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有趣的圖形》課后反思
數學活動本月的主題活動是《圖形寶寶》,本主題嘗試從幼兒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圖形——圓形入手,進而擴展到其他圖形,在找一找、說一說、拼一拼、擺一擺的過程中,引領幼兒進入奇妙的圖形世界,關注周圍的各種圖形,辨認幾種簡單的幾何圖形,并大膽地嘗試和體驗圖形組合的千變萬化,幼兒會在觀察和創作中盡情享受探索、發現和創造的樂趣。
本次數學課嘗試從幼兒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圖形——圓形入手,進而擴展到其他圖形,在找一找、說一說、拼一拼、擺一擺的過程中,引領幼兒進入奇妙的圖形世界,關注周圍的各種圖形,辨認幾種簡單的幾何圖形,并大膽地嘗試和體驗圖形組合的千變萬化,幼兒會在觀察和創作中盡情享受探索、發現和創造的樂趣。
在活動開始小朋友聽說小白兔房子被風吹跑以后,孩子說小白兔是一只懶兔子,它用稻草蓋的房子,所以被風一下子吹跑了。旁邊的小朋友聽到以后立刻聯想到了以前講過的故事《小豬蓋房子》,話題一下子被扯開了,孩子們有的說幫助小兔蓋一個磚頭房子,有的說請小兔住到自己家里面,還有的小朋友沉浸在故事《小豬蓋房子》中,課堂上有點混亂了。我是按著教案走呢,還是怎么辦?原先教案出示已經制作好的紙房子,讓孩子觀察房子,認識組成的圖形。可是現在已經臨近學期結束孩子們通過日;顒、游戲已經對圖形有了基本的認識。這一環節的知識性已經不夠明顯。當機立斷,我決定不跟從教案走,我讓孩子先講述你見過的房子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圖形組成的。問題一拋出孩子們的答案精彩紛呈,有的說見過三角形的屋頂,有的說見過蘑菇房子,上面有圓圓的屋頂,有的見過圓圓的窗戶、有的見過長方形(正方形的窗戶)。。。。。在總結了孩子的答案以后我再出示了原先制作好的房子,讓孩子在房子上找找有哪些圖形,并用固定句式說一說如:我發現了紅色的三角形,它是房子的屋頂。這句話看上去很簡單,可是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有點困難。在經過幾次嘗試后,能干的孩子已經能完整講述了。在這一環節結束后,進行第二個環節鞏固認識圖形,利用游戲:《看誰找得快》來進行,孩子們能很快的不受形狀、大小的限制從自己的小框子中找出所要求的圖形,幼兒進一步感知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在第三環節利用一個游戲情境:圖形寶寶捉迷藏來讓孩子找找教室里面隱藏的圖形。在這一環節中孩子們能從教室里找到一些簡單、直觀的圖形,一些抽象的不易被發現,孩子的觀察能力有待訓練。
縱觀本節數學課以充滿趣味性的游戲、情景進行活動,孩子的興趣、情感得到了滿足,很好的避免了學習圖形的枯燥。但我覺得在第二第三環節與最初創設的情境不符合,感覺本節課環節太多,不夠連貫,我覺得可以把后面的《圖形寶寶捉迷藏》這一環節去掉,增加“建房子”這一環節。在這一環節為孩子提供多種圖形,請小朋友為小兔子搭建一個房子,讓孩子在做做玩玩的過程中鞏固對圖形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