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綜合活動教案:會變的毛毛蟲(精選3篇)
幼兒園小班綜合活動教案:會變的毛毛蟲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喜歡毛毛蟲和蝴蝶。
2、學習從左往右、從上往下的閱讀好習慣。
3、初步懂得不暴飲暴食,注意飲食健康。
活動準備
1、電子大書、幼兒用書。
2、繭、毛毛蟲、蝴蝶、蘋果、李子、梨、草莓、柚子、雪糕筒、黃瓜、奶酪、香腸、棒棒糖、櫻桃酥、臘腸、西瓜、巧克力、蛋糕等圖片。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師:有一只毛毛蟲太調皮了,它爬呀爬呀爬到我們幼兒園來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出示蝴蝶的圖片)咦,怎么變成蝴蝶了?大家別著急,先和老師看個故事,看完這個故事你就知道了。
二、故事欣賞。
1、自主閱讀。
——請幼兒翻開幼兒用書,自主閱讀《饑餓的毛毛蟲》的故事,提醒幼兒從左往右、從上往下地閱讀。
2、共同閱讀:教師結合電子大書給幼兒講《饑餓的毛毛蟲》,通過以下問題,了解故事的大意。
——葉子上有什么?(出示卵的圖片)猜猜誰住在里面?
——接著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星期日,太陽升起,毛毛蟲爬出來了)
——毛毛蟲爬出來之后好餓,星期一的時候它吃了什么?吃了幾個?(老師出示相應的圖片幫助幼兒記憶)
——星期二又吃了什么?吃了幾個?……一直到星期六,毛毛蟲都吃了什么(利用圖片逐一展示)星期六的時候吃太多了,吃到肚子疼。(提醒幼兒不可以暴飲暴食)
——第二天吃了什么之后覺得舒服了?(提醒幼兒多吃蔬菜)
——毛毛蟲吃了一個星期,終于吃飽了,可是現在的毛毛蟲又肥又大,它準備要造一座房子,在里面好好休息一下。它的房子叫做“繭”。(出示繭的圖片)毛毛蟲在繭里面一住就是兩個星期,大家猜猜,從繭里面出來的是什么小動物呢?
——呀,從繭里面飛出來的是一只美麗的蝴蝶!請問這下大家明白毛毛蟲是怎么變成蝴蝶的了嗎?
3、整體閱讀。
4、請幼兒根據圖片提示,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
三、故事表演:毛毛蟲變蝴蝶。
——教師講故事,幼兒用動作表演。(老師把毛毛蟲要吃的食物擺在七個不同的地方)
動作示例:幼兒雙手抱膝蓋蹲在地板上扮“卵”。從“卵”里爬出來伸伸懶腰,然后去吃食物,到周六的時候肚子疼。吃完之后變成一只又肥又大的毛毛蟲,繞著自己做個繭(小朋友原地轉幾圈,然后蹲在地上),當老師說到變成美麗的大蝴蝶時,大家就破繭而出,變成蝴蝶飛出來。
幼兒園小班綜合活動教案:會變的毛毛蟲 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印章連接拓印的方法,表現越長越大的毛毛蟲。
2、鼓勵幼兒想象,并大膽表達。
活動準備:
各種材質的印章(固體膠、藕、甜椒等)、各色顏料、盤子、記號筆、抹布、樹葉形狀的淡綠色紙(貼有毛毛蟲頭部)人手一張等。自制"會變的毛毛蟲"的PPT。一段輕快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感知毛毛蟲的身體是一節(jié)一節(jié)連接的外形特征。
1、(播放PPT)"春天到了,小花園里的樹長出了綠綠嫩嫩的葉子,小草也鉆出了泥土,花兒們一朵一朵開放。"
2、"瞧,樹上有一片神奇的葉子。葉子上有一個白白的圓圓的東西。它動了起來,原來里面住著一條毛毛蟲。"
3、"聽!毛毛蟲在說話呢!"(播放錄音:我好餓呀!)引導幼兒說出喂給毛毛蟲吃的食物。
4、"毛毛蟲吃下一樣紅紅的東西?猜猜是什么?"(紅紅的蘋果)。"它吃了紅紅的蘋果后,身體長出了一節(jié)。"
5、"可是,它還是很餓,又吃下了一樣黃黃的東西。"(黃黃的梨)。"接著身體又長出了一節(jié)。"
6、"毛毛蟲還想吃東西。它又吃了一樣紫色的東西(紫色的葡萄),接著身體又長出了一節(jié)。"
7、數數它的身體長出了幾節(jié)。(3節(jié));那它一共吃了幾樣東西(3樣),是蘋果、梨、葡萄。)、
8、小結:毛毛蟲的身體是一節(jié)一節(jié)的,長長的,它吃了各種顏色的水果,身體也變得五顏六色,漂亮極了,它終于長大了。
二、示范演示,探索拓印連接的方法。
1、教師示范用印章表現毛毛蟲。
"還有一條毛毛蟲,它也想長大。你們愿意幫助它嗎?"(引導幼兒說出給毛毛蟲喂的食物。)
2、"我們先來給它吃紅紅的蘋果。"(拿一個印章,蘸紅色顏料。)啊嗚,毛毛蟲的身體長出了一節(jié)。(繼續(xù)喂食物給毛毛蟲吃。)3、"誰愿意給毛毛蟲喂食物?你在喂毛毛蟲吃東西的時候,別忘了說一句好聽的話。(如:毛毛蟲,我給你吃黃黃的香蕉。)"
三、大膽表現,體驗用不同材質拓印的樂趣。
1、幼兒想象創(chuàng)作,教師巡回指導。
2、作品展示,欣賞評價。說說:"你的毛毛蟲和別人的有什么不一樣?""你的毛毛蟲在做什么?"
3、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綜合活動教案:會變的毛毛蟲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團紙球和套皮筋的方法制作毛毛蟲,并嘗試為毛毛蟲貼眼睛和嘴巴。
2、通過練習捏、揉、團、抓的技巧,增強幼兒雙手動作的靈活性和協(xié)調性。
活動準備:
制造成型的毛毛蟲一個、裁成小塊的報紙若干、襪子人手各一、皮筋若干、托盤、小筐、塑料碗
活動重點:
將報紙揉成球
活動難點:
將蒙氏活動中五指抓、三指抓恰當的應用于活動中,給毛毛蟲身上套皮筋。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景,引發(fā)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一位小客人。看,是誰呀?她長得什么樣子呀?當幼兒說不出來時可引導幼兒:他的身體長的是什么樣子的?長不長呀?
教師小結:毛毛蟲長得長長的,他的身體是一節(jié)一節(jié)的。
二、通過觀察分析,鼓勵幼兒大膽猜測毛毛蟲的制作材料。
1、教師:小朋友們猜猜看,毛毛蟲是用什么做成的?(鼓勵幼兒說一說做毛毛蟲所用的材料)
2、教師:剛才小朋友們說了許多做毛毛蟲的材料。那,毛毛蟲究竟是用什么做成的呢?現在我們就來看一看。
(教師邊打開毛毛蟲邊向幼兒展示所用材料并要求幼兒說出材料名稱。)
教師小結:噢!原來襪子里面裝上紙球,外面套上皮筋,便做成了毛毛蟲。
三、教師示范。
1、教師:那你們知道老師是怎樣用這些東西做毛毛蟲的嗎?現在我們就來看一看一老師究竟是怎么做毛毛蟲的,來看老師的手。(教師開始示范)
先選一只襪子放在手邊——拿紙團成球塞入直到塞滿——拿皮筋把口封住——然后用手摸到一個球套一個皮筋——最后貼上眼睛和鼻子。
2、現在,老師的毛毛蟲做好了,誰來說一說,老師是怎么做毛毛蟲的?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說得都很好,老師先選一只襪子放在手邊,然后將紙球塞入襪子,套上皮筋,最后,貼上嘴巴和眼睛。把即時貼反面的紙解下后放到小筐里。
四、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與指導
1、教師:小朋友們想不想做一條自己的毛毛蟲?
2、教師:小朋友們在做毛毛蟲時,有時間的可以貼上眼睛和嘴巴,沒有時間的可以等下一次再貼。
3、教師:遇到困難的時候小朋友可以請老師幫忙,也可以看看你臨邊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教師重點觀察以下內容:幼兒能否將紙揉成球。巡回指導,幫助幼兒將紙團塞入襪子中,并將皮筋套在襪子上。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將毛毛蟲的眼睛、嘴巴貼上。)
五、討論分享。
教師:小朋友們的小手真能干,一會兒就將毛毛蟲做好了。現在小朋友們拿著自己的毛毛蟲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告訴他,你的毛毛蟲是什么顏色的,毛毛蟲身上套的是什么顏色的皮筋,好嗎?
六、活動延伸。
教師:現在,咱們拿著毛毛蟲到另一間屋里去跟毛毛蟲做游戲吧!
活動反思:
從幼兒近階段最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以新《綱要》為指導,注重幼兒“喜歡毛毛蟲的情感” 。引導幼兒觀察毛毛蟲身上的顏色、形態(tài),激發(fā)幼兒用靈巧的雙手撕貼表現毛毛蟲。并通過黏貼食物,添畫場景等,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心中毛毛蟲可愛、生動的形象特征”。又通過延伸活動制作自己的繪本故事《可愛的毛毛蟲》,來激發(fā)幼兒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感受活動的無比快樂和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