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小板凳歪歪》教學反思
這首兒歌《小板凳歪歪》是一首較長的富有童趣的兒歌。兒歌本身比較長,包含的內容也比較多,針對小班第一次的小朋友,感覺學起來比較困難。但在兒歌朗誦下還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再加上句尾的押韻特點,讓整首兒歌聽起來節奏感強,韻律十足。
豐富的兒歌內容很受孩子們的喜歡,孩子們會認真去記憶每個環節的內容。由于兒歌內容的特點明顯,我充分挖掘每一句的內在聯系,并使用小圖片方便幼兒記憶兒歌內容。一開始,我向孩子們介紹了一下“小板凳”是什么意思,再出示相關聯的系列圖片,先讓孩子們認識圖片的內容,再試圖讓他們自己找出連鎖關系。小圖片是移動的,說完上一句就馬上接下一句,教師的反復念誦讓幼兒很快發現了這個規律。接下來的教學是只要我說出來上句,小朋友就能立馬根據這一規律說出下一句說的主語是什么。在整首兒歌都完整的展示在孩子們面前時,幾乎所有孩子都能記住兒歌中的主要內容。但對于“打鳴”、“豆蟲”的理解不是很甚,導致在回憶兒歌內容時,記得不太牢。
所以在第三個環節鞏固兒歌學習時,我采取了動作示范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針對“打鳴”、“豆蟲”的理解問題就得到了解決。為了更加肯定幼兒對兒歌的掌握程度,我采取不同的方式請幼兒表演朗誦兒歌,有師幼配合朗誦、敲打節奏朗誦、圖文結合朗誦等等。活動結束時,幼兒的朗讀興趣仍是意猶未盡。
在本次活動中,幼兒已達到了本次活動設定的知識能力目標,并激發了他們再次學習的興趣。本次語言活動中,大部分幼兒是第一次接觸這樣有韻律的兒歌學習,孩子們學得愉快又輕松,還體會了其中的語言美和韻律美,相信以后幼兒還會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下一次的語言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