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視頻教學《圖形娃娃》研討紀要
數學活動與主題活動相結合
陳美玲 (銅陵中心幼兒園 保教主任)
數學活動可以與主題活動及其他教育領域相結合。由于數學與幼兒的生活以及其他教育領域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我們可以結合幼兒的學習特點,在內容和形式上,尋找它們的聯結點,將數學融入以其他領域為核心的主題活動中。如:在中班“親親小瓢蟲”的主題活動中,我們從認識小瓢蟲身上有幾個點入手,引導幼兒感知數量,讓幼兒學習掌握了點數的正確方法,這樣既豐富了數學教育資源,又使主題更深入。
數學活動教育手段的運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讓較為枯燥、死板的數學教學變得和音樂、游戲一樣的有趣,好玩。我們可以借助圖像、動態情境、兒歌問答等教育手段來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加深幼兒對數概念的理解。
林翠珠 (宅山中心園園長)
數學活動與主題內容既要有機結合,又可融為一體,也不要牽強。根據主題創設良好的數學活動環境,提供充足的活動材料,讓幼兒有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與材料進行交互作用,從而獲得大量的數學感受性經驗。
幼兒園數學活動操作材料的投放
陳健娥 (教育局幼教室)
小班幼兒注意的持續性差,任務意識淡薄,但對活動材料和使用工具的動作感興趣。因此,教師的數學活動設計中要考慮投放材料。如《圖形娃娃》的活動,程老師提供給幼兒的圖形比較大,各種圖形有不同種顏色紅、黃、綠、藍。幼兒很自然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的圖形,多樣性的材料,讓幼兒有充分選擇的機會。而且程老師很生動地把每個圖形畫上了眼睛、鼻子,它們又是用圖形畫出來的,這具體直觀的操作材料是集體活動設計應思考的問題。
小班數學活動情境化、游戲化
何藝輝 (前何中心園園長)
幼兒數概念的形成不是通過一兩次的操作而獲得的,而是幼兒通過學習實踐積累若干經驗,或通過交流討論,或是教師的歸納提煉才能逐漸明晰的。如《圖形娃娃》程老師采用的活動形式靈活多樣,能通過4次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對圖形建立了概念。教師在游戲中提供三種圖形,讓幼兒選擇喜歡的圖形掛于胸前,借以了解幼兒對圖形的感知情況。其次,創設機會給幼兒表達表現,呈現幼兒的現實水平。
沈麗卿 (康美中心園園長)
小班數學教學活動設計應體現的情境化、游戲化,它是指教師通過創設一定的教育情境,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愿望。今天視頻觀摩小班《圖形娃娃》,老師創設了〈找朋友〉這一游戲情境,在游戲中,圖形寶寶找相同圖形的朋友,找顏色一樣的圖形朋友,幼兒在游戲中不僅知道了各種圖形,而且在反復自由探索和親身體驗中形成圖形概念。能讓兒童在輕松自然的氣氛下學到數學,也讓其喜歡數學。
董亞莉(原教育局初教股幼教)
省編《教師用書》的數學教育活動以素材點的形式呈現,它是讓教師開展數學教育活動的指導與提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教案。在設計集體活動時,老師必須寫出詳細的教案,具體到每一個提問,語言表達從多方面進行精心設計。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能引起幼兒的思考,設計的問題情境要與目標相匹配。
其次,教學各環節層次要清晰,如程老師的小班活動《圖形娃娃》各環節一環扣環,(1)找自己喜歡的圖形。(2)認識圖形。(3)找朋友游戲-----找圖形。做到每個環節設計有目的,在完成各環節時教師注意有個小結,它可以給幼兒經驗知識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