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范文匯總(通用17篇)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范文匯總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按物品的兩個特征分類。
2.嘗試自己制定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大的和小的紅、黃、藍、綠色圓形卡片、三角形卡片及正方形卡片若干塊。
2.小籃子。
3.分類提示標志。
活動過程:
1. 出示形狀卡片,請幼兒描述它們的顏色、大小和形狀。
2. 老師先將兩個分類提示標志貼在一個小籃子上,請幼兒按照標志要求,將符合條件的卡片放入籃子。
3. 將其他的分類標志兩兩貼在每個小籃子上,請幼兒按照形狀、顏色、大小其中的兩個標準進行分類。
4. 請幼兒嘗試自己制定包含兩個特征的分類標準,并把相應的分類提示標志貼在小籃子上,對卡片進行分類。
活動評價:
1.能按物品的兩個特征來分類。
2.能按自己制定的兩種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范文匯總 篇2
活動來源:
班內孩子無論是吃點心,還是用午餐,總有那么幾個孩子速度很慢,為了提醒他們用餐的時間,讓他們及時用完自己的一份,我總是邊看時鐘邊提醒他們說:“快到×點鐘了,就要上課了!還沒有吃完的小朋友請抓緊,不要耽誤了大家的學習時間!”經常這樣后,孩子們就會像我一樣時不時的看起時鐘,并討論起鐘點來。有的孩子會問:“老師現在是幾點了?”“老師是不是×點了?”……見孩子們對時鐘和鐘點很感興趣,于是我就設計了這個“藍貓教你認識時鐘”的數學活動,以便讓幼兒在生活中有個時間概念。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時鐘,知道時針、分針的名稱,初步了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學習認識整點。
2、在活動中,激發幼兒觀察周圍事物和探索問題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藍貓教你認識時鐘》。
(2)老狼胸飾一個。
。3)時鐘1個。
活動過程:
一、演示課件,引出時鐘。
1、師: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一起來看看是誰?(藍貓)
藍貓想請小朋友聽一聽,猜一猜房子里面有什么?小狗叫,打開,小貓叫,打開,小鴨叫,打開,時鐘,打開。
2、師:你見過的時鐘是什么樣的?
幼:……
師:原來你們見過這么多不同形狀的時鐘啊,今天,老師還帶來了很多時鐘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是什么樣子的!
二、認識時鐘。
1、師:小朋友你們看,每個時鐘都有鐘面,鐘面上什么地方是一樣的呢?(鐘面上的數字與指針)
師:對,每個鐘面上都有數字寶寶和針寶寶。
2、師:有哪些數字寶寶?數字寶寶們是怎樣排隊的?(圍成一個圓形)排在最上面的是誰?和它相對應的是數字幾?
3、師:還有幾根針寶寶?兩根粗的針寶寶的名字叫什么呢?(長的叫分針,短的叫時針)
4、師:針寶寶是怎么跑的?它們跑得一樣快嗎?(分針像一個小孩子跑的比較快,時針像個老爺爺跑得比較慢,分針跑一圈時針才跑一大格。)
三、認整點、玩游戲。
1、師:你們知道現在是幾點嗎?你是怎么知道的?告訴幼兒怎樣認整點:分針指到12,時針指到幾,就是幾點。(練習認整點)
2、待幼兒基本掌握后,引入游戲。
師:老狼要和大家玩個游戲,你們敢不敢?我來做老狼,我拔一個時間,小朋友來認,如果認錯,就要被我吃掉。我們在玩游戲的時候可以念兒歌:老狼老狼幾點了。
3、教師戴胸飾扮老狼進行游戲,直到幼兒基本認識整點。
四、延伸活動:制作時鐘。
師:“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時鐘,小朋友都很聰明一下子就能說出是幾點整,現在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漂亮的時鐘,你們說好不好?”(好)
師:“我們都知道時鐘上有12個數字,在時鐘最上面是數字12,和數字12對應的是數字6,時針和分針在鐘的最中間,然后把數字都貼上,用牙簽把兩根針固定好。這樣一只時鐘就做成了。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范文匯總 篇3
活動目標:
1、能運用添去的方式得到相應的數字,進一步感知數字7的數量。
2、樂于參與操作活動,感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圖片:小貓圖片一張,小鴨子、小魚、小老鼠圖片若干。
2、小圓片若干
活動重難點:能運用添去的方式得到相應的數量,進一步感知數字7的實際意義。
活動過程
一、引出活動,復習1—6的數量,感知數量7。
“今天是貓媽媽的生日,我要送媽媽禮物,送什么好呢?媽媽最喜歡吃魚了,我帶你們去釣魚吧!看我們來到哪里啦?”(小河)
1、觀察小河邊的景色:幼兒發現有相同數量(數量7)的樹、花、草。請幼兒說出名稱和數量。
2、這些東西都是7樣,那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
3、數字7還可以表示什么?
二、小貓釣魚,運用添去的方式感知數字7。
“小鴨子游累了想吃魚,我們看看來了幾只小鴨子(6只小鴨)?有幾條小魚?(少于6)”
1、 小鴨子和小魚哪個多?
2、 一只小鴨吃一條魚,那小鴨子能吃飽嗎?那有什么好辦法?(添上小魚)
3、 這時,又游來了一只小鴨子,現在哪個多?要讓他們數量一樣多,有什么好辦法?(添上一條小魚)
4、小貓釣魚
“呀,魚要被小鴨子吃光了,我要快點釣魚了!薄巴,小魚上鉤了,看看我釣了幾條魚?”
。1)觀察小魚,知道釣到的小魚數量。
(2)把釣到的小魚裝入魚筐(知道要按7添上小魚)(魚框上有數字7)。
三、貓捉老鼠
“真高興,釣了這么多,回家咯。咦,誰的聲音?(老鼠)家里有許多的老鼠,請你們幫忙抓老鼠,好嗎?可是,你們看看這只老鼠身上的點都太多了,怎樣才能把他們變成7呢?”(把抓到的老鼠按數量7將身上的點劃去)。
個別幼兒操作:根據數量添上或劃去身上點,并裝入筐。
四、禮物——花,復習4—7數量的感知
“我送給貓媽媽的禮物有了,那你們的禮物準備好了嗎?”“為了謝謝你們幫我抓老鼠,我給你們準備了一些花,可是花瓣要你們自己做。一定要按上面的數字貼!保〝盗繛4—7)
1、幼兒制作,并相互檢查花瓣的數量。
2、請幼兒把禮物給小貓看看,檢查幼兒的操作結果。
五、活動延伸:送禮物
“讓我們一起把禮物送給我們的好媽媽!
設計思路:
正確感知7是幼兒園中班數學教學內容之一,這一活動重點和難點在于教師不僅要幫助幼兒認識7 這個數,而且要引導幼兒逐步能夠不受物體大小和排列形式影響,正確感知和判斷7的數量,也就說教師要引導幼兒逐步理解數字與數量的關系。將數學知識展現在幼兒感興趣的卡通人物身上,使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更加積極投入,同時感受到相關的內容。
設計意圖
1、通過創設情節,讓幼兒產生活動的興趣。
2、觀察、感知相關的數與數量的關系。
3、讓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把活動的主導性留給幼兒,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
4、將活動內容穿插在游戲中,讓幼兒在游戲中得到相關的知識經驗。
5、通過自己動手制作,將“添上”“劃去”有機結合。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范文匯總 篇4
【活動目標】
1、復習1—5的序數,能用序數詞表示5以內物體排列的次序,加深理解序數的含義。
2、能夠根據方向卡的提示,沿不同方向給物體排序。
【活動準備】
情境掛圖、動物磁性卡、1—5數字磁性卡兩套,方向指示卡,紅、黃、藍三色火車頭卡片和配套數字卡。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直觀感知。
。ㄒ唬、師:今天,老師想帶小朋友們去一個地方,那里有小火車、摩天輪、過山車……猜猜看是什么地方?(兒童游樂場)來,我們一起坐上小火車,出發嘍!轟隆隆隆……轟隆隆隆……嗚---
。ǘǔ鍪厩榫硳靾D)
師:游樂場到了,小朋友互相說一說,你都看到了什么?幼兒互相交流后,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1、提問:
、倩疖囶^是什么顏色?(變換提問方式,引導幼兒多方位思考問題)
、趶幕疖囶^的方向數第一節車廂是什么顏色?誰坐在里面?
③藍色車廂是第幾節?
、艿谖骞澻噹鞘裁搭伾?
、莸谌澻噹餂]有人,它去哪兒了?(胖胖豬在過山車上),從而引出下一個環節。
2、提問:
、購南峦蠑蹬峙重i坐在第幾個座位上?
、谪愗愌虻淖慌诺趲?
、廴绻麖纳贤聰担趲讉座位是空的?
、芘峙重i排在第幾?
3、師:我的一個好朋友叫“小美麗”,她穿著一件漂亮的黃裙子,手里拿著紅色的汽球,她也在游樂場里玩,可是我現在找不到她了,小朋友們能幫我找一找嗎?
提問:
、購氖燮蓖さ姆较驍,“小美麗”排在第幾?
②排在第一的是誰?
二、利用教具操作演示。
1、師:還有幾個小動物要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戲,它們是誰呢?(教師一一出示胖胖豬、寶寶兔、嘟嘟牛、貝貝羊、樂樂龜,散亂地擺放在磁板上,請小朋友給它們排排隊。)
2、出示“→”標志卡,把“→”卡放到小動物的左側
提問:現在我們從箭頭的方向數,誰排在第1?(找出對應的數字卡片放在該小動物的下面)依次給其它小動物排序,送上數字卡。
3、變換箭頭方向和小動物的位置,練習雙向排序。
三、幼兒體驗,鞏固加深雙向排序
1、請幾個小朋友到前面來站成一排,其他小朋友的手里拿有一張數字卡片。
師:老師要變魔術了(手拿“→”卡片站在小朋友的左側)提問:從箭頭的方向數,小朋友排在第幾(第2),請下面手拿數字2的小朋友把數字寶寶送給他。請其他幼兒將手里的數字卡片送出去。
2、將“→”換成“←”,另選一組幼兒練習雙向排序。
四、游戲:小朋友們,剛才你們是怎么來的?(坐火車來的)現在我們要坐火車回家了,誰愿意來當火車頭?(請3名幼兒到前面扮演火車頭,分掛上別紅、黃、藍色火車標志卡)。
發給其他幼兒每人一張火車票,請幼兒根據顏色和數字按順序上車,請小朋友互相檢查一下,是否正確!俺霭l嘍!”隨音樂開車離開。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范文匯總 篇5
活動目標
1..能發現事物AAB、ABB、ABC的排列規律
2. 學習運用規律進行排序
活動準備
1.《亂七八糟魔女之城》繪本ppt2.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
播放繪本ppt,介紹封面及故事人物"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有趣的故事,看看畫面上有什么人物啊?她的房間里都有什么?是怎樣的?你喜歡嗎?為什么?
那么在她身上 會發生什么事情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發現AAB、ABB的排列規律,并進行模式的填充和復制
1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發現AAB的排列規律"陽光燦爛的南國里住著一位堅強的公主。有一天,一只青鳥飛過來丟給公主一封信。
公主殿下:
我去了亂七八糟魔女之城之后就迷失了回來的方向,只有經過北邊的規則之城才能到達亂七八糟魔女之城,用你的智慧和勇氣救救我吧。王子"什么?王子迷失了方向?"公主在大大的箱子里裝滿了各種各樣的東西,F在往北邊的亂七八糟魔女之城出發!
"嗯,規則之城的門竟然是鎖著的'?!"堅強的公主搖晃了一下鎖頭,大怪樹搖晃著樹枝擋住了公主。"別費力氣了,這里是絕對進不去的!我一定要進去是嗎?那你就找鑰匙吧。在下面的這些樹中,有棵樹上結著蘋果,蘋果,梨,蘋果,蘋果,梨,找出這棵樹,鑰匙就在樹尖上。如果你沒有找到鑰匙,我就用樹枝把你捆的緊緊的,扔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堅強的公主能找鑰匙嗎?
小朋友們你能找到嗎?
這棵樹上是按照幾種水果進行有規律的排列的?(兩種)
2.教師和幼兒一起按照AAB、ABB的排列規律,將圖中缺失補充完整。
(1)公主打開城門,遇到三只猴子在玩雜技,猴子:"你是找吧我們從那個地方推下來的魔女嗎?不好意思,我們現在得找回我們各自的位置,所以沒時間告訴你路。"公主:"我要是幫你們找回各自原來的位置,你們能幫我之路嗎?
猴子:"行,好吧,快點幫我們找回格子原來的位置。
我們和公主一起來想辦法吧!
3. 為幼兒提供貼紙,引導幼兒以小組形式按照AAB、ABB的排列規律,將復制延續
三、發現ABC的排列規律,并進行模式的填充和復制
1.繼續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發現ABC的排列規律
(1) 公主進入了規則之城,里面竟然有好幾條道路。粉色、藍色、白色、粉色、藍色、白色……面前的石路一眼看不到頭。如果走錯路的話,說不定會遇到怪獸,一定要小心。堅強的公主走那條路了?
小朋友們,這條路上有幾種顏色進行有規律排列的?(三種)
2.為幼兒提供貼紙,按照ABC的排列規律,將提琴的排列填充公主走過三種顏色有規律的路,眼前出現了非常大的宴會廳。但是想通過宴會廳就得把門口的提琴挪走,按照規律擺好。公主能擺好嗎?
四、為幼兒提供貼紙,按照圖中ABC地排列規律,將書架上的書復制延續穿過小宴會廳是一個小房間。盡到小房間的公主開始不同的咳嗽。"哎呀,真臟。這里真是亂七八糟啊。但是王子到底在哪里呢?
亂七八糟魔女一直在大喊大叫,但是公主還是忙著打掃衛生。除去蜘蛛網、擦掉灰塵。把亂七八糟堆在一起的東西放回原處,然后用彩色珠子把魔女的頭發扎了起來,還在黑色披肩上掛上了漂亮珠子。把頭發梳的整整齊齊之后照照鏡子,亂七八糟魔女變成了漂亮的公主。"哇,這真的是我嗎?我原本喜歡亂糟糟的,但是現在這樣更好看。"亂七八糟魔女變了,還幫著亂糟糟怪物整理房間,空著的地方應該怎么放書呢?我們小朋友一起來幫幫小魔女吧。
五、幼兒自主創造模式,并試著將各自的模式連起來。
(1)請幼兒自主為故事主人公鋪就規則之路小魔女幫助亂糟糟怪物整理房間,王子邀請亂七八糟魔女去南國。他們需要踏上規則之路,你們能幫助它們嗎?請小朋友們用2-3種雪花片打造一條按規律排序的小路。
(2)現在小朋友路都已經鋪好了,我們把他們連起來吧。
堅強的公主和王子還有亂七八糟魔女一起高高興興的回到了南國,一直痛痛快快玩到天黑。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范文匯總 篇6
活動設計:
教幼兒辯認平面幾何圖形是中班數學教育中的難點。原因是幾何圖形的認識過程往往過于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在這個活動中,我們以游戲情節貫穿始終,使幼兒的情感得到了滿足。
活動目標:
1、認識圖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初步感知半圓形和圓形的轉換關系。
2、在活動中,讓幼兒能按教師的要求進行數學操作活動。
3、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4、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5、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PPT課件、小鴨子頭飾、圖形卡片實物、用各種幾何圖形拼成的小路、五角星。
活動過程:
中班數學詳案教案及教學反思《鋪小路》含PPT課件
討論兩個半圓形該放在什么地方,歸納出兩個一樣的半圓合起來就是一個圓形,同時一個圓形可以分成兩個一樣的半圓形。
三、游戲:踩石頭
教師手中隨機出示圖形卡片,請幼兒迅速站到地板相同圖形的旁邊,看誰找得又對又快。
四、游戲結束
小朋友一起送小鴨子回家。
課后反思:
首先,漂亮的房子、坑坑洼洼的小路以及主人公小兔的表演吸引了幼兒;其次,鋪路的游戲又使幼兒體驗到助人為樂的美好情感;最后,“踩石頭”的游戲又使幼兒興味盎然,把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
從活動材料的準備來講,我們用吹塑紙制成小路,并在上面挖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幾何圖形作為坑,又以這些幾何圖形片作為鋪路的材料。這樣,既鞏固了幼兒對幾何圖形的認識,又便于幼兒發現并改正錯誤。
圖形轉換的內容選取了幾種圖形轉換中較為簡單的部分,以適合中班幼兒的理解水平。這一內容的練習是在完成“鋪路”任務遇到某些圖形的轉換關系,而且使他們在完成鋪路任務之后獲得成功感,提高自信心,這比單純的練習具有更大的教育價值。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范文匯總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7的分合,知道7分成兩份有6種分法,嘗試記錄其結果。
2、在觀察和探索操作活動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數字。
3、會用語言講述操作過程。
4、感知總數與部分數之間的關系。
活動準備:
1、教具:人手一個小盤子,7個雪花插片,數字卡片1--7。
2、學具:幼兒用書、鉛筆。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1)復習"碰球"游戲。
教師出示數字卡片5,與幼兒共同玩"碰球"游戲。
教師:嘿、嘿,我的2球碰幾球?
幼兒答:嘿、嘿,你的2球碰3球。
教師可以變換數字卡片,與集體、小組、個別幼兒玩,也可以請個別幼兒上來出示卡片帶領大家玩碰球游戲。
。2)學習7的組成。
、僖龑в變簣蟪霰P子中雪花插片的總數,并將自己盤子中的雪花插片分成兩份,鼓勵幼兒嘗試多種分法。每當幼兒說出一種分法,教師就記錄下來,直至幼兒講完所有的分法。
、谧層變簲狄粩倒灿袔追N分法,想一想,如何能記得又快又好。幼兒想辦法,師幼共同商量并有序地進行排序,就不易錯漏。
③帶領幼兒找一找前后數字的排列關系,通過觀察感知并發現前后數字變化的規律:前面的數字逐漸變大,而后面的數字卻由大變小。
2、操作活動。
。1)依樣涂色進行7的分合,并記錄7的分合式。
引導幼兒觀察圖上辣椒的數量及顏色的變化,請你按序
涂色,并看圖記錄7的分合式。
。2)看分合式填空。
觀察點卡分合式,請你在方框內,畫出相應數量的'圓點填寫分合式。
(3)觀察數字7,學習在日字格中,正確地描寫數字。
(4)游戲:天上七顆星,師生共同邊念兒歌邊做動作。最后一句每說一個就數一個手指頭
天上七顆星,
地上七塊冰,
臺上七盞燈,
樹上七只鶯,
墻上七枚釘。
吭唷吭唷拔脫七枚釘。
喔噓喔噓趕走七只鶯。
乒乒乓乓踏壞七塊冰。
一陣風來吹來七盞燈。
一片烏云遮掉七顆星。
3、活動評價。
。1)請個別幼兒上來講述自己的操作活動,其他幼兒邊看邊念分合式,鞏固對7的認識。
。2)教師展示幼兒的操作材料,對書面整潔、操作正確的幼兒給予表揚和肯定。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范文匯總 篇8
活動名稱:旋轉的陀螺
活動目標:
1、了解數字7的形成和實際意義。
2、感知7以內的數量,會按數取物。
活動準備
1、數量是7的`電子卡片和數字卡片各1張,統計表1張。
2、操作材料若干。
3、《幼兒畫冊》上4P1。
活動過程
一、觀察畫冊《玩陀螺》
1、幼兒觀察畫面,教師講述:操場上有6個小朋友在玩陀螺,他們玩得很開心,這時,從遠處又跑來了1個小朋友……
2、引導幼兒發現:6個小朋友再添上1個小朋友,一共是7個小朋友。
3、數一數:操場上一共有幾只陀螺?
4、想一想:玩陀螺用的鞭子和小朋友的數量是不是一樣多?為什么?怎樣使它們的數量一樣多?
二、感知7以內的數量
1、說一說,7個小朋友、7只陀螺可以用數字幾表示?數字“7”還可以表示什么?
2、想一想,數字“7”像什么?(如像鐮刀、像人在鞠躬等)
3、引導幼兒用點子表示不同物品的數量(可用不同的排列方式)。
三、游戲“按數取物”
1、請幼兒從眾多操作材料中拿出數量是7的物品。
2、組織幼兒到戶外尋找數量是7的物品,并在統計表上做出記錄。
戶外活動
幼兒體操《世界真美好》
活動反思
幼兒學會了數字7,并知道實際意義,運用也很好,但有些幼兒統計表還用不好。
幼兒體操《世界真美好》:
。A備)大公雞,喔喔叫,外面的世界多美妙,小朋友們排好隊,大家快快來做操,間隔距離要保持,大家都要準備好。
。ǖ谝还潱 小海鷗真勇敢,飛得高來飛得遠,我們學習小海鷗,不怕辛苦不怕難。
。ǖ诙潱 小花貓,喵喵叫,搖搖腦袋舔舔毛,養成衛生好習慣,做個健康的乖寶寶。
(第三節) 企鵝弟弟站一排,走起路來搖又擺,互幫互助最團結,聰明伶俐人人愛。
(第四節) 小猴子真頑皮,望望東來望望西,遵守規則不胡鬧,快快樂樂做游戲。
。ǖ谖骞潱 大象伯伯慢慢走,伸伸鼻子仰仰頭,見到老人問聲好,大家夸我有禮貌。
。ǖ诹潱 小青蛙呱呱叫,媽媽媽媽不見了,我們一起幫助它,找到媽媽哈哈笑。
。ǖ谄吖潱 小黃鶯高聲叫,小朋友們齊歡笑,天天鍛煉身體棒,我們的世界真美好。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范文匯總 篇9
設計意圖:
圖形在孩子們現實生活中到處可見,世界上各種物體都是由各種形狀和它們的變體而構成.小班的時候,孩子們就認識了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長方形.當我們把各種圖形展現在孩子們面前時,他們都能自發地用稚氣的小手拼出很多物體.為滿足孩子們強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特設計這一活動,旨在讓幼兒更好地掌握圖形基本特征,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的團結協作能力。
目標:
1、鞏固幼兒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的基本特征的掌握。
2、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
準備:
1、已學會各種圖形特征。
2、各種大小的圖形卡片,小籃數目同幼兒人數,筷子,毛線若干,筆,繪畫紙。
3、自制"小路",上面鏤刻大小不同的圖形"土坑",將鏤刻下來的圖形作成鋪路的"石頭" 。
過程:
一、"找朋友"音樂進活動室,找到朋友后搭好肩膀。
二 、情景導入,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1、我們去圖形王國旅行,坐上火車出發啰!
2、站到了,標志是什么?由哪些圖形組成?形有幾個?
3、圖形王國到了,下車吧!看!那邊有許多五顏六色的小石頭,大家挑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撿.
4、引導幼兒觀察,鼓勵幼兒邊操作邊交流,大膽介紹自己喜歡的石頭(顏色,形狀)
三、鋪石頭
1、“前面有一條路,怎么有那么多的坑啊?怎么辦呢?我們用撿來的石頭把坑填平吧!”
2、幼兒自由操作——把撿到的"石頭"一一對應地嵌入相應形狀的"坑"里
3、發現問題-“石頭快沒有了,但還有坑沒鋪好,怎么辦?”
4、幼兒再次操作
5、"老師發現這塊石頭很特別,是用兩種顏色的石頭拼起來的",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方法.
6、引導幼兒想辦法合作,用撿來的"石頭"鋪平所有的"坑"。
小結:用幾個圖形能拼出一個新的圖形.
四、跟圖形寶寶玩游戲
。ㄒ唬┯變翰僮,擺各種圖形
。D形寶寶為小朋友們準備了筷子和線,請小朋友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材料把自己喜歡的圖形寶寶拼出來"
。ǘ┢串
1、師:"小朋友們在盤子里挑選自己喜歡的幾種圖形,拼成美麗的圖案,拼好一種就把它畫下來,看哪個小朋友最聰明,變的東西和別人不一樣"
老師將幼兒的作品用相機拍下,投射在背景墻上,讓幼兒互相欣賞。
2、幼兒互相介紹,并請個別幼兒上來說說:"我用圖形和形變成了"
五、結束部分
1、師: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謻由圖形的東西,回去和爸爸媽媽一起找找看,并把它畫下來。
2、坐火車回家。(胡集鎮中心幼兒園 姜海燕)
中班科學教案:探索光的折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探索光的折射
活動目標
1、簡單了解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通過實驗,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示:光的折射
2、科學發現室光學區域。
活動指導
1、教師同幼兒討論什么光是怎樣形
討論后讓幼兒知道,當物質溫度高于環境溫度,我們就看到的熱物質的發光。
如:火光、燭光、白熾燈的燈光,以及前述鋼鐵、玻璃、石頭等燒紅時的發光。
2、問題:光沿直線傳播,生活中有什么常見例子
給幼兒講解:
第一,利用光的直線傳播----三點一直線,在射擊、射箭運動中發揮關鍵作用;
第二,由光的直線傳播,再加上人的雙眼效應,可判斷物體的位置。
第三,木匠用刨刨一木條,刨了二下就要檢查刨得直不直,他就是自覺不自覺地利用光的直線傳播,用眼睛從木條的一端沿木條看它是不直的。
第四,隊伍對齊:"向右看齊!"
3、幼兒在光學區域自由探索、發現光的折射。
。1)課件演示:光的折射
通過觀看課件演示,讓幼兒對光的折射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2)實驗:把筷子插到水里發現筷子在空氣中和水中拐了個彎的原因。
。ǹ諝夂退褪莾煞N不同的介質)
。3)指導幼兒在光學區域,積極嘗試運用各種材料進行實驗,
在操作中初步感受和了解光的折射。
(4、教師講評活動情況,表揚鼓勵探索中有發現的幼兒
讓幼兒講一講在探索活動中發現了什么?
幼兒園中班蒙氏數學教案:排序
準備材料:
1、有殼的花生、糖果、紅棗若干粒(分別放在三個盤子里)。
2、形式排列卡三張:紙制卡片,繪有按一定規律排列的花生、糖果、紅棗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頭。
3、牙簽若干
直接目的:嘗試用三種不同種類的食物按一定數量進行有規律地排列。
間接目的:
1、觀察能力的培養
2、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3、遷移能力的培養
活動提示:
1、將教具端放到卷毯上,請幼兒說出食物名稱。
2、出示形式卡第一張,請幼兒回答:“箭頭表示什么?”(從箭尾到箭頭表示一個方向。)
3、形式卡上按“糖、花生、棗”的順序連續重復排列三組,教師用牙簽將形式圖劃分為三小節(牙簽放在棗與糖之間)。
4、請幼兒觀察并引導幼兒討論:
他們被分成了幾組?
每組有哪三種食物?
每組中誰在前?誰在后?誰在中間?
三組排列完全相同嗎?
5、請幼兒跟著老師將形式排列卡的內容點讀兩遍,注意每讀完一小節后要稍作停頓。鼓勵幼兒記住圖形排列規律。
6、請幼兒將實物與圖形從左往右對應,并按原有規律繼續排列。
7、排列完畢,老師與幼兒一起點讀并確認排列結果,如發現錯誤要及時調整。
8、分別出示第二張、第三張形式排列卡,引導幼兒獨立完成操作。
9、教具歸位時要注意從左往右有秩序地整理,可一組一組地收。
錯誤訂正:
1、形式排列卡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頭。
2、教師的引導及幫助。
延伸變化:
1、學習將物體按組內數量遞增的規律重復排列。
2、學習將物體按組內數量遞減的規律重復排列。
3、學習將一個物體按數量遞增、另一個物體按數量遞減的規律同時排列。
中班數學教案:認識硬幣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5角、1元的硬幣。
2、能夠區分兩種硬幣。
活動準備:
5角、1元的硬幣每人一套,存錢罐1個,籃子20個,小盒子1個,教棍1根,幻燈片7張(5角、1元硬幣的正面、反面、正反面各一張,5角、1元在一張圖的圖片一張),捐物箱2個,玩具若干,長桌2張。
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認識5角、1元的硬幣
2、活動難點:區分兩種硬幣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出示存錢罐,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存錢罐)老師在里面存了好多硬幣,F在我把它請出來和小朋友交朋友。
2、基本部分
。1)幼兒找“朋友”,進行認識。
硬幣朋友最喜歡和輕輕拿,輕輕放的人交朋友了,你們能做到嗎?請你們在籃子里找一個“朋友”。
提問:
a、你找的“朋友”是什么形狀的?
b、它是什么顏色的?
c、上面有些什么圖案?
。2)幻燈片演示,教師逐一出示5角、1元的硬幣讓幼兒認識。
現在,請小朋友都把自己的“朋友”送回到籃子里,下面我們把這些硬幣放大了再來看一看。
認識5角,用幻燈片向幼兒展示5角的硬幣。
正面——提問:
a、這是多少錢的硬幣?(5角)
b、它的正面上有些什么?
反面——提問:
a、這是5角的正面還是反面?(反面)
b、上面印有什么圖案?(荷花)
正反面——這就是5角硬幣的正面和反面,請你們在籃子中找出相同的硬幣。(找到后)
提問:
a、請你們摸一摸,有什么感覺?(硬硬的、圓圓的、凹凸不平的)
b、它是什么顏色的?是什么形狀的?(金色、圓形的)
認識1元,用幻燈片向幼兒展示1元的硬幣。
正面——提問:
a、它是多大面值的硬幣?(1元)
b、上面都有些什么?
反面——提問:
a、這是正面還是反面?(反面)
b、上面印的是什么圖案?(菊花)
正反面——這個就是1元硬幣的正面和反面,請你把它找出來,好嗎?(找到后)
提問:
a、它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銀色、圓形的)
b、數字是幾?(1)
c、上面的漢字是什么?(元)
。3)同時出示5角、1元的硬幣讓幼兒觀察、認識。
老師把5角、1元的硬幣都放到了一起,我們一起來看看。
提問:
a、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b、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結:都是圓形的,都是硬硬的,凹凸不平的。5角和1元的硬幣,顏色不同,大小不同,數字不一樣,漢字也不一樣。
(4)區分硬幣以鞏固硬幣的認識。
我們認識了5角、1元的硬幣,現在我要考考旁邊的爸爸媽媽,看看他們認識嗎?這是多少錢?(5角)要考倒爸爸媽媽可真難,現在我來考小朋友,看你們認識這些錢嗎?這是多少錢的硬幣?(1元)這呢?(5角)真棒!現在老師換一換,請你們在籃子里面找出5角的硬幣讓老師看看,你們還能找出1元的硬幣讓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看看嗎?剛才小朋友說了5角和1元的大小不同,老師這里有一個小盒子,里面放了許多5角、1元的硬幣,我請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摸出一個5角的。
3、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并進行簡單的購物。
今天,我們和硬幣交了朋友,都認識了5角、1元?,老師請了2個售貨員阿姨來,請阿姨們說說她們賣的是什么東西?(售貨員介紹:小朋友們好,我是5角店的售貨員阿姨,里面有…)你們想買玩具嗎?(想)那老師請小朋友拿一枚硬幣去買一樣自己喜歡的玩具,買到后玩一會兒就把它捐給災區的小朋友。請1、2組的小朋友拿硬幣買玩具,請3、4組的小朋友拿硬幣買玩具,…小朋友你們看,這是捐物箱,我們把買到的玩具捐給災區的小朋友。(甘紅梅)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有趣的數字》
幼兒園中班教案
活動目標
1.感受數字的豐富變化,激發幼兒對數字的興趣。
2.體驗數字給生活帶來的方便與有趣。
活動準備
1.動畫片:有趣的數字
2.圖片:在圖畫里找數字
3.教具:電話
動畫片
趣味練習
活動過程
一、看圖找數字
1.小朋友,這是一幅很有趣的圖畫,仔細看看,在這幅圖畫里,你能找到什么?
2.幼兒觀察后,在圖畫里找出數字。
二、感知數字的豐富變化。
1.情景表演
教師接聽電話:喂,您好,你找東東呀,東東沒有來幼兒園,你給東東打電話吧….
2.教師:怎樣才能聯系到東東呢?給東東打電話,你需要知道什么?
。娫捥柎a)
電話號碼是用什么組成的?(數字)
3.說電話號碼
(1)教師:誰知道自己家的電話號碼是多少?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是多少?
。2)思考:為什么電話號碼是不一樣的?
討論后得出:數字的排列順序不同。
三、交流有關電話方面的知識
1.分別請幼兒 自己知道的電話號碼。
了解電話號碼是多位數的。
2.你們知道的電話是幾位數的?
。ㄕ堄變焊鶕约旱纳罱涷炛v述)
小結:固定電話是8位數的,手機是11位數的,常用的較特殊的電話是3位數的。
四、動畫片,激發幼兒對數字的興趣
1.教師:請小朋友看一個動畫片:你最喜歡的數字是什么
2.請幼兒說一說自己喜歡的數字。
五、給小動物編電話號碼
1.有許多小動物家還沒有電話,你們用喜歡的數字來幫它們編個電話號碼吧。
提示:可以用貼數字的方法,也可以用筆寫。
2.提示幼兒是否每個數字都用了,數一數,
你編的電話是幾位數的。
中班數學活動:藏起來的花瓣(找規律
活動目標:
1、體驗在數學活動中找規律快樂。
2、能認真觀察物體的顏色排列規律,并按規律進行排列。
3、學習用多種方式探索和尋找物體的排列規律。
活動準備:
1、按紅、黃、黃規律穿成的花瓣項鏈,盒子,記錄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1、出示ABAB直線型花瓣項鏈,引導幼兒觀察項鏈的顏色排列規律。
。1)請幼兒討論花瓣顏色的排列順序。
。2)教師將幼兒的講述內容用顏色標記做記錄。
2、出示ABB環形花瓣項鏈,感知環形項鏈的顏色排列規律。
(1)出示ABB環形花瓣項鏈,引導幼兒觀察其顏色排列規律。
。2)教師根據幼兒講述內容用顏色標記做記錄。
。3)教師引導幼兒沿相反方向觀察項鏈顏色排列順序,并記錄排列規律。
。4)讓幼兒觀察、比較不同方向花瓣排列的順序。
3、游戲:“猜一猜”。
。1)將項鏈中的一部分藏在盒子里,請幼兒猜猜盒子里藏的是什么顏色的花瓣。
(2)教師記錄幼兒的.猜測,再打開盒子,進行驗證。
(3)根據幼兒掌握情況,隱藏不同數量的花瓣再次進行游戲。
4、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教師簡單介紹操作內容、操作方法。
(2)幼兒操作。
第一、二組:畫一畫。
方法:請幼兒從串珠卡片中抽出一張,根據卡片上的提示在白紙上畫出一串項鏈。
第三、四組:猜一猜。
請幼兒猜一猜山洞和大樹后面藏著什么樣的動物和娃娃?
5、活動評價。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觀察、感知生活中一些物體上的花紋排列規律,如地墊、餐桌布、床單、衣服等,豐富幼兒有關排序的經驗。
中班數學:老奶奶的服裝店
一、活動目標:⒈在幫老奶奶找紐扣的情境中,按2個特征辨別圖形、嘗試看標記圖釘紐扣,感受數量的序列。
、材軌蜃袷夭僮饕巹t,正確使用操作材料,清楚講述操作過程與結果。
二、 活動準備:
教學材料:奶奶圖片一張 標記等若干
幼兒操作材料:無紐扣的服裝人手一件,有紅黃藍綠顏色特征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的紐扣若干,上面有4——8不等的紐孔,上面有標記的小筐人手一個、固體膠人手一個。
三、活動過程:
㈠圖片導入活動,引發興趣
——老奶奶做了許多的衣服,想開一個服裝店,但是她一個人還來不及完成,想和你們合作完成,愿意嗎?
、鎺屠夏棠陶壹~扣(按兩個特征標記分類)
、膘柟贪2個特征辨別圖形。
——先來找找看,老奶奶做的衣服上面還缺什么?(紐扣)
——真的,衣服上還沒有紐扣呢!各種各樣的紐扣混在一起,老奶奶年老眼花分不清楚了,你們愿意來幫幫她嗎?
——(出示紅色和圓形標志):不過,奶奶對每個人提出的要求是不一樣的,誰能看懂熊奶奶要楊楊老師找什么樣的紐扣?紅色的什么形狀的紐扣?這個可以嗎?為什么?
——小結:對!看到這兩個標志就是要找紅色的圓形的紐扣,兩個特征要求都找對才能放進去。
、驳谝淮尾僮鳎喊磧蓚特征找紐扣。
——等會,請你先拿起你的小籃子仔細看看、輕輕說說“老奶奶讓你幫忙找怎樣的紐扣?”然后輕輕再邊找邊說:“我找到的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的紐扣?”最后數一數你找到了幾顆紐扣?(老奶奶的年紀大了,聲音太大了她會受不了,我們不要吵到老奶奶哦。
——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孩子邊操作邊講述。
——幼兒將小盆子拿好放到椅子下面,然后開始集中交流:你找到了幾顆什么樣的紐扣?怎樣找才不會錯不會遺漏?(仔細地看看……)
個別關注:你找的是不是紅色的三角形紐扣呀?看清楚顏色、形狀,都一樣才能放進自己小框。不要把別人的紐扣拿走哦!這是你要找的紐扣嗎?)
㈢第二次操作:按量的多少進行正逆排序。
、笔挚谝恢曼c數。
——咦!你們的紐扣上有什么?(圓點)
——哎呀!看得真仔細,這圓點是紐扣穿線的洞洞,拿一顆出來數數上面有幾個洞洞。
都是×個嗎?再數一數其他紐扣吧!
把洞洞最多的紐扣,找出來!拿最少的讓我看看?
、矌屠夏棠提敿~扣(正逆排序)。
——你們幫奶奶找到紐扣了,她可真高興!愿意幫她把紐扣訂到衣服上嗎?從哪里開始釘?怎樣訂紐扣呢?奶奶說,這個問題有點難,只有聽清楚、想明白的寶寶,才會知道。
——(出示4至8):奶奶在這里告訴我們了,誰看懂了呀?x x看得這么認真,她一定看懂了!(幼兒自由表述)
——老師小結:上面是4,表示是四個紐扣洞洞,下面是8表示8個紐扣洞洞,這個箭頭表示慢慢、慢慢地變,變多了還是變少了?對,是慢慢變多了……
——帶上籃子去找一件自己的衣服,先看清楚老奶奶訂紐扣的要求,再把紐扣倒出來擺一擺,想清楚就可以訂紐扣啦!
老師巡回關注:孩子能否按圖示、按序訂紐扣。
——展示個別,集中評價:
這件衣服的紐扣是誰訂的?這里,奶奶的要求是:紐扣上的洞洞是越來越……?真是越來越多了,你真聰明,謝謝你哦!
這件呢?是誰做的?奶奶的要求是越來越……?原來是紐扣的隊伍排錯了,要改一改!
、
——你們真能干,不僅幫老奶奶找到了紐扣,還做好了新衣服,老奶奶可高興啦!她說:“謝謝這些聰明、有禮貌的寶寶。下次,歡迎你們去他的服裝店賣衣服哦!”你們該說什么呀?(老師:嗯,幫老奶奶做事情我們也很高興。┳鐾晔虑槔玻覀兂鋈シ潘煞潘砂?跟老奶奶、還有老師們說什么呢?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范文匯總 篇10
中班數學游戲:我要找到他
【活動目標】
1、能描述人物的兩個以上特征,并根據特征找到相應人物。
2、在游戲中發展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6張人物圖片;“西瓜”、“蘋果”、“香蕉”圖片;條紋和格子圖片各一張;自制小紅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吸引幼兒注意
師:“小朋友們,你們都知道喜羊羊嗎?”(知道)
師:“喜羊羊是我的好朋友,昨天,他來找了我,對我說聽說中二班的小朋友們又聰明又可愛,希望他們能夠幫他一個忙。小朋友們你們愿意幫助喜羊羊嗎?”(愿意)
師:“喜羊羊說,我在羊村里有一個最好的朋友,他的名字叫做懶羊羊,懶羊羊自從有了超能力之后就更懶了,大肥羊學校開學要大掃除,他不愿意干活,居然變成一個小男孩躲了起來。”
師:“喜羊羊他們費了好大的力氣才知道,懶羊羊是變成了一個,穿著條紋上衣,正在做彎腰動作的小男孩。”
師:“喜羊羊希望小朋友們能夠幫忙把他給找出來!又聰明又可愛的小朋友們你們愿意幫助他嗎?”(愿意)
師:“好的,先請小朋友們把小凳子插進去,跟我一起做一下彎腰的動作。很棒!小朋友們看看,有誰認識我手上的圖案嗎?(教師出示條紋圖案)小朋友們看看今天誰穿了條紋的上衣呢?(某某穿了條紋的上衣)”
師:“喜羊羊帶來了一些圖片,懶羊羊就是變成了其中一個小男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好嗎?(好)”
二、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說說他們的發現。
師:“今天,我也想看看中二班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那么棒!老師把你們分成三個組:‘西瓜’、‘蘋果’、‘香蕉’組?纯茨膫組的小朋友能夠最快的回答我提出來的問題!你們敢不敢來比一比呢?(敢)”
師:“那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找找看吧!先看這幾張圖片(出示三張圖片),誰能告訴我,這里有沒有那個小男孩呢?”(沒有)
師:“為什么沒有?你們看看他們都一樣嗎?他們哪些地方不一樣?(有男孩子也有女孩子;衣服圖案不一樣;頭發顏色不一樣;有的是長頭發有的是短頭發;有的穿短褲有的穿裙子……)
。ń處熞龑в變簭纳系较逻M行觀察,讓幼兒在探索的過程中收獲知識和快樂,教師適時給予幼兒一些鼓勵,給說的好的小朋友所在的組添加小紅花。)
師:“那誰能告訴我,這里有沒有那個小男孩呢?”(沒有)
三、游戲:我要找到他
師:“小朋友們,喜羊羊有他的好朋友,那你們有沒有自己的好朋友呢?(有),那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嗎?
師:“小朋友們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小朋友們先想一想你的好朋友和其他的小朋友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想好了的小朋友舉手告訴我!我會請他上來說,讓其他小朋友來猜,同樣,說的好的小朋友,他們的小組就能夠得到一朵小紅花!
請3至4名幼兒描述特征,其他幼兒根據描述尋找“朋友”。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范文匯總 篇11
活動目標:
1、認識并理解符號“=”、“≠”表示的意義。學習用“=”、“≠”符號表示兩個集合間的數量關系。
2、在教師引導下初步建立等量觀念。
3、培養幼兒講述操作結果的習慣。
活動準備:
教具點卡(見圖一、二),符號“=”、“≠”各1個。
學具第一、二組:點圖(見圖三),等號、不等號印章各6個,印泥4盒,操作卡片24;第三組:看圖計數卡(見12課題圖二),數字印章,印泥2盒,操作卡片23;第四組:印比10少的點子紙卡人手1份,點子印章6個,印泥2盒;第五組:數卡(見圖四),回形針若干個;第六組:6根粗細不同的毛線棒(去尖頭,6套)。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1)感知數量。
出示圖一,“卡片上有什么?”它們一樣多嗎?你怎么知道它們一樣多呢?“(都是10個點子)
。2)認識等號。
“怎樣讓別人一看就知道紅點和綠點一樣多呢?”出示等號,引導幼兒觀察。
“這個符號是什么樣的?”(二條線一樣長,二條線間距離一樣寬)“誰知道它叫什么名字?”(等號)“表示什么意思?”(等號就表示一樣多、相等的意思。)“現在我把等號放在紅點和綠點的中間,表示什么意思呢?”(10個紅點和10個綠點一樣多)“這個式子怎么讀呢?”(教師帶著幼兒一起念:10個紅點等于10個綠點)
。3)認識“≠”。
去掉1個綠點,“現在還能用等號嗎?為什么不能?”(不一樣多,9點不等于10點)“不一樣多可以用什么符號來表示呢?”出示“≠”,引導幼兒觀察,“這是不等號它和等號有什么不一樣?”(多了一條斜線)“不等號放在這兒表示什么意思?”(10個紅點和9個綠點不一樣多)“怎么讀”(10不等于9)
2、小組活動
第一、二組,填符號。
“先看清前后各幾個點子,再想想中間應該填上什么符號!
第三組,看圖接標記記錄。
“小朋友在數圖形時一定要仔細看,不能漏掉一個!
第四組,印比10個少的點子。
第五組,看數字穿回形針。
“數字是幾就在下面的洞里穿幾個回形針!
第六組,給小棍排隊。
“看看老師今天給你們的棍子有什么不同,應該怎樣排隊?”
教師重點指導第一活動小組,提醒幼兒做好后讀一讀結果。
3、活動評價。
請一名幼兒展示第一活動小組的活動材料,說說是怎么做的,為什么印這一符號。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范文匯總 篇12
活動目標:
1、感受門牌號和樓層、房間之間的對應關系,感知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愿意積極思考,在交流、互動中努力解決找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能夠根據門牌號找到正確的房間位置。
活動準備:
樓房平面示范圖一張、樓房平面圖人手一張、寫有樓層號和門牌號的書信若干、標有幼兒門牌號的大頭貼若干、固體膠
活動過程:
一、游戲感知(復習樓層及房間的數數方法)
1、數樓層時從哪里開始數?
2、數房間時從哪里開始數?
小結:數樓層時要從下往上數,數房間時要從左往右數。
3、幼兒貼照片,住高樓。
4、介紹一下自己住在第幾層樓的第幾間房間。
二、情境感知(感知門牌號和樓層及房間之間的對應關系)
1、問題引出:只有樓層號沒有房間號的信送給誰?
2、得出結論:送東西或者找家的時候,一定要同時寫上樓層號和房間號,這樣才不會搞錯。
3、學習看門牌號的方法:“0”前面的數字表示住在第幾層樓,“0”后面的數字表示住在第幾間房間。
三、幼兒操作
1、根據門牌號找家。
2、交代要求:
、倏础0”前后的兩個數字。
、跀档臅r候注意方向。
四、集體檢驗。
1、介紹一下自己找家的好辦法。
2、幼兒交流分享。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范文匯總 篇13
教學目的:
1.初步感知5以內數與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系。
2.發展比較、概括能力。
教學準備:
動物頭飾:貓、狗、豬、熊、兔子;黑板畫;點子卡片每人一套。
教學過程:
1.導入活動:拍手游戲,用動作感知數的實際意義,如看點子卡片拍手,邊拍手邊數數,最后說出點數。幼兒還可根據點子的數量模仿拍幾下皮球的動作,邊拍邊數,并說出總數。
2.小動物去商店買氣球,它們都買幾只呀?(請幼兒扮演商店售貨員,幼兒戴頭飾扮演小動物買氣球。5以內數字自由說)在黑板上擺出來小動物買的氣球,讓小朋友數,"每個動物各有幾個氣球?
看顏色,說一說,幾里面有幾個1?
3.看黑板畫,數一數,小動物一樣多嗎?誰多,誰少?怎樣才能一樣多?(添畫少的小動物,觀察誰比誰多1?誰比誰少1?教師講完,幼兒動手畫)4.運用聽覺感知數,比比誰的耳朵靈。如老師請個別幼兒學動物叫聲(數量是5以內),其他幼兒回答:"是哪種小動物的叫聲?共叫了幾聲?"5.游戲《乒乓球》結束活動。
課下延伸:
點子卡片練習,添畫小動物。
認識粗細活動要求:認識、比較物體的粗細,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
活動準備:教師演示用的4種不同粗細的物體(小棒、牙簽、蠟筆和水彩筆)幼兒標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強的為7種不同粗細的物體,能力中等的為5種不向粗細的物體,能力差的為3中不同粗細的物體)(牙簽、小棒、蠟筆、記號筆、水彩筆)活動過程:
一、認識粗細
請幼兒用自己盒內的東西穿木珠提問:你在玩木珠的過程中發現什么了?(牙簽、小棒穿進,蠟筆等沒穿進)
尋找原即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小棒、牙簽細,蠟筆粗)
小結:原來東西有粗和細之分。
二、比較粗細
1、出示小棒師:剛才我們玩了穿木珠的游戲,有的東西穿進去了,而有的東西沒有穿進,那么小棒剛剛穿進了,它是粗的還是細的?
(1)若回答細的,則出示牙簽,讓幼兒比較
(2)若回答粗的,則出示蠟筆,讓幼兒比較那么這支筆到底是粗還是細。
2.得出結論:一樣東西是無法比較粗細的,要兩樣東西才能比較出租和細。
三、利用粗細不同的物體排序師:你們盒子里的東西有粗有細,那么我們來幫他們排上隊
幼兒操作任意排
提問
(1)你是怎么排的?(從粗一細,從細一粗)
(2)你是怎么排出來的?
3、師生共同小結
(1)先找出最細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兩個進行比較、依次排隊。
(2)從盒中先找出最細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細的,放在第二,反復運用這個方法依次排隊
4、請幼兒采用互換方法比較一種方法排列。
認識厚薄活動目標:
1、感知6以內的數。
2、通過觀察比較正確認識和區分物體的高矮和厚薄,能將物體按高矮和厚薄排序。
3、在比較的過程中,逐步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范文匯總 篇14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兩個特征標記記錄圖形,并正確地記錄其數量。
2、啟發幼兒講述操作的結果。
活動準備:
教具圖卡(見圖一),標記(見圖二),數字貼絨1、6、5(各1個),4(3個)、3(2個),教育掛圖5。
學具第一、二組:實物標記圖(見圖三),1~5的數字印章,印泥,操作卡片22;第三組:大小不同的娃娃7個,白紙條人手1套,漿糊2盒,抹布2塊,操作卡片20;第四組:數字點卡(見圖四),鉛筆6支,操作卡片22;第五組:看數接著印點圖(見圖五),鉛筆6支;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1)學習用兩個特征標記記錄圖形。
出示圖一,“圖上有什么?”(房子、小橋、蝴蝶)“是用什么圖形拼搭成的?”(長方形和三角形)“每個三角形都一樣嗎?什么地方不一樣?”
出示圖二標記,“用哪些標記來表示大三角形、小三角形、紅三角形和黃三角形呢?”用二個標記進行記錄如:……
。ū硎炯t色,表示黃色)
用同樣的方法記錄長方形的不同點。
。2)按標記記錄。
“這兒有這么多的圖形,每種圖形各有幾個?你們說,老師來記!庇變簣髷底纸處熡脭底钟涗洝
。3)小結。
“大家一起說說這幅圖里有幾個什么樣的圖形?”(一個大三角形,6個小三角形,3個……)
2、小組活動。第一、二組,看圖按標記記錄!白鐾旰笳f說這幅圖里有幾個什么樣的圖形?”第三組,給娃娃排隊!白鐾旰笳f說你是怎樣給娃娃排隊的。”第四組,給點卡選數字!爱嬕粭l線把點卡和表示它點數的數字連起來!钡谖褰M,看數字接著往下印點子。第六組,依樣接畫。“請小朋友仔細地看看,然后再接著畫!苯處熤攸c指導第一活動小組,提醒幼兒做好后說說圖上有幾個什么圖形。
3、活動評價。請個別幼兒上來說說第一、二活動小組活動是怎么做的,討論做得是否正確。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范文匯總 篇15
相關知識:
花生是我國產量豐富、食用廣泛的一種堅果,吃法很多(水煮、油炸、做菜等等),還可榨油。制皂、也是化妝品的原料。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數字、符號記錄花生的數量。
2、嘗試有計劃、有條理地進行多次剝花生、做記錄的活動。
活動準備:
花生果每人一盤(10粒左右,花生仁的數量為1—3不等)人手一支筆,每組兩只空盆,幼兒記錄卡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1、猜謎,引出花生,觀察花生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新朋友它藏在這個謎語里(出示謎面“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著個白胖子!保,大家一起來猜,猜對了,它就和我們做游戲。小朋友有沒有信心猜出來,好,仔細聽,認真想,大家一起努力。(師說謎面,幼兒猜)
。2)對,是住著麻屋子的花生媽媽。花生媽媽說小朋友真聰明,她送每個小朋友一盤花生果,(請小朋友每人拿一盤花生果)想和小朋友做個游戲,好嗎?聽好了,先仔細觀察你盤中的花生,不許剝開,說說它們有什么不同,看看它的大小、長短有什么不一樣?
。3)你能猜對每個花生媽媽肚里有幾個花生寶寶嗎?
(4)選一顆花生果,先猜猜里面有幾個花生寶寶,再剝開看看自己對了嗎?
(5)怎么多花生媽媽,怎樣才能記清每一位花生媽媽有幾個花生寶寶呢?第一個、第二個·····,你有什么好辦法呀?(幼兒討論)怎樣記錄?是剝完了一起記,還是剝一個記一個呢?
2、幼兒操作,記錄花生的顆數
(1)幼兒把花生果剝開,數數里面有幾個花生仁并記錄在幼兒記錄卡上。(教師注意觀察每個幼兒剝與記的方法與步驟,了解幼兒解決問題的策略)
。2)引導先完成的幼兒觀察自己的記錄卡,找找花生媽媽肚里的.花生寶寶數量一樣的記錄有幾次。
。3)幼兒互相觀察記錄的結果。
(4)請幼兒談談自己記錄的數字或符號表示什么意思。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范文匯總 篇16
活動目標:
1、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2、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
3、積極參與排序活動,體驗排序中的樂趣。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5、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重難點:
能按動物的某一特征進行排序,嘗試記錄結果。
活動準備:
1、課件:《讓誰先吃好呢》。
2、動物圖片4套,字卡:重→輕、高→矮、大→小,
3、數字1-10的貼紙4套、記錄卡4張。
4、幼兒經驗準備:認識蹺蹺板,知道蹺得高表示輕;蹺得低表示重;蹺蹺板是平的,表示一樣重。
活動過程:
一、初步了解動物的主要特征
1、出示圖片,認識動物。
2、引導幼兒說出動物各自的特征。
3、出示桃子
師:咦,這是什么?這個桃子看上去怎么樣?聞上去又會是什么味道?
師:你們想吃嗎?動物們和我們一樣,看到這個大桃子饞得口水都快流出來了,都想先吃到這個大桃子。可是,該讓誰先吃呢?
二、按動物的特征排序
1、按個子的高矮排序。
師:長頸鹿說:“我們按個子的高矮來排列,誰最高誰先吃!
師:小朋友,你知道應該怎樣比高矮嗎?我們來看看動物們是怎樣比的。你覺得他們的方法對嗎?
(觀察圖片、通過比較,引導幼兒說出量高矮的方法,“要站在一樣高的地方,量的時候要站直了,不能把尾巴算上,踮起腳來量也不行”等。)
師:動物們整整齊齊地站好了,小朋友,你們看出來了嗎?讓我們從高到矮排序,誰最高?第二高是誰呢?第三高呢?接下來輪到誰?第五高?最矮的一個是誰呀?
師:原來,比高矮是長頸鹿的個子最高。
2、按嘴巴大小排序。
師:長頸鹿正想吃桃子時,鱷魚長大嘴巴喊不行。他會提出比什么?
師:嘴巴的大小怎么比?看看動物們用了什么好辦法。
課件演示動物比嘴巴的大小。
請幼兒看圖根據動物嘴巴的大小按從大到小的順序給動物排隊。
3、按動物的輕重排序。
(1)師:鱷魚正想吃桃子時,犀牛不服氣了,犀牛要求比什么?
師:那體重怎么稱啊?有什么好辦法呢?
師:我們來看看動物們是怎樣稱體重的。
引導幼兒理解蹺蹺板的.原理。
師:于是,犀牛搬來許多石頭,有幾塊?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集體點數10)
師:看,其他動物也在用翹翹板稱體重呢,它們又有多重呢?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記錄表,請四個小朋友一組,一起數一數、記一記,最后根據石頭的數量,按照從重到輕的順序給這些動物朋友排序。
(2)幼兒數石頭記錄,按照從重到輕的順序排序,教師觀察指導。
(3)交流數石頭、排序的結果
(4)師:現在我們一比就知道誰最重了?(出示輕重排序圖)
集體看排序圖講述。
三、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1、播放毛毛蟲的話。
師(出示排序圖):你們覺得毛毛蟲說得有道理嗎?
2、師:想想看,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從小排到大、從矮排到高、從短排到長”的情況發生?
四、品嘗桃子
師:看來,毛毛蟲說得很有道理。聽了毛毛蟲的話,小動物們決定大家一起分享這個美味的桃子!鞍,啊嗚,
桃子真好吃呀!”
師:小朋友,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的比較方法,只要你認真觀察,你就會找到許許多多的排列方式。
教學反思:
在“數學繪本”教學中,教師扮演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的角色,旨在引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與熱情。除了“數學繪本”本身的趣味性讓幼兒身臨其境外,教師的語言、教態也應和“數學繪本”的故事情節相匹配。在此,有一個小技巧,即在故事情節的關鍵處將問題拋給幼兒,引起幼兒的好奇心,滿足幼兒的成就感。例如在《讓誰先吃好呢》這一“數學繪本”的教學中,當長頸鹿說比身高時,我就拋出問題:怎樣才能量出身高呢?藉此,讓學生想出各種測量身高的方法。當猴子不同意比嘴巴大小時,教師拋出問題:你們猜,猴子會要求比什么?這個問題既讓學生思考猴子有哪些特征,又讓幼兒感受猴子的心理。
數學繪本通過有趣的童話情景,巧妙地將數學知識融入到繪本故事中,不僅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了繪本的魅力,而且還為教師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搭建了一個展示的舞臺,更為孩子們開心、快樂地學習創造了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數學活動因繪本更精彩。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范文匯總 篇17
【教學目標】
1.學習序數1~10,理解序數的方向性,正確使用序數詞表述物體的排列次序。
2.培養幼兒序數的興趣。
3.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教學準備】
準備貼絨教具:10個不同的小動物,有10層10個房間的樓房圖片一幅。10只企鵝圖片,10條小魚圖片。
【教學重難點】
學習從不同的方向準確辨別物體的排列位置。
自己確定方向并能準確找出位置。
【教學過程】
一、幼兒隨音樂《開火車》進活動室。
咱們小朋友開著小火車來了,小動物幼兒園的小動物也來了,不信你看,他們排著整齊的隊來了。
二、小動物們多神氣,排著整齊的橫隊向我們走來。
請小朋友看一看從左向右排,每只小動物排第幾?
請小朋友看一看從右向左排,每只小動物排第幾?
教師提問:
a.從左向右排第5個小動物是誰?
b.從右向左排第3個小動物是誰?
2.看小動物們變成縱隊向我們走來。
請小朋友說說從上向下排每個小動物排第幾?
請小朋友說說從下向上排每個小動物排第幾?
教師提問:
a.從上向下排小豬排第幾?
b.從下向上排第5的小動物是誰?
三、小動物們都累了,我們一起把它們送回家吧!(教師出示樓房圖片)
(1)我們先數數這棟樓房共有幾層?再數數每層有幾個房間?
(2)教師提出要求,請小朋友將小動物送回家。
a.小貓住在第4層,從左邊數第5間房子;
b.小兔住在第10層,從右邊數第9間房子;
c.小豬住在第6層,從左邊數第10間房子;
四、剛才小動物們的隊排得太好了。有一種小動物,它們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南極,走路總是搖搖擺擺排成一隊,你們猜它們是誰?瞧!它們來了。唉!由于小企鵝走得太急,有的排錯了隊,有的'掉了隊
a.我們一起看看第幾號企鵝派錯了隊?
b.第幾號小企鵝掉了隊?找一找,它在哪兒?
5.小企鵝餓了,它們要下海捉魚吃?!嚇得小魚爭先逃命,沖散了隊?匆豢,第幾條魚沒編號?它應該排第幾?
結束部分:
小朋友們學習了10以內的序數,能從不同的方向辨別10以內的序數,F在我們一起玩個游戲——乘火車。
游戲方法:用椅子搭成三列火車,分別編上1、2、3。幼兒每人一張編號的車票,如第2列火車第5節車廂就寫2-5,幼兒在音樂聲中做開火車的動作,音樂一停,幼兒依照車票編號快速找到號碼座位坐下。教師當列車員查票,看看誰找得又對又快。音樂再響,幼兒隨音樂《火車開開》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1.整個活動,幼兒自始至終保持了濃厚的興趣,教師與他們共同參與,起到了導向輔助的作用。
2.本節課教具準備充分,游戲性、趣味性強,課堂氣氛活躍,充分激發了幼兒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