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即時滿足”對孩子一定好嗎?
案例背景: 辰辰是今年新入園的孩子。由于在家里是二寶,家長的過分寵愛、依從,造成辰辰一些壞習慣。案例描述: 幼兒園里經常會出現一些所謂的“特別”孩子,在我們班里就有一位,真的是很讓人頭疼。他叫辰辰,在班里只要是他想做的事情,他就一定要達到目的為止,若是沒有按照他的意愿,就會在班里的某個角落看到他一定是躺著或是跪在地下。剛入園那會,因為班里的孩子幾乎是新生,哭鬧的的現象嚴重,就沒在意他,只要他不哭,基本上就滿足了他。現在孩子入園已經不哭了,開始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可辰辰依然如此,讓人費解,覺得上了這么長時間的班也沒遇到過這樣的孩子,頓時覺得苦惱,不知所措。在與其家長溝通了以后,知道辰辰在家是二寶,在家里是屬于那種什么事都依著他的,只要他提出來的要求,一定是要滿足他的。案例分析: 問題的答案漸漸清晰,原因的所在就是家園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同,在家長看來,只要乖乖的,一切要求都可以滿足。可老師處理的方法就不一樣了,不對的,不合理的要求肯定是不能滿足的。可是孩子已經養成了這種習慣,在短時間是很難改掉的。回想起之前在一篇文章上看到:小孩哭鬧時千萬不要立刻滿足他,不然他會覺得只要一哭鬧就能達到目的,搞不好真的就培養出一個小皇帝來!案例措施: 在一次集體活動玩插塑玩具的過程中,辰辰把自己玩具筐里的玩具扔的滿地都是,這時我看到了,走到了他的跟前和他說要把玩具撿起來,他非但沒撿起來,還把別的小朋友玩具筐里的玩具也扔了,見到這種狀況以后,我沒有說話,而是把他拉到一邊坐好,看著別人玩玩具,過了一會他急了,嚷著要玩玩具。我看時機成熟就對他說:“玩具不能亂扔,亂扔會把玩具摔疼的,要愛惜玩具。”辰辰點了點頭,在之后的幾次玩插塑玩具中,都沒有出現同樣的情況了。 現在的許多家長總是處在給寶寶“即時滿足”的狀態。在心理上總認為寶寶小,現在的生活條件這么優越,寶寶有需要一定要滿足他,但做家長的也不要忽略了經常的即時滿足,對孩子是無意的,甚至是有害的啊。 從長遠來看,在當今社會的現實生活中,適時適當的學會等待,有時可以使人把握更好地機會。家長不妨用“延遲滿足”來試試,這樣可以從小給孩子一點點挫折感,讓孩子從小就學會等待,從而讓他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