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我與媽媽共歡樂”主題活動
以節日活動為載體培養幼兒傳統美德
—小班“我與媽媽共歡樂”主題活動
主題背景:
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他們享受百般寵愛,卻不懂得感恩,一切關愛在他們眼里都是理所當然的。為了讓孩子們知道得到愛和回報愛同樣快樂。在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我們小班組開展了《我愛媽媽》三八主題活動,通過談話了解《三八婦女節》的來歷,音樂活動學唱關于媽媽地歌曲等等。親子活動中有欣賞大人辛勤養育孩子地ppt,唱歌給媽媽聽,游戲《找一找自己媽媽的手》,為媽媽送一朵花等形式,為媽媽慶祝節日。通過此次活動,讓孩子們了解到了媽媽撫育自己的辛勞,懂得了愛媽媽要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小事做起。讓孩子從小懂得在接受愛的同時,也試著去給予愛,以一顆感恩的心回報愛他們的媽媽。因愛而感動,因感動而行動,讓愛伴隨著幼兒健康成長。
幼兒已有能力基礎分析:
隨著第100個三八婦女節日子的來臨,我們小班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鑒于小班幼兒年齡階段的特點,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外面,幼兒最熟悉的永遠是自己的媽媽,因此,我們此次慶三八活動的主要對象是媽媽。目前,對于小班下學期的幼兒來說,他們的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進步,能夠自己穿衣、吃飯,有時還能夠自己倒水喝,但是在一些知識上有所欠缺,并不知道3月8日是個什么日子,它所代表的含義或意義是什么?他們只是能夠分清男女,在老師稍加引導下,知道三八是奶奶、婆婆、媽媽等人的節日。而且,目前的家庭多是由四位或六位大人與一名幼兒組成的,因此,幼兒在家里有著特殊的地位,是被寵愛、被保護的對象,他們已經習慣去享受愛與關心,不擅長付出愛與關心,因此也就不能夠感受并理解媽媽們的辛苦與勞累,隨之情感與行動上也就不能夠關心媽媽們。而且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他們嘴巴上會說媽媽們很辛苦,很勞累,但是在他們的思維中并不能夠理解什么是辛苦,什么是勞累,進而也不會有一顆感恩的心來面對自己的媽媽,于此同時用自己的方式向媽媽們表達自己的愛,他們只會理所當然的享受媽媽對自己的愛與關心。然而,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幼兒應學會感激,學會報答,學會關心,學會愛。為此,我班開展了慶“三八”主題活動,讓幼兒知道媽媽很辛苦、很愛他們,小朋友們要尊敬和熱愛自己的媽媽,為媽媽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讓每一個幼兒從小成為和諧家庭中的一員,也是讓他們學習做人的一個良好起點。
美德評價指標:
認知: 通過各種形式讓孩子們來認識、了解三八婦女節,知道媽媽很辛苦,要上班、要做家務,還要照顧孩子。每年的3月8日這一天是婦女節,是媽媽的節日,我們應該讓媽媽過得愉快。引導幼兒幫助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幫媽媽拿拖鞋,請媽媽喝水,聽媽媽的話,不讓媽媽生氣,學習自己穿衣服、穿鞋子等。
情感:讓幼兒通過活動了解媽媽的辛苦,萌發關心、關愛媽媽的情感。
具體行為:通過組織談話、學習關于媽媽的兒歌和歌曲來加深幼兒對三八婦女節的認識與了解;我們通過開展親子活動讓幼兒增強與媽媽之間的情感;知道媽媽既要工作又要操持家務,非常辛苦,應學會關心媽媽,最后以為媽媽制作禮物親手送給她并帶著甜甜的吻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