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活動《不開心的小樹》課后反思
還有最后一個第二個問題,請幼兒說說喜歡開心小樹與不開心小樹的原因,應強調為什么不喜歡不開心小樹,以此能更好的達到目標2的要求,讓幼兒明白,不開心的人會被人冷落,開心的人才會被很多人喜歡。
三、 講述故事最后部分,知道不開心小樹是怎么變得開心起來的
1.結合ppt圖片,教師講述故事最后一部分。
提問:①不開心的小樹為什么會伸開樹枝去捧住小雪花呢?(不開心的小樹也想讓自己變得漂漂亮亮的)。
②雪花落到不開心小樹身上,它變得怎么樣了呀?
③小朋友們看到不開心小樹這么漂亮,都來到它那里去玩,它感覺怎么樣?
④不開心小樹變得開心以后,大家都會怎樣對它呢?
2.教師小節,完整出示ppt,教師帶領幼兒將故事完整的講述一遍。
反思:故事最后一部分就是不開心小樹變成開心小樹的過程。這個環節我一共設計了四個問題,但是在執教過程中這四個問題的設計答案都相似,可以將這幾個問題合起來問,在這個過程中結束時,我還加了句小節語:“你看,當不開心的小樹變得開心以后,大家就都很喜歡它了。我們也一樣只要我們每天都開開心心的就會有很多朋友都喜歡我們。”當小節語講完之后,再次帶領幼兒講故事完整的講述一遍,由于這個故事較長,再加自己沒有經驗,生怕會超時,所以語速有點快,使部分幼兒跟不上我的節奏。經課后反思,知道語速一定不能太快,太急。
四、 一起做個每天都開心的孩子
1.聽了這個故事后,你想做一個開心的孩子還是做一個不開心的孩子?
2.如果幼兒園放學了,所有小朋友都被接回家了,就只有你還沒接回去,你會不開心嗎?說說理由。
3.如果別的小朋友拿了你的玩具在玩,你會開心還是不開心?為什么?
4.如果你在商場里看見一樣自己很喜歡的玩具,很想買。可是媽媽說,家里玩具已經很多了,不要再買了。你會不開心嗎?為什么?
5.教師總結:遇到任何不開心的事情,我們都要想辦法變成開心的事情,就像故事中不開心的小樹一樣,它最終變成了一棵開心的小樹,就會被所有人喜歡了。
反思:活動的最后一個部分也就是延伸開來的部分,設計這一部分的主要目的還是問了鞏固這個活動的所要達成的目標,尤其是情感上的目標。在幼兒對這些問題進行回答的過程中,讓幼兒說說自己是怎么將不開心的事情變成開心的事情的。有部分幼兒會答非所問,達不到我設計這些問題所想要的初衷。尤其是最后一個問題,很多幼兒都跑題了,使得感覺這個問題是多余的。課后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知道老師提出的建議是這些假設性的問題都不要提,直接問幼兒有沒有遇到過不開心的事情,后來你是怎么解決的,讓它變成一件開心的事情的。讓幼兒共同交流,共同分享。以此來鞏固本次活動的情感目標。
總之,我自身的教學水平還需不斷的提高,還需精心研究教學活動過程,要考慮到各方面的因素。在活動中,自身的語言處理,對幼兒的回應還需慢慢推敲,我想,如果要做好這一點,就得平時多看書,多與孩子們交流,這樣才能不斷豐富自己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