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生態文明教育教案(精選3篇)
幼兒園大班生態文明教育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孩子認識到亂丟垃圾破壞環境這些不良行為的嚴重性
2、通過視頻,圖片、故事,實例等等感化孩子,使孩子知道破壞環境是不好的行為,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3、另舉如何做才是保護環境等等。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重點難點
引導孩子認識破壞環境的嚴重性,愛護環境的重要性,明確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聽兒歌《我是小畫家》贊美小畫家的勤勞,讓環境變得美麗,引導孩子想想:我們小伙伴怎么才能讓環境變樣,出示優美環境的圖片(讓孩子對優美環境有個基本認識。接下來給孩子們出示另一組圖片,滿地垃圾,墻上胡亂踩腳印,樹枝被折等。
并提出問題:那組圖片讓你滿意?滿意的在哪?
另外的為什么不滿意,從哪看得出來?
二、基本環節
聽故事,同時結合圖片,影視片段,對優美環境做初步認識,通過教師圖片影視片段的進一步解釋說明,使孩子更進一步了解其中的美。跟孩子互動交流自己對以上優美環境的認識,感受。從內心感覺環境的優美。
轉到教學重點:可是近日里,我發現我們周圍的一些不好的'現象,出示一系列不良行為的圖像,讓孩子們說說不好在哪,他們是怎么影響環境衛生,破壞我們身邊環境的。從觀察,發現到說說自己的看法,已經對這些現象有初步的認識,我從中做進一步解釋說明,引導說出不好的行為對環境的影響。重點想想:我們面對這些現象該如何做?說出本節課的主題(保護環境 從我做起)并逐一讓孩子們接受愛護環境的的重要,如何做到保護環境。
三、結束環節
少數孩子因為是獨子,在家里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對保護環境意識認識不夠
四、延伸環節
讓孩子回味優美景色,同時請小朋友課后認真觀察周圍發生的破壞環境的現象,想想我們該怎樣制止,并如何使我們周圍的環境更美。
1、首先,本節課的教學是根據孩子的認識能力,觀察能力,從視覺的角度來呈現教學內容,讓孩子們從認識,觀察,評論等步驟進行教學。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我覺得本節課的教學做到目標明確,教學過程過度緊扣,做到層層遞進。不好的地方是:沒能面向全班孩子,部分孩子受家長的影響對愛護環境意識不強,針對這一現象我爭取把愛護環境深入班級,深入個人,從而真正做到愛護環境從我做起。
(1)對幼兒發展的反思,幼兒階段的孩子希望被理解、尊重和接納,針對孩子學習過程中的每一點進步都應該及時發現,認真肯定。同時也給孩子自己的空間,不能將他們還沒自己認識的現象強加給他們,從事情的表面開始教育,使他們能從內心感知,從周圍發生的種種現象中發現好與壞,該向哪方面學習。
(2)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幼兒階段的孩子是很注重直觀視覺的、聽覺的,教學中應采用圖像,影片等教育手段,同時引導孩子用對比的手段知道好與壞,進一步理解所發生的現象對生活、學習的影響。從而促進孩子對事物認識能力的提高。
(3)對師幼互動的反思,教學過程中,活動的環節中的各個步驟是根據孩子接受能力認識變化而變化的,對課堂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認真解決。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基本達到,跟孩子們互動交流是我課堂中較為滿意的環節,及時發現孩子接受的程度也能從孩子的表現中看出,從而轉變教學技巧達到教學目標。
4、 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想方設法把上次課堂里活動中沒能很好參與的孩子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活動面向弱勢。同時聽取有更多教學經驗的教師的意見提升自己的教學手段,使自己的教學方式多樣化。
小百科:保護環境是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對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做好綜合的治理,以創造出適合于人類生活、工作的環境,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讓人們做到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概念。
幼兒園大班生態文明教育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激發幼兒熱愛自然的情感。
2、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感知覺。
3、在游戲過程中感知植物的生長環境與人類生存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彩筆、紙等
活動過程:
一、印下大自然的痕跡
1、帶幼兒尋找各自喜歡的樹,每選擇一棵用彩筆把樹皮和紋理拓印在白紙上。每位幼兒可拓印出獨一無二的.作品。教師可以鼓勵他們來尋找不同種類的樹干或樹葉來拓印。
2、找一棵大樹。教師可以讓幼兒討論,一共要多少人才能把樹圍住?還可以仔細找找看,有哪些動物是把這棵樹當成“家”的?樹上樹下有小鳥、螞蟻、毛毛蟲等居住嗎?讓幼兒表達觀察這棵樹的感想:大樹有多大年紀了?身旁可能發生什么故事?最后,教師讓幼兒用白紙把樹圍住,各自拓下樹的一部分紋理,這些紙可以帶回去后平排連結起來,向幼兒展示樹的圓周長度。
二、呼吸樹的游戲
1、讓幼兒在大樹蔭下作深呼吸,自由地與幼兒討論樹的功能:它可以供人們遮蔭遮雨、供給人們食物,也是許多動物的家;樹根又可以使泥土固定,吸收水分,天下雨時,才不會造成洪水和山崩。另外,樹還可以使空氣清新。“呼吸樹”的游戲,就是讓幼兒了解,樹林對于我們的呼吸是何等的重要。
2、在空地上由部分幼兒扮演樹木,以各種姿勢站立;另一部分幼兒扮演各種動物,教師則當砍樹的樵夫。
3、“動物”們只有站在“樹”的旁邊才能呼吸5秒鐘(既慢數五下),然后要用手捏住鼻子與閉氣直到跑到另一棵樹旁才能呼吸(因為每個數釋放出來的“氧氣”有限)。當幼兒在大樹之間移動時,教師開始“砍樹”,被砍倒的“樹”要假裝倒下,這樣動物就不能再靠近那棵樹呼吸了。
4、游戲過程中,樹逐漸減少,幼兒會感到“呼吸”愈來愈不容易,當“樹”全被砍倒時,“動物”們也就會昏倒了。
5、游戲結束后,教師可讓幼兒說說自己的感覺。
幼兒園大班生態文明教育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小松鼠耳朵上"綠星星"的秘密,嘗試復述故事。
2.知道愛護環境,不亂采亂摘花草。
活動準備:
課件《耳朵上的綠星星》。
活動過程:
一、創編故事《耳朵上的綠星星》
1.教師:耳朵上怎么會有綠色的星星?想想看,這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2.請幾位幼兒講述自己創編的故事《耳朵上的綠星星》。
二、欣賞、理解故事《耳朵上的綠星》
1.教師點擊課件中的【故事欣賞】,讓幼兒欣賞。
2.播放【故事教學】,一起討論問題、理解故事。
3.討論:小松鼠為什么沒有摘小草和玫瑰花?螢火蟲為什么飛在小松鼠的耳朵上,給小松鼠做裝飾?
4.教師點擊課件中的【復述故事】,幼兒看圖片復述故事,注意故事中的"摘""采"動詞和"綠綠的""紅紅的"形容詞的使用。
5.點擊課件【打扮小松鼠】,給小松鼠裝扮。
三、討論
1.教師:如果小松鼠帶上小草制成的綠綠的草帽,用玫瑰花把嘴唇涂得紅紅的,是不是很美呢?
2.教師小結:小松鼠愛花愛草,不亂采亂摘,我們要向她學習,做個愛護環境的好孩子。
3.討論:在生活中,發現有哪些不愛護環境的行為?我們該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