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撒花片》觀后反思
周六上午,我大班組全體教師在大齊塘幼兒園集體觀摩了嘉興市數學研討活動視頻,大班數學活動《撒花片》。我們都知道,數學本來就是比較抽象,材料較多,也是在效果上存在差異的活動,如果能很好的調動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的話,孩子們有了興趣學起來也就更簡單。觀摩《撒花片》活動后,我也有一些想法。 數學活動本來就比較抽象難懂,所以活動的目標是什么就要反復思考。活動教材預設中看似是讓孩子們通過撒一撒、記一記、學一學8的組成,而對于大班上學期的幼兒來說,8的組成可能相對較難,因此在活動執教中,張老師則將其定位為5的組成,這樣相對降低了難度。其實這看似簡單的活動,而其內在目的是很深的。例如活動中讓幼兒用小棒幾根來記錄操作幾次操作結果,那是要讓幼兒記錄不重復的結果。如果重復了不記錄下來單單靠幼兒撒出來不同的組成那難度就大了,因為撒花片是隨意的,4種分法都呈現可能要很久。學一學5 的組成,那其內涵就更多了。如:活動中存在的互換規律這一概念,教師就必須用幼兒能理解的語言來講述。其實在給幼兒講評時就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孩子們對這個抽象概念還是難以理解的。數學活動的評價也體現了孩子們在活動中學到的經驗的積累程度,是教學的最終目標。在這個活動中張老師的最終目標還是很好的達成了,而且在語言上的提煉也很到位。 活動環節是組織活動的關鍵,假如數學活動中教師自己的思路都混亂的話,孩子就更難以理解了。數學的環節安排其實也有一定的規律性,例如數學活動中的最基本環節:經驗梳理,學習操作,評價。張老師的整個活動在環節上安排比較的合理:(1)談話導入認識雙面花(2)游戲:撒花片;(3)兩次操作;(4)相互交流;(5)集體驗證評價,鞏固5的組成。活動下來思路清晰,環節安排到位,因此在時間的掌握上也恰到好處。 所謂細節決定成敗。因此,活動的細節很重要,特別是在本次操作時,教師作為引導者的注意、引導,使幼兒進行操作就有規則可循。總之,在觀摩了此次教學活動后,我感受到滲透教材的必要性,張老師在每個環節的安排上都注重了活動的小細節,顯現出其實效性,值得我們在執教中去借鑒、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