
3、看看說說各種洗澡用品,知道洗澡能使人變得干凈舒服。
活動準備:
PPT課件、彩帶、蓮蓬頭、音樂。
活動過程:
一、播放音樂《我愛洗澡》,導入今天的話題。
二、幼兒回憶洗澡過程。
出示PPT課件:
1、了解為什么要洗澡。(不洗澡很臟,身上會有細菌,還會生病等)
2、教育幼兒自己脫衣服,脫下來的衣服要放在一個地方,不亂扔。
繼續出示圖片:
(1)認識常見的洗澡用品。(毛巾、拖鞋、搓澡巾、沐浴露或者香皂、洗發水等)
(2)了解沖水—涂肥皂(沐浴露)—搓澡—沖洗的過程。
PPT課件出示:
教育幼兒洗澡時注意安全,洗澡用品擺放有序。
PPT圖片出示:
教育幼兒擦干水后馬上出,穿好衣服,以免著涼。
三、幼兒模仿洗澡。
1、啟發幼兒用彩線圍成不同形狀的浴缸。
2、幼兒模仿洗澡。
活動總結:
夏天到了天氣會越來越熱,小朋友出了汗要天天洗澡,在家洗澡時,要讓爸爸媽媽幫我們放好水,洗澡時要注意安全,小心別滑倒。
大班語言《洗澡》 篇14
一、活動目標:
1、初步欣賞故事,了解故事名稱及故事情節。
2、在教師帶領下,學習逐頁翻閱幼兒用書,并能根據畫面中動物某部位身體特征,猜測出相應的動物。
二、 活動準備:
1、教學大書、幼兒用書、學習單和教學dvd
2、收集沐浴乳、洗發露、香皂、沐浴球及浴巾等洗浴用品
三、活動過程:
1、出示洗浴用品,引導幼兒觀察了解其用途,引入主題。
師:(1)小朋友,你們看老師帶來了什么?(出示洗浴用品引導幼兒觀察并了解其用途)
(2)今天,老師要講一個故事,名字叫《我愛洗澡》。我們一起聽一聽, 看一看!
2、師邊翻閱大書,邊用清晰而緩慢的語調講述畫面內容,引導幼兒初步感知、欣賞故事情節。
3、師以啟發式的提問,幫助幼兒梳理故事中的角色與主要情節。
師:(1)故事里有誰?它們在干什么?
(2)小動物們洗澡時,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我們再來聽一聽故事!
4、幼兒傾聽第二遍故事,師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小兔子的神態和位置的變化,幫助幼兒理解小兔子最后為什么喜歡洗澡。
(1)師:小兔子一開始喜歡洗澡嗎?
(2)師重點指出每頁中的小兔子,請幼兒說說小兔子在干什么。
(3)師:小兔子最后跑到哪里去了?后來,小兔子為什么喜歡洗澡了?
5、師再次帶領幼兒閱讀大書,進一步感知、理解故事中有趣的洗澡情節。
6、結合故事,引導幼兒說一說洗完澡后是什么感覺。
師:(1)洗完澡,身上的皮膚會變得怎么樣?(好香、好滑)
(2)你們喜歡洗澡嗎?你們洗過澡,身體有什么感覺?(好舒服)
7、引導幼兒嘗試自己翻閱幼兒用書,再說說看藏在泡泡中的動物在哪里,激發幼兒再次閱讀的興趣。
四、延伸活動:
1、在區角中擺放幼兒收集到的洗浴用品,引導幼兒用看、摸、聞等方法了解洗浴用品的名稱、外形及氣味。
2、操作游戲:學習單《洗澡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