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語言區教案(精選4篇)
幼兒園語言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散文的內容,感知散文溫情的基調,并用語言較清楚地表達出來。
2.感知、探究、表演散文的內容,加深對散文的理解。
3.感受小樹葉和樹媽媽相互關愛的情感。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落葉》。
2.優美、抒情的背景音樂。
3.道具:樹頭飾一個,樹葉手環若干。
活動過程:
(一)歌曲《小樹葉》導入活動。
教師組織幼兒在活動室門外,播放歌曲《小樹葉》,幼兒隨著教師的動作、語言的暗示做樹葉狀“飄”進活動室。音樂結束前夕,教師提醒幼兒“飄”到自己的座位上。
(二)教師和幼兒共同欣賞配樂散文。
教師播放配樂散文,教師做出被散文的內容陶醉的`樣子,感染幼兒用心地去傾聽配樂散文。
(三)教師助幼兒回憶散文的內容。
教師:你們聽到了什么?(對幼兒的回答用點頭、豎拇指的動作加以肯定,鼓勵更多的幼兒說一說。)
(四)利用教學掛圖,教師和幼兒再次欣賞配樂散文。
1.教師隨著配樂散文的播放,用手指到相應的畫面與文字,助幼兒把握散文的內容與順序。
2.教師:現在我們邊看圖畫,邊聽散文,看看有沒有什么不一樣的感覺?
(五)鼓勵幼兒提出問題,集體探究,加深對散文意境的理解。
教師:這篇散文聽上去有什么感覺?(教師也可以適當地說一下自己的感覺。)
1.鼓勵幼兒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感受。對表述不清楚的幼兒,教師可以用征詢的語氣說:你是不是覺得……(注意保護幼兒的自尊心)
教師:以前都是老師提問題。今天要請小朋友來當回老師,請你們來提問,好不好?那聽完這篇散文,你還想知道什么都可以提出來。
2.教師根據幼兒提出的問題,以問的方式引導幼兒思考、尋求答案。
(六)隨配樂散文教師和幼兒共同表演,進一步理解散文。
1.教師扮演樹媽媽,幼兒扮演小樹葉,跟隨配樂散文,用動作表達出各自的理解,以及對樹媽媽的關愛。
2.教師請表演得好的幼兒交流他們的表演,擴全體幼兒的經驗。
活動延伸:
1.區角活動:幼兒自制樹葉生長圖卡,并進行排序活動。
2.環境創設:教師帶領幼兒共同用落葉裝飾活動室,讓幼兒感受到秋天的氛圍。
3.家園共育:建議家長在休息的日子里,帶領幼兒收集、整理落葉,共同制作落葉的藝術品并記錄下幼兒的創意命名。
資料附錄:
[散文]落葉
樹是媽媽,小樹葉是她的孩子。
春天,小樹葉只是綠綠的嫩芽。夏天,小樹葉已長了,在火辣辣的陽光下為人們撐起一把傘,送來一片片陰涼。秋天到了,小樹葉由綠變黃,一個個好像穿著金黃色裙子的小姑娘,攙著樹媽媽在秋風中翩翩起舞。
一天,一陣秋風吹來,小樹葉告別了樹媽媽。小樹葉不停地翻動著身子,飄呀飄呀,飄到屋頂上,屋頂變得金黃。飄到小河里,水面上像飄著許多小船。飄到草地上,草地上像多了一層軟軟的地毯。飄到樹媽媽腳下,伙兒抱成一團,好像在說:“媽媽,天氣漸漸冷起來了,我們給您焐焐腳,讓您暖暖和和好過冬。”
小樹葉在秋風中飄呀飄呀,飄向四面八方,一個個都安下了家。它們心里還惦記著樹媽媽,盼望樹媽媽明年春天生出許多許多小娃娃。
活動反思:
散文《落葉》語言優美,很多描繪性很強的句子帶有很的情景性。所以,我認為該語言活動的重點是:引導幼兒理解這些語句,尊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特體驗。因此,在活動開始,我說:我們在課前收集了許多樹葉的圖片,一起來看看,欣賞一下好嗎?(課件演示各種各樣的樹葉)我:那么多美麗的樹葉,你能用句子來描繪一下嗎?孩子們:有紅的、黃的、還有綠的,很好看。我:有紅黃綠三種顏色,可以用一個詞語來說,五顏六色。我:一片片五顏六色的葉子從樹上落下來,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像什么?孩子們:像小扇子,像小鳥,還有蝴蝶。我:很多很多的五顏六色的葉子掉下來,又像什么?孩子們:像地毯,還有被子,太漂亮了,我想把它拿來玩玩。
經過了上面的鋪墊后,我出示散文的圖畫,結合畫面,邊引導幼兒觀察,邊講述。重點是結合提問,引導幼兒理解一些比喻的句子。如:好像穿著金黃色裙子的小姑娘,飄到屋頂上,屋頂變得金黃,飄到小河里,水面上像漂動著許多小船……最后,我帶領幼兒一起看畫面輕聲朗誦。孩子們在我的暗示下,朗誦時也帶著輕柔的舒緩和靜謐,整個活動室里流淌著一股柔美的源泉。朗誦完后,家都相視一笑。我知道,家對散文所表達的那種安靜和自然美已經有了一定的體會。
幼兒園語言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會守信,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2、仿編故事。
活動準備:
故事書、自制小懶豬羚羊頭飾、圖畫(雨滴、太陽)
活動過程:
一、熟悉作品
利用故事書,由老師朗讀作品(配樂)
當小懶豬爬起床,就要去見羚羊,可當他剛走出臥室,院子里的雨就下的更大了,小懶豬到底去不去見朋友呢?讓幼兒猜一猜。
二、討論:
小懶豬本來不打算去的,為什么后來又去見朋友了呢?(學會守信,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三、演一演
由一個小朋友演小懶豬,全班同學一起讀旁白,電話鈴響時(由老師手機放)外面下雨時,由老師自制的.圖畫雨滴讓小朋友舉著,雨停了,太陽出來時,讓小朋友舉著太陽,當他見到羚羊時和羚羊一起拉著手轉圈圈。
延伸活動:
仿編故事:
一、老師示范
老師仿照故事仿編一個守信用的故事
老師先說明兩個小朋友小蘭和小紅是要好的朋友,一天小紅約小蘭去公園玩,可是小蘭非常懶不起床,但想到小紅在公園等她就跑去了到地方小紅正在等她后來她們就去玩了。
二、自己仿編
分組仿編
讓他們把自己仿編的故事講一講。
幼兒園語言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發現水果切面的不同,能將水果外形和切面圖案進行匹配。
2.體驗與同伴自由探究的樂趣。
3.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現力。
4.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蘋果、橙子、獼猴桃、楊桃、火龍果實物各1個(可根據當地水果選擇),水果刀1把。
課件準備:水果切面圖、水果連線圖、各種水果和水果切面實拍圖等。
紙面教具:打印《水果連線》圖,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妙妙精靈變魔術相關圖片,導入場景。
妙妙精靈給水果寶寶變了一個魔術,把它們變成了兩半,你們能認出是什么水果嗎?
二、出示水果切面圖,引導幼兒認真觀看并膽猜測,表達自己的想法。
──仔細看一看,這是什么水果?你是怎么認出它的?
三、老師現場切開實物水果,引導幼兒觀察不同實物水果的切面圖案。
──小朋友們猜得到底對不對呢?讓我們把水果切開看看。
1.鼓勵幼兒仔細觀察并表達想法。
──猜對了嗎?果肉的顏色和外面的果皮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
──水果里面還有什么?切開的水果像什么?
──你最喜歡哪個水果切面?為什么?
四、出示切面圖和水果相關圖片,引導幼兒進行匹配,并說出它們的名稱。
──圖上有許多切開的水果和完整的水果,可是它們找不到自己的好朋友了,請小朋友來忙找一找吧!
五、發放紙面教具《水果里的秘密》,讓幼兒認真觀察水果切面與完整的水果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1.在水果切面與完整的水果中間連上線一一匹配。
──你們認識這些切開的水果嗎?
切開后是什么顏色的?像什么?
請找一找它們原來的樣子,用線連起來。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
在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切水果,觀察水果的不同切面。
溫馨提示
1.引導幼兒感受自然界的奇妙現象,同時也獲得由表及里的認知經驗。
2.鼓勵幼兒膽猜測,并學會通過親身實踐去驗證猜測結果。
幼兒園語言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理解詩歌,感知“親”和“被親”的快樂,知道“親”代表的是愛和喜歡。
2、運用已有經驗進行創編詩歌
3、感知游戲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心情。
活動準備:
圖片,課件《我被親了好幾下》、音樂《我的好媽媽》《碰一碰》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放音樂《我的好媽媽》
師:今天我們來了這么多客人老師,你們開心嗎?那就用我們的方式給他們打個招呼吧!
二、基本部分
1、引導幼兒回憶,引出兒童詩。
你都和哪些好伙伴親了?你們在家里或者幼兒園的時候還被誰親過呀?心里感覺怎么樣?
2、出示課件,教師朗誦詩歌,幼兒初步感知、理解詩歌。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組組畫面,請你們來看看上面都有誰,他們誰親了誰?完整欣賞后提問:他們誰親誰了?
3、再次欣賞,進一步理解詩歌。
剛才我們說了這么多,到底誰親了誰了?詩歌里面是怎么說的呢?讓我們再一起來看一看說一說。
4、引導幼兒感知并理解“親”的含義。
討論:他們都在“親”,那么“親”是什么意思呢?
師:原來“親”代表的.是愛和喜歡啊,我很喜歡這首詩歌,你們喜歡嗎?就讓我們帶上最甜最幸福的感覺把這首兒童詩朗誦出來吧!
5、引導幼兒有感情地朗誦、表演詩歌。
師:我請四位小朋友來朗誦一遍。
6、啟發幼兒展開想象進行創編。
(1)幼兒相互親一親
你想親好朋友的哪里?(提醒幼兒模仿詩歌里的話說)
如:我想親耳朵(臉)一下
(2)換種方式:我的眼睛親了眼睛一下、小手親臉蛋、鼻子親鼻子
(3)除了人與人之間會親,還有什么之間會親呢?
如:書親了桌子一下、我的屁股親了椅子好幾下、白紙被筆親了好幾下。
三、結束,玩游戲《親一親》
我們聽音樂做個游戲,先跟著音樂做動作。鼻子碰鼻子,還可以說鼻子親鼻子,我們一起來《親一親》好不好。
小朋友玩的開不開心?我們回教室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好嗎?
我們一起跟客人老師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