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2019學年第二學期幼兒園大班教學計劃4篇
4、我運用的指導策略是否適當、有效?幼兒學習的興趣、探究的積極性是否得以激發?教師的引導、點撥是否恰到好處?是否能引發幼兒作深層的思索與探究?是否適時提升幼兒的學習策略與學習經驗,并在同伴中分享與交流?
總之,教師不僅自己要明確探索操作的目的,還要通過一定的方式,如讓幼兒通過猜想或假設,始終明確科學學習的主題、內容和任務,不能漫無目標地讓幼兒去操作,或操作沒有明確的任務。讓幼兒探索的要求指向一定要明確,不能太理性化,應該用孩子能接受的形象化的簡潔明了的語言讓幼兒明確探索的內容和探索的任務。
聲明:學前谷-中國嬰第一范文網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文章來源: ;
二、給予幼兒適當、有效的指導
幼兒通過探究獲得科學知識與經驗,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科學的態度,需要教師適當有效的引導。探究活動中強調幼兒的主動性、自述性,并不意味著可以不要教師的指導,幼兒自發的探究往往只是停留在較低水平上,依靠這種探究是無法完成認識和理解周圍世界的任務的。教師對幼兒進行適當、有效的指導是十分必要的,離開了教師的指導,探究活動不可能提升和完善。
幼兒進行探索操作時,教師首先應明確自己的角色是指導者、推動者、信息傳遞者,并針對操作過程中出現的不同情況,把握好時機,適時進行指導、點撥:
1、幼兒的探究活動遠離目標時,教師應適時提醒,讓幼兒明確探索的任務。如請幼兒說說操作的要求是什么,或教師重復一遍操作的要求。
2、當幼兒遇到困難以致探究無法進行時,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認識水平,化抽象為直觀,給予適時、適度的幫助,使其探究活動得以繼續、深化。如提醒幼兒使用輔助材料,或引導幼兒嘗試用其它的辦法解決問題。提供幫助時,教師要給幼兒留一點解決困難、解決問題的空間,過于“及時”,會讓幼兒失卻許多獲得自主發展的良好機會。
3、當部分幼兒較快地完成任務無所事事時,教師應向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想一想,試一試,有沒有不一樣的方法?哪種方法最好?為什么?
4、當幼兒不能用恰當的語言表述自己得出的結論時,教師要提供必要的幫助。如用確切的語言給予幫助,并讓幼兒學說。
5、當幼兒探索的結果出現異同時,或發現幼兒采用不同方法或最佳方法解決問題時,教師要適時提出問題,引發幼兒思考,并提供同伴交流的機會。如組織幼兒互相交流、討論,說說自己的操作程序,討論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結果?比比哪種方法最好?
同時,有效的引導,必須建立在幼兒的興趣與關注點上,這樣才能使有目的的教育與幼兒的興趣點相一致,將探究活動一步步深入,最終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熱情而積極的鼓勵者、支持者,有效而審慎的引導者。
一、大班科學教育活動目標
1、對自然界、科學活動及現代科技等產生興趣和探究欲望,樂于發現問題,積極地思考問題并嘗試自己去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