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數學幾何圖形教案(精選5篇)
幼兒園小班數學幾何圖形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復習鞏固對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認識。
2、能用簡單的話說出圖形的基本特征。
3、體驗幫助他人的體驗勞動成功的快樂。
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活動前已經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了解這幾種圖形的基本特征。
物質準備:
1、戶外場地:地上畫有三角形等圖形。
2、用硬紙板鋪一條彎彎的大路(挖出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簡單布置場景兔媽媽的家,另一老師戴頭飾扮兔媽媽,準備不同形狀的小粘貼。
3、幼兒每人胸前都戴上圖形。《小汽車》音樂。
活動過程:
一、游戲引發活動興趣。
1、師:今天兔媽媽請我們去做客,可是她家太遠了,
我們得開車去,路上小司機們要小心哦,別撞車。
2、師帶領幼兒隨音樂開向兔媽媽家。
3、途經各圖形處詢問幼兒:這是什么圖形?是什么樣子的?在大路的處停下,師:哎呀路壞了,怎么辦啊?(鼓勵幼兒想辦法——鋪路)
二、幫兔媽媽修路。
1、引導幼兒觀察路面:“這些坑都是什么形狀的?請你找出和坑一樣形狀的圖形來”。
2、提出鋪路的要求:現在我們就要用這些圖形來修路了,小朋友在鋪路時要看清楚坑是什么形狀的,然后再把它修補好。
3、幼兒開始修路,師巡回觀察指導:
“你用哪個圖形修補路面的”
“你用的圖形是對的,可是你看看坑有沒有修補好,怎么會這樣的啊?”(提示幼兒注意圖形的大小不同)
“你真棒,這么快修補好了路,還沒修好,能去幫助他嗎”
4、共同欣賞修好的路,引導幼兒說說用什么樣的圖形來修補路面的(如:我用*形來修路的或我用*形來修路的),復習這三種圖形的基本特征。
三、去兔媽媽家做客。
1、師帶領幼兒隨音樂在修好的路上開汽車到兔媽媽家,體驗成功的喜悅。
2、引導幼兒有禮貌地敲門:咚咚咚,我可以進來嗎?兔媽媽出示圓形說:“和我一樣的圖形寶寶請進來!”幼兒按要求進入。依次進行。“正方形寶寶請進來”“有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寶寶請進來”。
3、向兔媽媽問好。兔媽媽出個難題:請小朋友把散放在家里的圖形分類收拾好。
4、老師拿出小粘貼說:“兔媽媽說謝謝你們幫它把家收拾好了,它準備了小禮物送給你們!”啟發幼兒向兔媽媽致謝。然后去跟在座的老師說說自己拿到的是什么形狀的粘貼,說對了旁邊的老師會給你貼在衣服上。
5、和兔媽媽道別,隨音樂開車回家。
延伸活動:回教室拼擺添畫圖形。
幼兒園小班數學幾何圖形教案 篇2
教案目的:
通過游戲,鞏固小朋友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掌握,能正確講述其名稱、特征。
教案難點:
通過觸摸覺來區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教案準備:
大盤子三個(貼有幾何圖形);小貓六只(頭上有幾何圖形);小魚若干;餅干盒人手一份(里面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大正方形兩個,反面分別是4個小正方形、2個三角形
教案過程:
1、老師帶領小朋友進入活動場地,激發小朋友對活動的興趣,引出今天的主題活動。
2、出示盤子和小魚,引導小朋友根據小魚身上的'圖形分別放到對應的盤子里面,復習鞏固對幾何圖形的認識。
3、出示小貓,引導小朋友小魚身上圖形的形狀、顏色分別喂給對應的小魚吃。進一步加深對物體按照圖形和顏色進行分類的認識。
4、出示餅干盒,讓小朋友閉著眼摸餅干,引導小朋友通過摸一摸來感知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教案拓展:
老師出示兩個大的正方形,引導小朋友觀察思考它們可以變成什么形狀的餅干,讓小朋友在活動中進行探索和思考。
幼兒園小班數學幾何圖形教案 篇3
活動內容:
認識圓形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觀察力以及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
2.區分圓形與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不同,能找出生過中圓形的物體。
3.掌握圓形的主要特征。
活動重點:
區分圓形與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不同,能找出生過中圓形的物體。
活動難點:
握圓形的主要特征
活動準備:
1.圓形娃娃一個
2.多媒體課件
3.圓形實物若干(扣子,鏡子,蛋糕盤,鋼镚,餅干,表,太陽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小朋友們早晨好,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的小客人,你們猜猜他是誰?(出示圓形寶寶)
2.教師:我們給他起個名字好不好(圓形寶寶)
3.教師:我們為什么要起這個名字?
4.幼兒:因為他有圓圓的眼睛,有圓圓的臉蛋.........
5.教師小結
二、基本部分
1.播放《找朋友》的音樂,引起幼兒的興趣
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些神秘的小客人,小客人很調皮,藏在一些地方不愿意出來,我們小朋友邊長找朋友的歌,邊把他們找出來好嗎?
2.操作活動
這些神秘的小客人啊他們想和一些形狀寶寶做朋友,可是他們喜歡的形狀只有圓形寶寶,請小朋友幫幫他們,讓他們和圓形的寶寶做朋友。(在此操作活動中,有方形,長方形,圓形出現)
3.認識圓形
(1)教師:小朋友看一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好多漂亮的東西,請每一位小朋友自己選一件最喜歡的拿到手里看一看,摸一摸。
(2)教師:小朋友看完之后發現他們都是什么圖形寶寶?(圓形)
那么有哪個小朋友可以說說圓形寶寶是個什么樣子的?(初步感知圓形圓圓的,光光的,沒有角,四周圓圓的,光滑的。)
(3)請小朋友們看一看,圓形寶寶還有什么特殊的功能?
(4)在給圓形寶寶找朋友的時候,圓形寶寶只喜歡什么樣的圖形寶寶?
(5)那么現在我們看看,為什么圓形寶寶不喜歡和方形寶寶,長方形寶寶,三角形寶寶做朋友呢?(在此談話活動中,讓幼兒知道圓形可以滾動,而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不可以滾動)
(6)教師再次小結圓形的特征,使幼兒獲得知識的完整化。
4.游戲活動
(1)給圓形寶寶布置家(出示各種圓形圖片)
教師:我們前面觀察了一下圓形寶寶的嘴巴,眼睛,和頭都是什么形狀的?
(2)教師:現在圓形寶寶又有任務交給我們的小朋友了,是什么任務呢?小朋友們仔細聽聽看。
(3)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圓形寶寶,現在我搬進了一個新家,可是這個新家沒有窗戶,沒有門,請小朋友幫幫我,給我的新家安上新的窗戶和門,小朋友一定要記住,我只喜歡和圓形寶寶做朋友,所以請小朋友們動起來吧~!
三、結束部分
自由結束
幼兒園小班數學幾何圖形教案 篇4
為了讓更多的幼師輕松上課、備課無憂,一直努力致力于整理、收集名師課程,優質教案,將打造全網最具特色和實力的幼教資源網。通過這節美術課,讓幼兒了解馬列維奇作品的風格和特點,欣賞名畫提升審美,大膽想象及創作抽象畫帶來的快樂。
活動目標:
1、發現馬列維奇作品中簡潔的形與鮮明的色等基本元素的特點,初步感知馬列維奇作品的風格。
2、樂意大膽想象、表達對作品的感受,體驗欣賞名畫帶來的愉悅。
3、能大膽創作具有馬列維奇特色的的作品,體驗想象、創作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有過欣賞美術大師作品的經驗,能大膽表達對作品的感受。
物質準備:1、馬列維奇的代表作三幅及馬列維奇作品PPT
2、圖畫紙人手一張,各色水粉顏料、排筆若干
3、每組一盒幾何圖形
活動過程實錄:
一、導入活動,引發初步的創想
導入語:沈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的圖形寶寶,說說這些圖形寶寶組合可以拼成什么?
(2)集體交流分享。提問:誰來說說,你選用哪些圖形寶寶,它們可以拼成什么?
(3)小組拼圖。幼兒分成四小組,將圖形寶寶自由組合成一幅畫。
小結:這些幾何圖形,通過任意組合就可以變成一幅漂亮畫。
二、借助PPT介紹畫家馬列維奇
(1)點擊PPT,出示畫家馬列維奇畫像。
提問:有人認識他嗎?
(2)小結:他叫馬列維奇,是俄國著名的畫家。他一生畫了許多畫,他的畫很特別,很有趣,能給我們帶來豐富的想象。
三、欣賞馬列維奇作品,了解作畫風格
(1)欣賞作品《白上白》
師:這幅作品上畫了什么?這幅畫叫什么名字?
向幼兒介紹這幅名畫的內容:扯破藍色天篷,想像自己在無邊的宇宙中自由地飛翔。
(2)欣賞作品《白底上的黑方格》。
師:看到了什么?這幅畫的名稱就叫《白底上的黑方格》。
向幼兒介紹馬列維奇還是一位想像力非常豐富、感情非常豐富的畫家,用一個白底上的黑方格表現自己太多太多的想像和情感。
(3)欣賞馬列維奇作品《二度空間里的自畫像》,請幼兒觀察畫中的幾何圖形。
師:在這幅畫里,你看到了什么?(形狀與顏色的觀察)請你猜猜這幅畫表現的是什么內容?這種可能給人許多想像的空間畫是什么畫?誰能說說畫家是怎么畫的?
(4)小結:這就是馬列維奇的自畫像,畫家馬列維奇的畫真是特別,用各種大小(顏色)不同的圖形借助透視、明暗等方法,拼畫成特別的人和物,并在畫面上造成物象立體的效果。
(5)欣賞多幅畫作:《伐木工》、《割嗮干草的女人》、《下雪的村落》、《在田野上的女孩們》,再次感受馬列維奇的作畫風格
提問:這些畫上有哪些有趣的內容?和剛剛一幅畫上有哪些一樣的地方?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這些畫有什么一樣的地方?
四、幼兒創作,教師適時鼓勵和指導
(1)提出創作要求。
(2)幼兒作畫
教師指導幼兒在畫面布置時注意人物和背景色的對比。
五、欣賞作品,體驗創作的快樂
提問:你們的畫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你最喜歡哪一幅畫?為什么?
六、活動延伸:
將馬列維奇作品陳列在活動室墻上,供幼兒自由欣賞。在美工區提供筆、顏料等材料供幼兒自由創作。
活動小結:
大班孩子進入了顏料的學習階段,除了原有色彩的實踐,也進入了同類色的搭配學習,其中以學習色彩漸變為主。
孩子們對色彩的感受體驗是在活動中不斷積累豐富起來的,知道了冷暖色、對比色、同類色,能夠在用色時有意識地配色、選色,而且用色比較大膽了。看大多數孩子的作品,孩子們都喜歡用大色塊的對比色色,畫面很跳躍很醒目。
幼兒園小班數學幾何圖形教案 篇5
認識圓形
活動目標:
初步感知圓形的主要特征,能在周圍環境中找到圓形物品。 活動領域:數學
活動準備:
歌曲《餅干歌》磁帶;圓娃娃頭飾一個;圓形玩具若干; 圓蘋果、圓橘子、圓西瓜、圓葡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律動
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做動作。
二、導入新課
1、教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請來了一個客人,它的名 字叫圓娃娃。
2、教師以“圓娃娃”的口吻說:小朋友們,你們好啊。
3、教師:小朋友們,圓娃娃在向我們問好呢,小朋友應 該怎么回答啊?(引導幼兒向“圓娃娃”問好)
4、教師:請小朋友看一看,圓娃娃的眼睛是什么樣的? 可愛的嘴巴是什么樣的?可愛的腦袋是什么樣的?(引導 幼兒說出圓圓的)
三、創設情境,認識圓形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好多的玩具,請你們每人拿 一件玩具在桌上玩一下,說說你們拿了什么玩具? 教師:你發現了什么?這些物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 導幼兒說出圓圓的)
四、感知圓形的特征
教師:請小朋友們沿著物品的表面和邊緣摸一摸,有什么 感覺?(引導幼兒說出表面平平的、圓圓的,邊緣光滑的) 教師:它們有角嗎?有幾條邊?(引導幼兒說出沒有角, 一條邊)
教師:請小朋友說一說,你還見過哪些東西是圓形的? 水果有圓的嗎?想一想,有哪些?
五、欣賞故事
秋天來了,大森林里的果子都成熟了,有一天,天氣 非常好,小熊提著籃子,唱著歌,出門采果子,它發現森 林里好多東西都是圓圓的。小朋友看看都有些什么?有圓 圓的紅蘋果、圓圓的橘子、圓圓的西瓜、還有圓圓的葡萄。
1、討論
教師與幼兒一起討論故事中圓形水果的特征。
小朋友那我們來看一看這些圓圓的水果都長什么樣子。
六、尋找
請幼兒在教室中尋找圓形的物品。帶領幼兒到別的班級 活動延伸:讓幼兒在家中繼續尋找圓形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