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方案《各種各樣的樹》
一、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幼兒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大膽地想像和創造。如在《認識樹》的活動中我們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觀察發現樹的不同,他們興趣很高,提出了很多問題“梧桐樹的葉子大,塔松的葉子像針一樣,很細。”“樹干為什么都是圓的?”“松樹不落葉嗎?”“樹是怎樣長大的,它吃什么?”“大樹會不會說話,它有沒有眼睛、鼻子、嘴?”孩子始終饒有興趣地觀察發現。“一個好的提問比一個好的回答更有價值”,因此,對于幼兒提出的問題及時給予肯定,讓他們感覺自己的發現有價值,這樣更能激起幼兒發現的興趣。啟發幼兒不會的問題可以通過查閱資料,向大人請教等方式解決,這種重其意而不拘其形,重其趣而不求其法的教學模式能使孩子大膽表達自己的愛好、情趣,能讓他們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
二、創設自主探索空間。
兒童一般好動喜歡玩,對世界一切都充滿了新鮮感,好奇感。因此,對幼兒教育的第一步就是玩,玩中求樂,玩中長知識,玩中激發學習主動性。如開展《我與樹交朋友》活動中,幼兒始終沉浸在興奮、探索、激動的情緒中。我適時引導他們對身邊的樹從無意注意過渡到有意注意,引導他們運用語言、圖象對收集到的信息加以整理。活動結束時,每一組的孩子對自己觀察的樹進行討論總結,并自己發明了記錄樹的生長變化的方法,如金字塔記錄法,太陽記錄法,樓梯式記錄法等。雖然這些紀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從表中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種樹的不同的生長變化過程。這是孩子在記錄方法上的一次有意義的嘗試,孩子們的那種興奮、驕傲、欣喜和愉悅是很難用言語來表達的。同時,通過認領樹,與樹交朋友,增強了幼兒的責任心,也激發了他們不斷探索的進取心。
三、創設幼兒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我們的教學方法應把從“教”為主轉化為以“幼兒活動”為主。每個活動都要給幼兒充足的時間去思考,探索,想像。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開展活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教師應該配合并適時引導幼兒主動觀察。如觀察櫻花樹是先開花還是先長葉?園中最高的梧桐樹梢上有那么多小球球,那就是它的芽嗎?為什么松樹冬天不掉葉子等。在引導他們觀察時所提要求力爭做到具體,有針對性和富有啟發性。
活動《給大樹照相》是要幼兒在認識樹了解樹的基礎上學會表征各種樹。孩子們興致勃勃始終處于積極創造的亢奮中,還不時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樹朋友,有的畫了粗粗的樹干上有深深皺紋的“樹爺爺”,有的畫了樹葉一團團的“樹媽媽”,音樂樹,電燈樹等。通過這一表征活動,幼兒對樹的了解更多,更全面了,不僅培養了幼兒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更培養了幼兒用多種方法表征物體的能力。我始終做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為幼兒創設了想做、敢做、愿意做的寬松環境,孩子們的創作熱情十分高漲,從而激發出更加豐富的想像,同時,這種活動確實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讓他們感到“我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