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吃豆制品》教學反思
在準備活動的過程時我思索,本次活動我是采用圖片的形式幫助幼兒學習呢,還是準備一些實實在在的食物,讓幼兒在觀摩和品嘗的過程中加深認識呢,后來我選擇了后者,因為我覺得實物教學具更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1.相比圖片更為直觀、具體。
當我出示所準備的黃豆寶寶時,幼兒通過觀察、用手摸等方法能說出黃豆寶寶的顏色及外形特征,這就訓練了幼兒的觀察力、探索能力等,孩子能通過自己去探究得出結果。
2.有助于對復雜過程的理解。
豆漿制作過程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解釋的過程,我利用實物教學具“豆漿機”打豆漿的方法,讓幼兒實實在在的感受豆漿的制作過程,節省了許多教學環節,豆漿制作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如果用圖片或者講述的方法,我覺得學生還是無法理解的,而實物制作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巧妙的實物教學具,與生活息息相關。
我出示了多種已燒熟的實物教學具——豆制品食物:豆腐、百葉、素雞、豆腐干、油豆腐、黃豆芽等,告訴孩子這些色彩好看的食物都是豆寶寶做成的,激起了幼兒品嘗的欲望,平時生活中不愿意吃豆制品的孩子都津津有味的品嘗起了這些食品,不一會兒這些食物被孩子一掃而光,達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處于寬松、愉悅的環境中,他們興趣高漲,積極主動的學習,真正體現了幼兒的自主性。活動中充分調動幼兒的感官,讓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說一說中認識了豆寶寶。幼兒的已有經驗得到提升,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