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有趣的“0”》的教學反思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語言一定要簡煉、到位。否則孩子們會對教師過多的語言產生反感,越聽越糊涂。
在《有趣的“0”》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滲透孩子們語言方面的內容----把話說完整。每次提問我都是簡練、明了,提問后都會要求幼兒用完整的話來回答,孩子們表現的也非常好,但在請孩子們說說生活中還在哪里見過“0”并表示什么意思時,我解釋的不是很清楚,教學結束后我才感觸到,總的來說還是對教材對孩子了解的不夠!
2、各個環節要清晰,環環相扣,符合數學教學邏輯。
本次數學活動的最終目的是了解“0”在數字中的重要性,知道“0”和其他數字結合后表示的意義。通過《有趣的“0”》的故事讓幼兒理解,但這個故事不適合大班孩子聽,故事范圍比較大,聽起來有點模糊,我應該把故事簡單化讓孩子們容易聽懂,這樣這個環節就比較輕松,孩子們就更加能理解“0”在數字中的重要性了。
3、要做好活動前的準備工作。
在活動最后環節,讓孩子們用“0”把數字變的更大時,有幾個小朋友把四個數字放在了一起,變成了個千位數,但幼兒對千位數是大還是小也不是很清楚,若提前進行“個、十、百、千”這方面內容的豐富便不會有這一現象出現,幼兒也就能很快的找出最大的數了。
4、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在活動最后一環節中是讓孩子們操作“0”,在“0”的幫助下讓數字變大,孩子們操作的比較好,但在教師最后講評中,教師只找出變得最大的數字并表揚了這些孩子,其他孩子變的數字就沒有講評,就如孩子把“0”放在了數字的前面,這又是表示什么意思呢?我應該怎樣向孩子們解釋呢?我就這樣結束了整個活動,整個活動就好像缺少點什么?就是向孩子解釋的過程。數學中的概念首先老師一定要理解清楚否則就會誤導了孩子。以上是我本次活動的反思,有許多地方不足,值得我在以后的活動中改正與避免。