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制度
二、檢內容:一摸,幼兒有無發熱現象,可疑者測量體溫。二看,一般情況下,觀察幼兒精神狀態、面色等,傳染病的早期表現,咽部、皮膚有無皮疹等)。三問,個別幼兒飲食、睡眠、大小便情況。四查,有無攜帶不安全的物品,發現問題迅速處理。
三、健醫生每日上午、下午巡視各班級,向班上老師、保育員了解幼兒的健康情況,如有可疑或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
四、班內的保教人員應全日注意觀察幼兒的精神、飲食、睡眠、大小便等情況,對有病體弱的幼兒加強生活護理,發現異常情況立即與保健醫生聯系,做好全日觀察記錄。
疾病缺陷跟蹤矯正制度
一、了解幼兒心理健康情況,對有不良習慣及心理障礙的幼兒,組織班上的教師商討矯正辦法,并定期進行監測。
二、矯正辦法要及時與家長溝通,并取得家長同意。
體弱幼兒管理制度
一、對新入園貧血的幼兒與家長聯系,采取藥物治療和食物療法。
二、了解患兒的發病原因,家園配合加強護理。
三、通過對體弱兒患病情況的了解,重點加強對體弱兒的治療及特別照顧,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四、對每個營養不良的幼兒的病因進行分析,并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法,三個月測身高、體重一次,并把情況通知家長。要配合醫院治療,直至該兒童營養不良得到完全糾正為止。
五、保健人員對體弱兒生活、保健、營養、護理及治療等要全面關心負責,給予必要的照顧。
六、加強晨間檢查及全日觀察,全面關心體弱兒的生活、保健、護理、教養工作。
七、合理安排體弱兒的生活,提供平衡膳食,加強戶外鍛煉,提高其對疾病的抵抗力。
八、針對體弱兒的病種和病情,向家長宣傳保健護理知識,要求家長積極配合,并主動反映小兒在家情況。
飲食管理制度
1、幼兒的伙食有專人負責,民主管理,建立伙委會(園領導、保健人員、食堂管理員、保教人員等),定期開會,研究伙食問題。
2、伙食費專款專用,精打細算,計劃開支,保證營養,合理使用。每月公布伙食收支情況,每學期至少召開2次伙食委員會。
3、根據季節市場供應情況,保健醫生要定期計算幼兒進食量、營養量,作好營養分析,制定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食譜,每周更換,做到花色品種多樣,保證幼兒攝入足夠的營養。
4、準確掌握幼兒出勤人數,做到每天按人按量供應主副食,不吃隔日剩飯菜。
5、工作人員(包括炊事員)伙食和幼兒伙食要嚴格分開,不吃幼兒伙食。
6、按時開飯,兒童進餐時間不應少于二十至三十分鐘,保證兒童吃飽每餐飯。
7、飲食衛生
(1)要嚴格執行《食品衛生法》,廚房用具、刀、砧板、盆、柜、抹布等要做到生熟分開,洗刷干凈,食具一餐一消毒,食物要有防蠅設備,經常清掃,保持廚房清潔。
(2)不買、不加工腐爛變質食物,買來的熟食加熱處理后再吃,預防食物中毒及腸道傳染病發生。
(3)搞好飲食衛生,飯前工作人員和兒童都要用肥皂、流動水洗手,飯桌要用肥皂水或消毒水擦洗。
(4)炊事員上灶前要洗手、入廁所前要脫工作服,便后用肥皂洗手,操作時不抽煙。
(5)培養兒童不偏食、不吃零食的習慣,吃水果要洗凈或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